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自杀论文(1)

2021-08-19 来源:好兔宠物网
大学生自杀行为动机与干预综述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自杀现象亦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今,自杀已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自杀率约为0.2%,自杀已成为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导致大学生死亡的第2位原因【1】。目的是分析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动因,提出预防干预自杀的途径和措施,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大学生的生命安全,增强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防范意识,维护高校稳定和家庭完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杀 动机 干预措施

世界各地的自杀现象日益严重,在美国,大学生自杀率比非大学生自杀率高40%-50%;在英国,3个大学生死亡中就有1个是自杀;在日本,自杀高居大学生死亡第一位。而近年来中国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频频发生。中国大学生自杀现状深度调查与对策四一项以国内媒体公开报道为依据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大学生自杀案例自2002起不停攀升,2002年27起,2004年68起,2005年116起,2006年130起,2009年5月8日至5月17日短短十天间北京5名高校学生自杀生亡,哈尔滨有39人自杀,数字公众反应触目惊心。因此,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原因的研究和干预的探索是非常必要的。

1.自杀原因 1.1客观因素 1.1.1 就业压力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获得“铁饭碗”的格局已经打破,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家庭对大学生的期望也很高。此外,中国社会的现实决定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着不公正待遇,裙带关系过多,这些复杂的社会因素导致大学生想找一个称心满意的工作日益困难。大学生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某些承受能力低的大学生将会产生自杀的念头。据日本媒体1月

19日报道,日本金泽大学的一名四年级男生因学分不够无法毕业,原本想用刀剖腹自杀,但是因为疼痛和害怕而放弃,随后拨打了110并谎称是被他人刺伤 。 2011年1月19日,石家庄信息工程学院大三女生刘伟即因“求职压力过大”而自杀。

1.1.2情感因素

当代大学生喜欢“快餐式”爱情,高达64.3%【2】大学生渴望在大学期间谈恋爱,但大多数学生毕业就分手。到最后有些走得洒脱,有的去放不下,感觉自己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欺骗和伤害,特别哪些生活阅历不够,心理承受力低的大学生,就易钻进死胡同,用死亡的方式让对方承受道德上和良心上的谴责。近年来,因恋爱挫折导致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屡见报端,据统计恋爱失败占大学生自杀的44.2%。因此,大学生的恋爱及情感问题是诱发大学生自杀的重要原因。此外,在当今社会中,因为情感因素而死亡的的大学生,女生的比例大于男生,这是因为男女在学业满意度,家庭满意度,职业规划压力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的积极情感,家庭满意度高于男生,并且职业规划压力也高于男生。所以女大学生因为感情问题而自杀的人数大于男生。据报道,清华大学一名女生因失恋在某日早晨从学生宿舍七楼跳楼自杀,当场身亡。

1.1.3 经济因素

在高校里,贫富差距很大,有的家庭很富有,有的大学生家庭去很清寒,生存困难,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当社会和学校的关心和帮助不能达到他们的需要时,那些想不开的大学生就容易走上绝路,选择自杀。某媒体曾报道一位女大学生,家里很穷,冬天需要把单衣一件一件的往身上套,最后她自杀了,经济的窘迫就这样把一个年轻的生命逼向了尽头。

1.1.4 人际关系

现在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与人相处的经验,长期以来培养了自私、孤傲、冷漠、固执的性格,所以一旦进入大学和社会,会显得和别人格格不入,

无法融入集体生活,常因一些小事和他人产生矛盾,如果不及时化解,将会成为酿成悲剧的源头。在当今社会中,人际关系是非常复杂的,而对于一直生活在校园的这些大学生将很难适应这样复杂的关系。一旦走出校园,如果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好,承受能力差,社会交往的能力有限,将会让他们感觉到社会的复杂,自己不被任何人接受,感觉社会太黑暗,太丑陋,自己找不到朋友倾诉,发泄自己的情绪,最容易让人产生厌世心理而走上绝路。

1.1.5大学教育的片面性

大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基础教育的延伸,重知识教育轻心理素质的培养的教育理念使原本应该承担多项职能的、丰富多彩的大学教育变成了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一技之长的狭隘的智能教育。而心里健康、生命健康、理想信念教育这些有助于塑造人格、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珍惜生命、学会生活的重要教育内容却基本上被一带而过,或被简单地等同于德育教育,教学内容单一、陈旧、教学方法僵化、呆板、使效果大打折扣。

1.2主观因素 1.2.1个性因素

当今大学生心理生活在和平年代,且大多数属于独生子女,从小都在大人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呵护中长大,是温室中的花朵,很少受过挫折教育,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承受不了,易冲动做事不考虑后果,容易走极端。

1.2.2精神疾病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研究显示,引发自杀的第一诱因是严重的抑郁症,我国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在抑郁症患者当中占有极高的比例。哈佛大学精神病研究者阿瑟克莱因曼认为,年轻人缺乏应对困难的经验,容易患抑郁症并由此引发更严重的心理危机【3】。除了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穷迫症也是诱发自杀的诱因。据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在最近几十年间全球的自杀率急剧蹿

升,在这些自杀人群中,因为无法承受外界压力而患有心理疾病,且不堪忍受心理疾病的折磨想以死得到解脱的人群占了相当高的比例。

1.2.3 认知偏差

自杀学生一般认知范围比较狭窄,自我认知偏差是引发大学生轻生的内在原因之一。大学生自我认知受个人成长经历、价值观等影响,容易出现认知偏差,采取非此即彼或者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以黑白、对错、好坏的简单二分方式来分析遇到的问题,从而导致大学生对自身能力、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认识不足。大学生一旦出现认知偏差,就会使他们产生相应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使之陷入焦虑和痛苦之中,严重者就会选择放弃生命的 行为。大学生自我认知偏差主要表现在过高评估自我和过低评估自我,如长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自我调整,便造成心理疾病的出现。过高评价自我的大学生与现实冲突时往往会产生否定自己、拒绝接纳自我的心理疾病:过低评估自我的大学生往往伴随较多的自卑、悲观、怀疑、孤辟、抑郁、情绪低落、意志薄弱等现象。严重者会引发情感损伤和内心激烈冲突。有的甚至陷入轻生的泥潭不能自拔。

1.2.4 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导致大学生自杀最重要的原因。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悲观、孤僻、内向和自卑。在对部分高校的500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时发现,有超过5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郁闷等现象【4】。当这些学生的抑郁和郁闷达到一定程度时。往往容易悲观厌世,形成自杀倾向,有的甚至走向自杀。

在校学生中存在较大心理压力有三类:一是独身子女,由于娇生惯养,适应能力弱;二是特困生,由于家庭和个人的期望值太高,压力也大;三是学习困难生,有两门以上课考试不及格。大学生处在成熟与不成熟、独立于不独立之间,心理障碍、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择、经济压力、家庭变故以及周边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都是学生自杀的直接原因。

1.3其他因素

遗传因素、慢性消耗性疾病、不良生活事件等等都会让人心生绝望,容易导致人产生自杀行为。

2 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措施

大学生轻生是一个让人不忍面对却无法回避的问题,轻生给大学生本人及其家庭带来的伤害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干预学习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大学生轻生的原因,对构建有效的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系统并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社会对大学生轻生问题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一定能够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珍惜自己的生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2.1 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系统 2.1.1心理测评

学校应该组织一个心理测评小组,每年组织一次心理测评活动,运用心理测评系统筛选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从其中找出有自杀想法的学生,对其进行定期心理干预。仔细分析,找出产生自杀意图的原因,从家庭精神病史、家庭不和谐、个人感情受挫、考试屡屡失败、人生经历坎坷、家庭经济困难等学生要给予更多更大的关注,定期谈话或从多方面跟踪调查他们的思想动态、行为动态,学校大力向其宣传心理测评的益处,让他们认识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和现实性,积极的参与心理普查和测试,并建立相对完整的心理档案,做好心理危机的前期预防与干预。

2.1.2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探索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与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努力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一是定期做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可利用班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

生观,提高整体心理素质。二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防御意识,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关爱自己,教育他们认识社会的复杂性,从而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三是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部门,向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预防干预,让他们能及时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避免产生自杀意图,降低大学生自杀率。

2.1.3心理咨询部门、学生心理安全预警网络体系

学校应建立专门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的部门和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这是完善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系统十分重要的步骤,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方法。如果单凭一些非专业人员的力量寻找危机中的学生难免会有疏漏之处。因此,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已经建立起学生安全监视网络,借此来弥补这一缺陷。学校还可以通过以宿舍为单位选定一些心理委员,让其运用其专业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同异常的心理行为,以便及时报告给学校辅导员,让其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及时得到心理救助,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同时可以在班级内选出部分认真负责、有爱心、和同学关系比较融洽的学生成立心理危机辅助组织,在学生中实现心理自助【5】。

2.1.4辅导人员和心理咨询机构人员的再学习

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心理咨询师、情感困惑的指路人、矛盾生活的协调者、就业路上的指导人。但在很多高校中辅导员和学校的心理咨询部门工作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心理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这都将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的开展。只有通过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心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才能让他们从专业的角度观察出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的解决学生的困扰,避免其陷入死亡的泥潭。

2.2支持系统

2.2.1家庭和社会支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非常重

要的作用。在大学自杀事件中,有不少的是因为家庭压力过大造成的。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对降低大学生自杀率起着巨大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家长要调整过高的期望值,要结合自己孩子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特长等,提出 切合实际的要求;二是要调整家庭气氛和亲子关系;三是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成长中的烦恼,帮助和支持孩子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四是当孩子出现自杀倾向或自杀未遂时,家庭应给予同情、理解和关注,予以心灵上的抚慰,让其感受家庭的温暖,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大学是孩子走出家庭踏入社会的第一步,社会是复杂的,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对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及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塑造起着重要作用。社会人文关怀的及时介入,在整个社会群体内部树立相对健康、完善、客观、正确的价值观,是引导大学生发展需求和影响大学生认知评价标准的关键。同时在整个社会进行基本的科普教育,向大学生普及心理知识和自我调节心理活动的重要性。这都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措施包括在整个社会环境内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机构,从各个环节重视对人群的心理关怀和辅导,对心理受挫的个体进行干预。

2.2.2 朋辈辅导活动

朋辈辅导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辅导形式,是由受过训练的非专业人员为同龄人提供心理帮助,他是通过人际互动、彼此互相挤压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的过程。由于都是学生,年龄相差不大,思想相似,又有共同的学习生活环境,因此彼此间更容易达到心与心得沟通与交流,当事人更容易打开心门,发泄内心的痛苦,让其更清楚的了解当事人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采取更有效的干预措施,让其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有效的消除自杀念头和行为的萌芽状态。因此朋辈辅导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

2.2.3生命热线电话和网上救助站

一般来说,有自杀倾向者一般都比较内向、抑郁,不愿主动进行心理咨询,暴露身份。因此提供生命热线电话和网上救助站为其在自杀之前提供一个倾诉内

心痛苦的场所,且符合尊重个人隐私的特点。

3.1 其他措施

3.1.1 个人关怀的细微化

企图自杀的人,在自杀前往往会释放出很多信号,这其实是他们对社会的求助,但由于大多数自杀者都是性格内向,不善于与外界环境交流,所以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果这些信号能及时被细心的人拾取,和他们进行交流沟通让他们感受到理解、温暖和关爱,一般都不会将冲动上升为自杀。

3.1.2调整学校教育的课程结构

相当多的青年人自杀行为发生在大学校园,大学阶段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乃至教育方式也就面临着大家的审视。在大学阶段,他们接受的绝大部分都是专业方面的训练,而对于专业之外的内容,既无人过问,也不被重视,所以应该调整学校课程结构,应适当增加心理卫生方面的课程,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引导和支持。

3.1.3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近年来,由于网络的普及,宅男宅女逐日增多,人际交往缺乏,大学生容易因孤独感和缺乏集体归属感产生心理问题。而丰富的文化生活(心理健康课堂、社团活动、集体郊游等)不仅能够为大学生提供锻炼和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而且可以为他们提供人际交往的平台。

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顶梁柱,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准之一,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大学生自杀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因此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干预大学生自杀。

主要文献

[1]吴家栋,董晓梅等.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态度和相关行为的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4):3272330.

[2]姜峰.大学生幸福感量表的编制[J].河南社会科学,2009,(2):190-192 [3]冯素琼 .大学生自杀时间原因分析及自杀干预.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7(4):21-23

[4]方立文.高校学生自杀现象分析及对策. 科技创新报, 2010,(30):239 [5]记安辉.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辅导员的作用[J].大众科技,2009,(1):1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