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各版本)

2024-04-19 来源:好兔宠物网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各版本)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 )

A.妖娆(ráo) 嘶哑(sī) 坟墓(mù) 岩穴(xuè) ....B.分外(fèn) 宠辱偕忘(jié) 摇曳(yè) 枉然(wǎng) ....C.谪守(zhé) 伛偻(yǔlǚ) 拏舟(ná) 绮户(qǐ) .....D.歧路(qí) 投箸(zhù) 怒号(háo) 宫阙(qüè)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脑羞成怒 挖心搜胆 吹毛求疵 鞠躬尽瘁 B.唯唯连声 怀古伤今 刻骨名心 根深蒂固 C.剜口割舌 义愤填膺 涕泗横流 格物致知 D.恃才放旷 度德量力 精血诚聚 轻而一举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B.张学良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风流人物。 ....C.你娉婷婉约的风姿,娇艳俏丽的容貌,妩媚得体的举止,优雅大方的谈吐,令我刮目相看。 ....

D.我们当代的青少年是一代天骄,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罗贯中撰写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一猛将是吕布的老家在包头市九原区。

B.从荆轲刺秦王到大青山游击队抗击日寇,北中国大地上描绘着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抗争之歌。

C.莜麦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为五谷之首,还含有磷、铁、钙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D.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中小学由于师资不足及教材鱼龙混杂等问题,书法课

1 / 9

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

5、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B.茫茫的草原上,嫩绿的小草编织出色彩斑斓的毯子,一直铺展到天边。 C.姑娘从泉边汲水回来了,辫梢上沾着几滴水珠,欢乐盛开在她的眼睛和眉梢。 D.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 ②你就可以看见无数点点的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 ③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

④特别诱人的是牧场的黄昏,周围的雪峰被落日映红,像云霞那么灿烂 ⑤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退,银灰色的暮霭笼罩草原的时候 A.①④②⑤③ B.④③①⑤② C.④①③⑤② D.①③②④⑤ 7、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峰回路转,_______________,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郦道元《三峡》中写夏天到了,江水上涨,下行和上行的航路被阻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命是什么?生命是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的远大抱负;生命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是龚自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己亥杂诗》)的献身精神。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一)黄州安国寺记

(宋)苏 轼

2 / 9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①,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②所从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③自落,表里翛然④,无所附丽⑤,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⑥。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人。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连曰:“寺未有记。”具石请记之。余不得辞。

(注释)①指苏轼在吴兴任太守期间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黄州。②罪垢:指罪孽。③染污:烦恼。④翛(xiāo)然:超脱的样子。⑤附丽:附着,依附。⑥赐衣:指朝廷对佛教高僧的赐衣和赐封号制度。

(二)行香子·述怀①

(宋)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②,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释)①元祐元年(1086),苏轼被召还朝,但是政敌多次以类似“乌台诗案”之事欲再度诬陷苏轼,遂提笔抒怀。②石中火:指击石迸出的一闪即灭的火花。 (1)下列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求所以自新之方 往之汝家,必敬必戒 B.间一、二日辄往 遂于外人间隔 C.私窃乐之 宴酣之乐 D.具石请记之 百废具兴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

(3)文中写僧人继连有何用意,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4)为苏轼词中画线的句子“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设计朗读。(可从

3 / 9

停连、语速、节奏、重音、语调等方面入手,答出一点即可)

(5)上面两篇古诗文中,苏轼的境遇相同、心境相似,请结合《黄州安国寺记》相关内容,品析词中画横线的诗句“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语言上的妙处。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唯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唯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做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一种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

4 / 9

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做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第③段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请谈一谈你对第④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

3.请你根据自己对第⑤段的理解,为本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4.联系生活实际,你认为中学生怎样做才能印证本文“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一中心论点?

2、 访兰 贾平凹

父亲喜欢兰草,每过一些日子,就会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来培栽。几年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观赏。父亲并不因此而得意,反倒有几分愠怒。以后又进山去,就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我很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去访兰。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个天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

5 / 9

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着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正要动手挖,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呢?”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培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大了呀!”

“样子似乎是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不禁惋惜: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欣赏它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自己的灵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淳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15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1.文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

2.结合全文看,第一段中画线句子中,父亲为什么“愠怒”,为什么不再带回野生的兰草?

3.第二段中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 / 9

4.下面是对“访兰”过程中父子对话的分析,其中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通过对话,把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既照应开头,又为后文的议论作铺垫。

B.通过对话,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寓褒贬于对话中,发人深思。

C.通过对话,交代了“访兰”的具体内容,“我”认识到野生兰草的特性,并因此而惋惜。

D.通过对话,揭示了父亲约“我”“访兰”的目的,写出了“我”的感情和认识的变化。

5.文中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评品,可文章题目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这是为什么?

6.这篇文章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无声的眼泪,却有着最丰富的生命色彩。也许是获得成功时的喜悦之泪,也许是阅读一本书时的感动之泪,也许是分别时的不舍之泪,也许是做错事时的懊悔之泪……就让我们在一颗颗晶莹的泪珠中,去感受那最真实的生命印记吧。 请以“那一刻,我流泪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作品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4)表达真情实感,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7 / 9

参考答案:

一 C C D D B C

(1)天街小雨润如酥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3)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4)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 (1)B

(2)焚香默坐/ 深自省察/ 则物我相忘

(3)一是交代了作记的缘由;二是继连于纷扰世事中依然心无牵挂,保持内心的淡泊,让苏轼自愧不如、敬仰佩服;三是此时苏轼被贬,安国寺成了苏轼排遣内心苦闷的地方,继连在此寺为僧十四年,却不留恋赐衣封号。苏轼借写继连表达自身的人生追求,希望如继连一般用淡泊、豁达的心境去消解被贬谪的苦闷。 (4)“叹”字重读,并稍作停顿,此处要读出悲叹之感。“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此处感叹时光易逝,应连读,读得缓慢、低沉。“梦”字重读,强调人生如梦,稍纵即逝,悲凉之感尽显于此。

(5)【示例1】用了三字短语,音韵和谐,“一张”“一壶”“一溪”三个量词,简单纯粹,如他在安国寺的生活“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此刻他就是个闲人,清清静静。

【示例2】“琴”“酒”“云”与之相伴,意象空灵,与《黄州安国寺记》中“物我相忘,身心皆空”的境界相吻合,表达了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三

8 / 9

1.引用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引用歌德的话,并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的观点,进而证明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2.一个人需要正视自己,找准自己的人生价值方向和目标,并具备坚定的信念,热爱自己、献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业,不随波逐流,才能够活出自己的精彩。 3.示例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具备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

示例二:党员干部的楷模焦裕禄: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成为中国党员干部的楷模,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示例三:航天英雄杨利伟:中国航天第一人,承担中国探索太空的神圣责任。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无数技术难关,搭载神州五号航天飞船,成功完成太空探索任务,为国争光,为中华民族争光。

4.能联系实际,围绕自强不息,掌握知识本领,树立理想,服务社会等言之成理即可

1.淳朴(或“清妙”、“清爽”)

2.父亲喜爱兰草并不是为了供人玩赏,供人玩赏的兰花就降低了品格,变得低俗。

3.描写兰花的生长环境,衬托了兰草的高雅不俗,为后文赞美野兰作铺垫。 4.C

5.“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寻访,表明了“父亲”与“我”对兰草高雅、淳朴品格的敬仰。同时,用一“访”字就把兰草人格化了,从而更好地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

6.一个人只有保持纯真质朴的品格,不献媚,不低俗,才能为人们所敬重,才能有益于社会。 四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