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要专人管理。注意防火、防雷电、防盗、防尘、防潮、防霉、防蛀、防碎裂等,对各类仪器设备要经常维护,及时保养,确保始终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二、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要科学管理。仪器、器材等物品都应登记造册,摆放整齐。实验仪器、模型、标本、药品等,要分门别类,定橱定位,橱有编号,橱窗设卡,物卡一致,账卡相符。室内定期打扫,保持环境整洁美观。 三、学生进入实验室要遵守纪律,不追逐打闹。保持室内安静和清洁。 四、每次实验后应及时收拾好有关仪器、器材,并作好使用情况记载。每天使用后要关好门窗,切断电源、水源。
五、借用实验仪器和器材等要办理借用手续,用后及时归还不得转借他人,外借须经主管领导批准。
六、实验前,学生应明确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实验中提醒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注意操作安全,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督促学生整理好实验仪器,写好实验报告。
七、对具有危险性的实验仪器、辐射材料、有毒有害物品:易燃易爆物品,应当建立健全使用和管理制度,设置警示标志,存放于安全地点,指定专人保管。
八、师生须自觉爱护实验室内的一切仪器、器材和设施,损坏照价赔偿,并作好记载。仪器、器材每学期清查一次,及时做好报损报废和增添登记工作。
实验室管理员职责
一、熟悉实验室工作的管理规程,按制度行使管理员职责,履行管理义务,确保实验室管理规范化。
二、熟悉实验室仪器设备、标本模型和工具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特点、库存状况、使用规程、保养常识,规范做好实验器材的安全维护和分类管理工作,确保器材完好可用。
三、熟悉各学科常规实验项目及其所用器材,负责实验器材的正常供给,确保现有条件下的实验开出率。
四、负责实验的常规管理、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室内水、电、排气、消防、电教设备、课桌凳等固定设施的正常使用。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和过道畅通。
五、负责做好实验器材的使用、借用、损坏报赔、送外检修、报废登记注销以及出入库(帐)等管理登记工作,并做好有关登记、审批手续的存档。
六、负责制订实验器材的购置计划和资金申请,协助有关人员做好器材采购工作。
七、负责新购、调拨实验器材的验收,大中型、精密仪器设备要及时联系技术人员安装调试进行技术鉴定,并负责办理有关手续。
八、负责实验室档案资料的建设、管理工作。
九、执行学校有关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协助学科组做好实验教学安排,协助教师准备实验和实验完毕整理回收实验用品及实验教学记载工作,保证实验教学和教科研实验的正常进行。
十、接受各项检查;完成学校下达的有关实验室建设、器材统计等工作任务,总结汇报实验室管理工作。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是进行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为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确保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制订本管理制度。
二、安全工作,人人有责。实验室管理员、实验指导教师、参加实验的学生,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实验操作流程,防止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实验室内的一切电源、火源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四、实验室内不准私拉电线,如工作需要,事先上报有关部门批准。 五、实验室内存放的一切易燃、易爆物品,都要单独隔离,与火源、电源保持一定距离。
六、使用和储存易燃、易爆物品(氢气、氮气、氧气等)的实验室,严禁烟火。不准在实验室内吸烟或动用明火,如需使用明火作业,应事先向保卫处申请,经批准并转移好易燃、易爆物品后,方可点火作业。
七、实验室必须按要求配备消防器材。消防器材要放置在明显的、便于取用的位置,指定专人管理。
八、实验室内严禁存放个人物品。
九、实验室内不准举办一切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十、实验仪器设备必须有专人管理,使用实验仪器设备必须实验室管理员同意。
十一、实验结束后,实验指导教师应要求和督促学生关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切断电源、气源和水源,清理和归还各种试剂及化学药品。
十二、参加实验的学生离开实验室后,实验指导教师与实验室管理员一起
对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电(气、水)源等情况进行检查,确认无问题后,关好实验室门、窗。
十三、重要实验室、或有贵重仪器设备的实验室,应派专人值守。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对太阳有了初步认识、知道太阳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及昼夜交替的成因。学生对昼夜交替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但要他们解释“为什么”就感到很困难了。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1、比较思考:昼夜是怎样形成的?2、模拟实验:昼夜交替的成因。3、操作发现:不同地点所处的时间差异。4、阅读了解:了解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历史。
教学目标
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2、知道昼夜的成因;
3、意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昼夜交替的图片,投影仪、地球仪等。
学生准备:手电筒,小地球仪,搜集“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成因有哪些不同的观点”资料。 教学过程
一、比较思考: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1、师:在连续24小时(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中,会出现哪些现象?(白天和黑夜) 2、出示校园(或周边村庄)白天和夜晚的图片,学生欣赏优美的景色。 师:关于昼夜现象你有那些感兴趣的问题? 3、学生交流:
(1)昼是什么意思?夜呢?昼夜交替是什么意思?(太阳的东升西落,太阳不断的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2)昼夜交替时动植物有哪些变化?
(3)昼夜交替时人们的生活规律是怎样变化的? (4)昼夜交替是否与地球、太阳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5)昼夜交替的成因是什么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关于昼夜交替的成因。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分析,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昼夜交替时的自然现象和人们的生活变化规律,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在讨论交流过程中确定本课研究内容:探索昼夜交替的成因。
二、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1、游戏活动:
(1)师: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是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的?可能有几种情况?
(2)、学生讨论并交流。(人不动自己转、自己不动别人绕着自己转、两人都转但转的速度不一样)
师:那你认为昼夜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以上三种情况,会是哪一种?) 2、教师演示实验:
(1)用地球仪和投影仪做昼夜交替的实验。学生观察。
(2)师: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逆时针转动。) (3)启发学生质疑:在这个实验中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值得注意? 3、你们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解释昼夜交替的现象吗? (出示地球仪和手电筒) 4、学生实验,交流操作注意点。
5、学生分组讨论昼夜的成因。(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会交替出现。)
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科学探究的方法:质疑假设—实验验证,掌握研究科学的方法。充分让学生来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三、研究不同地点所处的时间差异
1、师:我们观察转动的地球仪,想一想地球上一部分国家和地区是白天的时候,哪些国家和地区正处于黑夜?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清晨?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黄昏?
提示:先找到“昼夜交界线”,(这是教学本部分的关键)然后再判断;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时,哪边先进入白天,哪边先进入夜晚。
完成小练习:
小组实验,在横线上写出国家或地区的名称。
当_____________是白天时,__________________是黑夜,_______________是清晨,__________是黄昏。
2、拓展思考: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提示:要确定这些国家所处的位置,与我国的位置进行对比;还要考虑地球自转方向。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师作适当介绍:
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美国主张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游泳、篮球、田径的决赛放在早上8:00进行。
设计意图:通过转动地球仪,学生可以体验到地球上不同位置地区的昼夜在时间上的差异,以此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空间想像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进行合理的分析,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四、信息交流
1、师:就“昼夜交替”的话题,自古以来人类有哪些不同的观点。(结合课前搜集到的知识信息和书上第8页的内容进行交流。)
2、小组讨论后班级交流:这些观点当中哪一种更加可信?找出这几种观点中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
3、交流: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成因还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4、师:了解了这些资料之后,你们还有什么想法? 五、作业
布置学生写研究昼夜交替的科学小论文。
设计意图:了解古人对昼夜交替原因的探索,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对探索宇宙的艰难历程,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认识到:科学史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对太阳有了初步认识、知道太阳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及昼夜交替的成因。学生对昼夜交替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但要他们解释“为什么”就感到很困难了。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1、比较思考:昼夜是怎样形成的?2、模拟实验:昼夜交替的成因。3、操作发现:不同地点所处的时间差异。4、阅读了解:了解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历史。
教学目标
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2、知道昼夜的成因;
3、意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昼夜交替的图片,投影仪、地球仪等。
学生准备:手电筒,小地球仪,搜集“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成因有哪些不同的观点”资料。 教学过程
一、比较思考: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1、师:在连续24小时(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中,会出现哪些现象?(白天和黑夜) 2、出示校园(或周边村庄)白天和夜晚的图片,学生欣赏优美的景色。 师:关于昼夜现象你有那些感兴趣的问题? 3、学生交流:
(1)昼是什么意思?夜呢?昼夜交替是什么意思?(太阳的东升西落,太阳不断的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2)昼夜交替时动植物有哪些变化?
(3)昼夜交替时人们的生活规律是怎样变化的? (4)昼夜交替是否与地球、太阳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5)昼夜交替的成因是什么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关于昼夜交替的成因。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分析,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昼夜交替时的自然现象和人们的生活变化规律,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在讨论交流过程中确定本课研究内容:探索昼夜交替的成因。
二、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1、游戏活动:
(1)师: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是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的?可能有几种情况?
(2)、学生讨论并交流。(人不动自己转、自己不动别人绕着自己转、两人都转但转的速度不一样)
师:那你认为昼夜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以上三种情况,会是哪一种?) 2、教师演示实验:
(1)用地球仪和投影仪做昼夜交替的实验。学生观察。
(2)师: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逆时针转动。) (3)启发学生质疑:在这个实验中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值得注意? 3、你们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解释昼夜交替的现象吗? (出示地球仪和手电筒) 4、学生实验,交流操作注意点。
5、学生分组讨论昼夜的成因。(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会交替出现。)
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科学探究的方法:质疑假设—实验验证,掌握研究科学的方法。充分让学生来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三、研究不同地点所处的时间差异
1、师:我们观察转动的地球仪,想一想地球上一部分国家和地区是白天的时候,哪些国家和地区正处于黑夜?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清晨?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黄昏?
提示:先找到“昼夜交界线”,(这是教学本部分的关键)然后再判断;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时,哪边先进入白天,哪边先进入夜晚。
完成小练习:
小组实验,在横线上写出国家或地区的名称。
当_____________是白天时,__________________是黑夜,_______________是清晨,__________是黄昏。
2、拓展思考: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提示:要确定这些国家所处的位置,与我国的位置进行对比;还要考虑地球自转方向。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师作适当介绍:
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美国主张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游泳、篮球、田径的决赛放在早上8:00进行。
设计意图:通过转动地球仪,学生可以体验到地球上不同位置地区的昼夜在时间上的差异,以此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空间想像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进行合理的分析,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四、信息交流
1、师:就“昼夜交替”的话题,自古以来人类有哪些不同的观点。(结合课前搜集到的知识信息和书上第8页的内容进行交流。)
2、小组讨论后班级交流:这些观点当中哪一种更加可信?找出这几种观点中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
3、交流: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成因还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4、师:了解了这些资料之后,你们还有什么想法? 五、作业
布置学生写研究昼夜交替的科学小论文。
设计意图:了解古人对昼夜交替原因的探索,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对探索宇宙的艰难历程,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认识到:科学史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