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学概论》测试试卷

2022-07-19 来源:好兔宠物网
华南师大网络学院《文学概论》测试试卷(A)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 、从文学所使用的媒介和物质手段来说,文学是一种( )的艺术。 2 、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是( )。 3 、文学艺术最基本的功能是( )。

4 、叙事文学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被成为( )。 5 、作品主题赖以存在和表现的基础是( )。 6 、艺术构思的中心任务是( )。

7 、典型化是个性化和( )化同步进行的过程。 8 、强调个别性、再现性的形象被称为( )。 9 、作家在创作活动中所遵循的原则被称为( )。 10 、文学批评的标准是真、善和(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 、文学作为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是( )

A 、理论化的 B 、概念化的 C 、 审美化的 D 、抽象分析式的 2 、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上层建筑,其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 ) A 、直接的 B 、间接的 C 、没有关系 D 、等同的 3 、有关艺术真实的含义,正确的有( )

A 、客观生活的实际 B 、作家的潜意识 C 、主客观的统一体 D 、与现实生活无关 4 、高尔基认为,文学的第一要素是( ) A 、语言 B 、情节 C 、结构 D 、人物 5 、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 )

A 、形式决定内容 B 、内容决定形式 C 、形式与内容无关 D 、形式与内容没有区别 6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提出者是( )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 D 、斯大林 7 、有关文学体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裁没有相对独立性 B 、体裁的发展是没有停止的 C 、体裁与内容无关 D 、体裁是固定不变的

8 、文学鉴赏的起始阶段是( )

A 、熟悉生活 B 、形象感受 C 、审美判断 D 、体味玩赏 9 、有关文学批评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文学批评是一种科学活动 B 、文学批评就是文学鉴赏 C 、文学批评只是美学批评 D 、文学批评只是社会批评

10 、在创作中,艺术表现的基础是( )

A 、生活积累 B 、艺术构思 C 、艺术技巧 D 、阅读经典 三、名词解释题 ( 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 1 、主题

2 、文学作品的结构 3 、悲剧 4 、文学欣赏

四、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 、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是什么? 2 、现实主义的特征有哪些? 3 、文学语言的特点有哪些? 4 、文学与道德的关系怎样?

五、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 、试结合具体作品中的形象,阐述典型形象的特征。 2 、戏剧类文学的特征是什么?结合具体作品论述之。

华南师大网络学院《文学概论》测试试卷(B)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文学发展过程中,对文学影响最大的上层建筑是( ) A、政治 B、法律 C、哲学 D、文学 2、主题赖以存在和表现的基础是( ) A、题材 B、体裁 C、素材 D、 原型 3、不属于文学作品形式的构成要素的有( ) A 、 语言 B 、表达方式 C 、结构 D 、情节

4、《水浒传》中描写的水泊梁山,属于文学作品的( )因素 A、情节 B、环境 C、人物 D、主题 5、文学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是( )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概括思维 D、理性思维 6、文体的划分是( )

A、相对的 B、绝对的 C、有阶级性的 D、有随意性 7、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提出者是( ) A、毛泽东 B、列宁 C、恩格斯 D、马克思 8、康德在文艺的起源问题上坚持( )

A 、 游戏说 B 、模仿说 C 、劳动说 D 、巫术说 9、下列艺术门类中,长于动态叙述和描写的是( ) A、音乐 B、绘画 C、文学 D、舞蹈 10、从戏剧冲突的性质看,《雷雨》属于( ) A、喜剧 B、悲剧 C、正剧 D、闹剧 二、名词解释(每个 5 分,共 20 分) 1 、象征形象 2 、意识流 3 、情节 4 、喜剧

三、判断分析题(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 并简析理由。每题 5 分 , 共 20 分) 1 、审美是文学最基本的功能。 2 、文学创作过程是无意识的活动过程 3 、风格就是作风。

4 、在文学阅读中,作品对阅读活动具有制约性。 四、简答题(每题 10 分 , 共 20 分)

1 、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 2 、怎样理解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 五、论述题(每题 15 分 , , 共 30 分) 1 、论述 作家的观察、体验有何特点。 2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抒情类文学的基本特征。

华南师大网络学院《文学概论》测试试卷(C)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上层建筑,其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 ) A 、直接的 B 、间接的 C 、没有关系 D 、等同的 2 、哲学与文学的关系是( )

A 、哲学对于文学没有影响 B 、哲学对于文学的影响都是直接的

C 、哲学对于文学的影响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 D 、文学对于哲学不能发挥作用 3 、高尔基认为,文学的第一要素是( ) A 、语言 B 、情节 C 、结构 D 、人物 4 、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是( )

A 、古今一致的 B 、不断变化的 C 、有绝对的界限 D 、不可划分的 5 、对于文学创作中不自觉的生活积累,正确的说法是( ) A 、盲目的,没有什么价值 B 、为文学创作提供可能性

C 、比自觉的生活积累还重要 D 、与自觉的生活积累没有什么关系 6 、在创作中,艺术表现的基础是( )

A 、生活积累 B 、艺术构思 C 、艺术技巧 D 、阅读经典 7 、通常认为,在所有文体中,叙事功能最强的文体是( ) A 、诗歌 B 、小说 C 、戏剧文学 D 、散文

8 、典型理论的最高体现是“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命题的提出者是( )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 D 、毛泽东

9 、在文学发展过程中,对文学影响最大的上层建筑是( ) A、政治 B、法律 C、哲学 D、文学 10、从戏剧冲突的性质看,《窦娥冤》属于( ) A、悲剧 B、喜剧 C、正剧 D、闹剧 二、名词解释(每个 5 分,共 20 分) 1 、创作个性 2 、风格 3 、灵感 4 、文学批评

三、判断分析题(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 并简析理由。每题 5 分 , 共 20 分) 1 、政治教化是文学最基本的功能。 2 、经济基础对于文学的作用往往是直接的。

3 、作家的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无关,是一种绝对自我的自由。

4 、在文学鉴赏中 , 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接受或阅读是被动的。 四、简答题(每题 10 分 , 共 20 分)

1 、现代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 2 、什么是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历史观点 ? 五、论述题(每题 15 分 , , 共 30 分) 1 、论述艺术想象的特点。

2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叙事类文学的基本特征。

华南师大网络学院《文学概论》测试试卷( A)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语言 2 、生活 3 、审美功能 4 、情节 5 、题材 6 、孕育意象 7 、概括化 8 、典型形象 9 、创作方法 10 、美

二、单项选择题

1 、 C 2 、 B 3 、 C 4 、 A 5 、 B 6 、 B 7 、 B 8 、 B 9 、 C 10 、 B 三、名词解释

1 、主题 : 为作家所执意表现的贯穿全篇、统率全局的基本思想( 3分),这就是文学作品的主题,亦即主题思想(2分)。

2 、文学作品的结构:指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布局安排 (3 分), 其作用体现在各个层次和各个局部的关系之中 , 一般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种 (2 分) 。

3 、悲剧: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2 分)。在新与旧、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过程中,一般总是以代表新生的、美好的、正义的社会力量的失败和毁灭而告终( 2 分)。悲剧主人公的自觉程度愈高,在斗争中表现得愈不屈不挠、英勇顽强,那么他身上的悲剧性也就体现得愈充分( 1 分)。

4 、文学欣赏:文学欣赏就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在对形象的直接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自由想象所产生的一种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 3 分),是文学阅读时读者与作品建立关系的直接中介和进一步进行文学批评的基础( 2 分)。

四、简答题

1 、文学作品中人物与情节存在如下的关系:一方面,人物性格是情节开展的动力。在作家对人物性格与人物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根据人物的性格逻辑自然会有相应的行动和相应的结局。在一定意义上,人物的行动是作家无法支配和操纵的( 5 分)。另一方面,人物性格只有在具体情节中才能得到生动的展示。离开了作品的情节,也就不会有性格的具体表现。要表现人物性格,关键不在于情节的数量,而在于情节的质量。在于所选取的情节是否典型。唯有情节典型,才能做到见微知著、以少胜多,通过不多的情节塑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我们看待一个作品是否真实,从根本上说,主要就看它是否写出真实的人物性格。某些虚幻的情节其实是真实生活的一种折射反映( 5 分)。

2 、现实主义根植于人类对自己生存的现实空间的关注和思考,它的最大特点是客观性和现实性。在某种意义上,现实主义是文学反映生活的基本属性。如果说浪漫主义是文学的灵魂,那么现实主义便是文学的基础( 3 分)。

现实主义的客观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特点,使得现实主义作家在创作时总是坚持从现实出发,通过细致周密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力求忠实地再现客观现实的真实画面( 2 分)。现实主义在处理题材的过程中,反对主观随意性,力图把人物安排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人物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开展作品的情节,刻画人物的性格,揭示人物性格形成、发展、变化的客观原因。这就使得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人物性格都非常具体真实,情节的开展也特别合情合理而富有说服力( 2 分)。

现实主义在揭示生活真实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生活感性状貌的忠实描写,力求按照“生活本来的面貌”来予以再现。因而现实主义作家一般都很重视细节的真实描写,把它看作是达到生活真实性和给予读者真实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3 分)。

3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通常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首先,是情境性。对于文学作品语言中的附加意义,我们只有把整个作品当作一个语境,联系全篇的内容才能体味和领略( 2 分)。

其次,是创造性。作家虽然不能任意创造和发明新的语词,但是却可以在使用中赋予词语以新的意义( 3 分)。

再次,非语义因素的语义性。作家在创作时如同萨丕尔所说往往是摒弃概念,在非语言层面上来使用语言的。所以文学作品的语言不同于科学语言。在科学语言中,语言的表达功能主要是依靠词义(而且主要是概念性的意义),即以对词义的互相理解构成语言交往功能基本的条件;与之不同,在文学作品语言中,除了词义之外,像语音、语法等非语义因素也与语义因素一样具有鲜明的表意功能,甚至丝毫不亚于语义。有时,语音和语法结构稍作变化,所表达的内容也就大有异趣( 3 分)。

除了句法的语义性之外,另外,像行文的节奏、叙述的方式、语调的变化、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的运用,也无不可以生动地传达某种思想情感。这在抒情类文学中表现得最突出,叙事类文学也不例外。文学作品语言的这些特点,说明了它是一种直接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活生生的语言( 2 分)。

4 、道德是一定阶级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所提倡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可以指导和控制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 3 分)。社会中的人是受到各自道德观念的影响的,作家及其反映的社会人生也都是道德性的存在( 3 分)。文学可以反映道德观念的冲突,文学不能不与道德观念发生关联。社会政治的一般要求也往往会通过道德的中介反映到作品中来( 4 分)。

五、论述题

1. 典型形象在个别性与一般性、再现性与表现性、真实性与假定性的统一中侧重于个别性、再现性和真实性,立足于通过个别性来表现一般性,通过再现性体现表现性,通过对足以乱真的人物性格和关系的具体描写来向人们展示一个假定的虚拟的世界( 5 分)。它一般存在于偏重客观的、再现的、现实主义的文学以及叙事类、戏剧类等作品中( 3 分)。

在现实生活中,个别的事物总是处在一定的具体环境之中,并与具体环境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因而为了写出具体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作家在塑造典型形象时,总是把人物与环境统一起来,从与一定环境的辩证关系中来把握人物的思想和行为( 3 分)。这就决定了典型人物不是像类型化人物那样是一种孤立的、抽象化的寓言品,而是历史的、具体的、独特而不可重复的( 4 分,具体作品从略)。

2 .对于戏剧类文学来说,动作是第一义的。戏剧动作不同于一般叙事类文学中人物的行为。在戏剧类文学中,人物的动作总是起源于发出动作的人物的内心生活、他的目的和愿望,都在是特定环境中人物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所进行的一种自觉的意志行为。戏剧类文学中人物的动作自始至终总是自觉的,不是直接由环境而是直接由意志支配和推动下进行的(环境只是通过意志间接发生作用)。戏剧的动作具有十

分明确的目的性,人不是消极地接受环境支配,而总是力图积极地支配环境。这就是有些小说不可以改编为戏剧搬上舞台的原因( 5 分)。

戏剧人物动作的目的性决定了戏剧类文学在情节开展上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一、都有尖锐的戏剧冲突,即双方的意志动作所构成的一种紧张而激烈的斗争,冲突是戏剧之所以具有戏剧性的原因之所在。没有冲突也就没有戏剧。二、由于人物双方动作都有明确的目的,都是指向一定目的而作的努力,所以动作的情节相对而言总是比较单纯、集中,以致许多戏剧的冲突都紧紧环绕某一核心事件展开。三、由于戏剧动作都是一种向着一定目的进行的意志行动,动作的自觉程度比较高,因而它的情节节奏一般也总比叙事类文学要快。四、既然戏剧冲突都非常集中、进展非常迅速,所以戏剧一般都有比较明确的情节阶段,起、承、转、合,了了分明( 5 分)。

既然戏剧类文学不可能像叙事文学那样由作家来进行叙述,它的动作情节只能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独白来体现,所以在戏剧文学中,除了“舞台指示”(戏剧类文学里的文字说明,用来交代戏剧所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氛围,介绍人物肖像和性格特征,以及提示表情、动作等等)之外,全部都是由人物语言写成的,它几乎承担了塑造人物、开展情节、交代人物关系以及替作者对人物、事件进行思想评价等全部任务。戏剧类文学中的人物言语除了具备口语化、个性化等叙事类文学中人物言语的共同特点之外,还特别需要富有动作性,亦即人物言语必须是在特定情境中,基于对环境的积极感受才说出来的:在人物言语的背后不仅要有人物活跃的思想活动和明确的目的意向,而且还要通过人物言语,力图使这种思想活动形诸于外,成为积极实现自己目的的一种动作。戏剧类文学的语言原则上不允许是静态的、说明性的、叙述性的,而应该是人物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向特定对象采取某种行动所必须说的话。不论是对话还是独白都要求如此( 5 分,具体作品从略)。

华南师大网络学院《文学概论》测试试卷( B)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 A 2 、 A 3 、 D 4 、 B 5 、 A 6 、 A 7 、 C 8 、 A 9 、 C 10 、 B

二、名词解释

1 、象征形象:在个别性与一般性、再现性与表现性、真实性与假定性的统一中侧重于一般性、表现性和假定性( 2 分)。也就是说,它通过个别来暗示一般,借助于一个虚拟的、假想的世界的描写,去暗示作家从生活中所感受和领悟到的某种生活意蕴和人生哲理。所以,它的创作起点往往不是感性现实,而是作家的思想观念。它常常不是出现在偏重主观的、表现的、带有强烈虚幻色彩的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以及一些现代主义的作品中( 3 分)。 2 、意识流:这是现代主义文学中运用得最普遍、也是最有创造性的表现手法。它是在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和弗洛伊德心理学的思想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2 分)。詹姆斯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一挂割裂的片断,而是一种斩不断的“流”。意识流具有变化多端、错综复杂的特点,是由人的理性的自觉意识和无逻辑的非理性的潜意识所组成的( 3 分)。

3 、情节:情节以人物性格为核心和动力,是作家所塑的人物在他生存的这个虚拟的环境中和其他人物关系的发展、变化所构成的一个事件进程( 3 分)。是人物性格的表现形式( 2 分)。

4 、喜剧:“喜剧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在喜剧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讽刺喜剧( 2 分)。这类喜剧是主角一般都是旧势力的代表,是阻碍历史潮流前进的反派人物。但喜剧中还有一类是幽默喜剧。这类喜剧的主人公不一定是反面人物,但或是由于他们自身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如见解的陈旧、认识的片面、行为的不慎,或是客观上由于机缘的不巧、思想的误会,使他们有意无意成了事件发展的阻碍力量,因而引起了冲突;随着冲突的发展,他们的缺点也随之充分暴露出来,从而引起了读者和观众轻松而善意的笑声( 3 分)。

三、判断分析题

1 、正确( 2 分)。文学的基本功能是审美,没有审美功能,就谈不上文学的认识和教育功能( 3 分)。

2 、错误( 2 分)。文学创作过程是无意识和有意识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3 分)。

3 、错误( 2 分)。真正的艺术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与作品描写的具体对象的统一。与风格相反的倾向是创作中“作风”。作风是创作中作家主客观特点脱离对象实际而造成的主客观失调现象和分离状态( 3 分)。

4 、正确( 2 分)。文学作品对于文学阅读的这种制约性具体地表现为诱导作用和规范作用( 3 分)

四、简答题

1 、浪漫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主观性和幻想性。这与浪漫主义重视创作的想象分不开。主观性和幻想性决定了浪漫主义作家所喜爱和描写的不是现实生活中普通、平凡的人物和事件,而大都是与社会现实处在尖锐对立中的作家理想中的生活世界和英雄人物( 4 分)。

浪漫主义作家不仅常常以英雄人物作为他们描写的对象,而且还往往根据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主观愿望,竭力将他们加以理想化,使这些人物成为作家灵魂的外化或观念的象征。在浪漫主义文学中,作家的思想感

情不但渗透在形象的塑造和描绘中,而且还经常溢于言表,像是作品有限的形式无法容纳似的。除了作家直接在叙述和描写的过程中,直接出面表示自己的态度之外,还往往化身为人物,通过人物的口,热情洋溢地向读者进行抒发。这就决定了在浪漫主义的作品中,主观的真实往往多于生活真实,情感真实往往多于生活真实。它所表现的,实际上往往是“作者本人的灵魂”( 4 分)。

在艺术表现上,同擅长描写客观世界的现实主义不同,浪漫主义一般更侧重于主观抒情。不论刻画人物或描绘景物,都明显地可以看出表现的成分多于再现的成分,抒情的成分多于描写的成分,这种强烈的主观情感往往使得他们的语言充满比喻和夸张( 2 分)。

2 、首先,文学作品的内容决定形式。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内容总是作家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正在作家所掌握的感性材料的性质、特点,决定他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形式、表达方式、甚至语体风格。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文学作品所反映内容的变化,形式也必然相应地发生改变。这样,就推动着艺术形式不断地有所创新( 3 分)。

其次,文学作品的形式为内容服务。文学作品的形式虽然从根本上说是由作品内容决定的,但它并不只是对作品加工对象的原有存在形式的简单复制,而是按照各种文学体裁审美形式的要求,对之进行改造和重构的结果。这种形式规范当初是在作家艺术实践过程中由于经验的积累而逐渐形成的,但一旦当它成为一种艺术法则之后,又可以脱离具体的内容而获得相对的独立性( 3 分)。

既然在文学创作中形式是如此积极地影响着作家对内容的选择、提炼和加工,所以,要创造完整的艺术作品,作家就不但要掌握丰富而充实的感性材料,而且还要有敏锐的“形式感”,即对各种表现形式、规范的表现功能和特性有良好的感觉和正确理解;应该看到文学形式不只纯粹是一个形式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内容的表达,甚至本身就具有一定表意的成分。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我们既要反对“形式主义”,又要反对“自然主义”( 4 分)。

五、论述题

1. 作家不只是善于表达自己的观察、体验的结果,而且他们的观察体验本身就有着不同常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家的感觉是新鲜、独特的。现实生活中,人和事物总是处在一定的关系之中的,人和事物的关系因为时间、空间和观察者的心情不同会呈现不同的面貌。对于审美感知和体验来说,天下无新事是不能成立的,很多看似寻常的事情,倘若换一个眼光,改变了体验关系可能就会有不同的面貌了。关系不是死的,关系是活的,因此观察和体验也是常新的。一时的心动,往往就是美的预兆。我们看过的很多优秀作品多半都是说了我们虽能感觉但是容易忽略的事。作家的天赋之一是敏感( 5 分)。

其次,作家的体验要深入和细致。深入是相对肤浅来说的,细致是相对简化来说的。深入不一定是思想的深刻,可以是感觉的非同一般;细致不一定是琐碎,可以是凝神速描。体验的核心是主体和对象的融合,主客合一、物我交融。物我交融是审美的重要特点。中国古人讲的“出入”说就是强调体验的深入细致。作家能否写什么像什么,作品中的人物之间能否形成一种对话关系,主要取决于观察体验的深度和细致程度。体验还应该做到反观自身,要注意自己情绪的流动,要时刻留心自己、倾听自己( 5 分)。

再次,作家要有新鲜活泼的联想和想象。联想是广义的想像的一种。联想和想象是观察和体验中必然的伴生物,联想和想像越新鲜,越活泼,将来的创作就会越自主。审美就是动情的联想和想像。作家面对美的对象怎么可能不产生联想和想象呢?一般人往往把观察体验的结果通过理性的认知体现出来,作家不能这样,作家更主要是通过联想和想象体现自己观察和体验的结果。优秀的作家都是联想、想像丰富的人,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街头小景》就是很好的例子。我们培养审美能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培养情感力和想像力( 5 分)。

2 .抒情类文学侧重描写的只是主体对现实的一种态度,是抒情主人公灵魂的肖像,它的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态度有情境性和稳定性的区别。一切优秀的抒情诗所抒写的绝少完全偶然的、情境性的感受;而总是诗人深味人生之后积储在心中的一种稳定性的情感。当诗人从这种心理定势出发去感知现实时,不论他面对的现实是什么,在他内心所产生的感应就成为他性格特征的返照( 5 分)。

抒情类文学既然是通过对主体的人生态度的深入揭示来刻画性格、塑造形象,自然不可能有行为、动作、肖像、环境等外界现实的具体而客观的描写。一切外界的东西,只有当它融化为“我”的内心世界,成为“我”的主体心灵之后,才能成为抒情类作品的表现对象。出现在抒情类作品中的外界景物往往只是抒情主人公思想情感的对应物。通过这些情感对应物,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情感寄托和物化到对象上去,这样就形成了抒情类文学形象构成上的两个层次:表层形象和深层形象。前者指借以寄托主体人生态度的外界景物,后者指通过这些景物所显示出来抒情主人公稳定性的人生态度( 5 分)。

抒情类文学的对象是作家的主体心情这一特征,使得它彻底摆脱了外在感性材料的束缚,使作家的想象在内在的时间和空间中获得无限的自由的扩展,凡是主体情感所能波及、想象所能到达的领域,都可以反映到作品中来。抒情类文学这种内容上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结构一般不是按照客观事物的因果关系所造成的承续过程,它总是听凭情感支配下想象的飞跃来开展描写。受感情性的制约,抒情类文学在语言运用上,不仅重视表义的作用,而且还十分重视表情的作用( 5 分,具体作品从略)。

华南师大网络学院《文学概论》测试试卷(C)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 B 2 、 C 3 、 A 4 、 B 5 、 B 6 、 B 7 、 B 8 、 B 9 、 A 10 、 A 二、名词解释

1 、创作个性:创作个性是在作家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作家长期创作实践由主客体的交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新的特质( 2 分)。它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培养相结合的产物。创作个性的形成是作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 3 分)。

2 、风格:风格是通过作家的一系列作品反映出来的作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独特性,是创作个性打在作品上的印记( 3 分)。每一个有成就的作家都有与众不同的特有的艺术风格,从而在整体上形成风格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 分)。

3 、灵感:文学创作动机产生和创作过程中那种不招而来,不告而去,如同系风捕影不可琢磨的特点称为灵感( 3 分)。这是作家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不可缺少的机缘,是作家艺术家天才的标志( 2 分)。

4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则是一种理性的、社会性的活动。“批评”一词在西方中来源于古希腊文“判断”( 2 分)。所谓文学批评,也就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观点和趣味标准,对于文学现象,特别是文学作品从理性的角度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评判,是对文学欣赏所得的感受和体验的一种理性上的把握。( 3 分)。

三、判断分析题

1 .错误( 2 分)。文学的基本功能是审美,没有审美功能,就谈不上文学的政治教化功能( 3 分)。 2 .错误( 2 分)。经济基础对文学的作用往往要通过社会心理这一中介,它与文学的联系是间接的( 3 分)。

3 .错误( 2 分)。文学创作中的审美反映也是有社会性的。审美不应该排斥一定的政治的、道德的责任。一个真正优秀的作家应该是负责的、顾及社会效果的作家,应该是与时代一同前进的作家。文学创作的社会责任感应该内化为作家自觉的要求才可以真正体现出来,并发挥其社会作用。( 3 分)。

4 .错误( 2 分)。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接受受到“期待视野”的影响,是能动的( 3 分) 四、简答题

1 、现代主义诸流派在创作中既不像现实主义那样把文学看成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也不像浪漫主义那样把文学看成是超验世界的追求,而认为文学只是对当今社会个人生活状态内心经验的一种表达。所以他们都反对传统,并且是以现实主义反对者姿态出现在欧美文坛( 2 分)。

现代主义作家追求的“更高的真实”是作家的“自我”。是对个人生存状态的一种当下的、即时性的心理体验。他们在企图取消文学反映现实的同时,都把注意的目光转向自己的内心;在作品中反映的不是外部的客观现实,而是作家对这个世界的主观感觉。他们都把文学的对象看成是一种纯粹的心理和精神中的现实,认为世界不过是作家心目中的主观现实,这就把文学的对象完全主观化了( 3 分)。

由于强调从人自身出发,现代主义作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也只是一种主观感受而非客观现实。现代主义作家喜欢任意把自己主观印象强加给客观现实,他们都摒弃性格刻画和情节描写。在现代主义创作中,除了作者本人的思想和情感的混合体,其他人物只是“我”的附属品,或者只是一些幻象、梦境、反照、模态等等( 2 分)。

现代主义作家写人物不是为了描写现实关系,而主要是为了发掘人物内心活动。同样是写人物的心理,现实主义把人的心理当成是现实世界的反映,而现代主义则把心理和外部世界割裂甚至对立起来,把人的内心活动当成是纯粹心理的东西,孤立地描写人物的感觉、情绪和意念。现实主义的心理描写比较强调人物的意识活动,而现代主义则强调人物的潜意识世界。现代主义作家从弗洛伊德那儿接受了潜意识的理论,并把这种理论当成心理描写的依据。他们在描写人物内心的时候,往往排除意识的社会内容,把下意识、梦境、幻觉、自由联想、本能冲动当作文学表现的主要领域,热衷于描写那种完全摆脱了理性支配状态下的浮现在人们头脑中的那种散漫、混乱的内心感觉和情绪状态。出现在现代主义笔下的人物往往是丧失了理性思考,完全凭着本能冲动和下意识心理所支配的动物人。与表现的内容相适应,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也有新的探索和变革。最常用的是变形、象征、怪诞、意识流四种手法。这些手法虽然古已有之,但是从没有像在现代主义文学中这样普遍运用( 3 分)。

2 、所谓美学的观点,就是要求把文学作品当作艺术品,当作一种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按照文学本身的规律来加以认识和评价( 2 分)。

根据美学的观点来评论作品,还必须从作品内容与形式相联系的观点,通过对作品的构思、结构、语言、手法以及各种技巧要素等各个方面的具体而细致的分析,看看作品的内容是如何表现出来的。不仅要看它表现得是否贴切生动,而且还要看它表现得是否新颖、别致并富有感染力( 4 分)。

我们在进行文学批评时除了按照美学的观点之外,还必须要有历史的观点。

所谓历史的观点,就是要求把文学看作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放到它产生和存在的历史环境中去进行考察,而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环境,孤立地就作品而论作品。历史的批评是近代的产物,是在近代自然科学家对世界因果性的认识的影响启示下发展起来的( 4 分)。

五、论述题

1. 就艺术想象和情感活动的关系来看,作家的情感活动对于艺术想象的作用,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首先,情感是艺术想象的动力( 2 分)。其次,情感不仅是艺术想象的动力,还是艺术想象的内容( 2 分)。再次,驱赶支配着作家的想象活动,使得作家笔下的一切无不染上作家的主观情调( 2 分)。

就艺术想象和意志活动的关系来看,艺术想象离不开意志活动( 2 分)。首先,情感体验的产生以人的内在需要为根源。需要乃是人的意志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在环节,是意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 分)。其次,文学创作从性质上来说是指向一定目的的活动,需要通过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实现自己传达思想感情的目的( 2 分)。再次,艺术传达离不开“实践的感觉力”,艺术想象不仅是“一种思想的意志”,而且还是“一种实际的意志”,这就要求作家具有一种驾驭媒介的实际能力( 3 分)。

2 .叙事类文学既然是通过叙述人的叙述来反映生活的,因此,它所反映的主要不是人的内心世界而是人的外部世界。这就决定了叙事类文学在塑造人物性格的时候所侧重关注和着笔的不是人物对待现实的态度而是他们的行为方式,因此,事件也就成了叙事文学的第一要素( 4 分)。

在叙事文学中,要使作品描写的事件具有思想深度和社会内容,就必须对人物行动的内在动机进行发掘和作出分析。环境的描写在叙事类文学中占有巨大的优势。通过环境描写,一方面可以具体而细致地写出人物性格形成并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使人物性格在叙事类文学中达到其他文学种类所不能达到的历史具体性。另一方面,环境又是叙事文学中制约人物行动的外部力量,这就使得叙事类文学中的人物性格比之于全凭人物意志力量行事的戏剧类文学中的人物性格的社会内涵,显得更加丰富,更具有社会的深度和厚度。因此,事件、人物、环境就成了叙事类文学不可缺少的三大要素( 4 分)。

我们说叙事类文学是客观的、外在的诗,只不过是就文学反映的对象和方式而言,并不等于说它完全不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叙述人不管以什么人称出现,总是带有作家的影子,总是直接、间接地代表作家在作品中说话。因此,在作品中叙述也就不可能不打上作家的主观印记,表达作家一定的思想情感。作家的思想情感只能体现在他所描写的客观对象之中,通过客观对象自身的逻辑间接地显示出来。由事实本身说话,这是构成叙事类文学可信性和说服力的重要条件( 2 分)。

由于叙事类文学反映生活的基本方式是通过作家的叙述、所以,叙述人言语也就成了叙事类文学的基本言语;人物言语只有通过叙述人的引用,才能写到作品中来,而叙述人所引用的也只是叙述人所认为必须引用的话,其目的是为了借人物的言语来进行自己的叙述,为自己的叙述服务( 5 分,具体作品从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