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评价标准】作业评价
数学作业分数制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数学作业呈现给我们的一直是单纯的红批黑字,ABCD,优良差等,多年来
好象已经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模式,无论是老师、孩子还是家长都早已习惯于这样的形式,细细看,显得无情、冷漠。在“轻负高质”号召下,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作业评价机制,让我们利用这些“减出”的时间用于对学生作业的人文性评价,重视作业的激励作用和育人功能,从而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效益,应该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出于对初中数学教育的热爱和使命感,从本学期初一新生开始,我尝试了分数制批改,并制作了一份简单的评价单,通过半个学期的试验,取得了喜人的效果,同时也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分数制评价的方式。本文中,我将这套分数制的评价体系作解读说明,取得的一些成效作实践记录,同时反
1
思如何让它更完善。
关键词:分数制;激励;后进生;分数制评价单;作业本便签;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是教师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它对数学
学习具有直接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对于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发展。” 阐明
了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近年来,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验启动以来,“取消重点中小学”“改革高考制度”“淡
化分数”等新口号层出不穷。应当说这些口号大多数是有理论与实践依据的,也是符合时代与教育规律的。但是,有些
2
口号如果不加以正确剖析,会产生误导。比如,部分专家最喜欢喊的口号是“用等级制替代分数制”,主要依据是美国的考试制度。旅美学者吴克亮先生写的一则真实经历中指出,美国大学开始拒绝等级制,他们认为,“等级制”甚至是“评语制”是一个失败。它使学校吸引了不该吸引的人——懒惰的学生。而分数制将赋予孩子层次更加丰富的正面刺激,有助于帮助孩子保持学习的欲望。一位学生的作业成绩从58分增加到60分,教师可以借题发挥,表扬这位学生学习成绩有了“长足的进步”,就可能让这位学生重新获得学习的信心。如果一味只用“等级制”,学生看到的是没有多大区别的评价,久而久之很容易产生麻木心理。我认为,当我们的学生对成绩麻木不仁的时候,也许就是教师束手无策的时候。
有践于此,在初一刚入学的这批学生中,我开始尝试“分数制”评价作业,我的目标介定是在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数学教师通过自己精心思考而呈现给学生的一种学业反馈。它能够让学生了解自身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能关注学生的主体观,注重反馈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鼓励学生对数学意义的思考,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发展。因此我选择了分数制,并制作了简单的分数评价单。
3
一、作业分数制评价
数学作业呈现给我们的一直是单纯的红批黑字,ABCD,优良差等,多年来好象已经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模式,无论是老师、孩子还是家长都早已习惯于这样的形式,细细看,显得无情、冷漠。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缺乏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导致学生对作业的完成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从而对完成作业产生了畏惧心理,缺少热情,许多学生的学习激情无法调动,从而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分数制评价优点:
1、让学生清楚了解自已的掌握状况。作业的第一个作用是让学生了解自已的掌握状况,对于ABCD,优良差,学生理解起来显然模糊,自已是“良”,看看周围同学很多是“良”,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对学生作业的评价采用定量描述,显然让学生得到的学业反馈更具体。
2、清晰了教师的评价标准。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存在很多的评价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导致评价的标准不一致。如作业中有几道题难度较大,大多数学生无法完成,是都优呢,还是都良,是有的优,有的良,所以标准不一,从而评价不公
4
平,继而影响部分学生情绪。
3、培养学生的习惯。通过细致的扣分,让学生完善解答题的解题格式,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同时培养学生仔细的习惯,锻炼整体性思维。
4、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从学生对考试分数的期待目光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分数的敏感度远远高于其他。所以用分数来体现他们的掌握情况,大大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二)分数制评价实施方式
1、统一作业的分数值。现在我们所沿用的作业大多是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的,由浙江省教育厅教妍室与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研究中心编写的,配浙教版教材使用的《数学作业本》。每天的作业量大多分6大题(偶尔有7道),单元复习题有10多道。所以我采用满分60分制,每大题10分,单元复习100分制,根据题型,编制分数。
2、细化评分标准。根据题型、难度等细化评分标准。特别
5
是解答题,对于各步骤设置分值。同时,对于初一学生,在解题习惯上也需要培养。如“解”、“答”、作图说明等,可设相应分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二、作业评价单
分数制评价试行一段时间下来,它的作用非常明显。对学生的确起到了激励作用和书写习惯的培养。但是一部分学生在过了“新鲜感”之后,觉得也没有太多不同,加重了老师的课业负担的同时,也没起到激励作用。所以说单纯将作业本的ABC改为打分数,显然不能完成我介定的目标。为此我制作了作业评价单。
《数学作业本》分AB两册,每册一张,粘贴在每位学生的作业本上,如左图所示就是A册作业评价单,第一栏是章目,第二栏是作业目录,第三栏上交分数栏(空格处打分数,下同)。第四栏是订正栏,评订正后的分数,第五栏命名为综合栏,作用非常大,是对该生当堂课的综合性的评价,如违纪现象、是否进步、当堂训练等。本栏采用加减分制度,目的是能及时的给学生鼓励。
作业评价单功能强大,有三大作用:
6
(一)监督作用 “我向来不做作业的”这是我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调研时,一位学生说的,我们的老师也
常常为学生的收不齐作业本而苦恼,为他们的不
做作业而绞尽脑汁。从他的话中我们也能体会到,初一的学生是需要监督的。刚升入初中,学生没有很快适应初中上作业节奏,存在着很多不按时完成作业、作业不订正等不良习惯。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由于父母的监督不利,留守儿童等原因,这种现象特别突出。作业单的使用,什么时候未交,未订正,一目了然,不必要再去登记谁未交谁未订正,教学的最初目的就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节省了时间,同时,使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让学生产生有意识的自我监督,发挥了监督的最大作用。
(二)监控作用
日常的作业批改评价不是教学活动的结束,而是教学活动的延续和发展。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评价,不仅要关注作业的正确率,更要动态的关注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等。作
7
业评价特别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培养和观察。作业评价单能把日常观察作数据化的纪录(特别是综合栏的设置)。
能清楚地显示学生的作业情况,从而发现其中的学习状态和动态变化,让教师对学生
的教育更及时。
(三)激励作用
1、订正栏的激励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荣誉和尊重是极其重要的大事,教师要保持他们的积极性,就要对他们多给予肯定和赞扬。作业评价单的订正栏,如果作业是满分,就打一个“?”,分阶段进行统计,对作业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还可以将他们的作业评价单在班上公开展出,给其他学生示范,在给他们带来极大的荣誉感的同时,让他们养成仔细,细心的习惯。同时,无形地在学生间产生良性竞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综合栏的激励作用
作业批改评价不是教学活动的结束,而是教学活动的延续和发展。所以如果在作业评价中加入对其课堂表现等方面的评
8
价,往往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已受到关注,从而下节课时表现更好。特别是相对不受关注的中等生,综合栏的作用最明显,成绩中等的学生较之优秀的学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认同。同时,这类学生的特点是上课认真,作业工整,然而由于不仔细等各种原因,作业不一定能达到星级,所以加入这样的评价让他们得到另一方面的肯定,起到激励的作用。类似于不断向他们传达这样的信息:“你一
直在进步,你很有潜质。”用这种让学生感到温暖的话语鼓励他们向优秀行列进军。
同时,综合栏中加入进步加减分元素,对于学困生而言,无疑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学困生的特点是缺乏学习动机,同时由于各方面较差,使他们感觉低人一等,并呈现出一种被动甚至木然的学习态度,从而作业总是无法顺利完成,如果是单一的分数制,对于他们无疑是雪上加霜。作业评价单的使用对他们起到监督学习的同时,综合栏中课堂表现加减分与进步加减分的加入,把单一的分数制评价多元化了以后,作业的评价不仅仅只关注他们的作业状况,更关注他们的学习状态,包括上课表现和进步情况,对他们有极大的鼓舞。
9
三、操作后反思
分数制评价的实行,学生充分了解自身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反应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关注了他们的学习状态,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对于保持学生学习欲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目标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也许有些专家会反问:“难道老师除了分数之外就没有其他教育孩子的手段吗,”但是,与其他手段相比较,分数也许是最好操作也最有效的激励手段之一。就好比一位农民对庄稼是否有收成毫不在意时,他还有什么动力继续耕耘下去呢,当然,对于分数我们要恰当地加以利用,而不要“唯分数论英雄”“只认分数不认人”。在实践中还是存在一些问
题:比如单纯的分数制,是否把作业评价单一化了,能否更实在地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再比如分数制似乎淡化了情感态度的教育,可以适当加入人文性的评价以评语等形式,发挥作业的情感教育。毕竟“分数制”与其他评价方式各有利弊,我们没有必要矫枉过正。
参考文献
10
[1].林华民 做一流的教学能手 [M].朝华出版社.2010.
[2] 董奇 有效的学生评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 郑强.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4] 傅道春.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徐斌艳.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6]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