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教学反思
《画风》这一课讲了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能正确、流利、有事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为了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起他们的兴趣,我在课前做了如下布置:选择你喜欢的途径搜集有关风的资料。课后,我对教学中的成与败、得与失、好与差进行了反思。
一、低年级语文教学,要始终坚守“让学生读书,以读为主”这一教育理念。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阅历少,生活素材的来源也就少而又少,所以在每一节语文课上我们首先要注意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其次在抓重点句子品读课文的环节,更要注重朗读的指导和训练,要给学生创设出一种品读语句,体验情感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真实的感受、体验,从而领会文本和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学文的最后还要再让学生进行课文的整体回归朗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整体把握。让“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句俗语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服务,更让它来影响学生的一生!
但是,在我执教《画风》一课时,在反馈小组分角色朗读时,朗读的训练不是很到位,层次性不够明显。
二、要把语文课上大。一堂课下来,让学生学会的不仅是知识,还要让他们在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中感知人物品质或事件的意义,从而提升自己的认识,自觉自己的行为,实现语文课育人这一目标。同时我还结合开展的轰轰烈烈的诵读工程,在课堂伊始适时的将古诗引入教学,既给学文做了很好的铺垫,又积累了古诗。在课后出示两首关于风的诗歌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了学生阅读的量。
三、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是认字、写字。拿认字说,数量多,任务重。那么教师就应该运用一切能够调动孩子主动认字的手段,来激发学生认字的兴趣,再巩固认字效果。让枯燥乏味的认字有趣起来。我利用让学生同三个小朋友打招呼的方式来认读生字,方法巧妙,但是如果把这三个名字板书在黑板上,可以让学生整堂课都有意无意地看到这几个字,又可以进行书写指导,效果会更好。
四、让语文作业开放起来、有趣起来。作业的类型既要有巩固知识点的全员性作业;又要有锻炼能力、拔高型的选择性作业。在充分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内让他们自主选择,亲自实践。
五、把课文内容归结为诗歌的形式,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又是对学生进行如何写诗的渗透,效果比较好。但是,在此基础上,对内容进行拓展,从课内拓展到课外,效果会更明显。
六、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觉得自己还要多学习一些教学理论,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去实践、体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机智,让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及时的抓住课堂生成的精彩的教学瞬间,增强驾驭课堂的能力,来更好的胜任语文教学工作。
《画风》教学反思
一、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设计教案时,邓老师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陈丹是怎样画风的?生答:陈丹画了弯弯的小树。师问:除了弯弯的小树,还有弯弯的什么?学生的答案很多很。这一教学能达到让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效果。
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发展学生思维。教学时,我不仅注重让学生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还给学生创设情境。邓老师在教学时适时运用简笔画这一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更好地为学生架设了形象思维至理性思维的桥梁。老师讲到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这一环节时是这样设计的:宋涛是怎样画风的,请个同学上来画一画吧。老师在这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抽象的思维变为具体的感知,都有它的积极作用。
三、但老师在这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在教学中邓老师采用了先进的多媒体课件,创设了动态的画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将学生的主观情感移入文中。在此时如果老师让学生采取多形式的读,例如:分角色读、个人读、小组读、自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会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达到了更高的境界。可是老师只让学生齐读就过去了,而且读的时间也不多。
《画风》教后感
浙江省杭州市天地实验小学 葛 飞
在分角色朗读的部分,我觉得从一开始的指导朗读、读中理解三位小朋友、到最后的分角色朗读,学生每个环节都有所得到。但是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在评价上,想学生在评价中也有所得到,但是学生的评价并没有太多进步,只是停留在多字、漏字和课本剧表演的处理上面,只有一位同学谈到了对于表演者朗读语气,而且他点评得很到位。我对这位学生的评价做了肯定与表扬,但是却没有抓住这个好机会继续引导,让学生继续深入地评价同学的表现,并且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听同学的朗读,学会评价,同时提高自己的朗读。这是在预设教案时欠缺的一部分,应该在以后的教学预设中考虑周全,适时地引导好学生的发言,对于听、评有所提高作用。
在学生畅谈“如何画风”时,有一个学生谈到了“飓风”,这也是风的一种,学生的想法很好,也描述得相当不错。但是在备课当中,没有考虑过风的种类,因此当学生出现“飓风”时,我没有引导学生去拓展思路,想象不同种类的风所产生的另外事物的变化。
在写作的预设上,预设是给孩子定了格式,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在孩子的写作过程中,我发现,这样的形式写出来的文章比较不自然,而且学生的写作被格式束缚住,很多孩子在想怎么样过渡到再写第二段呢。而很多同学都是模仿着课文的格式来写作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从朗读中真正体会了文章。但是如果文章的写作能够做以下的指导可能会更好:直接写“我会画风了,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怎么样的一幅影像,那是风……”类似这样的格式,可能孩子的写作会更自由,发挥得更好。
我想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考虑更多的教学预设,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发言。
在这里谢谢郑建军老师和赵卫亚老师对我的指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