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假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报告

2023-05-08 来源:好兔宠物网

  旅游消费变得越来越热,随着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外旅游已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旅游群体当中,大学生是整个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这些促成了大学生旅游热。因此,大学生作为一支旅游生力军的地位确实不容忽视。当今全国高校数量已达多所,校生人数超过万人,可见中国的学生旅游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本次的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旅游意向和旅游期间的消费结构,以指导大学生合理进行旅游消费,以及根据国务院下达文件对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做出预测和提供建议。

  本次调查采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法,于20__.08.01-20__.08.15进行,随机在各个路口等地点进行调查和采访。回收问卷240份,回收率为90.4%;有效问卷为232份,有效率为96.6%。其中高年级(大

  三、大四)为100份,低年级(大

  一、大二)为132份;男生107份,女生125份;来自城市的学生98份,来自农村的学生134份;独生子女109份,非独生子女123份。

  本次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旅游意向,旅游的时间与地点,旅游的方式(包括交通工具、同伴等),旅游的消费结构等。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大学生旅游的意向。

  首先,大学生在经济和 生活等各方面还必须依靠与家长与学校,但是相对于高中生,大学生 这一群体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能力, 又有比较宽松的时间。大学生相对于成年人,更具有好奇心,追求刺激以及探险的精神,同时,在旅 游的过程中, 大学生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活还可以收获更多的课外知识。故相对而言,大学生具有更加强烈的出游动机。除此之外,随着 经济的发展, 现在大学生的可支配收入逐渐增加为其出游提供了经济条件。因此,大学生这一旅游消费群体值得我们关心。

  有接近95%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旅游,旅游意向上。另外5%大学生表示一般喜欢。但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却有明显的差异,几乎100%来自城市的学生有旅游意向,而只有接近85%来自农村的学生非常旅游。引起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学生的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的对旅游没感觉的大学生有66%主要是没有钱,其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占74%。调查也显示8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出游最重要的金钱,去旅游的目的欣赏景观、增长见识(62%和休闲散心(21%)另外找同学、熟人玩接近16%而纯粹娱乐性质上的游玩、观光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同时。1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时间是影响他出游的重要因素,而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伙伴、宣传地、朋友意见影响他调查中还发现,由于不同学校的大学生专业的差异,有些同学是出于专业的目的而选择去哪里旅行,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勘探专业的大学生,由于学习目的而选择旅游。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大学生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故对旅游的喜爱不同。但大部分人喜欢旅游是来欣赏景观、增长见识,同时金钱是影响着多数大学生出游的主要因素。

  二.大学生旅游的地点与时间大学生偏爱自然风景区,调查结果表明。占了总人数的54%表明大学生更愿意与大自然亲近。其次,旅游目的地选择民族风俗区有30%左右;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繁华城市区和海滨城市区,分别约占总人数的9%和5%。反而红色旅游革命区和高校校园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对于旅游时间段的安排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不定期,想去就去,占了总人数的56%左右,说明了大学生都喜欢把外出旅游的时间由自己自由安排,不受约束。具体时间段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国庆、五一长假,约占了总人数的52%。选择寒暑假期以及平常的周末出游的人少,分别约占总人数的20%和24%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寒暑假的假期长,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留在家看电视看书而不外出旅游;而普通周末由于时间较短,没有充分时间做好旅游前的准备工作和旅行后的休息调整,不利于出游;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课业比较重,一般会利用周末进行复习或预习新知识,还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或参加各种活动;故国庆、五一长假是大学生旅游的高峰(56%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分配,而且还可以趁黄金周的时间休息调整。

  三.大学生旅游的消费方式

  更多的大学生选择自助游,选择旅游消费方式上。约占51%;其次是选择个人游的占21%;而只有28%的大学生选择跟旅游团。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选择自助游和个人游的学生中,高年级明显多于低年级,这可能是高年级有更多的社会知识和经验;来自城市的学生明显多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这可能与学生的个性有关。

  四.大学生旅游的方式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以往出游时,出游方式选择与同学结伴而游的人约52%,占大多数。与男(女)友一起的约占21%数字表明大学生大多数喜欢跟同年龄段的人一起外出旅游,而与家人一起(约6%和独自一人出游(约21%也占一定比例。旅伴的选择上,部分人选择跟男(女)友一起去旅游,这可能是大学生旅游的一大特点。大学生正处于感情萌发的时期,与情侣同游一方面可以体验生活,增加旅游乐趣,共同解决旅途中的困难,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双方的解,培养共同兴趣、增加双方的感情。相反,选择与父母亲人同游的人很少,只占6%,这也表明大学生自主独立的意识在不断增强。以及个人消费水平的差异,大学生选择旅游地点的因素。旅途距离长短,个人爱好等等原因,影响大学生选择了不同的出行方式

  五.大学生旅游出行的消费情况

  调查表明,大学生在各个消费价格水平上大体平均分布,而且年级、性别、城乡的差异不显著。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超过1000元的旅游消费水平上有显著差异。(如下图)独生子女中有27.9%的人选择了这一项,是独生子女中最多人选择的一个消费水平;非独生子女中有9.5%的人选择了这一项,是非独生子女中最少人选择的一个消费水平。这可能是因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经济负担相对较轻,家长更愿意为子女旅游提供资助。在旅途中的花费这一项中,大学生不受年级、性别和是否独生的影响,具有总体相似的消费结构:即游玩是最大消费(占53.6%),次之是购物,接着依次是吃、住、行。在吃上,绝大部分人都倾向于好吃或便宜原则;在住宿上,将近半数的学生(49.1%)选择50~100(元/每人每天)。总体上说,大学生对消费的总体要求都体现了节约原则(占62.7%),这可能表明现代的大学生保持着俭朴节约的优良传统;也有可能是由于大学生的旅游费用大部分出自兼职所得,因为有65.4%的人表示旅费主要来自兼职所得。

  从上述的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大学生旅游消费普遍呈现以下特点:

  (一)大部分大学生打算去旅游,从来没有打算去旅游的人主要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主要原因是没有钱;

  (二)大学生旅游的目的主要是休闲散心,增长见闻,所以选择的景点主要是自然风景区和民族风情区;

  (三)大学生大都选择寒暑假出游;

  (四)大学生更愿意与情侣出游,很少人选择与父母出游,而且倾向于自助游;

  (五)大学生旅游花费来源主要来自兼职所得,体现出节约原则;

  (六)在旅游的吃、住、行、购物、游玩中,超过一半学生都选择乐意把钱用在游玩上。

  。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整理出现在旅游业仍存在且较为严重的弊端: (1) 旅游方式的单一化

  我国旅游业的服务项目通常是以一般性观光为主,活动内容单调,缺乏可让旅客直接参与的活动,直接导致景点吸引力弱,旅客不愿长时间停留。同时,旅游质量也不高,我国的观光产品目前还处于初级开发水平,还有待开发。(2) 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庞大,国内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的发展跟不上旅游消费者的扩大的步伐,国家投资也相对较少,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花钱多的项目几乎很少触及,只能因陋就简,以致设施不全。(3) 旅游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由于旅行社经营者没有长远的战略计划,市场定位不明确,同时受经济利益驱动,各种不正当竞争现象在旅游市场中普遍存在 (4)不恰当的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

  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在目前相关法律规章不健全的情况下,个别旅游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我们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目前我国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

  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对前期国务院下达的文件,我们对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相应的建议:

  1.加快完善旅游产业体系

  完善旅游要素体系。要立足旅游需求、市场和特色资源优势,科学分析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全面提升产业要素配套水平。旅游业发展后发地区要加快推进产业要素的发展,大中城市和旅游业较发达地区要加快完善产业要素的配套建设,尽快形成全面配套、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产业要素体系推进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基础、以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依托,打造一批具有世界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增强城市旅游功能,突出特色,完善城市旅游目的地体系。大力推动区域旅游发展,建设一批配套完善、吸引力强的区域旅游目的地。积极探索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和富有特色的小城镇旅游目的地发展模式,建设一批旅游强县和特色旅游小城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在巩固观光产品基础性地位的同时,切实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休闲度假资源,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提高其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发挥专项旅游产品需求潜力大、附加值较高的优势,发展参与性、趣味性、娱乐性强的专项旅游产品。依托世界遗产地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一批旅游精品。大力开发红色旅游产品,使红色旅游与绿色环境、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各级政府加强旅游咨询服务、旅游信息提示、旅游紧急救援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旅游集散中心(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标识标牌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旅游交通、通讯、金融、卫生等相关配套服务。以“12301”游客服务电话为平台,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推动完善旅游国际航线,推动旅游支线机场建设,推动通往主要旅游景区、旅游集散地、乡村旅游地的公路建设,推动铁路、水路客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旅游安全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旅游安全和危机管理,完善各类旅游应急预案,建立覆盖全行业并与相关部门、行业联动的安全预警机制。建立健全旅游保险制度,完善旅行社责任险、旅游意外险等旅游险种,增强旅游保险的理赔效能,提高规避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2.推动旅游新业态新领域发展完善旅发挥旅游对休闲产业的主导作用。休闲是与全面小康密切相关的新兴生活方式,旅游是休闲产业的重要内容。要适应人们休闲生活发展的需要,推动大中城市公共休闲设施的建设,提升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带发展水平,提升国家旅游度假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发展水平,培育健康向上的休闲文化,增加休闲产品,丰富人们的休闲生活内容游投诉处理机制,切实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

  促进旅游新业态发展。推动科考旅游、探险旅游、游轮游艇、海洋旅游、网络预订、旅游传媒、汽车俱乐部等新兴业态发展。促进与现代生活方式紧密相关的生态旅游、康体旅游、温泉度假、滑雪旅游、高尔夫旅游、自驾车旅游发展。促进旅游装备制造业的科技创新,推动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游娱乐等领域的设施设备及旅游房车、游船游艇、高尔夫设施、滑雪装备、野营设施、安全装备的研发和生产。跟踪了解太空旅游、深海旅游等旅游新领域的发展

  拓展旅游要素内涵。将以旅游网络等形式进行旅游经营的实体,纳入旅行社业管理范畴。加强对家庭旅馆、乡村客栈、青年旅馆、汽车旅馆和旅游宿营地的引导和管理,促进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促进旅游住宿设施品牌化发展。拓宽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购销渠道,推进旅游商品品牌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促进旅游娱乐休闲的富文化性发展,进一步拓展旅游娱乐空间。

  3.大力提升旅游产业素质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贯彻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鼓励外商投资旅游业,吸引国外大型旅游企业进入中国旅游市场。加强国际双边、多边及与国际旅游组织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世界旅游业前沿问题的研究。发挥出境旅游在促进民间外交、缓解经贸摩擦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推动改善出境旅游目的地的接待条件和服务水平,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做贡献。继续加强与台港澳地区的旅游交流与合作,扩大两岸民间旅游交流,促进港澳旅游业繁荣

  着力提升旅游企业素质。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支持其他行业、领域的企业参与旅游企业的改组、改造,推动旅游企业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推动建设国际竞争力强的旅游企业集团。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旅游业,鼓励民营旅游企业加快发展。加大“走出去”力度,推动国内旅游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海外尤其是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投资,打造中国旅游企业品牌。进一步提高旅游行业服务水平。高度重视入境旅游,增强入境旅游市场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建立市场开发与宣传促销效益评估机制。加强旅游统计工作,鼓励有条件的省市编制旅游卫星账户。加强旅游规划工作,建立健全旅游规划的市场准入、执业资质、成果鉴定和实施监督机制。提高旅游标准化工作水平,引进和借鉴国际先进标准,加快制定各种旅游设施标准和服务标准,鼓励旅游企业和行业协会参与旅游行业标准制修订,提高旅游标准化应用加快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大力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建设和能力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从业人员队伍。贯彻《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加强旅游管理干部和企业骨干人员教育培训。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积极推进旅游院校教育和学科建设,整合旅游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加强中高级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急需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执业资格认证制度,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推进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旅游职业经理人市场效能

  4.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加快旅游法制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旅游业发展需要,加强对旅游综合性立法的研究。推动省级旅游法规不断完善,有条件的省区市要加快制订、修订旅游管理条例。积极推动旅游饭店、景区、车船、购物等专门领域的法规建设,完善特种旅游、自驾车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等专项旅游管理规章。

  完善旅游发展政策。积极用好发展改革、商务、财政、税务、金融、国土、文化、农业、工商、海关、质检、交通、铁道、民航等相关部门促进旅游业及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推动观光、休闲、度假旅游项目纳入国家关于消费性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范围,推动商务、会展、工农业旅游项目纳入国家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支持政策范围。随着国家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制定国民旅游计划,鼓励企事业单位开展奖励旅游、福利旅游。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经审批获准的公务活动,可以委托旅行社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事项。鼓励有条件地区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优化旅游政务环境。各级旅游部门要转变职能,加强对旅游业发展的协调、引导、管理和服务,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和改进旅游认证工作,把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游城市等标准实施的具体工作,逐步交由中介组织或相应机构承担。本着精简、高效和事权统一的原则,更加注重发挥市县旅游部门的积极性,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改进旅游市场监管方式,将旅游市场的规范与监管工作纳入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大格局中,协调城市综合执法部门和各相关执法监管机构,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不断提高旅游市场的监管水平。按照市场化、政会分开、统筹协调、依法监管的原则加快推进旅游行业协会改革,发挥旅游协会的桥梁纽带和行业自律的作用,发挥中介机构在旅游部门转变职能以后的接续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