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小衔接”教育在课程中的融入与实施

来源:好兔宠物网
匮教学jiao xue ‘‘ 幼小衔接”教育在 课程中的融入与实施 浙江省桐乡市代代康幼儿园 吴建玉 幼儿园之后阶段便是小学,儿童从以游戏为基 本活动的幼儿园进入以课业学习为主导的小学,会 面临巨大挑战和诸多问题,因此很多儿童会出现学 习与生活各方面的不适应。 “幼/J、衔接”教育是大 班整个学年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幼小衔接” 教育工作应融入幼儿园的一日课程,这样“幼小衔 接”教育才能真正扎根教育实践。这需要幼儿园管理 层做好“顶层设计”,实现儿童心理与能力发展的“小 步递进”,最终使儿童较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一、 “幼小衔接”教育急需解决的现实性问题 就“幼/J、衔接”教育内容设置是否科学、合 理,我们做了大量的调查与分析工作。教育实践 中,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聊天式访谈两种途径对幼 儿“幼小衔接”的现状进行了解与分析。 通过聊天式访谈,我们发现,许多一年级小学 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高,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入 小学校门,对于小学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与作息 时间很不适应。学生从以“玩”为主的生活方式转 变成以“学”为主的生活方式,课上和课后的表现 往往不尽如人意,集中表现为注意力集中时间不 长、认真倾听习惯欠缺、语言表达能力不足、自主 做作业习惯普遍较差等。 通过细致分析,我们发现大班幼儿入/J、学前对 小学都有初步的认识,大部分幼儿对小学的生活是 比较向往的,但也发现如下一些行为发展滞后及不 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情况。 第一,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水平低下与小学学习 生活的要求不匹配。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能自 觉地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既不依赖父母也不需要 父母督促的幼儿只占少数,偶尔能完成的占大部 分,从来不能完成的占一部分。在这一方面,许多 44 拍止教 2016.12 教师结合平时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的观察也表 示不乐观。而众所周知,小学生生活的事情教师极 少过问与插手,一般都由学生自己解决。对比分析 不难发现,大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已经成为 “幼小衔接”的一块“短板”,因此,幼儿园应当有 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自主服务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第二,幼儿的学习能力和习惯难以适应小学的 学习生活。通过聊天式访谈,我们发现,41%的大 班幼儿能经常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回家任务” (如绘制调查表、制作小作品、带一些小材料等), 偶尔及时完成的占56%,从不完成的占3%。而且, 一些幼儿园没有涉及幼儿读写、倾听方面的专门课 程内容,幼儿的读写、倾听能力更弱。与此相对 的,/j、学教师在访谈中提出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求包括:集中注意力,认真做功课,自己检查作 业,发现错误及时改正;保持正确的学习姿势:注 意用眼卫生等。当然,小学教师也会根据儿童生理 和心理特点,注意调节课堂气氛,适当穿插一些与 教学相关的趣味性活动,以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 让学生由被动的遵守变为自觉的习惯。对比后不难 发现,一些幼儿大班毕业后的学习能力和习惯还难 以适应小学生活。 第三,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与小学生要求不 符。现在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孩子的“自我中 心”现象仍为突出,入小学后孩子们独立进行交往 的机会比幼儿园多,而孩子的交往能力低下会严重 妨碍孩子之间的友好交往,让部分孩子显得不合群 以致于觉得小学学习生活很无趣。与此同时,/J、学 生也将逐渐注意到他人与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反应 是不同的,开始认识到他人不仅有与己不同的思维 和情感,而且在相同情况下可能有不同的反应,他 们开始理解他人行动的目的性。针对幼儿交往的不 匮教学jiao xue一同情况,幼儿教师要提前“对症下药”。对积极交 往的幼儿,教师应给予适当表扬;对胆小、不善于 交往的幼儿,教师应主动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激发 幼儿交往积极性,从而养成良好习惯。 三、 “幼小衔接”教育有效融人幼儿园课程 体系 “幼小衔接”教育要得以有效实施,就要自然 地融入幼儿园课程中,成为课程的一部分,这样才 能使“幼小衔接”教育内容有计JoJf ̄推进。为此, 我们在幼儿园课程中增加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解决幼儿的自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入小学心 理适应方面的问题。 二、把握“幼小衔接”教育内容融人课程的实 施关键点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所经历的不仅是生活 空间的转换,更是生活方式、角色身份、人际关 系、行为准则等诸多方面的变化。而每一次社会环 境的改变对儿童都是一次挑战,能提供更多的学习 与发展的机会。面对挑战与机会,我们应当提倡儿 童在“体验”中获得经验从而不断地生长。 1.“幼小衔接”教育的内容选择应基于“顶层 设计”。 园长对课程决策的智慧就在于“理念在先,做 想清楚的事”。园长必须彻底改变那种“脚踩西瓜 皮” “跟风走”随意设置“幼小衔接”课程内容的 工作方式。园长要对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内容 的选择进行统筹规划,根据本园的特点创造性地将 原有“幼/J、衔接”的~个个活动变成一系列的活 动,让幼儿在系列活动中对上小学产生积极的 隋 感,形成良好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2.“幼小衔接”教育内容设置应注重双向衔接。 以往我们的“幼小衔接”教育活动内容往往是 幼儿园自己设置的,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 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一 些/J、学却茫然不知,小学方面也很少考虑初入学儿 童的身心特点。 “幼小衔接”教育不能是“一厢情 愿”,实践证明“双向衔接”是解决“幼小衔接” 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认为,引导小学提前参与幼 儿园大班的“幼小衔接”教育活动,双方共同组织 和策划指向明确的主题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 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3.“幼小衔接”教育的内容实施应关注儿童的 真实体验。 许多幼儿园组织“幼/J、衔接”教育活动时往往 采用说教的方式,全然不顾幼儿的具体感受与即时 想法。 “体验式学习”是促使儿童角色转变的有效 方法,获得的经验也更有价值。 “体验式学习”不 仅能让幼儿亲历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以及直观感受 小学的各项要求,更关键的是幼儿在体验中有了自 己的真实想法与情感积淀,这对幼儿适应小学学习 生活有着重大的帮助。 1.专项“幼小衔接”活动。 (1) “双向幼小衔接”教育活动安排。①以幼 儿园为主的“幼小衔接”教育活动。幼儿园要做好 幼儿进入小学的心理准备工作,就要激发幼儿上小 学的积极情感。我园安排大班幼儿两次参观小学, 帮助幼儿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大班上学期开学 初,大班幼儿就知道自己是幼儿园最大的哥哥姐 姐,再过一年就要上小学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带 幼儿参观小学,满足大班幼儿对小学的好奇,让大 班幼儿初步感受小学学习生活,可以有效激发幼儿 入小学的积极情感。大班下学期,幼儿再次参观小 学,他们对小学不再陌生,可以参观小学的各种活 动教室、公共设施,可以观赏升旗仪式、入队仪式 等活动,让幼儿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小学 生的学习常规,感受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的 变化,进一步了解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各种差 异,让幼儿迎接崭新的小学生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 备。②以小学为主的“幼小衔接”教育活动。可以 请已升入一年级的孩子向大班幼儿讲述自己在小学 学习、生活的体会与改变,通过聆听哥哥姐姐的讲 述让大班幼儿从他人的角度感受小学生活的要求。 还可以让小学教师给大班幼儿上~节课,让幼儿在 真实的情景中感受一年级上课与幼儿园集中活动的 差异。 (2) “学习衔接”教育活动安排。整个“幼小 衔接”教育内容中最容易表现出“小学化倾向”的 内容就是幼儿大班的“学习衔接”教育内容。教师 只要顺应幼儿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以游戏的形 式组织活动,就能有效避免“小学化倾向”。教师 应当鼓励幼儿按照其学习特点进行,在游戏中构建 自己的学习经验,在体验中获得学习的快乐。 2.自主小组活动。 “自主小组活动”是指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 需要结成一个3~5人的小组,以自主游戏为载体从 而增进同伴间的友情并获得一种愉悦心理体验的活 2016.12箱之教 45 黼 教学jiao xuo 以角色游戏为媒介 促进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生活化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谢冰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要结合 一、和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环境,初步了 以角色游戏存在的问题为契机生成科学活 解自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 动内容 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能通 过细致的观察发现幼儿在游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展指南》也提出,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 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 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 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 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这都告诉我们,幼儿的 学习应贴近他们的生活,生活化的科学活动更符合 幼儿的发展需求。角色游戏是幼儿对日常生活的模 也能窥见幼儿在科学领域方面的发展情况。教师可 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并生 成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新颖生动的科学活动内容。 例如,在一次“小吃店”的游戏中,幼儿分别 扮演厨师、收银员、服务员的角色。服务员负责站 拟和再现,因此,以角色游戏为媒介促进幼儿园科 在店门口,热情地欢迎客人,向客人介绍店里的小 吃和每种小吃的价钱。而厨师则戴着厨师帽,穿着 围裙,进行小吃的烹调工作。可是,教师发现,厨 师只是拿着锅铲不时铲铲锅里的食材,不一会儿, 学活动的生活化应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结 合幼儿园的实际案例,探讨以角色游戏为媒介促进 科学活动生活化的策略。 动。如果大班幼儿能有效地、有意义地进行一些自 主小组活动,那么这样的能力与经验积累会自然地 不会做,要么做得慢,这些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 节奏,产生不适应问题。因此,我们专门利用一定 解决他们入小学后课间十分钟以及其他闲暇时间带 来的无效甚至是反效的活动问题。我们先尝试着在 餐前进行大班幼儿的自主小组活动,在开展初期, 我们进行轮流式的自主小组活动,教师通过与幼儿 的时间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我们将大班幼儿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细分为自理生活内容、自理劳 动内容、自理学习内容。自理生活内容包括:能正 确地穿衣裤、系鞋带等。自理劳动内容:能自己扫 地,檫桌椅,洗自己的调羹、小杯子、小毛巾等。 协商定出5-6个小组活动的内容,这些内容涉及下 棋、做游戏、阅读等,然后按内容进行轮流。这 样,幼儿对自主/J、组活动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后期 自理学习内容包括:能整理抽屉、书包和文具盒, 知道自己的学习用品放置位置,能用卷笔刀削铅笔 等。当然,我们在培养大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时始 终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表扬与鼓励幼儿的点 滴进步,没有因为幼儿做得不好就给予否定。在实 施的过程中,我们也会进行必要的指导,等幼儿 “做好”后进行“再加工”,既能保证安全卫生,又 能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蔗 他们进行完全自主的/J、组活动做好铺垫。 3.生活自理活动。 幼儿在园的生活上会遇到许多困难,大班幼儿 也不例外,如整理书包、系鞋带等。但进入小学 后,儿童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生活类 问题都得靠儿童自己解决,我们常常发现儿童要么 46 孺止敬 2016.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