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杜威

来源:好兔宠物网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他

—悼念杜威失生

\"中央社纽约一日合众电;世界著名哲学家及教育家 ,行年九十二岁的约翰.杜威博士,已于今日因肺炎逝世。彼系在格林威治时间十三时与世长辞。”当我们看到这个噩耗时,不能不重温一下在二十三年前,杜威先生到中国来,所给中国的影响。对他那毕生挚爱中国的热心,表示哀悼与怀念。

杜威(Dewev)先生名约翰门(John),生于十九世纪中叶(一八五九年十月二十日)在美国东北角的佛蒙特(Vermont)州的伯灵顿(Burlington)城。在他二十岁的时候(—八七九年)毕业于佛蒙特州立大学。毕业以后,在乡间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两年以后,复入约翰斯. 霍市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研究教育和哲学,二十五岁时(一八八四年)得哲学博士学位)。是年秋天,到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任哲学讲师,三十岁那年(—八八九年)任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哲学科主任。不到一年,又回到密歇根大学任哲学科主任。三十五岁时(一.’九四年).到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任哲学科和教育科的主任。他在芝加哥创办了一个试验教学的初等小学。这个小学,是种实验室的性质,目的在于将他十几年来研究所得的学说.加以试验、批判和实施。小学校中学生的年岁,由四岁至十四岁不等,他将所有的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八人至十人,他亲身率同几个有幼稚教育及小学教育经验的人,认真地从事试验工作。他拟定了一个组织方案,其中没向严格的制度和形式化机械化的设施,从这里,便开始了他那自然方法教育的初步试验。到了后来,遂由小学的规模发展到大学预科。一九零二年,这大学把附属的预备学校和教员实习学校等一起归并起来,合称为教育院,就请他做院长。到了一九零四年,当他四十五岁的时候,受聘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Colombia University)的哲学正教授.一九三一年.,年达七十二岁,专任期已满,遂退休。

根据上面一些简略的叙述,我们可由而知道,他是一个“不出其位”的老教育家,在他退休以后的二十年中,他仍旧一直和教育界相接触,在人世间上,他毫无疑义的是一位尽瘁于教育,“死生以之” 的人物。

但是杜威到底为问如人?为什么他会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进步教育(Progressive Education)之父”?他为什么会被誉为“美国十大伟人之一”和近代四大哲学家之一”?他又何以被称为是“教师的教师”(Teachier of Reachers)?若要进而了解这几点,我们便不可不渊源于他的教育思想和哲学思想:

杜威教育思想的主旨,在他所著《我的教育主义》(MyPedagogic Creed》一书中,阐述得十分详尽,综其大意,约有七端:

第 一、教育就是生活.在于使受教者运用地自己的能力,在受教育的时候,就开始发展他那为大众谋福利的功能与潜力。

第二、教育是增进人类固有的良知良能而使他发展与完成的一种工具。

第三、学校是一种小规模的社会组织,学校生活便等于是社会生活。

第四、学校课程的重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也不是史地.乃是受教者自己的活动。

第五、教育是使社会进化与改造的治本方法。因为教育乃是依据于社会观念而支配个人活动的。

第六、教育就是继续不断的组织和改造经验。

第七教育的目的与进行是一书事,不可剖为二。

关于杜威的哲学思想,我们可以一看罗素的西洋哲学史中的叙述。罗素将西洋的哲学思想分为八派.有自由、浪漫、理想、功利、共产、直觉、工具和他自己的名析主义。其中的工具主义(Instrumentalism)就是以杜威为代表的。蔡元培先生曾说过:“ 博士的哲学,用十九世纪的科学做根据,由孔德的实证哲学、达尔文的进化论、詹姆斯的实用主义递演成的 我们敢认为西洋新文明的代表。”(见杜威博士生日演说词)何以这么说呢?因为杜威出自达尔又的进化论和存疑主义(Agnosticison)复在詹姆斯的实用主义中, 掺入主知的社会见地, 而主张他的工具主义。他思想的滥觞,再往远一点说,他是受了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知识即力量”(KnowledgeIs Power)的原则的影响的。培根曾被欧洲人誉为“ 新科学的鼻祖”,他以为科学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生.以增进人类的能力”。也就是说,利用科学上的发明与发现.以达到人定胜天的目的。近世以来,机械文明的进步一日千里,尤其是在生产力特盛的美国。因此杜威的哲学, 就是科学发展机械文明的一个反映。于是他的思想,就和其他的派别大异其趣:在社威看来 ,自休谟(Hume),以至于康德,凡是近世哲学的问题,如理性派和经验派的争论、唯心论和唯物论的争论等等,杜威部大胆的认为是‘以不了了之”和没有讨论的价值的”。 因为他以为他们根本都犯了不曾了解“经验” 二字的真正意义的错误。他以为从前哲学家视经验为知识、为心境、 为现状的经过、为个体的分子,或把思想和经验看做绝对相反的东西等都是错误的。杜威却只把经验看做应付未来、预料未来和联络未来的东西,且应和思想视为一事。因为“经验就是生活,生活不是在抽象之中,而是在环境之中, 并且还得之于环境”(《创造的智慧》)这就是他哲学思想的本质。此外,还可略分为三点:

第一、心和脑是一种工具:依据进化论的假定,心与脑是在遵循着自然途径而进化,他们所以能进化.乃是因为受人体应付生活环境时,所起的活动的影响。而此种进化.乃足以促进控制事物的人量。

第二、知识乃行动的副产品:凡是行动必先于经验,而经验为知识之源,真正的知识乃直接或间接的渊源于行动之中。

第三、知识肇原本能与冲动: 知识最先发源于人类的中心活动,也就是寻求衣、食、住等的本能与冲动,这种知识虽属粗浅,但却为完善知识的发祥。因此 ,儿童的教育,必不能忽视了家庭与社会的影响。

在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到杜威的教育与哲学二种思想的贯通了:他曾经告诉我们“教育就是生活”,又告诉我们“经验哲学也就里生活”,这两种观念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因此他

说“哲学就是广义的教育学说。”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皙学思想大致是如此的。前文已经述及。他是一毕生尽瘁于教育的人物,始终站在教育的岗位上.工作了一生,著书在三十种以上,最重要的如《我的教育主

义》、《学校与儿童》、《道德学》、《思维术》、《民本主义与教育》、《实验逻辑》、《创造的智慧》等等;其次如《心理学》、《来布尼兹》、《人生哲学的评论》、《人生哲学的研究)、(数目的心理学》、《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逻辑学说的研究》、《德育原理》、《教育丛论》、《达尔文在哲学上的势力及其他杂论><兴味与用功>、<德国的哲学与政治>、<明日的学校》、《人类本性与行为》、《哲学的改造》、《自由与文化》、《经验与自然教育科学的渊源》等书。

现在,我们可以追叙一下三十三年以前,杜威到我国来的情形。他于民国八年(一九

一九年)五月一日——五四运动的前三天到厂上海。民国十年七月才返国。在中国共计住了两

年零两月。他到中以后第二年,就受聘为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及北京高等师范教育研究科教育学教授。我国的地方.他到过井日演讲过的 有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江西、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等十一省,所讲的以教育哲学、试验逻辑、哲学史三者为多,也有少数是关于杜会问题的演讲。在北平出过五种发行额达十几版的长期讲演录,其余在山西、南京、北平教育部等学术讲演会的各种小演讲录,也不计其数了。他的学生胡适光生曾经说过:“自从中国与西洋文化接触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杜威先生这样大的。”我们还可以说,在最近的将来几十年中,也未必有别个西洋学者在中国的影响可以比杜威先生还大的。”(见《杜威先生与中国》)这个原因是由于杜威的思想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思想相谋合的缘故,唯因其互相谋合.方才使东西的文化,借他的联络力量,得以发扬光大。蔡元培先生在北平学术界庆祝杜威博士六十岁诞辰时,于中央公园的来今雨杯中演说称:“照《论语》所记的 同仁的有若干,他(指孔子)的答语不一样;间政的有若干,他的答语也不是一样。这叫作是“因材施教。可见他的教育,是重在发展个性,适应社会,绝不是拘泥形式,专讲画一的。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经验与思想并重的意义。他说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多见阙殆,慎行其余。’这就是试验的意义。我觉得孔子的理想与杜威博士的学说很有相同之点。这就是东西文明要谋合

的证据了。”

杜威先生不仅帮助了中国思想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而且还向世界报导,他在旅华期间,曾向《新共和国》(TheNew Republic》及《亚细亚》(Asia)两个杂志上发表了几十篇文章,都是用忠实的态度向世界替我们做辩护和解释的。他返国后,也自始至终是如

此的。不但对于中国,其他如墨西哥、日本、土耳其以及南美等国,他也都曾经协助他们发展教育事业,把他那“诲人不倦”的精神.留给了人间。

引领东望,追怀新方逝世的杜威先生,令人无限哀悼!

【后记】这篇文章原登在《学生》(现已停刊)四十六号(一九五

二年六月二十五日),是我而中一年级时候写的。那时我十七岁。

这当然县一篇非常不成熟的东西, 我理在把它收进来, 只不

过为了它是我十年前的残余作品,也象征着我在制式教育底下对

“进步教育”的渴望。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