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说的你好也是结束说的再见,招手在初见里也在作别时。“明天一大早,一只大木船,在油麻地还未醒来时,就将载着他和他的家,永远的告别”
在艾地里我感受了油麻地人们的一份温情。初读时,觉得地方政府和全村的人的做法实在有些难以认同,他们对这个年迈的老奶奶是否少了一点体恤和宽容。尤其是当文章中这样写道“在几十年里,秦大和秦大奶奶没有白天与黑夜,没有阴天与晴日,没有炎热与寒冷。他们甚至忘记了自己的欲望:穿一件新袄遮挡风寒的欲望,吃一片西瓜解除暑渴的欲望,将自己放在床上消解一下疲倦的欲望,煮一碗红烧肉润一润枯肠的欲望。他们对痛苦麻木起来。镰刀割破了手指,鲜血一路滴在草上,不知道疼;终年光着脚板,在隆冬季节裂开鲜红的血口,不知道疼;瓦砾硌着脚,不知道疼;鞭子打在脊梁上,不知道疼”,现在秦大奶奶所在的一小片土地是她和她丈夫用几十年的心血和成的,秦大奶奶怎能不以死相拼,誓死保卫。最终在麻油地的一角,盖起了秦大奶奶的小屋,相互做出了让步。然而这并没有结束,桑乔发动全校师生把西北角的艾地上作为苗圃来种植楝树。等秦大奶奶拄着拐棍一摇一摆回来看到这般情景时,可不把秦大奶奶急了“像一捆长长的铺盖卷在滚动。她滚的十分投入,有几次滚出苗圃去了,她就慢慢调整好,直到放正了身子,再继续滚下去。她闭着眼睛从东滚到西,又从西滚到东,一边滚,一边在嘴里叽叽咕咕”这秦大奶奶真是拼了老命在守护她心中的地,这片地是秦大奶奶的归属。之后,秦大奶奶就带上了她的鸡、鸭、鹅同她一起上阵作战,孩子们的的教室,食堂都变成了这些鸡鸭的天地。更严重的是这些鸡鸭出现在了文校干事来检查学校工作时,安静如月下的教室,一向温和如柔风的温幼菊老师的课堂因这群鸡鸭的到来,乱了阵脚,这般景象,如何收场。所以,秦大奶奶的搬家风波又来了,秦大奶奶还是一腔热血,定要死守阵地不可,她躺在艾地里,一身的寒霜。读到这里,似乎这是个让人感到无奈和叹息的结局。春天来了,乔乔追着一只鲜红的月季,也牵动着秦大奶奶的心,一双无力的手勉强的推出了水中的这个孩子,然而自己闭上了双眼。孩子们犹如排山倒海的呼唤声之后传来了奶奶一声沉重的叹息,也让我深深吸一口气。仿佛了一股刺人郁积的寒气在顷刻化为暖风。桑桑的母亲做着秦大奶奶的一日三餐,油麻地小学的女教师以及村里的一些妇女,都轮流来照顾她。一些女孩子们一有空就到艾地里的小窝棚去,秦大奶奶给孩子们扎各种小辫,到了秋天就做红指甲,真有一番含饴弄孙之景。感情总是相互的,秦大奶奶会在校园里看孩子们上体育课,在半夜刮风下雨时去关够不着的教室门窗,她看管着油麻地小学的豆荚,遇到参观团时会走一条偏道。当桑乔打算把原来秦大奶奶住的小窝棚扒了,重盖小屋时,却是秦大奶奶自己想要搬家了,就像当年谁也无法让她离开这里一样,现在谁也无法再让她留下来。油麻地一下子空了些许,同样,离开了油麻地小学的秦大奶奶的孤独感也忽然袭来。春去秋来,秦大奶奶病倒了,被人被人背回了油麻地,这次是新为她盖的小屋,第一次孩子们叫醒了掉入水中的奶奶,然而这片水似乎与秦大奶奶有着剪不断的恩怨,这回是再也唤不醒了。当从桑桑头上取下一绺头发的一个瞬间,让我忽觉有一股暖流涌入,那是对秦大奶奶的尊敬与怜爱,更是一份送往天堂的美丽祝愿。在风中摇响的艾叶声是对油麻地人们这份温情与善意的赞歌。
在秋天,当田野间的野菊花开出一片黄的与淡紫的小花朵时,纸月出世了。
也是在一个秋天的下午,纸月拉着外婆的手出现在桑桑家的院子里。纸月写字的坐相、握笔与运笔还有那通身的气派,是许多孩子难有的灵气与书卷气。纸月真也是我们当年的好小孩的形象。当桑桑架课桌掏麻雀窝,顺手拔根胡萝卜,打算抄作业时,只要一看到纸月的眼睛,就会马上停止正在做的动作,“用眼睛说话”是纸月的绝活,桑桑竟变得文雅起来,。纸月也有那以言喻的伤心事,每当下雨的时候,纸月的心里也在下雨,因为那时的孤独无依感是那样实实在在。在纸月几乎每天上学迟到的事情里领略了桑桑的小男子汉气概。虽然桑桑自己明明也很害怕,但他不顾一切,即使受了伤也要保护朋友的勇气着实可嘉。纸月的名字里有些淡淡的忧伤,她第一次消失在黄昏时分的风雪里,第二次回故乡离开也有着一些伤感与落寞。或许在一些人的生命中总是携着一丝伤感的气息,但还是要,直行。
我以为油麻地里一直上演着它的宁静与快乐,却也有万般揪心的时刻。街道两旁的梧桐树似落非落,一摇一晃牵动着我的思绪。在我脑海中的场景就是桑乔领着桑桑出门看,或是桑乔领着桑桑回家了。有时,是桑乔拉着桑桑的手在走路;有时,是桑乔背着桑桑在走路。这风雨来雨里去,一次次给点希望又失望而归的沮丧让父亲和儿子倍感煎熬,也牵动着油麻地人们的心,他们甚至不敢细问,亲切的又带了一些怜悯。仿佛是一个即将终结的来来回回,冬天的严寒总是让人失去信心,一碗碗不知名的汤药,一根根细长的火针,为难着这个苦难的孩子。好久不见的纸月来了,送给桑桑一个能用“很多很多年”的书包,很多很多年,这个善良的孩子,深情的看着桑桑的母亲,摇手离去。一直都没对视的两个孩子在路上相遇也抬起了头,善良的孩子两眼汪满的泪水,就像桑桑母亲眼角上滚下的泪珠。温幼菊老师的课堂随和动人,她的声音柔和悠远,她讲着自己的故事给桑桑听,她那一句“别怕”给了桑桑莫大的力量与勇气。这缓慢哀伤的灰色日子里,温幼菊老师的爱像潺潺不断的流水一样,滋润着桑桑干涸的心田。红泥小炉整天燃烧着,那个肿块也开始消退。这来去如飞的日子里是不是都和轻松与沉重、欢乐与苦涩、希望与失落相伴着。感谢陪伴桑桑走过这苦难日子的油麻地的人们。
桑桑来到了艾地,向奶奶作别,向蒋一轮、温幼菊、杜小康、细马、秃鹤、阿恕„„几乎所有的老师和孩子们,一一作了告别。暑气已去,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梧桐的枯叶,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地飘落,没了主人的鸽子们划过天际,桑桑永远地告别了与他朝夕相伴的这片金色的草房子。我也暂时作别,愿我能常来这油麻地,常来这草房子,看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