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石壕吏等唐诗三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同步训练及拓展-解析卷

2020-11-26 来源:好兔宠物网
唐诗三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同步训练及拓展-解析卷

诗歌鉴赏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头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这首诗中最能概括中心事件的句子是?

2.本诗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 【答案】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2.详写老妇人,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解析】

1.试题分析:阅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所写的事件,进行分析作答。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仔细阅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详写老妇人,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卖炭翁 唐 白居易 (自注“苦宫市也”)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试卷第1页,总29页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3.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4.试赏析“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 【答案】 3.A

4.“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解析】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分析得知是:身上衣、口中食。

4.试题分析:正确选项分析:A项正确。这首叙事诗讽喻了唐朝宮市的公开掠夺性。所以正确。错误选项分析:B项错误,白居易是唐代诗人而非宋代。C项错误,全诗刻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欺凌但却不敢反抗的人物形象。而非敢于反抗。D项错误,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14字运用了肖像描写,而不是说明的表达方式。 5.文学常识填空。

白居易,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卖炭翁》描写了卖炭翁劳动果实被掠夺的遭遇,揭露了当时一种残酷的剥削方式——“________”的罪恶。 【答案】 乐天 香山居士 唐 宫市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注意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

试卷第2页,总29页

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本诗反映的是“当时一种残酷的剥削方式——宫市”的罪恶。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6.解释诗中下列词语。 俄顷:______________ 何由彻:______________

7.将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8.填空。

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____并渲染了特定的_______;二是烘托出诗人__________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________的伟大胸襟蓄势。

9.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10.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意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 【答案】

6.一会儿如何挨到天亮

试卷第3页,总29页

7.何时才能有结实的大房子无数,可以让天下所有穷苦人都住进去,都开心呢? 8.时间氛围、气氛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

9.这是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遭遇来表现天下“寒士”的遭遇,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更是推己及人,表达了“天下寒士”都居“广厦”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10.例如:①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②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所举例子要与诗中的“民本”思想密切相关) 【解析】

6.理解诗歌词语的意思,是学习诗歌最基本的知识,一般老师在讲解诗歌大意时都会让学生看注解,对于重要的词语,都会要求记忆,只要牢牢记住即可。

7.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句子的翻译能力。诗歌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此句注意关键词:安得:如何能得到。广厦:宽敞的大屋。庇,遮盖,掩护。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是泛指贫寒的士人们。俱:都。欢颜:喜笑颜开。

8.“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是环境描写,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而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漠漠的秋空洒向地面,已在预料之中。

9.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但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表达作者推己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居“广夏”,都能安居乐业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10.开放性试题,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只要能写出具有这种精神品质的古今的事例即可。 译文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试卷第4页,总29页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1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作者由_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____________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万居无定所的穷苦百姓,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想。

【答案】 茅屋被秋风吹破 推己及人 忧国忧民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诗人从个人“茅屋被秋风吹破”的痛苦,一跃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衣食无着落的穷苦百姓,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写法,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此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这正是诗人的伟大之处。

12.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结合全诗内容,说说杜甫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

【答案】杜甫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在诗中不只是写自己的不幸,而且推己及人,想到在这风雨之夜,普天之下还有很多人像他一样处于困苦的境地。这正是诗人的伟大之处。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诗人的形象特征注意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个是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一个是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所以说杜甫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13.诗人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

【答案】“老”字体现的是诗人的心情,能够表现出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交瘁的状态,所以用得准确。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诗人的炼字技巧。“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这里的“老”字有两方面的内涵,一个是作者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一个是写诗人痛苦无奈的心情。

试卷第5页,总29页

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巴陵。公元760年(乾元三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 14.怎样看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答案】杜甫生长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儒家的仁爱思想对他的影响非常大,使他从小就立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由于仕途不顺,生计窘迫,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近下层人民,关心民生疾苦,从而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悲愤之语,以及《兵车行》、“三吏”“三别”这些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他晚年客居成都,靠朋友接济为生,但忧国忧民之心不减。他因“茅屋为秋风所破”一事感叹的不只是身世之悲,更有忧国忧民的博爱情怀。杜甫的感情是真挚的,是不容置疑的。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重要诗句的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作者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是真诚的。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问题。

15.“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这几句诗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句中“飞”“渡”“洒”“挂罥”“飘转”这几个动词,写出了狂风对茅屋的________。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7.除了这首诗外,你还知道哪些诗人留下了“忧国忧民”的名句?试写出两句。 【答案】 15.描写肆虐

16.这首诗叙写了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屋漏雨如注,诗人长夜难眠的情景,表露出诗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致死,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感情。 17.示例: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②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解析】

15.试题分析:考查表达方式的类型及所描写的景物特点。“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

试卷第6页,总29页

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明显是使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飞”“渡”“洒”“挂罥”“飘转”这些动词写出了狂风对茅屋的肆虐。大风肆虐破屋不能不激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

16.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但当读者读完最后一节的时候,就知道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所以表达的是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感情。 点睛: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17.试题分析: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思考的深度、表达的高度。多读书,多积累诗句,多记忆有关“忧国忧民”的名句,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卷我屋上三重茅 ...(2)高者挂罥长林梢 ..(3)忍能对面为盗贼 ..(4)俄顷风定云墨色 ..(5)秋天漠漠向昏黑 ..(6)安得广厦千万间 ..

【答案】(1)多层茅草。(2)挂着,挂住。(3)狠心如此。 (4)一会儿。(5)阴沉迷蒙的样子。(6)哪里能得到。

【解析】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诗歌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三重”:多层茅草。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罥”作为生僻字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9.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回答问题。

试卷第7页,总29页

(1)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参照示例进行描绘。 (示例)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为盗贼”相照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语双关,一是表现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二是表现盼望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难中解脱出来。 C.第一段表现了诗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之情。

D.诗人推己及人,宁可“吾庐独破”,而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寄托了企盼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答案】 (1)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 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2)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3)符合题意即可 (4)D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考查文字的表现力。“风怒号”:风速很大,力很大。“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且有浓烈的情感。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的情感倾向。

【小题2】试题分析:考查诗歌最后一段的作用。从表达方式上说是直抒胸臆,情感由前三段的记叙一家之苦升华到最后的大抒忧国忧民之情。前面已经铺垫好,最后的直抒胸臆就顺理成章了。

点睛: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此题主要是直抒胸臆。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做具体的解释。

【小题3】试题分析:考查诗歌的人物形象。需要从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分析。如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情感表达,表明作者有个舍己为人的特

试卷第8页,总29页

点。“自经丧乱少睡眠”反映出作者是个忧国忧民的人。

【小题4】试题分析:A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倚杖”与“老无力”相照应。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伐薪烧炭南山中 .(2)两鬓苍苍十指黑 ..(3)卖炭得钱何所营 .(4)翩翩两骑来是谁 ..(5)手把文书口称敕 .(6)回车叱牛牵向北 ..(7)宫使驱将惜不得 .(8)系向牛头充炭直 ..

【答案】(1)薪:木柴 (2)苍苍:灰白 (3)营:谋求、需求 (4)翩翩:轻快的样子 (5)敕:指皇帝的命令 (6)回:调转 叱:吆喝 (7)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8)系:挂 直:同“值”,价钱

【解析】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诗歌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直”:同“值”,价钱。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如“薪”在现代汉语中也有“木柴”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1.(题文)阅读《卖炭翁》全诗,回答问题。 (1)请说说“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这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是记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饱受压榨、欺

试卷第9页,总29页

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答案】 (1) 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这里表现了宫使装模作样,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形象,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2) 虽痛惜却无可奈何 (3)A 【解析】

【小题1】【小题1】试题分析: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翩翩”本义:轻快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作用: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人物形象的意义,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小题2】【小题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不能舍不得,虽痛惜却无可奈何。那一车木炭,足足有一千多斤重啊,就这样眼睁睁地被宫使拉走。老翁虽然捶胸顿足,万般不舍,却也无可奈何。一定要结合语境来分析。 【小题3】【小题3】试题分析:D项“但敢于反抗”错。诗中没有这个意思。属于无中生有。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22.“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23.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例分析。 【答案】

22.写出了牛车的重量,表现了卖炭翁的辛苦。

23.示例:“千余斤”炭与“半匹红纱一丈绫”价值悬殊,用对比手法,反映了卖炭翁的不幸遭遇,揭露了封建社会宫市制 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痛苦。 【解析】

22.试题分析:考查诗句中重要词语的表现力。读懂诗句内容是关键,特别是上下文的

试卷第10页,总29页

诗句内容。“辗”有什么表达作用:第一,写出已经结了冰,天的冷。说明卖炭翁的辛苦。第二,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卖炭翁的勤劳。为下文一段“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形成对比,写出世炎的凄凉。由此揭露了封建社会宫市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痛苦。

23.试题分析:考查诗歌所使用的对比手法。多处运用对比,既有卖炭翁自身的对比,又有卖炭翁和宫使的对比。如“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对比,写出宫失 “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掠夺的残酷。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写出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18分) 【古诗阅读】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24.全诗中只用了“ ”一句话来直接描写“石壕吏”这个人物,通过老妪的话语,用 手法,表现出“石壕吏”的 。(3分) 25.请谈谈对“独与老翁别”这句诗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4.吏呼一何怒 侧面 凶狠(蛮横、凶悍、)(每空1分

25.“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分析1分),“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24.对人物的描写及描写手法。

试卷第11页,总29页

25.体会文章哪些情节和“独”有关,并结合人物的心情去分析。 考点:句意理解

点评:对人物的描写及描写手法。此考点是语文阅读能力中层次较高的一个考点,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还需要文学、文体等相关知识与能力共同组成。体会文章哪些情节和“独”有关,并结合人物的心情去分析。此类题目注意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品析能力。鉴赏能力,指的是对古诗文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等进行初步的文学鉴赏,以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品析能力,指的是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作品的内容、写法、感情倾向等作出判断的能力。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26.本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请结合诗歌所描绘的内容加以概括。

27.同样是表现雨的猛烈,本诗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

26.山林晴夜、雨后流急

27.本诗通过雨后湍急的溪流侧面写出山雨的猛烈;《茅屋》除了“床头屋漏无干处”的侧面描写,还有通过描摹“雨脚如麻”的景象对雨的猛烈进行正面描写。 【解析】

26.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所描写的画面的概括。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本诗前两句描绘的是山间静夜图;后两句描绘的是清晨雨后图。前者描绘了星月清辉、无云无雷的情形,后者描绘了溪流湍急的情形。

27.试题分析:比较阅读。两首诗都运用了侧面描写。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正面描写;而本诗没有。这是两首诗歌在写法上最大的不同。作答时要结合诗歌的具体诗句和所描绘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

试卷第12页,总29页

动静、虚实、抑扬、用典、正侧面描写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2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系向牛头充炭直 .(2)可怜身上衣正单 ..(3)翩翩两骑来是谁 ..(4)手把文书口称敕 .

【答案】(1)同“值”,价格。(2)值得同情。(3)轻快的样子。(4)指皇帝的命令。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

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是同情的意思。 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直”是通假字。“可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选自《木兰诗》)

(乙)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选自《石壕吏》)

29.请你从《木兰诗》中找出与《石壕吏》中“暮投石壕村”句式相同的句子。 30.《木兰诗》中写了木兰征途中的“夜色”,《石壕吏》中也写了“夜色”,它们在诗中各起什么作用?

试卷第13页,总29页

31.请分析“木兰从军”和“老妪应征”各自的缘由,并分别写出作者对这两件事的态度。 【答案】

29.示例一:旦辞黄河去。 示例二:旦辞爷娘去。 示例三:暮宿黄河边。 示例四:暮至黑山头。

30.《木兰诗》中的“夜色”与下文“不闻”“但闻”的内容相关,所以它在诗中所起的作用为:烘托木兰离家远征,思念亲人的心情。而《石壕吏》中的“夜色”与文中吏捉人、吏之怒、妇之苦的情状相关,所以它在诗中所起的作用为:烘托兵荒马乱、家破人亡的悲惨气氛。(意思对即可)

31.同是“从军”“应征”,但木兰从军的原因是:家无长兄,代父从军。老妇应征的原因是:家中老翁已逃走,男人已被征尽,老妇被迫应征。作者各自的态度是:前者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爱国精神进行了热情的赞美,后者表现了作者对战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差吏抓人的凶暴气焰的无情揭露。 【解析】 【分析】

甲文选自:《乐府诗集》 作者:郭茂倩 年代:北宋 甲文译文: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乙文选自:《杜工部集》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乙文译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

试卷第14页,总29页

对。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一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们连夜赶回军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29.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

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注意关键字“旦”和“暮”即可。

30.本题考查从环境描写的不同作用。根据文章的内容和写作背景来分

析即可。《木兰诗》中的“夜色”烘托木兰离家远征,思念亲人的心情。而《石壕吏》中的“夜色”烘托兵荒马乱、家破人亡的悲惨气氛。

31.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

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作者各自的态度是:前者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爱国精神进行了热情的赞美,后者表现了作者对战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32.对《石壕吏》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老翁早已超过服兵役的年龄,但仍然要被“抓丁”,由此可见世道的混乱及横征暴敛的祸害。

B.“呼”“啼”“怒”“苦”。把矛盾的尖锐性揭示出来,表现了差吏如狼似虑的狰狞,以及老妇悲苦痛哭的凄惨。

C.诗中“更无人”与母,孙的存在,在逻辑上存在矛盾,表现了老妇的机智;不想让官吏把人都抓走。

D.一个“久”字,不仅说出这件事折腾了很久也表露出诗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心酸、悲哀、无奈、同情、激愤。 【答案】C

试卷第15页,总29页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C.诗中“更无人”与母,孙的存在,逻辑上并不矛盾。“人”在这里指的是壮年男子。 故选C。

33.对《石壕吏》这首诗艺术特色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从诗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整个故事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且颇为紧张。

B.诗的首尾是叙事,中间用对话,人物有五六个之多,诗人巧妙地借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的悲惨遭遇。

C.诗人写老妇的哭诉,语言典雅华丽,典故巧妙恰当,一唱三叹,高低抑扬,达到沉郁顿挫的效果。

D.诗人用巧妙的构思,将丰富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情融注于客观的叙述中,让故事本身去显露诗人的爱憎。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C.诗人写老妇的哭诉,语言朴实无华,一个典故也不用,很切合老妇的口吻;选项错误。 故选C。

34.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A项正确;B项正确;C项正确;D

试卷第16页,总29页

项不正确,应为:“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35.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C.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歌内容,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无可奈何。 3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美好愿望。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将记叙、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条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D.这首诗属于古诗中的近体诗。 【答案】D

D“属于古诗中的近体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解析】试题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是古体诗。

3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怒号(háo) 挂罥(juàn) 塘坳(ào) ...B.布衾(qīn) 庇护(bì) 突兀(wù) ...C.恶卧(è) 倚杖(yǐ) 俄顷(é) ...D.断绝(jué) 茅屋(máo) 三重茅(zhònɡ) ...【答案】D

D加点字的注音有误。ng”。“三重茅”:【解析】试题分析:“重”应读“chó几层茅草。三,泛指多。

3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八月秋高风怒号 高者挂罥长林梢 ..B.秋天漠漠向昏黑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

试卷第17页,总29页

C.自经丧乱少睡眠 自李唐来 ..D.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C加点词的含义相同。两个“自”意思相同,都解释为“自从”。A项,B项,两个“高”分别为“深”和“上下距离大”的意思;两个“向”分别为“接近”和“朝向,面对”的意思;D项,两个“安”分别为“哪里”和“安稳”的意思。 点睛: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止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表示不同的意思,这样的现象叫一词多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39.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顷/风定/云墨色 B.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C.八月秋高/风怒号 D.风雨不动/安如山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B项朗读停顿不正确。“突兀”为一个词,不能断开读。 4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挂罥n) 翩翩ng) (juà(piān) 一丈绫(lí....B.塘坳o) 伐薪(à(xīn) 口称敕(chì) ...C.两鬓(bìn) 突兀(wù) 辗冰辙(niǎn) ...D.布衾o) (jīn) 庇护(bì) 风怒号(há...【答案】D 【解析】

D.“布衾”的“衾”应读“qīn”。 41.下列加点词的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看见) .B.安得广厦千万间(安然)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把) .D.可怜身上衣正单(使人怜悯) ..【答案】D

A项“见”译为“出现”;B项“安”译为“如何”;C项“为”译为“介词,【解析】被”。

试卷第18页,总29页

4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系向牛头充炭直

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答案】C 【解析】

A项“直”同“值”,B项“见”同“现”,D项“与”同“举”,价钱;表现;推举。 43.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答案】A

【解析】这首诗应是古体诗,故A错误。

44.对诗歌《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朝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B.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诗人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答案】B

试卷第19页,总29页

【解析】A项白居易是唐代诗人;C项错在“敢于反抗”;D项“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运用的是描写。

4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 .B.翩翩两骑来是谁(骑马) .

C.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遮盖、覆盖) .(同“值”,指价钱) D.系向牛头充炭直.【答案】B

【解析】B.“骑”音“jì”,译为“骑马的人”。 4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名家常被人并称。例:“李杜”即李白与杜甫,“韩柳”即韩愈与柳宗元,“苏辛”即苏轼与辛弃疾。

B.“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韩愈、柳宗元提倡的一种文体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古文”是指先秦两汉的散文,韩愈大力提倡这种文体,以反对六朝以来浮艳颓靡的形式主义文风,他的《师说》、《劝学》、《杂说》之四(《马说》)、《祭十二郎文》是流传千古的优秀散文。

C.“新乐府运动”是指唐代中期白居易、元稹等人倡导的一种诗歌内容和形式的革新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主张用新题材创作乐曲和诗,用新乐府描写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包括《卖炭翁》)和元稹的《悯农》(二首)都是新乐府运动中的优秀作品。

D.青莲居士、四明狂客、少陵野老、香山居士、“六一”居士、东坡居士、白石道人、湖海散人依次是指李白、孟浩然、杜甫、白居易、王安石、苏轼、姜夔、施耐庵。 【答案】A

【解析】B项中《劝学》的作者是荀子;C项中《悯农》二首的作者是李绅;D项中“四明狂客”指贺知章。

47.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试卷第20页,总29页

A.“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为盗贼”相照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站湿何由彻”一语双关,一是表现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二是表现盼望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难中解脱出来。 C.第一段表现了诗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之情。

D.诗人推己及人,宁可“吾庐独破”,而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寄托了企盼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A.“倚杖”与“老无力”相照应,突出了诗人年老体弱,选项错误; 故选A。

48.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暮投石壕村 投:投宿 .B.一男附书至 书:信 .

C.死者长已矣 已:停止,完结 .D.急应河阳役 应:答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翻译。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A.傍晚投宿石壕村。投:投宿。 B.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书:信。

C.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已:停止,完结。 D.赶快到河阳去应征。应:应征。选项错误。 故选D。

49.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的“三吏”是指《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B.古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此可知《石壕吏》中“急应河阳役”的“河

试卷第21页,总29页

阳”应在黄河之北。

C.《石壕吏》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

D.如《石壕吏》这种用韵宽泛,句数可长可短,格律要求较宽松的诗,叫格律诗。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D.用韵宽泛、句数可长可短,格律要求较宽松的诗,叫古体诗。 故选D。

50.理解性默写。

(1)诗中描写卖炭翁外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

(1)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2)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答案】寒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传统的记忆

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即可。“鬓”“苍苍”“贱”“愿”“溅”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点睛】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古诗文中的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古诗词名句填写

51.常恐秋节至, 。(汉乐府《长歌行》) 52.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试卷第22页,总29页

53.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4.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有两句描写洞庭湖笔力千钧,颇受后人称颂,这两句是

, 。

55.站得高望得远,杜甫《望岳》中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56.“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国家命运总是与个人命运紧紧相连,《春望》中两句诗“ , ”也说明了这一点。 57.从《石壕吏》的“ , ”两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妇人被石壕吏抓走了。

58.古诗句接龙。 决眦日归鸟——鸟宿池边树—— 树

亲爱的同学们,爱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只要人人献出自己的爱心,我们这个世界将会变成无比美好的人间。现在班级开展以“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性学习中,请你完成以下题目。

【答案】 51.焜黄华叶衰 52.日暮乡关何处是 53.尚思为国戍轮台 54.气蒸云泽梦,波撼岳阳城 5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7.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8.示例:树树皆秋色 树木丛生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括号中作品提示回顾作品内容,判断句子,是两连句的,不要把句子写错位。注意易错字的写法:焜、衰、暮、戍、泽、蒸、撼、凌、览、烽、抵,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59.古诗文默写填空 (10分 每空1分) 1 ,焜黄华叶衰.《长歌行》 ○

2树树皆秋色, 。《野望》 ○

试卷第23页,总29页

3 ,决眦入归鸟。《望岳》 ○

4 ,浑欲不胜簪。《春望》 ○

5战乱频繁,灾难连连,导致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一贫如洗的句○

子 , 。 《石壕吏》

6表现室主人居住环境优雅的句子: , 《陋○室铭》

7写出莲花风度气质的句子: , 。 《爱○莲说》

【答案】○1常恐秋节至○2山山黄叶飞○3荡胸生曾云○4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7吾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记忆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曾、裙、苔、淤、染,濯、、涟、妖,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60.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2)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莲说》)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望岳》)

(6)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7)《春望》中 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吏呼一何怒 (2)濯清涟而不妖 (3)黄发垂髫 (4)芳草萋萋鹦鹉洲

试卷第24页,总29页

(5)荡胸生曾云 (6)选贤与能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涟”“萋萋”“洲”“溅”这些易错字的字形。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61.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树树皆秋色, 。 (2) ,往来无白丁。 (3)少壮不努力, 。 (4)晴川历历汉阳树, 。

(5)《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 。

(6)《石壕吏》中杜甫借老妪之口道出的关于生死的哲理性思考的句子: , 。 【答案】

(1)山山唯落晖 (2)谈笑有鸿儒 (3)老大陡伤悲 (4)芳草萋萋鹦鹉洲。

(5)(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6)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62.诗文默写。

试卷第25页,总29页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卖炭翁》中对老翁的肖像进行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体现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答案】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古文以及现代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注意“厦”“庇”“俱”“鬓”“贱”是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63.默写

战争可能让百姓面临着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境地,可谓是苦难深重。它有“烽火连三______”月,(杜甫《春望》)的思亲之切;它有老妪致词中“_____”(杜甫《石壕吏》)的兵役之重,它还有“夜久语声绝,_______”(杜甫《石壕吏》)的战乱之苦。身处乱世的老老小小非常期盼能过上一种“_______ ” (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幸福生活。 对爱国志士而言,战争是投身疆场、杀敌报国的舞台。诗人陆游在晚年依然抱有“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报国之心。英雄辈出的民族才有资格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答案】家书抵万金 三男邺城戍 如闻泣幽咽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解析】 【详解】

考查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只是摇头晃脑不加理解的背是没用的,因为你所记忆的东西,能用的地方,远远不止于默写这点范畴。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理解性默写的训练。根据题干要求与诗文内容选准诗句是作答的关键。要注意“抵”“邺”“戍”“髫”等字词的书写。

64.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之时。作者杜甫,字__________,自号________,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_______”,因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所以被称为“________”。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试卷第26页,总29页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__________(体裁)的古诗。诗中的“茅屋”指的是____________。诗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烘托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作者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子美 少陵野老 诗圣 诗史 (2)歌行体 成都近郊的草堂。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析】试题分析:(1)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关的文学常识。(2)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有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俄顷”“漠”“厦”“庇”等字词的书写。 65.填空。

(1)《卖炭翁》是组诗《_______》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者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唐代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________运动,世称“元白”,与______并称“刘白”。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2)《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情相互矛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新乐府》 白居易 乐天 香山居士 新乐府 刘禹锡 (2)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解析】试题分析:(1)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卖炭翁》有关的文学常识。(2)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

试卷第27页,总29页

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炭”“鬓”“绫”“直”等字词的书写。

66.学完本课后,班级拟开展“诗海泛舟”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向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诗人,从朝代、称号、诗风、代表作品及思想感情等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2)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结束语。(要求:至少引用一句古诗,不少于50字)

【答案】(1) 示例:杜甫,字子美,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其诗沉郁顿挫,饱含忧国忧民之情。他的诗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后人称为“诗史”。其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2)示例: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举行的“诗海泛舟”活动圆满结束了。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表现得很踊跃,最后我们用两句古诗与大家共勉吧:“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勤奋和汗水浇灌自己的理想之花,独领风骚。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诗人相关文学常识的把握。首先确定自己最喜欢的诗人是谁,然后从朝代、称号、诗风、代表诗作及思想感情等方面进行介绍即可。(2)设计活动结束语,要紧紧围绕“诗海泛舟”这一主题,对本次活动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希望,还要至少引用一句古诗,注意字数要求。

67.学完本课后,班级举行以“古诗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识诗人,长知识]

唐代不少诗人都有雅号,这些雅号同他们的诗篇一样流芳千古。如李白的雅号是“诗仙”,杜甫的雅号是“诗圣”,王维的雅号是“诗佛”等。请问下列诗人中谁的雅号是“诗杰”?(____)

A.王勃 B.孟郊 C.刘禹锡 D.贺知章 (2)[活动二:仿句子,我会填] 仿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我梦想,驰骋于塞外辽阔的大漠,在金黄的夕阳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我梦想,置身于江南秀丽的小镇,在绵绵细雨中,体味“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情调;我梦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梦想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28页,总29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 (2)示例:登临五岳之尊的泰山 在日出的辉煌中 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气魄 来到茂密的松林 在皎洁的月光下 观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 【解析】试题分析:(1)考查文学常识。“诗杰”王勃(649~675年),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2)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我梦想,驰骋于塞外辽阔的大漠,在金黄的夕阳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雄浑”的句式结构。内容要与前几句相谐。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试卷第29页,总29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