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1、
叙述并演示中医望舌的操作。
• 参考答案:
(1)望舌时医生的姿势可略高于患者,保证视野平面略高于病人的舌面,以便俯视舌面。 (2)望舌时注意光线必须直接照射于舌面,使舌面明亮,以便于正确进行观察。 (3)望舌一般应当按照基本顺序进行:先察舌质,再察舌苔。察舌质:先察舌色,再察舌形,次察舌态。查舌苔时:先察苔色,再察苔质,次察舌苔分布。对舌分部观察时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边,最后观察舌根部;望舌时做到迅速敏捷,全面准确,时间不可太长。若一次望舌判断不准确,可让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新望舌。
•
[填空题]2、
简述高血压危象的临床表现及预后
• 参考答案:
(1)在高血压病程中,由于交感神经活动亢进,血中儿茶酚胺增高致全身细小动脉发生暂时性强烈痉挛,血压明显升高,出现剧烈头痛、烦躁、眩晕、心悸、气急、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及视力模糊等症状。 (2)严重者可出现心绞痛、肺水肿或高血压脑病。 (3)血压以收缩压显著升高为主(可达260mmHG),也可伴舒张压升高(120mmHG以上)。 (4)发作历时短暂,控制血压后病情可迅速好转,但易复发。
•
[填空题]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 参考答案:
高密度脂蛋白是含蛋白质最多、体积最小、比重最大的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将周围组织中的胆固醇逆向转移至肝脏并转化为胆汁酸而被清除,因此,高密度脂蛋白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常规检查中,通过检测高密度脂蛋白中胆固醇含量的方法间接反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正常参考值】0.94~2.0mmol/L。 【临床意义】降低具有临床意义。
HDL-C与TG呈负相关关系,见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肝脏损害、肾病综合征。
•
[填空题]4、
试述洋地黄中毒的治疗。
• 参考答案:
(1)应立即停药。 (2)血钾浓度低可静脉补钾。 (3)治疗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者可用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钠,有传导阻滞及缓慢性心律失常者可用阿托品皮下或静脉注射。
•
[填空题]5、
试述危重哮喘的治疗。
• 参考答案:
(1)氧疗与辅助通气:出现低氧血症,应经鼻导管或经面罩给氧必要时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辅助通气。 (2)解痉平喘:应用β受体激动剂、氨茶碱、抗胆碱药。 (3)补液。 (4)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5)抗生素:酌情选用广谱抗生素,静脉滴注。 (6)糖皮质激素。 (7)处理并发症。
•
[填空题]6、 舌诊的意义
• 参考答案:
1)判断正气的盛衰:舌为气血所荣,苔为胃气所生,舌色可以反映气血盛衰,舌苔可以反映胃气的存亡。 舌质红润--气血旺盛;舌质淡白--气血虚衰;舌苔薄白而润--胃气旺盛;舌光而无苔--胃气衰败,胃阴枯竭。 2)分辨病位深浅:主要观察舌苔的厚薄和舌色的深浅。 薄苔--疾病初期,邪浅,病位在表。 厚苔--病邪入里,病位较深。 3)区别病邪性质:黄苔--主热邪;白滑苔--主寒邪;腐腻苔--食积、痰浊;黄厚腻苔--湿热;舌体歪--风邪;瘀斑瘀点--瘀血。 4)推断病情进退:苔色和苔质往往随邪正消长和病情变化呈相应的动态变化。舌苔由自至黄灰的变化说明病邪由表入里,由轻变重,由寒化热;舌苔润至燥的变化说明
热渐盛而津渐伤;舌苔由厚至薄,由燥至润的变化说明病邪渐退,津液复生。
•
[填空题]7、 揉法
• 参考答案:
揉动的幅度不宜过大或过小。频率为120~160次/分。 (一)操作方法 1.指揉法:用指端着力于治疗部位,作轻柔缓和的环旋揉动。 2.掌揉法:用掌着力于治疗部位,作轻柔缓和的环旋揉动。 3.鱼际揉法:用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于治疗部位,作轻柔缓和的环旋揉动。 4.掌根揉法:用掌根着力于治疗部位,作轻柔缓和的环旋揉动。 5.前臂揉法:用前臂的尺侧着力于治疗部位,作环旋揉动。 6.肘揉法:用尺骨鹰嘴着力于治疗部位,作环旋揉动。 (二)操作要点 1.以肢体近端带动远端做小幅度的环旋揉动。 2.着力部位要吸定于治疗部位,并带动深层组织。 3.压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且有规律。 4.揉动的幅度要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 5.掌揉、鱼际揉及指揉频率控制在120~160次/分。臂揉法频率控制在100~120次/分。
•
[填空题]8、
血管检查方法与主要内容
• 参考答案:
1.脉搏:见一般检查。 2.异常脉搏:临床上常见的异常脉搏有以下几种: (1)水冲脉:脉搏骤起骤降,急促有力,多见于脉压增大的情况。检查时,可紧握被检查者手腕掌面,并将其手臂高举过头,水冲脉可明显触知。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等疾病。 (2)交替脉:为一种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这是心室的收缩强弱交替所引起。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等。 (3)重搏脉:正常脉波在其下降期中有一重复上升的脉波,但较第一个波低,不能触及。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等某些病理情况下,此波增高而可触及。 (4)奇脉:指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常见于心脏压塞或严重心包缩窄等疾病。 3.血管杂音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等脉压增大的情况下,可在股动脉和肱动脉处听到枪击音,加压时,可听到收缩期和舒张期双重杂音。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可在甲状腺功能部位听到病理性动脉杂音;动静脉瘘时,可在病变部位听到连续性血管杂音;主动脉瓣狭
窄时,可在右颈动脉处听到收缩期血管杂音;肾动脉狭窄时,可在腹部脐周、腰背部听到收缩期血管杂音。
•
[填空题]9、 盆腔炎诊断
• 参考答案:
(一)急性盆腔炎 1.病史:近期有经期、产后、妇产科手术、房事不洁等发病因素。 2.临床表现:急性病容,辗转不宁,面红,高热,腹痛难忍,赤白带下或恶露量多,甚至如脓血,可伴腹泻、腹胀、尿频、尿急等。 3.妇科检查:可见腹膜刺激征,阴道充血,分泌物脓性,宫颈充血,宫体触痛,附件压痛甚至可及肿物;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升高,粒细胞更明显;阴道、宫腔分泌物或血培养可见致病菌;后穹隆穿刺可吸出脓液;B超可见炎性渗出或肿块。 急性盆腔炎临床诊断标准,需同时具备下列三项:①下腹压痛伴或不伴反跳痛;②宫颈或宫体举痛或摇摆痛;③附件区压痛。宫颈分泌物培养、体温超过38℃、血常规白细胞总数超过10×10/L、后穹隆穿刺出脓液、发现盆腔炎性包块或脓肿可增加诊断的特异性。 腹腔镜检查可提高确诊率。腹腔镜的肉眼诊断标准有:①输卵管表明明显充血;②输卵管壁水肿;③输卵管伞端或浆膜面有脓性渗出物。 (二)慢性盆腔炎 1.病史:急性盆腔炎、阴道炎、节育及妇科手术感染史,或不洁性生活史。 2.临床表现:下腹痛,痛连腰骶,可有低热、乏力,劳则复发,分泌物较多,月经不调,不孕等。 3.辅助检查:妇科检查可有子宫压痛,活动受限,附件区增厚、压痛,甚至可及炎性肿块。B超、子宫输卵管造影及腹腔镜有助于诊断。
•
[填空题]10、
黄疸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 参考答案:
由于黄疸是湿邪为患,故祛湿利小便是其重要治则。
•
[填空题]11、
水肿与溢饮如何鉴别?
• 参考答案:
溢饮症见喘咳、痰多白沫,胸闷身疼,恶风无汗甚则肢体水肿,与水肿之风水泛溢之表实证相似,但有本质不同。溢饮为风寒闭塞玄府,肺失输布,饮溢肌肤所至,很少有发热、咽痛、面浮、有汗等风水症状,且肿势不如风水迅速。
•
[填空题]12、
请演示舒张进针法的操作。
• 参考答案:
1.用左手示、中二指或拇、示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 2.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示、中二指或拇、示二指的之间刺入。 3.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
[填空题]13、
【病例摘要】 患者,男,31岁。 1月来中上腹胀痛,每因情志不舒而胀痛明显,伴嗳气频繁,时有泛酸。 查体:T 37℃,P 72次/分,R 18次/分,Bp 110/70mmHg。剑突下压痛,腹平软无包块,墨菲氏征(一),肝脾肋下未及。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辅助检查:白细胞7.1×10/L,中性粒细胞0.61。胃镜示胃小弯处有一个0.5cm×0. 7cm溃疡,边缘光整。幽门螺杆菌(+)。 【答题要求】 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 参考答案:
一、西医诊断依据 (1)中上腹胀痛,伴嗳气,泛酸一个月。 (2)剑突下压痛。 (3)胃镜示胃小弯溃疡,Hp(+)。 二、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胃痛呈胀痛,可因情志不遂而诱发,伴嗳气,舌淡红,脉弦,符合肝胃不和。 2.病因病机分析 情志内伤,肝失疏泄,气机阻滞,肝胃不和。 三、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胃溃疡。 2.中医疾病诊断 胃痛。 3.中医辨证诊断 肝胃不和。 四、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2.所选方剂名称 柴胡疏肝散合五磨饮子。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柴胡15G、枳壳1OG、白芍20G、元胡1OG、槟榔1OG、川芎1OG、陈皮6G、沉香6G、甘草5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五、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 饮食、生活调摄。 2.抗HP治疗 奥美拉唑十克拉霉素十阿莫西林等。 3.胃黏膜保护 硫糖铝等。
•
[填空题]14、 缺铁性贫血诊断
• 参考答案:
本病包括两个方面:确立是否系缺铁引起的贫血和明确引起缺铁的病因。典型病例诊断不难,根据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及临床表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64.4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15%;血清铁蛋白4.5μG/GHB;骨髓铁染色阴性。上述实验指标中以骨髓可染铁及血清铁蛋白测定最有诊断意义,另外铁剂治疗试验是确定本症方法之一。缺铁性贫血患者服用铁剂后,短时期网织红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常于5~10天到达高峰,平均达0.06~0.08,以后又下降,随后又上升。但如果患者同时存在慢性疾病,或胃肠吸收障碍,此种治疗反应可不明显。
•
[填空题]15、 心绞痛处理原则
• 参考答案: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以从事工作,但必须注意避免过劳等诱发因素。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一般需卧床休息,直至症状消失或恢复至稳定状态。 1.饮食原则:是低盐、低胆固醇饮食,超体重者应适当控制食量和总热量,不宜吸烟。对糖尿病、高血压病以及甲亢和贫血等原发病的治疗均有利于心绞痛的治疗。 2.抗心绞痛的治疗:常用药物有:①硝酸酯类,一般用硝酸甘油片含于舌下。用硝酸异山梨醇酯,其作用时间较硝酸甘油长;②用普萘洛尔(心得安)或氧烯洛尔(心得平)或心得静;③其他有维拉帕米、硝苯地平(心痛定)、心可定、双嘧达莫(潘生丁)、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等。 3.冠状动脉旁路术(俗称搭桥术)。 4.主动脉内反搏。
•
[填空题]16、
痔疮和直肠癌的鉴别要点。
• 参考答案:
(1)痔疮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身上,而直肠癌的患者多是中年人或老年人。 (2)痔疮患者的大便有血,因此与粪便不相混合,更没有黏液存在。而直肠癌患者的大便则常混有血液、黏液和脓液,而且大便的习惯会明显改变,大便的次数增多,还伴有里急后重的感觉。 (3)肛门指诊
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大部分的痔疮和直肠癌都是发生于手指可以触及的部位。如果用手指由肛门伸入触之,感到内部有一些凸起的小粒则为痔疮;如果感到肠内有菜花硬块或边缘隆起中央凹陷的溃疡,并发现肠腔狭窄得仅能容纳一个手指;检查后,指套上沾有血液、脓液和黏液者,则极可能患上了直肠癌。
•
[填空题]17、
演示口对口人工呼吸。
• 参考答案:
(1)病人仰卧,术者位于病人一侧,低头观察病人胸廓无呼吸起伏动作。口鼻亦无气息吐出,颈动脉搏动消失,判断其呼吸心跳停止,呼叫同事抢救的同时,迅速松开其领口和裤带,并抽去枕头,用纱布或手帕清除病人口鼻分泌物及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一手抬起患者颈部,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压迫病人前额保持其头部后仰位置,使病人下颌和耳垂连线与床面垂直;一手将病人的下颌向上提起,另一手以拇指和示指捏紧病人的鼻孔。术者深吸气后,将口唇紧贴病人口唇,把病人嘴完全包住,深而快地向病人口内吹气,时间应持续2秒以上,直至病人胸廓向上抬起。此时,立刻脱离接触,面向病人胸部再吸空气,以便再行下次人工呼吸。与此同时,使病人的口张开,并松开捏鼻的手,观察胸部恢复状况,应有气体从病人口中排出。然后再进行第二次人工呼吸。 (3)开始时先迅速连续吹入2次,然后吹气频率维持在每分钟8~12次,潮气量500~600ml。
•
[填空题]18、 抽搐
• 参考答案:
抽搐是指四肢不随意的肌肉抽搐,或兼有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口噤不开等。引起抽搐的原因很多,临床根据有无发热分为发热性抽搐和无发热性抽搐两类。 西医学的小儿惊厥、破伤风、癫痫、颅脑外伤和癔病等病可出现抽搐。 (一)辨证 主症:以四肢抽搐为特征,或有短时间的意识丧失,两目上翻或斜视,牙关紧闭,或口吐白沫,二便失禁,严重者伴有昏迷。 兼见表证,起病急骤,有汗或无汗,头痛神昏,为热极生风;壮热烦躁,昏迷痉厥,喉间痰鸣,牙关紧闭,为痰热化风;无发
热,伴有手足抽搐,露睛,纳呆,脉细无力,为血虚生风。 (二)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醒脑开窍,熄风止痉。以督脉及手足厥阴、手阳明
经穴为主。 主穴:水沟、内关、合谷、太冲。 配穴:发热加大椎、曲池;神昏加十宣、涌泉;痰盛加阴陵泉、丰隆;血虚加血海、足三里。 操作:毫针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方义: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要穴,可醒脑开窍,调神导气。心主血脉,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穴,可调理心气,活血通络,助水沟醒脑开窍。合谷、太冲相配,称为开四关,为熄风止痉之首选穴。根据急则治标的原则,先宜熄风止痉,然后对因治疗。 2.其他治疗 耳针法:选皮质下、肝、脾、缘中、耳中、心。每次选3~4穴,毫针刺,强刺激。
•
[填空题]19、 乳癖的临床分型。
• 参考答案:
肝郁痰凝证、冲任失调证。
•
[填空题]20、
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检测的必要性是什么?
• 参考答案:
血糖监测结果对患者的意义重大,监测结果首先可以用于调整饮食、制订运动和药物治疗方案,使得血糖能够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其次,血糖值还能够直观显示高血糖和低血糖,有助于提示和预防严重问题的出现。此外,患者在进行监测血糖之后,还应该记录下每次检测的结果。一方面,血糖记录可以让自己综合了解一段时间内的血糖变化情况;另一方面,每次去医院检查或看病时都要带给医生看,会对患者的血糖控制及糖尿病治疗带来很大的帮助。
•
[填空题]21、 望二便
• 参考答案:
1)大便的形成与脾、胃、肠的功能密切相关,此外,还与肝的疏泄和命火的温煦有关,因此,观察大便的异常改变可以诊察脾胃肠的病变和肝肾的病变,以及病性的寒热虚实。望诊时应注意形、色、质、量的异常
改变。 大便清稀水样:多属寒湿泄泻。为外感寒湿,或恣食生冷,脾失健运,清浊不分所致。 大便黄褐如糜而臭:多属湿热泄泻。为湿热或暑湿伤及胃肠,大肠传导失常所致。 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或如鸭溏:多属脾虚泄泻或肾虚泄泻。因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或火不温土,清浊不分所致。 大便如黏胨,夹有脓血:多属痢疾。为湿热蕴结大肠,大肠传导失司所致。其中血多脓少者偏于热,病在血分;脓多血少者偏于湿,病在气分。 大便色灰,溏结不调:多见于黄疸。因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不能下注于肠以助消化所致。 大便燥结,干如羊屎,排出困难:属肠道津亏。多因热盛伤津,或胃火偏亢,大肠液亏,传化不行所致。亦可见于噎膈病人。 大便带血,或便血相混,或排出全为血液:称为\"便血\"。其中血色鲜红,附在大便表面或排便前后滴出者,为近血(降结肠及其以下部位出血),可见于风热灼伤肠络所致的肠风下血,或痔疮、肛裂出血等。血色暗红或紫黑,与大便均匀混合者,为远血(升结肠及其以上部位出血),可因内伤劳倦、肝胃瘀滞等所致。 2)小便的形成与肾和膀胱的功能有关,此外,还与肺的肃降、脾的运化、三焦的通调和津液的盈亏有关,故观察小便的异常改变,主要可以诊察肾、膀胱、肺、脾、三焦的病变,并可了解津液的盈亏和病性的寒热虚实。望诊时注意观察其色、质、量的变化。 小便清长:见于病人多属虚寒证。因寒则汗液不泄,无热则津液不伤,水津下趋膀胱,故小便清长量多。 小便短黄:见于病人多属实热证。因热盛伤津所致,亦可见于汗、吐、下、利伤津的病人。 尿中带血:见于尿血、血淋等病人。多因热伤血络,或脾肾不固,或湿热蕴结膀胱所致。 尿中有砂石:见于石淋患者,多因湿热内蕴,尿中杂质结为砂石所致。 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脂膏:见于尿浊、膏淋等病人。多因脾肾亏虚,清浊不分,或湿热下注,气化不利,不能制约脂液下流所致。
•
[填空题]22、
触诊肝脏时需要描述的主要内容。
• 参考答案:
1.大小 用右锁骨中线肋弓下××Cm,剑突下××Cm记录法。 2.质地 分三级:质软、质韧、质硬。正常肝脏柔软,如触嘴唇。急性肝炎和脂肪肝时肝质地稍韧;慢性肝炎和肝瘀血时如触鼻尖;肝硬化质硬;肝癌时最坚硬,如触前额。 3.边缘和表面状态边缘的厚薄,是否整齐,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结节。 4.有无压痛及叩击痛。 5.有无搏动。 6.肝区摩擦感。 7.肝震颤。
•
[填空题]23、
流行性腮腺炎概述
• 参考答案: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较多见。多见于4~15岁的儿童。
•
[填空题]24、 头痛诊断
• 参考答案:
1.以头痛为主症,表现为前额、额颞、巅顶、顶枕部甚至全头部疼痛,头痛性质或为跳痛、刺痛、胀痛、昏痛、隐痛、空痛。可以突然发作,可以反复发作。疼痛持续时间可以数分钟、数小时、数天或数周不等。 2.有外感、内伤引起头痛的因素,或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3.检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做脑脊液、脑血流图、脑电图检查,有条件时做经颅多普勒、颅脑CT和MRI检查,有助于排除器质性疾病,明确诊断。
•
[填空题]25、
不寐的病位与哪些脏腑密切相关?
• 参考答案:
主要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
[填空题]26、
试述中风阴虚风动证的症状、治法与代表方剂
• 参考答案:
(1)症状 平素头晕耳鸣,腰酸,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手指动,甚或半身不遂,无意障碍。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 (2)治法 滋阴潜阳,息风通络。 (3)代表方剂 镇肝息风汤加减。
•
[填空题]27、
请演示心脏的叩诊方法。
• 参考答案:
1.检查者站位及被检查者体位检查者站于被检者前面或右侧,请被检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充分暴露前胸部。 2.叩诊手法检查者将左手中指第2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其他手指稍微抬起,勿与体表接触。右手指自然弯曲,用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末端指关节处或第2节指骨的远端。叩击方向应与叩击部位的体表垂直,叩诊时应以腕关节与掌指关节的活动为主,叩击动作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叩击后右手中指应立即抬起,以免影响叩诊音。在同一部位可连续叩击2~3下。 3.心脏相对浊音界叩诊 (1)仰卧位检查时,检查者板指与肋间隙平行;坐位检查时,检查者板指应与肋间隙垂直、与心缘平行。 (2)板指每次移动的距离不超过0.5Cm,当叩诊音由清音变浊音时为该肋间的心脏相对浊音界,做标记。 4.叩诊顺序:先左后右、由下而上、由外向内。 (1)先叩左界:找到心尖搏动最强点(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Cm),从其外2~3Cm处开始由外向内叩诊,由清变浊时作出标记。上移一个肋间(第4肋间),从与左锁骨中线交点处由外向内叩诊,由清变浊时作出标记。再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二肋间,并标记。 (2)右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然后于其上一肋间,从右锁骨中线由外向内叩出由清变浊处,作出标记。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将心浊音界标记点画成连线。 5.测量各标记点其与前正中线的垂直距离。正常人心脏相
对浊音界见表2-1-4。
•
[填空题]28、
试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 参考答案:
FPG≥7.0mmol/L(≥126mG/Dl),OGTT2hPG或随机血糖
≥11.1mmol/L(≥200mG/Dl)。无症状的患者必须有两次血糖异常才能做出诊断。
•
[填空题]29、 肺炎概述
• 参考答案:
肺炎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等在内的肺实质的急性炎症,可由多种原因(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放射线、化学及过敏因素等)引起,临床常见的是肺炎球菌肺炎。
•
[填空题]30、 晕厥
• 参考答案:
晕厥是指骤起而短暂的意识和行动的丧失。其特征为突感眩晕、行动无力,迅速失去知觉而昏倒,数秒至数分钟后恢复清醒。 西医学的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可见晕厥症状。 (一)辨证 主症:自觉头晕乏力,眼前发黑,泛泛欲吐,继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兼见素体虚弱,疲劳惊恐而致昏仆,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气短,眼花,汗出,舌淡,脉细缓无力,为虚证;素体健壮,偶因外伤、恼怒等致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呼吸急促,牙关紧闭,舌淡,薄白,脉沉弦,为实证。 (二)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苏厥醒神。以督脉及手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 配穴:虚证加灸气海、关元、百会;实证加合谷、太冲。 操作:足三里用补法;水沟、中冲用泻法;涌泉用平补平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海、关元、百会用灸法。 方义:水沟属督脉穴,督脉人脑上巅,取之有开窍醒神之功。中冲为心包经井穴,能调阴阳经气之逆乱,为治疗昏厥之要穴。涌泉可激发肾经之气,最能醒神开窍,多用于昏厥之重证。足三里可补益气血,以滋神窍。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选神门、肾上腺、心、皮质下。毫针刺,强刺激。 (2)刺络法:选十二井穴、十宣、大椎。毫针刺后,大幅度捻转数次,出针后使其出血数滴,适用于实证。
•
[填空题]31、
试述葡萄球菌肺炎的主要并发症
• 参考答案:
(1)常可形成单个或多发性肺脓肿,穿破胸膜则导致气胸或脓胸。 (2)重者还伴发化脓性心包炎、脑膜炎等。 (3)也可经血行感染至神经系统、骨髓、关节、皮肤及肝、肾等处。
•
[填空题]32、 血清甘油三酯(TG)
• 参考答案:
甘油三酯是人体所储存大量甘油的主要形式,在血液中主要存在于乳糜微粒中,直接参与胆固醇、胆固醇脂的合成,为细胞提供和储存能量。TG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受饮食影响较大,故应空腹采血。 【正常参考值】0.56~1.7mmol/L。
•
[填空题]33、
刘某,女,78岁,2000年12月15日初诊。 患者10年前开始每于着凉后出现较长时间咳嗽咯痰,或有喘憋,服化痰药后症状可缓解,每年秋冬两季难熬。患者1周前因天气骤暖而衣着单薄,当晚即感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口微渴,自服感冒片后恶寒消失,然仍发热,咳嗽,咯黄色黏痰,自服止咳药水(不详)5瓶后,咳嗽不减。刻下症见:咳嗽加重,喘憋气急,不能平卧,咯黄稠痰,恶寒,无汗,头痛,声嘎,咽痛,口干,心烦,大便干结,小便黄赤。 查体:T39℃,P106次/分,R24次/分,BP115/75mmHg。咽部轻度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桶状胸,叩诊双肺过清音,双肺呼吸音低,左下肺可闻及湿啰音,未闻及干啰音。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7×10/L,中性粒细胞82%。胸片:双肺纹理粗,左下肺可见大片状模糊影,呼吸功能检查,混合型通气功能下降,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 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 参考答案:
中医病证诊断:喘证,外寒里热证 西医疾病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
•
• 参考解析: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长期咳喘,肺脏自伤,肺有郁热,新加外感风寒之邪,内外合邪,肺气上逆而发为喘证,证属表寒里热证。寒邪束表,故见恶寒、无汗、头痛;里热内盛,故见发热、烦闷;热邪伤津,
炼液为痰,故见咯黄稠痰、口干、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热邪上灼于咽部,故见咽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表寒里热之征。综观舌、脉、症,本证为表寒里热之喘证,病位在肺,病性为实,长期反复发作,则预后不佳。 西医诊断依据:(1)老年女性,长期反复发作可咳嗽咯痰,呼吸困难。(2)桶状胸,双肺叩诊过清音,双肺呼吸音粗。(3)血常规:白细胞12.7×10/L,中性粒细胞82%。胸片:双肺纹理粗重。呼吸功能检查,混合型通气功能下降,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
•
[填空题]34、
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主症及治法、代表方剂是什么?
• 参考答案:
以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乏力,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无力或迟缓为辨证要点。证机概要:脾胃虚寒,失于温养。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代表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
•
[填空题]35、 颈椎病辨证论治
• 参考答案:
1.寒湿阻络型(本型常见于颈椎病颈型和神经根型):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或头痛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治以温经活血,祛寒除湿,通络止痛。 方药:川桂枝、羌活、威灵仙、秦艽、川芎、当归尾、葛根、天麻、炮甲珠、炒神曲、赤芍。 2.气血两虚夹瘀型(本型常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差,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治以益气养血,醒脑宁神,活血通络。 方药:天麻、炙黄芪、炙甘草、潞党参、炒白术、熟地、砂仁、当归、白芍、鸡血藤。 3.气阴两虚夹瘀型(本型常见于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眩晕反复发作,甚者一日数十次,即使卧床亦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身软乏力,行走失稳,或心悸,气短,烦躁易怒,咽干口苦,眠差多梦等。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而干,或舌面光剥无苔,舌下静脉胀大。脉沉细而数,或弦数。治以益气养阴、安神醒脑,调和气血。 方药:天麻、川芎、杭菊花、枸杞子、
沙参、炙甘草、炒枣仁、炒柏子仁、炙远志、白芍、丹参、地龙、夜交藤。 4.脾肾阳虚夹瘀型(本型常见于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后遗症或久治不愈者):四肢不完全瘫(硬瘫或软瘫),大小便失禁,畏寒喜暖,饮食正常或纳差,舌淡红,苔薄白或微腻,脉沉细弦,或沉细弱。治以补肾健脾,温经和阳,强筋健骨。 方药:熟地、枣皮、炮干姜、龟板胶、鹿角胶、炮甲珠、白芥子、炒杜仲、牛膝、淮山药、炒神曲、白芍、川桂枝、肉桂、炙甘草。
•
[填空题]36、 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 参考答案:
1.浮脉:轻按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浮脉主表证,亦见于虚阳外越证。当外邪侵袭肌表时,人体气血即趋向于表以御外邪,故脉气鼓动于外,脉象显浮,如邪盛而正气不虚,脉浮而有力;如虚人外感或邪盛正虚,脉多浮而无力。外感风寒,则寒主收引,血脉拘急,故脉多浮紧;外感风热,热则血流薄疾,故脉多浮数。浮脉亦见于里证,久病体虚脉见浮而无力,阳气虚衰,虚阳外越,可见脉浮无根,是病情危重的征象。除病理性浮脉外,桡动脉部位浅表,或因夏秋时令阳气升浮,而出现浮脉,则不属病脉。 2.散脉:浮大无根,应指散漫,按之消失,伴节律不齐,或脉力不匀,为元气耗散,脏腑精气欲绝,病情危重的征象。 3.芤脉:浮大中空,按之如葱管,应指浮大而软,按之上下或两边实而中间空。多因突然失血过多,血量骤然减少,营血不足,无以充脉,或津液大伤,血液不得充养,阴血不能维系阳气,阳气浮散所致。血崩、大咯血、外伤性大出血或严重吐泻时均可出现。 4.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其脉搏显现的部位较深。沉脉为里证的主脉。邪郁于里,气血内困则脉沉有力,属于实证;若脏腑虚弱,正气不足,阳虚气陷不能升举,则脉沉无力。 脉沉而无临床症状者,不一定是病,可见于正常人。如肥胖者肌肉丰厚,脉管深沉,故脉多沉;冬季气血收藏,脉象亦偏沉。此外,有的人两手六部脉象都沉细,但无病候,称为六阴脉,亦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5.伏脉:伏为深沉与伏匿之象。脉动部位比沉脉更深,需重按着骨始可应指,甚至伏而不现,常见于邪闭、厥病和痛极的病人。多是邪气内伏,脉气不得宣通所致。暴病出现伏脉为阴盛阳衰,或阴阳乖戾,常为厥脱证之征兆;久病见之为气血亏损,阴枯阳竭之证。 6.牢脉:脉形沉而实大弦长,轻取中取均不应,沉取始得,坚着不移,亦称沉弦实脉。是阴寒内积、阳气沉潜所致,多见于阴寒内盛,疝气癥瘕之实证。 7.迟脉:脉来缓慢,一息脉动3~4至(一分钟不满60次)。迟脉为寒证的主脉,亦可见于邪热结聚的里实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是寒邪凝滞阳气失于宣通,或阳气虚弱失于温运而致。但邪热结聚,经隧阻滞,也可以出现迟脉,其指感迟而有力,伴腹满便秘、发热
等胃肠实热证,如《伤寒论》阳明腑实证即属此类,所以,脉迟不可一概认为实寒证。另外,运动员或经过体育锻炼之人,在静息状态下脉来迟而缓和。正常人入睡后,脉率亦可见迟,都属生理性迟脉。 8.缓脉:缓脉有二种意义:一是脉来和缓,一息四至(每分钟60~70次),可见于正常人,亦称为平缓脉,是脉有胃气的一种表现。二是脉势纵缓,缓怠无力,多由脾虚,气血不足,血脉失充,鼓动无力,或为湿邪困阻,阳气受遏,血行缓怠所致。 9.数脉:脉来急促,一息5~6至(每分钟90次以上)。数脉是热证的主脉,亦可见于虚证。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邪热亢盛,气血运行加速则脉数有力;久病阴虚,虚热内生则脉数无力或细数;浮大虚数,数而无力,按之空豁为虚阳外浮。此外,正常人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脉率加速。小儿脉率与年龄成反比,即年龄越小,脉率越快。儿童脉搏一息约六至(每分钟110次左右);婴儿脉搏一息约七至(每分钟120次左右),均为正常生理脉象。 10.疾脉:一息七至以上为疾脉。疾而有力,多见于阳亢无制,真阴垂绝之候;疾而虚弱为阳气将绝之征。 11.洪脉:脉形宽大,来盛去衰,来大去长,应指浮大而有力,滔滔满指,呈波涛汹涌之势。洪脉主热甚,多由邪热亢盛,内热充斥而致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所致;若泄利日久或呕血、咯血致阴血亏损,元气大伤亦可出现洪脉,但应指浮取盛大而沉取无根,或见躁疾,此为阴精耗竭,孤阳将欲外越之兆。 此外,夏令阳气亢盛,脉象稍现洪大,为夏令之平脉。 12.大脉:大脉是指脉体宽大,但无脉来汹涌之势。大脉可见于健康人,其特点为大而和缓、从容,寸口三部皆大,为体魄健壮之征象。疾病时出现脉大,提示病情加重。脉大而数实为邪实,脉大而无力则为正虚。 13.细脉:脉细如线,应指明显,切脉指感为脉道狭小,细直而软,按之不绝。细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又主伤寒、痛甚及湿邪为病。营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气不足则无力鼓动血液运行,故脉道细小而软弱无力;又有暴受寒冷或疼痛,脉道拘急而收缩,则脉细而兼弦紧,或湿邪阻遏脉道则脉象细缓,故细脉不得概言为虚。 14.长脉:脉动应指的范围超过寸、关、尺三部,脉体较长。向前超逾寸部至鱼际者称为溢脉,向后超逾尺部者又称履脉。长脉主阳证、实证、热证。多由邪气盛实,正气不衰,邪正搏击所致。脉长而洪数为阳毒内蕴,长而洪大为热深、癫狂;长而搏结为阳明热伏;长而弦为肝气上逆,气滞化火或肝火挟痰。细长而不鼓者为虚寒病证。长脉亦可见于正常人。正常人气血旺盛,精气盛满,脉气盈余,故搏击之势过于本位,可见到长而柔和之脉,为强壮之象征。老年人两尺脉长而滑实多长寿。故长脉亦是气血充盛、气机条畅的反映。 15.短脉:脉动应指范围不足本位,只出现在寸或关部,尺脉常不显。短脉主气病。短而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气郁血瘀或痰阻食积,阻滞脉道,致脉气不能伸展而致者,脉短而有力;如气虚不足,无力鼓动血行,则脉短而无力。 16.虚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 虚脉以指感势弱力薄为其特点,但是临床上虚证有气血阴阳的不同,故虚脉的形态亦不一,主要可分为二类:宽大无力类,如芤、散脉;细小无力类,如濡、弱、微脉。虚脉主虚证,多见于气血二虚。气虚无力推动血行,搏击力弱故脉来无力;气虚不敛则脉道松弛,故按之空豁。血虚不能充盈脉道,则脉细无力。迟而无力多
阳虚,数而无力多阴虚。 17.弱脉:极软而沉细的脉称为弱脉。切脉时沉取方得,细而无力。主阳气虚衰或气血俱衰,血虚则脉道不充,阳气虚则脉搏无力,多见于久病虚弱之体。 18.微脉: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多为阴阳气血虚甚,鼓动无力所致。久病见之为正气将绝,新病见之为阳气暴脱。 19.实脉:脉来充盛有力,其势来盛去亦盛,应指幅幅,举按皆然,为一切有力脉的总称。实脉主实证。由邪气亢盛而正气不虚,正邪相搏,气血壅盛,脉道充满所致,脉实而偏浮数为实热证,实而偏沉迟为寒实证。如久病出现实脉则预后不良,往往为孤阳外脱的征兆,但必须结合其他症状加以辨别。实脉见于正常人,必兼和缓之象。为气血超常,脉道充盈,鼓搏力强所致。一般两手六部脉均实大,称为实脉。 20.滑脉: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滑利,往来之间有一种回旋前进的感觉,可以理解为流利脉。滑脉主痰饮、食滞、实热诸证。滑脉亦是青壮年的常脉,妇人的孕脉。滑而和缓之脉为平人之常脉,多见于青壮年。妇人脉滑而停经,应考虑妊娠。过于滑大则为有病。 21.动脉:动脉多见于关部,具有滑、数、短三种脉象的特征。多见于惊恐、疼痛之证。惊则气乱,痛则气结,皆属阴阳相搏之候。 22.涩脉: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律与脉力不匀,应指如轻刀刮竹,故可理解为不流利脉。涩脉主精伤、血少、痰食内停、气滞血瘀等证。涩而有力为实证,涩而无力为虚证。如精血衰少,津液耗伤,不能濡养经脉,致血行不畅,往来艰涩的涩脉是涩而无力;痰食胶固、脉道不畅及血瘀气滞导致血脉痹阻,则脉涩而有力。 23.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切脉应指有挺直和劲急感。临床上弦脉的程度随病情而变化,平人脉弦则\"轻虚以滑,端直以长\";病轻者\"如按琴弦\";病重者\"如张弓弦\";若见脉象\"如循刀刃\"而有锐利坚劲的指感,为无胃气的真脏脉。弦脉主肝胆病、诸痛证、痰饮等,亦见于老年健康者。弦为肝脉。寒热诸邪、痰饮内蓄、七情不遂、疼痛等原因,均可使肝失疏泄,气机失常,经脉拘急,血气敛束不伸,以致鼓搏壅迫,脉来劲急而弦。阴寒为病,脉多弦紧;阳热所伤,脉多弦数;痰饮内蓄,脉多弦滑;虚劳内伤,中气不足,肝木乘脾土,则脉来弦缓;肝病及肾,损及根本,则脉弦细。如脉弦劲如循刀刃,为生气已败,病多难治。除病理性弦脉外,春令平人脉象微弦,是因初春阳气主浮而天气犹寒,脉道稍带敛束,故脉如琴弦之端直而挺然,此为春季平脉。健康人中年之后,脉多兼弦,老年人脉象多弦硬,为精血衰减的征象。 24.紧脉:脉形紧急,如牵绳转索,或按之左右弹指。紧脉指感比弦脉更加绷急有力。其形成原因主要为寒邪侵袭人体,阻碍阳气。寒主收引,致脉道紧束而拘急。多见于风寒搏结的实寒证,痛证和宿食内阻等。 25.革脉:革脉浮,搏指弦,中空外坚如按鼓皮,切脉时手指感觉有一定的紧张度。 脉形如弦,按之中空,与芤脉浮虚而软又有不同。是精气不藏,气无所恋而浮越于外的表现。所以多见于亡血、失精、半产、漏下等病证。 26.濡脉:浮而细软,应指少力,如絮浮水,轻手相得,重按不显,又称软脉。濡脉主诸虚或湿困。多见于崩中漏下,虚劳失精或内伤泄泻,自汗喘息等病证。凡久病精血亏损,脾虚化源不足,营血亏少,阳气虚弱,卫表不固及中气怯弱者,都可以出现濡脉。阴虚不能敛阳故脉浮软;精血不充则细弱。此外,湿困脾胃,阻遏阳气,也可以出现濡脉。 27.结脉:结脉是
指脉率比较缓慢而有不规律的歇止。结脉主阴盛气结。由气、血、痰、食停滞及寒邪阻遏经络,致心阳被抑,脉气阻滞,故脉来迟滞中止,结而有力;由气虚血弱致脉来迟而中止者,则脉结而无力。 28.代脉:一般指有规律的歇止脉,可伴有形态的变化。切脉时脉来迟缓,脉力较弱,呈有规律的歇止,间隔时间较长。代脉主脏器衰微。气血虚衰而致脉气运行不相连续,故脉有歇止,良久不能自还。若痹病疼痛、跌打损伤或七情过极等而见代脉,则是邪气阻抑脉道,血行涩滞所致,脉代而应指有力。结代脉并见,常见于心脏器质性病变。 29.促脉:促脉是指脉率较速或快慢不定,间有不规则的歇止。促脉主阳盛实热或邪实阻滞之证。阳邪亢盛,热迫血行,故脉急数;热灼阴津则津血衰少,心气受损,致急行之血气不相接续,故脉有歇止;若由气滞、血瘀、痰饮、食积阻滞,脉气接续不及,亦可产生间歇。二者均为邪气内扰,脏气失常所致,故其脉来促而有力。如因脏气衰败,阴液亏耗,真元衰惫,致气血运行不相顺接而见脉促者,其脉必促而无力。
•
[填空题]37、 请回答晕针的处理。
• 参考答案:
1.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 2.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即可恢复正常。 3.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 4.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
[填空题]38、 皮肤检查
• 参考答案:
皮肤本身的疾病很多,许多疾病在病程中可伴随着多种皮肤病变和反应。皮肤的病变和反应有的是局部的,有的是全身的。皮肤病变除颜色改变外,亦可为湿度、弹性的改变,以及出现皮疹、出血点、紫癜、水肿及瘢痕等。
•
[填空题]39、
回答听宫、少商、申脉的主治病证。
• 参考答案:
听宫:①耳鸣、耳聋、聤耳等耳疾;②齿痛。 少商:①咽喉肿痛、鼻衄、高热等肺系实热证;②癫狂、昏迷。 申脉:①头痛、眩晕,癫狂痫证、失眠等神志疾患;②腰腿酸痛。
•
[填空题]40、 肺炎的定义。
• 参考答案:
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
[填空题]41、 喘证诊断
• 参考答案:
1.以喘促气逆,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3.两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或哮鸣音。 4.实验室检查支持引起呼吸困难、喘促的西医有关疾病的诊断,如肺部感染有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或X线胸片有肺纹理增粗或有片状阴影等依据。
•
[填空题]42、
病例摘要: 李某,女,50岁。 患者常年伏案工作,颈部酸痛不适5年余,未予重视。近日受凉后,出现颈项部疼痛明显,连及右肩部,并向右上肢放射,手指麻木,手握力下降,颈部活动受限。颈椎X线片显示:钩椎关节明显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平素轻微头颈部酸痛不适,肩臂麻木不仁,少寐多梦,心悸气短,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落枕相鉴别。
• 参考答案:
主诉:颈部酸痛不适5年余,加重3天。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长期伏案,颈部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加速颈部软组织劳损和颈椎间盘退变,从而导致颈椎病。又因受凉,风寒外邪侵犯太阳经,导致太阳经输不利,使得头项转动受限。平素头颈部酸痛不适,肩臂麻木不仁,少寐多梦,心悸气短,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苔薄白微腻,脉弦细等均为气血虚弱之象。 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 颈椎病与落枕的鉴别:二者都可以见到颈部疼痛,头项转动受限。区别在于,落枕多发生于青壮年,多因睡眠姿势不良,睡起后颈部疼痛,活动受限,似身虽起而颈项尚留落于枕,故名落枕。落枕往往起病较快,病程较短,3天内即可缓解,1周内多能痊愈。而颈椎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因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并因劳损或感受外邪加重退变,导致颈部软组织和椎体动、静力失调,产生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骨质增生,从而刺激和压迫颈部肌肉、神经根、脊髓、血管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颈椎病一般病程较长。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颈椎病(神经根型) 中医证候诊断:气血虚弱证 中医治法:益气养血,通络行痹 方剂: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
[填空题]43、 慢性胃炎概述
• 参考答案:
慢性胃炎一般无黏膜糜烂,故常称为慢性非糜烂性胃炎,其病理特点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黏膜浸润为主,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可存在,但量少。病变常呈片状不规则分布。
•
[填空题]44、 呕吐的针刺方法。
• 参考答案:
1.治法 和胃降逆,理气止呕;以手厥阴、足阳明经穴及相应募穴为主。 2.主穴 内关、足三里、中脘。 3.操作 足三里平补平泻.内关、中脘用泻法。
•
[填空题]45、
慢性支气管炎分型及临床表现。
• 参考答案:
慢性支气管炎分为单纯型和喘息型,单纯型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两项症状。喘息型除咳嗽、咳痰外,尚具有喘息症状,并经常或多次出现哮鸣音。
•
[填空题]46、
【简要病史】要病史了刘某,男,15岁,恶寒发热咽痛2天。 【答题要求】根据简要病史口述该患者现病史及相关病史应询问的内容。
• 参考答案:
采集要点 (1)现病史: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 ①发病原因。是否有着凉史。 ②病情演变过程。恶寒发热的变化情况,体温高不高,多少度,是恶寒重发热轻,还是恶寒轻发热重。咽痛明显否,有无咽痒和灼热感,有无声音嘶哑、讲话困难,咽喉表面有无灰白色斑疹及浅表溃疡,有无咽部充血,或伴白色点块状分泌物,周边无红晕,易于剥离。 ③伴随症状。是否伴有汗出、咳嗽、鼻塞、流涕等。是否有明显的疲劳乏力等。 ④结合中医\"十问歌\"了解目前疾病的状况。有无头身痛、食欲情况。 ⑤诊疗经过。是否到医院诊治,所做检查、诊断及治疗情况。比如验血、拍片、尿检等。结果怎样,是否用药、名称、剂量、用药后的表现或变化。 (2)相关病史 ①既往史、家族史有无类似病症,有无疫区及传染病接触史。 ②吸烟、饮酒史及饮食嗜好、职业。 ③药物过敏史。
•
[填空题]47、
病例摘要: 陈某,男,26岁,未婚,农民。 患者10余年前上学时突然出现昏倒,继之出现四肢抽搐,伴牙关紧闭、口吐涎沫,约1分钟后抽搐停止。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癫痫\",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此后患者每年仍有数次癫痫发作,平素尚可。1月前患者与人争执,再次出现癫痫发作,表现为突然昏倒,
四肢抽搐,伴口吐涎沫,数分钟后症状缓解,逐渐苏醒。近1月来患者情绪易于激动,又有两次类似发作,希望加用中药配合治疗,遂前来就诊。刻下症见:无四肢抽搐发作,性情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夜眠不安,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厥证相鉴别。
• 参考答案:
主诉:发作性四肢抽搐10余年,再发1个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发作性四肢抽搐10余年,发作时尚有昏不识人、牙关紧闭等症状,符合痫病诊断。患者先天不足,兼挟肝火偏亢,痰浊蕴结,痰火相伍,阻扰脑神而发痫病。火热伤津,而见口干、便秘溲黄;肝胆火盛,而见口苦;扰动心神,而见夜眠不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均为肝火痰热之象。综上,辨证为肝火痰热证。 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 痫病与厥证的鉴别:二者均可见到突然仆倒、昏不识人的主症,厥证则还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但无痫病所表现的口吐涎沫、双目上视、四肢抽搐、甚则口中怪叫等症状。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痫病 中医证候诊断:肝火痰热证 中医治法:清肝泻火,化痰宁神 方剂: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
[填空题]48、
李某,女,59岁,教师。 患者于10年前开始偶尔于饮酒或浓茶、咖啡后出现心慌,无其他不适,约1、2分钟后自行缓解。10年来心慌症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但一直未予治疗。近1个月来,由于工作持续劳累,经常加班,导致症状明显增多,几乎每日发作,有时候持续1、2个小时不能缓解。心慌气短,活动尤甚,眩晕乏力,面色无华。 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心率98次/分,心律绝对不齐,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辅助检查:心电图呈房颤律,心室率80次/分。24小时动态心电图,提示发作性频发快速性房颤。 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 参考答案:
中医病证诊断:心悸,气血不足证 西医疾病诊断:心律失常(心房颤动)
•
• 参考解析: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以\"心慌\"为主症,结合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属于中医\"心悸\"范畴。患者为教师,平素思虑劳累过多,劳伤心脾,不仅暗耗阴虚,又能影响脾胃功能,致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两虚,心血虚致心失所养,心神不宁,故心慌气短,血虚则不能濡养脑髓,故眩晕;脾气虚则神疲乏力,活动后心慌尤甚。血虚不能上荣肌肤,则面色无华。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均为气血不足之象。四诊合参,证属气血不足,本患者病位在心脾,病性以本虚为主,若治疗及时,预后可。 西医诊断依据: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初步诊断房颤,但确诊需要心电图检查,简单易行;但是对于房颤短暂发作、难以捕捉到的患者,需要进行动态心电图等检查。
•
[填空题]49、 泄泻调护
• 参考答案:
1.保持室内清洁、通风良好,及时倾倒排泄物。寒湿和脾肾虚弱泄泻,宜住向阳病室。湿热泄泻室内宜凉爽干燥。 2.急性泄泻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和慢性期患者则应提倡适当的活动。具有传染性者应执行消化道隔离措施。 3.体弱或老年患者,床单位要清洁、平整,保持臀部皮肤干燥。长期卧床者要定时翻身。肛周皮肤每天用清水冲洗并擦干,避免臀红、皮肤感染及发生褥疮。 4.观察大便的量、色、质、气味及次数,有无里急后重。并及时准确留取大便标本送验。观察体温、脉搏、舌象、口渴、饮水、尿量和皮肤弹性等变化。 如见下列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 (1)泄泻严重,眼窝凹陷,口干舌燥,皮肤干枯无弹性,腹胀无力等。 (2)呼吸深长,烦躁不安,精神恍惚,四肢厥冷,尿少或无,脉促微弱等。 5.中药汤剂趁热服用,服后覆被静卧。 6.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无渣及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食辛辣、厚腻等生热助湿之品。食滞胃脘者以禁食为宜,待好转后再给软食。脾气亏虚以清淡饮食为宜,可经常食黄芪粥等健脾食品。 7.做好心理护理,特别是慢性泄泻患者常有焦虑、恐惧心理。要多给予解释安慰,消除疑虑,保持精神愉快。肝气郁滞者,应忌恼怒,要保持心情舒畅。 8.做好卫生宣教及出院指导。嘱患者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有节,不吃腐败变质之品。 注意情志舒畅。平时加强锻炼,使脾旺而不受邪。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病的性质,了解出院带药的服法,推荐适宜的食谱。
•
[填空题]50、
痛经辨证论治
• 参考答案:
本病以伴随月经来潮而周期性小腹疼痛作为辨证要点,根据其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喜按或拒按等不同情况,明辨其虚实寒热,在气在血。一般痛在经前、经期,多属实;痛在经后、经期,多属虚。痛胀俱甚、拒按,多属实;隐隐作痛、喜揉喜按,多属虚。 得热痛减多为寒,得热痛甚多为热。痛甚于胀多为血瘀,胀甚于痛多为气滞。痛在两侧少腹病多在肝,痛连腰际病多在肾。其治疗大法以通调气血为主。 1.肾气亏损 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清长,面色晦黯,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法:补肾填精,养血止痛。 方药:调肝汤。 2.气血虚弱 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头晕心悸,失眠多梦,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补气养血,和中止痛。 方药:黄芪建中汤。 3.气滞血瘀 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涩有力。 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 4.寒凝血瘀 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痛减,经血量少,色黯有块,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祛瘀止痛。 方药:温经汤。 5.湿热蕴结 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痛拒按,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痛,至经前疼痛加剧,经量多或经期长,经色紫红,质稠或有血块,平素带下量多,黄稠臭秽,或伴低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清热调血汤。
•
[填空题]51、
【简要病史】唐某,女,30岁,腹痛1天。 【答题要求】病史采集题要求根据简要病史口述应如何采集病史
• 参考答案:
采集要点 (1)现病史: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 ①发病诱因:是否有传染病接触史,是否有性生活史、停经史,腹痛有无诱因。 ②病情演变过程:要按时间顺序询问从起病到就诊时病情发展变化的主要情况,腹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有无明显变化,其变化有无规律性,影响变化的原因或诱因是否存在,病情演变有无规律性,其总的趋势如何? ③诊察治疗过程:要询问起病之初到就诊前的整个过程中所做过的诊断与治疗情况。疾病初起曾到何处就医?做过何种检查?检查结果如何?诊为何病?做何治疗?服用何药物以及剂量、用法、时间、效果如何?有否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等。 ④现在症状:要询问这次就诊的全部自觉症状,这是问诊的主要内容。应问清疼痛产生的原因、性质、部位、时间、喜恶
等。 ⑤结合\"十问歌\"了解其他相关情况。 (2)相关病史: ①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肝炎患者接触史,胃肠疾病史、胆道疾病史、外伤手术史及家族史。 ②药物过敏史。
•
[填空题]52、
请演示心脏瓣膜听诊区。
• 参考答案:
1.二尖瓣区二尖瓣区是心尖搏动最强处。一般情况下位于第5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侧。 2.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隙;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隙。 3.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隙。 4.三尖瓣区在胸骨体下端近剑突偏右或偏左处。
•
[填空题]53、
田某,男,68岁,已婚,工人。2009年10月22日初诊。 晨起双手关节活动不利10余年。双手关节刺痛,关节僵硬,肿大变形,屈伸不利已有3年。关节肌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顽麻,面色暗黑,眼睑浮肿,胸闷痰多。 查体:T38℃,P100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双手多个近端指指关节、掌指关节痛及压痛,肿胀,多为对称性,同时伴有关节功能障碍。舌质紫暗,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涩。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5.5×10/L,中性粒细胞68%,血红蛋白102g/L,血沉112mm/h,RF40~80IU/ml,双手X线片:双手近端、远端关节变形,间隙明显变窄,骨质密度减低。 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 参考答案:
中医病证诊断:痹证,痰瘀痹阻证 西医疾病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
• 参考解析: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病程日久不愈,正气受损,肝肾亏虚,气血俱虚,痰瘀交结而发为本病。痰瘀交结,寒湿凝滞,痹阻经络,停滞关节,故见关节刺痛、肿大变形、屈伸不利;寒凝痰瘀,肢节失于气血温煦濡养,故见关节肌肤紫暗、面色暗黑;肝肾亏虚,痰瘀痹阻,故见眼睑浮肿、胸闷痰多;舌质紫暗,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涩均为痰瘀痹阻之征。 西医诊断依据: 诊断: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RA分类标准如下,≥4条可以确诊RA。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②3个或
3个以上的关节受累(≥6周)。③手关节(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受累(≥6周)。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⑤有类风湿皮下结节。⑥X线片改变。⑦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
•
[填空题]54、
回答行间、期门、环跳的主治病证。
• 参考答案:
行间:中风、癫痫、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口?等肝经风热病证。 期门:①胸胁胀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腹泻等肝胃病证;②奔豚气;③乳痈。 环跳:①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腰腿疾患;②风疹。
•
[填空题]55、 闻诊
• 参考答案: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闻气味。
•
[填空题]56、 胸痹辨证论治
• 参考答案:
辨疼痛部位:局限于胸脘部位,多为气滞或血瘀;放射至肩背、咽喉、脘腹,甚至臂部、手指者,为痹阻较著;胸痛彻背、背痛彻心者,多为寒凝心脉或阳气暴脱。 辨疼痛性质:是辨别胸痹心痛的寒热虚实、在气在血的主要参考,临证时再结合其他症状、脉象而作出准确判断。属寒者,疼痛如绞,遇寒则发,或得冷加剧;属热者,胸闷、灼痛,得热痛甚;属虚者,痛势较缓,其痛绵绵或隐隐作痛,喜揉喜按;属实者,痛势较剧,其痛如刺、如绞;属气滞者,闷重而痛轻;属血瘀者,痛如针刺,痛有定处。 辨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短暂,瞬间即逝者多轻,持续不止者多重,若持续数小时甚至数日不休者常为重病或危候。一般疼痛发作次数与病情轻重程度呈正比,即偶发者轻,频发者重。但亦有发作次数不多而病情较重的情况,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具体分析判断。若疼
痛遇劳发作,休息或服药后能缓解者为顺证,若服药后难以缓解者常为危候。 1.心血瘀阻: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血瘀轻者可改用丹参饮治疗。 2.痰浊壅塞:治以通阳泄浊,豁痰开结。方用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3.阴寒凝滞:治以辛温通阳,开痹散寒。方用栝蒌薤白白酒汤加味。心痛彻背,背痛彻心,阴寒极盛,宜用乌头赤石脂丸和苏合香丸以芳香温通而止痛。 4.心肾阴虚:治以滋阴益肾,养心安神。方用左归饮加减。 5.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用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加减。脉结代者,合炙甘草汤以益气养血,滋阴复脉。 6.阳气虚衰:治以益气温阳,活血通络。方用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水气凌心者,宜真武汤加味。
•
[填空题]57、 简易呼吸器操作方法
• 参考答案:
氧气进入球形气囊和贮气袋或蛇形管,人工指压气囊打开前方活瓣,将氧气压入与病人口鼻贴紧的面罩内或气管导管内,以达到人工通气的目的。 1.连接面罩、呼吸囊及氧气,调节氧气流量5~10L/min(供氧浓度为40%~60%)使储气袋充盈。 2.将病人仰卧,去枕、头后仰。 3.去除口腔义齿与喉中任何可见的异物。 4.插入口咽通气道,防止舌咬伤和舌后坠。 5.抢救者应位于患者头部的后方,将头部向后仰,并托牢下颌使其朝上,保持气道通畅。 6.将面罩紧扣口鼻,并用拇指和示指紧紧按住,其他的手指则紧按住下颌。 7.用另外一只手挤压球体,将气体送入肺中,规律性的挤压球体提供足够的吸气/呼气时间(成人:12~15次/分,小孩:14~20次/分)。 8.抢救者应注意患者是否有如下情形以确认患者处于正常的换气:①注视患者胸部上升与下降(是否随着挤压球体而起伏);②经由面罩透明部分观察患者唇与面部颜色的变化;③经由透明盖观察单向阀工作是否正常;④在呼气当中观察面罩内是否呈雾气状。
•
[填空题]58、
演示巴宾斯基征(Babinski sign)的检查方法。
• 参考答案:
被检查者仰卧位,下肢伸直。检查者以左手持住其踝部,右手用钝尖物由后向前划足底外侧至小趾跟部,再转向趾侧。正常表现为足趾向跖
面屈曲,称为正常跖反射,即巴宾斯基征阴性。如表现为余四趾呈扇形展开,则称巴宾斯基征阳性。
•
趾背屈,其
[填空题]59、
胎漏、胎动不安辨病要点。
• 参考答案:
怀孕以后,阴道不时少量下血,或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但无腰酸、腹痛、小腹胀坠等现象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如先感胎动下坠,继而有轻微的腰酸腹胀,或阴道有少许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在现代医学中统称为\"先兆流产\"。辨病要点:阴道不时少量下血为\"胎漏\",腰酸、腹痛、小腹胀坠等现象为\"胎动不安\"。
•
[填空题]60、
如何鉴别呕吐和噎膈?
• 参考答案:
噎膈虽有呕吐症状,但其病位在食管、贲门;病机为食管、贲门狭窄,贲门不纳;症状特点是饮食咽下过程中梗塞不顺,初起并无呕吐,后期膈拒时出现呕吐,系饮食不下或食入即吐,呕吐与进食时间关系密切,因食停食管,并未入胃,故吐出量较小,多伴有胸膈疼痛。噎膈病情较重,病情较长,治疗困难,预后不良;呕吐病位在胃,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症状特点是进食顺利,食已入胃,呕吐与进食无明确的时间关系,呕吐量有大有小,可伴有胃痛。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