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园现⾏的观察记录⼤都是参考了档案记录法。档案记录法(Documentation)是被翻译为⼉童活动记录或各项⼉童活动整理记录,它是在⾃然条件下观察被研究对象,如实记录观察对象的⾏为表现,并对研究对象⾏为记录进⾏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寻找原因、改进教育⾏为的⼀种⽅法。幼⼉园的观察记录⽬的也在于教育者发现并存在的问题,逐步改进教育,最终促进⼉童健康发展。因此结合档案记录,观察记录就不只是纯粹的活动记录了,它的使命是让教师在对每个⼉童进⾏关注时,能更好的遵循新《纲要》的精神,让它更有利于针对每个⼉童的教育和对特殊⼉童的⾏为矫正,让教师⾃主、深⼊的去寻求掌握观察⼉童的⽅法,提⾼观察的敏锐⼒,真正把“因材施教”落到了实处。所以它体现的是被观察对象的⼀系列发展进程,也体现了教师与观察互动、⼉童与观察互动、家长与教师互动、是真正起到了师⽣互动、⽣⽣互动,从⽽提⾼教学质量。 我园的观察记录内容主要以幼⼉的参与情况为侧重点,逐步扩展到整个⼀⽇活动中去,以幼⼉的⾏为发展状况、情绪、交往为主线。通过观察记录⼯作的开展,教师能从中了解平时不太被关注的幼⼉,知道他们内⼼世界在想的故事,既避免了“重两头、轻中层”的普通现象,⼜能全⾯、客观、公正、平等的对待班内的每⼀个孩⼦。在记录的过程之中,教师能深⼊的接近孩⼦,⾛⼊孩⼦的⽣活,融⼊孩⼦的世界,加⼊他们。但在记录之余,我们也发现存在着⼀些问题,由于教师能⼒的有限,以及各⽅⾯主客观的因素,没能很好的把握科学观察的⽅法,从⽽影响了观察的质量,让观察记录⼯作也归为⽆效劳动了。 观察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观察受主观性影响
1. 从本园进⾏的观察记录中发现,有的教师观察记录的持续时间较短,没有将幼⼉放在⼀个完整的情境中进⾏了解,教师只是抓住幼⼉说的⼏句话或⼏个动作就结束了观察。例如:我们教师往往会习惯的以成⼈的观点来看待孩⼦们中间发⽣的事情,在观察分析中会经常出现这样的话语:“该幼⼉是个内向、胆⼩的孩⼦,交往能⼒⽋佳。”“这个孩⼦很活跃,但不太静得下⼼来学习。其实,这⽆疑是我们教师主观⽽简单地在给幼⼉贴标签,⽽没有结合观察内容分析幼⼉⾏为背后的深层原因。为什么说是交往能⼒不够?为什么说不能安⼼学习?是能⼒的问题还是兴趣的问题?
2. 有时在实施教育措施时,也经常出现“需要加强教育”“待加强”等字眼。⽽具体该使⽤什么⽅法,开展怎样的教育活动,如何加教育,却没有结合观察的事实进⾏深⼊的思考和说明。这样的观察会导致教师简单的说教,⽆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这种不够到位的观察来指导教育⾏为,难免缺乏客观性。
3. 还有的教师在记录的观察内容并⾮亲眼所见,⽽是根据幼⼉反映的情况记录的,这就很难保证真实、客观、全⾯,教师据此分析幼⼉的发展情况也不⼀定与实际不符。在我们平⽇的教育⼯作中,也时常出现⼀些观察内容与教育分析不吻合的现象,如观察的是某个孩⼦的⾏为,分析的却是某⼀类孩⼦的⾏为。这样就⽆法作到因⼈⽽异的教育,尊重孩⼦的个性差异了。 (⼆)、观察意义性不⼤
教师在观察任何⼀次活动时,都可以获得⼤量的信息,观察者应针对观察的⽬的,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是有的教师⽬的意识不强,主要以笼统、简单的“客观描述”为主,让观察活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例如,⼀份观察记录上这样记录:“XX上课⼜没有举⼿发⾔。”可以说这是⼀次没有意义的观察,教师⽆法通过观察寻找有效的教育切⼊⼝。我们都知道,孩⼦上课不吵不闹,但⼜不举⼿发⾔的⼈数⼤有⼈在。⾄于是因为对活动内容不感兴趣,还是对不明⽩,或是不愿意举⼿等原因,教师只有通过对幼⼉进⾏了解、谈话以及幼⼉情绪变化过程等细节的观察,才能针对不同幼⼉的特⾊寻找切实有效的教育策略。
(三)、观察偏重于结果
在观察记录幼⼉的活动时,教师不⾃觉地记录下幼⼉活动的结果,⽽忽略了过程。如⼀份观察记录这样记录:“XX到美⼯区玩了⼀会⼉,到了娃娃家想参与,被赶了出来。结果今天的活动区时间⾥,他就东摆摆、西弄弄。”教师只
注意到操作的结果,对幼⼉在活动过程中是否感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视了,⽽这些信息往往正是最能启发教师,应如何采取相应的策略去促进该幼⼉在现有⽔平上有发展,所以操作活动中的观察应重视过程的观察。 (四)、观察不能深⼊进⾏
我们主要从主题活动中进⾏观察记录,但发现这样的观察容易受主题的限制,往往不能及时发现新问题或针对幼⼉发展情况提出更⾼的要求。例如,有⼀次观察中记录了⼀位幼⼉经常不主动收拾⾃⼰的⽤具,随后便实施了相应的教育策略;在第⼆次观察时,教师就把注意⼒放在证实实施的教育策略是否起作⽤、该幼⼉是否已经学会了⾃⼰收拾⽤具上。看到预期⽬标已经达到,观察活动也就终⽌了。这种停留在原有⽬标层次的观察很难使观察活动层层递进,深⼊进⾏了。
综上述分析,如何科学的观察幼⼉,如何记录,记什么,是当代教师所必须学习的⼀个重要的基本功。它们要求我们教师要以正确的⼉童观、教育观来指导⾃⼰的教育⾏为,不断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最终成为成功的观察者和教育者。 我园的教师在进⾏观察研究⼯作时,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调整,不断地在尝试。 ⼆. 观察记录的⽅法、形式和途径: (⼀) 观察记录的⽅法与形式:
我园开展了“幼⼉成长⼿册”的记录⼯作,教师对每个幼⼉每天⼀⼩记,每⽉⼀⼤记,期末⼀总记。主要是收集幼⼉作品及相关资料,反映幼⼉的兴趣、态度以及幼⼉在特定领域中的发展情况。可以是活动过程中的客观记录与分析、可以是“童⾔稚语”或是思维的“异想天开”、可以是幼⼉的作品、也可以是幼⼉的“肺腑之⾔”。
主要使⽤“过程式观察记录”的⽅法,它具体结合了随即式、叙述式、原始⼝述式三种观察记录形式,并进⾏系统的整理,把整个学习过程展现出来。
1. 随即式的观察记录:它记录的是教师在任何场合注意到的个体⼉童⾏为,通常⽤在对⼀位孩⼦变化的观察上。也就是现场记录,及⼀些临时的感悟和发现。通常我们是马上记录,以免遗忘和混杂。
2. 叙述式的观察记录:它是指教师有意识地把在特定环境中所观察个体⼉童⾏为记录下来。以客观、具体描述⽅式来整理现场草记,并在整理过程中,进⾏⼀定的补充与印证。
以上两处观察记录⽅式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客观的了解⼉童的成长,学会正确解剖⼉童的⼼理及⾏为。
3. 原始⼝述式的观察记录:是指教师在和⼉童进⾏交流或是⼉童之间交流时对话的记录。这种记录可以体现个体⼉童的思维状态以及同伴之间和师⽣之间的互动,同时为教师提供对⾃⼰的教学进⾏评估的⼯具。教师可以从这类观
察记录中了解孩⼦的兴趣、需求和问题,对教育计划进⾏调整。 (⼆) 观察记录的途径:
1. 点滴记录:教师随机记录孩⼦在某⼀⾃然场景中表现出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为和语⾔,⽽这些点滴的记录同时也是幼⼉个性发展、兴趣爱好、知识⾯⼴泛与否的真实写照,它可以以⼩见⼤。(如下列)。 关于“美国与伊拉克”战争的讨论:为什么美国要打伊拉克? 忻忻:因为美国是⽼⼤!
旺旺:因为伊拉克不乖,所以美国要打他。
榕榕:我不知道美国为什么要打伊拉克,但打架是不好的! ⽑⽑:因为伊拉克有⽯油,美国想要!
天天:因为美国与伊拉克吵架了,然后打起来了,他们不团结友爱!
忻忻的兴趣⼴泛,知道的很多,经常第⼀个回答问题,这次也不例外。⽑⽑是个好奇⼼很强的孩⼦,求知欲望强烈,因⽽知识⾯⼴,会从成⼈的谈论中获取知识,他能如此回答与家庭中的熏陶不⽆关系。榕榕是个⼥孩⼦,明显对该话题不太理解,但她是个感情很丰富的⼥孩⼦,道德的是⾮观念⾮常强,⽽且她的参⽐性⽐⼀般的⼥孩⼦都强。旺旺和天天都是想法⾮常天真、单纯的孩⼦,特别是天天,把⼀切都当真来对待,有时会钻⽜⾓尖。
由于这些孩⼦有趣的回答,把原本复杂、残酷的战争表述得异常的简单与⽣动,也引起了其他幼⼉对此事的关注。
2. 成长记录:为即时记录孩⼦们在活动中的⾏为、语⾔,并同时与家长达到共识,我园⾃⾏设计的《成长⼿册》就是⼀本集全⾯、快速、有效、沟通为⼀体的成长档案册。在《成长⼿册》就是⼀本集全⾯、快速、沟通为⼀体的成长档案册。在《成长⼿册》中,我们分为三个年龄段,针对不同的年龄进⾏不同的教育观察侧重点。如在⼩班年龄段以打勾记录⽣活⽅⾯(如进餐、午睡、礼貌、情绪等)为主,有需要时则加⼊简短的⽂字记录;⽽中⼤班则以与同伴相处的合作性⽅⾯、解决困难的独⽴性⽅⾯、活动的参与性、主动性、创造性等⽅⾯着⼿进⾏⽂字记录。同时我园的《成长⼿册》还包括了孩⼦们每学期⾝体发展⽅⾯的各项测查记录,这样家长不仅可通过记录及时、全⾯的了解孩⼦当天的在园情况,还能系统性看到孩⼦⽣长发育的情况。
3. 跟踪记录:中班幼⼉已具有⼀定的⾃主性,他有⾃⼰的⼀套⾏为⽅式,会为达到他的⽬的拐弯抹⾓,想⽅设法,会连续⼏天来为之“努⼒”,情绪上反反复复。成⼈却有时⽆法了解到孩⼦真正的⽬的,所以成⼈要学会对孩⼦的话多留⼀个⼼眼(如下例):
(周⼆)⼥孩甲带了某玩具,男孩⼄问她索取,甲不同意,⼄执意索取,后教师出⾯引导⼄,⼄表⽰不再问别⼈讨东西了。
(周三)甲在妈妈陪同下来园,⼿中拿着昨天的那玩具,⼄⼜上前讨玩具,⼀个劲说:“把你的这个玩具送给我好不好?”甲的妈妈很难为情,答应了他,甲不情愿的把玩具给了⼄。
(周三下午)甲来报告⽼师,说⼄把她的玩具弄坏了,原来就是早上的那个玩具,⼄理直⽓壮地回答:“你已经送给我了,就是我的东西了。”甲哭着说:“我不给你了,还给我!”
原本在周⼆就已结束的记录,没想到还有第⼆天的两场,⽽且事态愈复杂了。势必让教师重新看待这个问题,重新来考虑应如何教育引导上述主⼈公⼄。⽽从中将⼩范围问题引发到⼤范围,该到班上如何展开讨论来解决类似的事件,看看孩⼦们是如何看待这事件的,他们是如何说的。⽽这教育的契机正是因为有了跟踪记录,让⽼师也始料不及事态的发展状况。
4. 作品记录:主要是记录幼⼉的绘画作品、⼿⼯作品、及数学课上的分类记录练习等。例如,在《听⽔声》的艺术表现中,孩⼦们⽤各⾊⽔粉、各类线条及点构造了独特的画⾯,有趣⽽富有想象⼒,教师就边听边记录,这可是了解、分析每个孩⼦的想象⼒、创造⼒最直接的依据。更多时,教师是采⽤摄影、录象的形式记录孩⼦们的作品与活动,如⽤彩泥装饰瓶⼦、各类点⼼盒⼦做的机器⼈、⽤枯树枝和皱纸做迎春花、桃花。促使孩⼦们更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了。 三. 观察记录的经验与体会: (⼀) 观察记录中的交流。
教师凭借了详细的观察记录,得以真正⾛进幼⼉的内⼼世界,最终准确、科学地分析、评价幼⼉,找到适宜的教育对策。 1. 与幼⼉的交流:起先,孩⼦们对于我们的记录⼯作很是好奇,很想知道⽼师为什么整天拿⽀笔在记录,为什么拿相机拍他们?⽽每当我们冲他们对准镜头时,敏感的孩⼦会躲开镜头,⼤⽅的孩⼦却来摆个POS,让我们啼笑皆⾮!渐渐地,聪明的孩⼦们也感觉到我们的记录是与他们有关的,就会上前来问:“⽼师,你在写什么呀?”为满⾜孩⼦们的好奇⼼,消除他们的
疑虑与不安,我们就把记录的读给孩⼦们听,把拍下的照⽚夹进他的档案袋给他看。师⽣交流就⾃然和谐的开展着。孩⼦们⾃从知晓了⽼师是在记录他们进步的地⽅,就更积极地投⼊活动,尽量把⾃⼰优秀的⽅⾯展现给⽼师看。⽽我们读记录的⽅式也受到幼⼉的欢迎,每当宣读记录时,连平时最调⽪的孩⼦也安静了下来,他们会为⾃⼰的出⾊⽽感到骄傲,也会为别⼈的进步⽽感到⾼兴,他们各⾃分享着各⾃的快乐,⾃信⼼在⽼师对他的关注下悄然升起。
2. 与同班⽼师的交流:班上的两位⽼师,平时都各⾃记录各⾃发现的点滴,到⼀周末了,就会坐下来进⾏交流,根据记录进⾏各案分析,发现问题,找到原因,商讨对策,联系家长,共同教育,最关键的是反思再教育。例如:我班有个叫朱舒昊的男孩,⼀段时间内被告状率直线上升,每天都有不⽌⼀个的孩⼦来告他的状,我们也对他进⾏了说服教育,⼩男孩的态度也很虚⼼接受,但⼀段时间过后,告状率还是居⾼不下,这就引起我们两位⽼师的教育反思了。后来经过仔细的跟踪观察,发现原因是出在朱舒昊的交往⽅式上,他不善⽤语⾔去交流,⽽直接⽤⾏动去⽀配交往,这样其他孩⼦不懂他的⽅式,就经常误解他,以为朱舒昊欺⼈,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才是为什么他的告状率⾼的原因所在了。于是,我们⽼师⼀⽅⾯教给他积极的交往⽅式,让他主动把⾃⼰的思想表达出来,要让别的幼⼉知道你想⼲什么;另⼀⽅⾯,在班上也帮朱舒昊在⼤家⾯前澄清⼀些他的原始初衷,让其他幼⼉谅解他,并主动和他玩,宽容的接受他。同时也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达到教育的共识。后来该幼⼉的告状就明显减少了,他的交往能⼒也逐渐提⾼了。
3. 与家长的交流:⽼师把这些观察记录装⼊每个孩⼦的《成长⼿册》,内容丰富,除了有关孩⼦的发展外,还有他们的作品、稚语和照⽚。家长可以随时来翻阅⾃⼰孩⼦的记录资料,了解孩⼦的点滴成长过程,每周五拿回写孩⼦在家的表现,以及⼀些作为家长的想法、意见和要求,让家园互动真正落到实处,⽽⾮⾛过场。也让《成长⼿册》更完全,更具有珍藏的价值。
(⼆) 观察记录中的认识。
在观察中,我们经常有惊喜的发现,⽽那都是以前被我们所疏忽的,于是,它让我们重新去认识孩⼦。 1. 尊重孩⼦学习的各⾃⽅式
在活动中,我们经常会惊喜的发现,孩⼦们都在以⾃⼰独特的⽅式认识客观事物,他们具有各⾃学习风格。如在探索沉浮的活动中,有的孩⼦对沉下去的东西感兴趣,有的孩⼦对浮上来的东西感兴趣,⽽有的孩⼦则对怎样将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感兴趣,更有的孩⼦对泡沫板产⽣了兴趣,⼀遍⼀遍的变换捆绑在物体上泡沫板的位置,观察物体是否因泡沫板的捆绑位置⽽影响沉浮。从⽽产⽣了许多的疑问,并激起了孩⼦们对科学活动的好奇及学习的欲望。同时,在整个探索活动中,孩⼦们表现出来的热情与观察风格迥然不同,有的观察细致,积极的探索深⼊;有的观察粗略,但⼜喜欢讨论。
因此,我们要看到孩⼦们的这些差异的同时,更要尊重这些差异。要允许孩⼦们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学习风格。 2. 尊重孩⼦的创新思维
如果只注意孩⼦们活动的结果,会丢失许多精彩的⽚段。只要细⼼的观察幼⼉活动的全过程,你会发现孩⼦远⽐我们成⼈要聪明,他不会按部就班的机械活动,他会寻找更快捷的⽅法。如在活动区活动中,我们给孩⼦制定了严格的操作常规,就像“国旗配对”这项活动,我们要求孩⼦分别从两只筐内找到⼀样的国旗摆放成⼀组,在结束整理时,也要⼀对⼀对的分别收放不同的筐内。在这样的常规下,数百对国旗没有乱,我们还很庆幸常规制定的好。但这天我观察了朱舒昊⼩朋友活动的全过程,真为⾃⼰汗颜!朱舒昊⼩朋友这天的“国旗配对”成功的配了三⼗对左右,如果⼀对⼀对的收,时间会很长,我也正准备上去帮忙,但他采取了⼀列⼀列的收法,三下两下就完事了,留下我在⼀旁深思。在当天的评价中,我⼤⼤的表扬了朱舒昊,并⼤⼒推荐了他的好办法,也⿎励孩⼦们今后能想出更多更好的⽅法来。
所以,悉⼼的观察、研究幼⼉的活动⽅法和⾏为表现,并与幼⼉建⽴平等的关系,充分的尊重幼⼉,才能真正去理解、读懂每⼀个孩⼦。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幼⼉发展为本! 3. 尊重孩⼦的学习过程
活动中,孩⼦们的创造⼒会发挥的淋漓尽致。在变废为宝的制作中,他们做出的汽车各具特⾊,光轮⼦就有不同:有的轮⼦⽤彩泥罐的盖⼦,有的⽤可乐瓶的盖⼦。孩⼦们还把不同⼤⼩的蛋糕盒组装成机器⼈,并⽤⽛签做头顶的感应器……在制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固定不住的现象,但孩⼦们却⼀直热情的投⼊着,不厌其烦地⼀次⼜⼀次的重新固定,完成后还不忘给⾃⼰的
汽车画上车牌。真是其乐融融!
其实,这些活动对幼⼉来说,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在活动中的每⼀个细节的具体感受,他们之间的交流,⽽⾮⼀定要完成什么⽬的。因此,我们要做的也是接纳孩⼦,满⾜孩⼦,尊重孩⼦,⽽不去⼀味的追求预定的⽬标,只要孩⼦愉悦地接受,就是我们的成功。
(三) 观察记录时的注意点:
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在做观察记录时还因注意以下⼀些⽅⾯:
1. 要实事求是,据实记录。教师在观察时,不要管个⼈感情⾊彩,都应把⾃⼰当做局外⼈,把⾃⼰的还是幼⼉的⾏为、语⾔都如实记录,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实、⽣动、具体的资料。
2. 不能⼲扰幼⼉。只有在⾃然状态下的表现才是最真实的,特别在“点点滴滴”中,更要避免记录⽽⼲扰幼⼉的活动,否则记录只会流于形式。
3. 不能喧宾夺主。观察记录只是为教育服务,不能为了记录⽽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的教师为了记录⽽放弃了对幼⼉的指导,还美其名⽈:“我要观察记录。”这本⾝就违背了观察记录的初衷。
4. 在当今重视家园合作教育的⼤环境下,教师很容易⾛进误区,即在观察分析后,过分依赖家长的配合。例如:在观察幼⼉上课爱做⼩动作,于是将“请家长配合教育”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其实,教师只需要在幼⼉园上课时向他提出要求,并有针对性地提醒幼⼉,就有可能⼜快⼜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可见,教师除了考虑家庭教育因素之外,更多地应该思考如何在幼⼉园中采取有效的措施。
总之,观察记录是通过真实描述幼⼉学习、活动的发展过程,将⼉童积极探索和学习的状态真实地呈现在成⼈⾯前,让教师能对幼⼉的发展评估做出全⾯、客观、真实、⽣动的评价,使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