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解我国农村建设情况,及时总结已有的典型地区建设经验,认真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决策部门制定更加具体详细的政策建议,于2016年11月22日至25日,前往河北省黄骅市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黄骅市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及成效
(一)黄骅市概况
黄骅是一座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城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中部位置和环京津枢纽地带,是河北省东出西联的出海口和桥头堡。全市总面积1544.7平方公里,总人口45.8万人,辖10个乡镇、327个行政村、3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01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0亿元,同比增长18%;全部财政收入18亿元,增长28.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19亿元,增长2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4亿元,增长3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2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50元,分别增长11.1%和18.7%。先后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市、科技先进市、体育先进市,河北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双拥”模范城、教育“两基”先进市、民政工作先进市、文物工作先进市、人居环境进步奖、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二)新农村建设行动的发起
加入WT0之后,我国农业面临着在国际市场上如何保持竞争力的挑战;农村税费改革之后,乡镇机构面临着职能转变的问题;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面临着劳动力转移的难题。为找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xx市委、市政府从2004年7月组织人员展开大规模调研,逐步理清了农村今后的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整合农村工作的资源和力量,通过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该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黄骅市于2004年9月提出并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主要内容是“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各地以建设新村镇为突破口,以“亲民、爱民、富民”活动为切入点,以村镇规划建设、“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和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新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
1、生产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完善,要有村庄经济发展规划,根据各村经济发展情况,发展1-2个支撑本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规模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组建1个以上合作经济组织,覆盖农户达50%以上。
2、生活宽裕。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有明显提高, “五保户”供养率、特困户、计划生育户、灾民救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农村基本养老保障率100%。
3、村容整洁。有村庄整体规划、农户住宅规划,布局合理、整齐。村内主要街道硬化,
环境美化、亮化,村内 “脏、乱、差”现象明显改观。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农户的沼气入户率达30%以上。主要道路两边、住宅之间和农户庭院要绿化。
4、乡风文明。村调组织健全并能充分发挥作用,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村两室健全,远程教育网络畅通,定期对村民进行政策、法规及农业科技等内容的培训,农民素质普遍提高。
5、管理民主。村两委班子健全,有较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带动农民致富的能力强,村民议事制度完善,能定期召开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能很好的发挥作用,村务按时公开。
(四)新农村建设的成效
日前,在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大会上,黄骅市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典型县”。
黄骅市美丽乡村建设按照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要求,大力实施“六个一”和“穿鞋戴帽”工程。其中,投入4亿元完成了200个美丽乡村建设,基本实现了“干净农村”的目标;东聚馆、小堤柳入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成功举办“2015中国?黄骅冬枣节暨秋季旅游节”和“美丽乡村游”活动,累计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带动综合收入突破1.2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42公里、农村桥梁17座,建设里程和养护规模均创历史之最。投资6500万元,实施了新石碑河、黄北排干等河流综合治理。投资1770万元,新建净化站55座,改造管网69处。稳步推进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80辆环保型电动公交车投入运营。
据悉,仅去年一年,黄骅市共开工建设示范村100多个,创建总数达到234个,打造
了小堤柳庄、东聚馆、东常庄、李子札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
二、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范围广、对象复杂、难度大
新农村建设涉及到农村生产、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千千万万农户,投资范围广,投资金额大。我国农村各地经济条件、地域特征千差万别,基础设施投入和公共服务需求有很大差异。目前,国内一些地方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但大都刚起步,经验不足,区域性的成功经验是否适合在全国推广尚待验证。
(二)新农村建设缺乏法制化的制度保障
现实工作中,许多地方的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随领导人的更换而发生重大调整。黄骅虽然将新农村的发展规划通过地方人大表决方式加以稳定,但因没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权,同样面临法制化制度保障问题。由于各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如果因领导人的轮换而使新农村建设行动出现多次反复,势必严重挫伤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农民的积极性,削弱党和政府的领导权威。新农村建设行动如何通过法制化途径,获得稳定的制度性保障,是今后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农村土地管理法规不完备
土地法中虽然有“一户一宅”规定,却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这使得在村庄整治改造当中,一户一宅的政策法律依据不够完善,在清理一户多宅的过程中,许多问题难以处理。如在拆除空心房的时候,农民会以老祖宗留下来的房子不能拆等种种借口拒拆。由于没有
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强行拆除会引发干群矛盾;如果不拆,又会影响整个规划的顺利实施。
四、政策建议
(一)选择不同地区先行示范,再逐步向全国推广
(二)以法制化方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
(三)扩大新农村建设的财政预算投入,单列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
(四)整合各项支农资金
(五)完善和制定宅基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相关法规
(六)进一步完善并尽快实施农民筹资筹劳管理新办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