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工程总体工程量大,施工中工作面一次展开,短时期内组织大量劳动力,工作量大。
工期要求紧,未知因素多。 2、对策:
做到施工资源提前准备,施工作业面划分和劳动强度安排合理,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精心组织到位.
要根据工程任务情况,科学地制订施工总体部署,正确划分施工段,确定各工序的先后任务顺序,合理调配劳动力资源,保证材料及时供应,充分发挥施工机械的效能。同时严把质量关,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杜绝返工。对于关键工序,复杂环节应发挥集体的智慧,集中攻关,大胆决策,不影响后续工序的正常进行。 环境影响问题: 1、重点、难点
明挖施工、运输车辆频繁都将对环境状况造成影响,因而如何减少施工对环境造成不良干扰,安排好施工程序,搞好施工安全监测,确保施工及周围环境的安全是本工程的重点。
2、对策:
现场修建标准围挡和施工便道。做好交通疏解。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设专人监管,控制现场各种粉尘、废气、废水、有毒有害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土方开挖及运输问题 1、重点、难点
由于本工程埋置较深,土方开挖量非常大,需外运的土方量非常大。
2、对策:
保证现场交通通畅,配备足够的土方开挖与运输机械,堆土地点严格按照甲方指定地点堆放。
全力利用晴天组织施工,避开雨雪天气. 道路、管网关键部位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管道位置偏移或积水 1.产生原因:
测量差错,施工走样和意外的避让原有构筑物,在平面上产生位置偏移,立面上产生积水甚至倒坡现象。
2。预防措施:
(1)防止测量和施工造成的病害措施主要有:①施工前要认真按照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进行交接桩复测与保护。②施工放样要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按照埋置深度和设计要求以及有关规定放样,且必须进行复测检验,误差符合要求后才能交付施工。③施工时严格按照样桩进行,沟槽和平基要做好轴线和纵坡测量验收。
(2)施工过程中如意外遇到构筑物须避让时,应在适当的位置增设连接井,其间以直线连通,连接井转角应大于135°。 管道渗漏水,闭水试验不合格
1.产生原因:
基础不均匀下沉,管材及其接口施工质量差、闭水段端头封堵不严密、井体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均可产生漏水现象。
2。防治措施:
(1)管道基础条件不良将导致管道和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陷,一般造成局部积水,严重时会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预防措施是:①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当地基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时,应进行换土改良处治,以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载力。②如果槽底土壤被扰动或受水浸泡,应先挖除松软土层,超挖部分用砂或碎石等稳定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实。③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土方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坑槽底部排水降水工作,确保干槽开挖,必要时可在槽坑底预留20cm厚土层,待后续工序施工时随挖随封闭。
(2)管材质量差,存在裂缝或局部砼松散,抗渗能力差,容易产生漏水。要求:①所用管材要有质量部门提供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②管材外观质量要求表面平整无松散露骨和蜂窝麻面形象,硬物轻敲管壁其响声清脆悦耳。③安装前再次逐节检查,对已发现或有质量疑问的应弃之不用或经有效处理后方可使用。
(3)管接口填料及施工质量差,管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破损或接口开裂.防治措施:①选用质量良好的接口填料并按试验配合比和合理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②接口缝内要洁净,对水泥类填料接口还要预先湿润,而对油性的则预先干燥后刷冷底子油,再按照施工操作规程认真施工.
(4)检查井施工质量差,井壁和与其连接管的结合处渗漏,预防
措施:①检查井砌筑砂浆要饱满,勾缝全面不遗漏;抹面前清洁和湿润表面,抹面时及时压光收浆并养护;遇有地下水时,抹面和勾缝应随砌筑及时完成,不可在回填以后再进行内抹面或内勾缝。②与检查井连接的管外表面应先湿润且均匀刷一层水泥原浆,并座浆就位后再做好内外抹面,以防渗漏。
(5)闭水段封口不密实,又因其在井内而常被忽视,如果采用砌砖墙封堵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①砌堵前应把管口0.5m左右范围内的管内壁清洗干净,涂刷水泥原浆,同时把所用的砖块润湿备用。②砌堵砂浆标号应不低于M7
5,且具良好的稠度。③勾缝和抹面
用的水泥砂浆标号不低于M15。管径较大时应内外双面、较小时只做外单面勾缝或抹面。抹面应按防水的5层施工法施工.④条件允许时可在检查井砌筑之前进行封砌,以利保证质量。⑤预设排水孔应在管内底处以便排干和试验时检查。
(6)闭水试验是对管道施工和材料质量进行全面的检验,其间难免出现三两次不合格现象。这时应先在渗漏处一一做好记号,在排干管内水后进行认真处理。对细小的缝隙或麻面渗漏可采用水泥浆涂刷或防水涂料涂刷,较严重的应返工处理.油膏接口可采用喷灯进行表面处理,一般可奏效,否则挖开重填。严重的渗漏除了更换管材、重新堵塞接口外,还可请专业技术人员处理.处理后再做试验,如此重复进行直至闭水合格为止。 检查井变形、下沉,构配件质量差 1.产生原因
检查井变形和下沉,井盖质量和安装质量差,铁爬梯安装随意性太大,影响外观及其使用质量。
2。防治措施
(1)认真做好检查井的基层和垫层,防止井体下沉.
(2)检查井砌筑质量应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防止井体变形。
(3)检查井井盖与井座要配套;安装时座浆要饱满;轻重型号和面底不错用,铁爬梯安装要控制好上、下第一步的位置,偏差不要太大,平面位置准确。 回填土沉陷 1.产生原因
压实机具不合适;填料质量欠佳、含水量控制不好等原因影响压实效果,给工后造成过大的沉降。
2。预防与处治措施 (1)预防措施
管槽回填时必须根据回填的部位和施工条件选择适合的填料和压(夯)实机具。如本地区主干道下的排水等设施的坑槽回填用中粗砂.管槽从胸腔部位填至管顶30cm,再灌水振捣至相对密度≥0.7,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管槽较窄时可采用微型压路机碾压和人工或蛙式打夯机夯填。不同的填料,不同的填筑厚度应选用不同的夯压器具,以取得最经济的压实效果。
填料中的淤泥、树根、草皮及腐植物既影响压实效果,又会在土中干缩、腐烂形成孔洞,这些材料均不可做为填料,以免引起沉陷.
控制填料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2%左右;遇地下水或雨后施工必须先排干水再分层随填随压密实;杜绝带水回填或水夯法施工.
(2)处治措施
根据沉降破坏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
不影响其它构筑物的少量沉降可不做处理或只做表面处理,如沥青路面上可采取局部填补以免积水.
如造成其它构筑物基础脱空破坏的,可采用泵压水泥浆填充。 如造成结构破坏的应挖除不良填料,换填稳定性能好的材料,经压实后再恢复损坏的构筑物。 道路底基层和基层
1、混合料不均匀防治措施
(1)采用专用的稳定土拌合机进行集中搅拌,保证搅拌均匀。 (2)土块应尽可能粉碎,最大尺寸不应超过15mm,对于超尺寸土块应予剔除。
2、混合料强度达不到要求防治措施
(1)以工地实际使用的材料,重新检验或修改配合比。 (2)检查工地实际配合比,检查投料、计算、计量是否有误;需要注意的是,工地施工时实际采用的石灰剂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0.5%~1.0%.
3、压实度不足防治措施
(1)稳定土基层应选用12t以上的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厚度在15cm以下时,可选用12~15t的压路机碾压;压实厚度在15~20cm时,应采用18~30t的三轮压路机碾压;压实厚度超过上述时,应分层碾压;压实机具应轻、重配备,碾压时注意先轻后重.
(2)混合料摊铺后应在1~2天内充分碾压完毕,并保证一定的碾压次数,直至碾压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同时表面无明显轮迹。一般需碾压6一7遍;路面的两侧应多压2~3遍。
(3)当含水量过高或过低时,应采取措施,在达到最佳含水量(或略高,但不超过2%)时才碾压。
(4)稳定土施工前,应对其下卧层进行严格检查,确保质量达到规范要求,否则易引起许多不良后果.
4、碾压时弹簧防治措施
(1)混合料拌和时应控制原材料的含水量,如土壤过湿应先行翻晒,并宜采用生石灰粉,以缩短晾晒时间,降低混合料的含水量。
(2)施工时应注意气象情况,摊铺后应及时碾压,避免摊铺后碾压前的间断期间遭雨袭击,造成含水量过高以致无法碾压或勉强碾压引起弹簧。
(3)稳定土过干时,可洒水闷料后再进行碾压,水量应予控制并力求均匀,避免局部地方水量过多造成弹簧。
(4)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的原则。
(5)混合料摊铺前,应对下卧层的质量进行检查,保证下卧层的压实度,若有“弹簧”现象应先处理后再做上层。
5、碾压时发生龟裂防治措施
(1)混合料在拌和碾压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含水量。含水量不足时,应及时洒水。应使混合料的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值时进行碾压。
(2)基层施工,均应保证下卧层的充分压实,对土基不论路堤或路堑,必须用10~15t三轮压路机或等效的碾压机械进行碾压检验(压3~4遍),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或表层松散,应适当加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应采用挖开晾晒、换土、掺石灰或粒料等措施进行处理。
(4)养生期间,应禁止重型车辆通行。 6、未结成整体防治措施
(1)进行充分的压实,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2)冬季施工应尽量避免;必须施工时应注意养护,防止冰冻,并封闭交通.一般在气候转暖后,强度会继续增长;必要时可选用外掺剂,以提高早期强度;或采用塑料薄膜或沥青膜等覆盖措施养生,保持一定湿度,加速强度增长。
7、横向裂缝防治措施
(1)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合料的碾压含水量,使其接近于最佳含水量,以减少结构层干缩.
(2)混合料碾压完毕后,应及时养生,并保持一定的湿度。不应过于、过湿或忽干忽湿。养生期一般不少于7天,有条件时可采用塑料膜覆盖。
(3)混合料施工完毕后,应尽早铺筑上层。在铺筑上层之前,应封闭交通,严禁重车通行。
(4)延长施工段落,减少接缝数量。做好接缝处理,使新旧混合料相互密贴。缩短接缝两侧新旧混合料铺筑的时间间隔。
(5)产生横向裂缝时,通常不做处理。缝宽时可用沥青封缝,以防渗水和恶化.
8、表面起皮松散防治措施
(1)施工时应在最佳含水量左右碾压,表面干燥时,应适量洒水。
(2)禁止薄层贴补,局部低洼之处,应留待修筑上层结构时解决;如在初始碾压后发现高低不平,可将高处铲去,低处翻松(须10cm以上)、补料摊平、再压实。碾压过程中有起皮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碾压.
(3)施工时应密切注意天气情况,避免在雨雪、霜冻较严重的气候条件下施工。
(4)表面发生起皮现象后,应予铲除,其厚度或标高不足部分,可留待修筑上层结构时解决。
9、平整度不符合要求防治措施
(1)灰土结构层施工前,应对下卧层的平整度进行检验,平整度很差时,可先用部分灰土罩平,然后进行灰土结构层施工。
(2)摊铺可采用平地机或人工摊铺.平地机摊铺应有熟练工操作,控制好平整度。人工摊铺时应拉线,仔细整平。如采用场外拌和供料,应控制卸料地点和数量。料堆处应彻底翻松、整平。
(3)边碾压边整平。轻型初压以后,应及时检测与整平。卸料和碾压时应避免在碾压层上停车或急转弯。终压以后,可将局部高出部
分铲平,低洼处不可采用薄层罩面办法提高平整度。
(4)两个工作段的搭接部分,应采用对接形式。前一段拌和后,留5~8m不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将前段预留未压部分翻松后一起再进行碾压。 沥青混合料面层 1、横向裂缝预防措施
(1)合理组织施工,摊铺作业连续进行,减少冷接缝。冷接缝的处理,应先将已摊铺压实的摊铺带边缘切割整齐、清除碎料,然后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处,使其预热软化;铲除敷贴料,对缝壁涂刷0.3~0.6kg/m2粘层沥青,再铺筑新混合料.
(2)充分压实横向接缝。碾压时,压路机在已压实的横幅上,钢轮伸入新铺层15cm,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层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
(3)根据《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按本地区气候条件和道路等级选取适用的沥青类型,以减少或消除沥青面层温度收缩裂缝。采用优质沥青更有效。
2、纵向裂缝预防措施
(1)采用全路幅一次摊铺,如分幅摊铺时,前后幅应紧跟,避免前摊铺幅混合料冷却后才摊铺后半幅,确保热接缝。
(2)如无条件全路幅摊铺时,上、下层的施工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前后幅相接处为冷接缝时,应先将已施工压实完的边缘坍斜部分切除,切线须顺直,侧壁要垂直,清除碎料后,宜用热混合料敷贴
接缝处,使之预热软化,然后铲除敷贴料,并对测壁涂刷0.3~0.6kg/m2粘层沥青,再摊铺相邻路幅。摊铺时控制好松铺系数,使压实后的接缝结合紧密、平整.
(3)沟槽回填土应分层填筑、压实,压实度必须达到要求。如符合质量要求的回填土来源或压实有困难时,须作特殊处理,如采用黄砂、砾石砂。
(4)拓宽路段的基层厚度和材料须与老路面一致,或稍厚。土路基应密实、稳定。铺筑沥青面层前,老路面侧壁应涂刷0.3~0。6kg/m2粘层沥青。沥青面层应充分压实。新老路面接缝宜用热烙铁烫密。
3、网状裂缝预防措施
(1)沥青面层摊铺前,对下卧层应认真检查,及时清除泥灰,处理好软弱层,保证下卧层稳定,并宜喷洒0.3~0.6kg/m2粘层沥青。
(2)原材料质量和混合料质量严格按《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选定、拌制和施工。
(3)沥青面层各层应满足最小施工厚度的要求,保证上下层的良好连结;并从设计施工养护上采取措施有效地排除雨后结构层内积水.
(4)路面结构设计应做好交通量调查和预测工作,使路面结构组合与总体强度满足设计使用期限内交通荷载要求。上基层必须选用水稳定性良好的有粗粒料的石灰、水泥稳定类材料.
4、搓板现象预防措施
(l)合理设计与严格控制混合料的级配。
(2)在摊铺沥青混合料前,须将下层项面的浮尘、杂物清扫干净,并均匀喷洒粘层沥青,保证上下层粘结良好。
(3)基层、面层应碾压密实。 5、松散现象预防措施
(1)在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应选用标号合适的沥青和干净的集料,集料的含泥量不得超过规定的要求;集料在进人拌缸前应完全烘干并达到规定的温度;除按规定加入沥青外,还应在拌制过程中随时观察沥青混合料的外观,是否有因沥青含量偏少而呈暗淡无光泽的现象,拌制新的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时尤应加强观测;集料烘干加热时的温度一般控制不超过180oC,避免过高,否则会加快沥青中的轻质油份挥发,使沥青过早老化,影响沥青混凝土整体性.
(2)沥青混合料运到工地后应及时摊铺,及时碾压。摊铺温度及碾压温度偏低会降低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压实质量.摊铺后应及时按照有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碾压到规定的压实度,碾压结束时温度应不低于70oC;应避免在气温低于10摄氏度或雨天施工。
(3)路面出现脱皮等轻微病害时,应及时修补. 6、脱皮现象预防措施
(l)在铺设沥青面层前,应彻底清除下层表面的泥土、杂物、浮尘等,并保持表面干燥,喷洒粘层沥青后,立即摊铺沥青混合料,使上下层粘结良好。
(2)单层式或双层式面层的上层压实厚度必须大于集料粒径的二倍,利于压实成型。
7、施工接缝明显防治措施
(1)在同一个路段中,应采用同一料场的集料,避免色泽不一;上面层应采用同一种类型级配,混合料配合比要一致.
(2)纵横冷接缝必须按有关施工技术规范处理好。在摊铺新料前,须将已压实的路面边缘塌斜部分用切削机切除,切线顺直,侧壁垂直,清扫碎粒料后,涂刷0.3~0.6kg/m2粘层沥青,然后再摊铺新料,并掌握好松铺系数.施工中及时用三米直尺检查接缝处平整度,如不符合要求,趁混合料未冷却时进行处理.
(3)纵横向接缝须采用合理的碾压工艺。在碾压纵向接缝时,压路机应先在已压实路面上行走,碾压新铺层的10~15cm,然后压实新铺部分,再伸过已压实路面10~15c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