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3期 NO.3,2017 理论与现代化 2017-05 THEoRY AND MoDERNIZATIoN May,2017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天津市社科联 在*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于5月17日组织社科专家围绕如 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和改善党对哲 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现将与会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哲学社会科学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中的作用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教授 荣长海 *总书记深刻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在坚持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这不仅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本身是 思想解放的产物,1978年在全党全社会产生广泛影响 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开启中国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先导作 用,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改革开放这个重大战略 决策的产物;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逐步确立和不断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过程 中,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广大理论工作者,都为 此付出了各自艰辛的努力,由此决定了今天和今后我 值观是一项中心工作。我们今天和今后能否有效坚持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广大人民群众能 否真正接受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有的概念由我国 传统文化中引申而来(如和谐、诚信等),有的概念与 资本主义价值观在字面上一样(如民主、自由等),这 些都需要在理论上予以科学的说明和论证,才能形成 统一的科学的认识。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只有在得到科学论证之后,才能转化成广大人民群众 的自觉行动。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 的指导地位,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发挥重要作用。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坚持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 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提出,在社会主义条件 下,我们应当而且可以运用市场经济的方法和手段加 国在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的过程中,仍应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确立和坚 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指明人类社会 发展的根本方向和出路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 路和社会制度。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科学确立和坚定 实践这样的思想观念,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为指导,不断推 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既在基本理论 方面科学阐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 快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这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 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体制设想的一个重大突破。 为了科学说明这一理论观点创新,有关哲学社会科学 工作者作出了辛苦的论证贡献。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发 展新常态,如何适应国际上经济发展停滞、国内面临 艰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特定环境,形成有效的发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代表的科学原理,又从社会科学 普及这个层面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有效的思想引领, 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始终占有绝 对的指导地位。在这方面,科学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 展模式和治理结构,仍然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发挥 其应有的作用。在这方面,除了继续深入探讨和科学 论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及其规律性,还要科 】3 学阐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及前景,以及由此 决定的我国当前经济领域的改革、社会治理的有效模 式,如何形成有利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 需要在国际社会获得认可。可以说,如果我们的软实 力不能与硬实力相匹配,我们不仅在国际社会得不到 应有的尊重,而且自身的发展也难以有效坚持下去。 为此,一方面,我们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将 我国的经济优势转化为文化优势,不仅使文化产业成 为我国的支柱产业,而且这个产业要走出去,进入国 外人们的生活之中;另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各种有效 方式,在国际上争得与我们的经济成就相适应的话语 有效机制,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发挥 自己的独特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坚持和发展,直至最终达 到人类的崇高境界,有赖于我们能否形成与中国硬实 力相匹配的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取得的经济建设方面的巨大成就,得到世人公认; 而在文化软实力方面,我们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一方 面,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群 众的认同;另一方面,我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 权,即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 化转化成能为国际社会接受的观念和认识。因此,建 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争得国际社会的话语权,也需 要哲学社会科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 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纪亚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其广 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程度,在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 放眼人类历史,其实践创新力度,也是最为宏大而独 特的。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伟大时代,为哲学社会科 学的理论创新、学术繁荣提供了广阔空间。*总 书记就此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 遍规律,在指导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在时代变迁中为人类社会发展提 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如此,马克思主义 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自诞生之日起一直随着时 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开辟着通向真理 的道路。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 然有着强大生命力。真懂马克思主义,深刻认识马克 思主义所具有的科学性、真理性,以其为指导,深入认 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就能够在揭示共产党 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 思想的时代。”如何才能不辜负这个时代,成为当今广 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命题。直面这 一重要命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 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 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真信马克思主义,深刻理解 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实践性、开放性,以其为指导回 望历史,就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党和人民取得新民主主 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 伟大成就,关键在于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 地位由此凸显。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不仅为哲学社 会科学繁荣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也为其有效发挥 自身作用指明了方向、拓展了空间,反映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实践创新、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辩证唯 物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是彻底的唯物主 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