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新生儿院内转运的护理
作者:周晓华 马淑兰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24期
摘要:目的 探讨危重症新生儿院内转运的护理实施。方法 对95例危重症患儿转运至CT、X光照射等科室进行诊断性检查,在做好人员、器材的充分准备下进行院内转运的护理实施。结果 大大降低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的风险性和伤残性,为明确诊断,得到更有效的救治奠定基础[1-2]。结论 新生儿院内转运系统护理实施,大大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及转运途中的安全。
关键词:危重症新生儿;院内转运;护理
危重症新生儿(新生儿以下简称患儿)在监护室内集中抢救治疗,各项检查、治疗需在床边进行,但受技术条件所限,一些诊断手段无法床边进行,然而将危重症患儿转运出监护室进行诊断性检查具有一定的风险。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患儿在院内转运途中发生意外提高危重新生儿救治率。2011~2013年,我科成功将95例危重症患儿转运至CT、X光照射等科室进行诊断性检查,在做好人员、器材的充分充分准备下,安全转运成功,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95例患儿中男68例,女27例,年龄在生后20 min~28 d,46例配备便携式氧气袋辅助供氧,2例携带输液泵输液保证热卡的供给,其中1例防止低血糖,患儿均安全转运成功,达到转运目的。 2护理体会 2.1转运前准备工作
2.1.1制定完善的计划 以电话方式做好相关科室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尤其是电梯提前等候。保证患儿在转运途中的道路畅通以及到达检查科室后以最快速度完成检查,安排人员等待结果,已达到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2.1.2陪同人员 要求由参加过新生儿高级复苏术培训的主管医生及经验丰富的护士陪同。转运前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在转运途中,注意保暖并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再次进行评估提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及应对措施。检查后回到监护室对患儿再次进行评估并指导责任护士及时给予患儿治疗及监护详细记录生命体征,加强观察及保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1.3转运设备的配备 转运车、经皮测血氧饱和度监护仪,条件许可应配带便携式监护仪,足够转运过程中使用的氧气袋,以及人工复苏气囊,吸痰管、注射器(1 mL、5 mL、60 mL各2各),带蓄电池微量注射泵,备胶布以防吸氧鼻导管脱落。
2.1.4急救药品 携带基本抢救药品如肾上腺素、纳络酮等常用急救药品,以备患者转运途中心跳骤停时使用。根据特殊情况携带镇静剂、静脉液体和复苏药物。
2.1.5患儿的准备 对病情平稳的患儿要携带好奶瓶,因做个别的检查需要的时间很长,对痰多昏迷的患儿转送前充分清理呼吸道及口鼻分泌物,对禁食的患儿必要时携带静脉通路,保证患儿热卡的供给,对烦躁哭闹的患儿给以镇静剂,以保证在检查中安静入睡配合检查。保证静脉通路的畅通及固定。注意保暖将患儿包裹好。 3转运途中的护理
3.1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神志、瞳孔、面色、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和脉搏。气管插管患儿随时评估插管是否在位及患儿面色、血氧饱和度、保持气道开放。静脉药物的治疗情况,以及吸氧管的固定通畅及氧气的供应情况。
3.2患儿家属的陪护,危重症患儿转运途中都由家属陪同,因危重症患儿无语言交流,所以转运时,必须安排患儿家属跟随,有助于消除危重症患儿家属的紧张,增强检查治疗的信心。
3.3建立转运工作制度及规章制度 为使每一次转运能顺利进行,我们制定了转运工作制度和规章制度,包括:转运工作须知、转运工作流程、新生儿转运协议书、转运申请电话记录单、转运记录单、仪器设备保养制度和各类转运物品清点制度等。 4结论
监护室危重症患儿的院内转运,转运前应做好人员、器材、药品的充分准备,转运途中保持监护与生命支持,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做好应对措施,可降低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的风险性和伤残性,为明确诊断,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及得到更有效的救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润华,徐桂荣.现代儿科护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390-415.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4-147.
编辑/肖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