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地站在这里,以“xx省教学名师”的身份,与大家分享我的感受。首先我要说的是,这样的一个荣誉,不是我个人的荣誉,是在在座的各位老师、领导共同努力下,我校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并得到认可的结果,是集体的荣誉,学校的成果。其次我要说的是,就我自己而言,离“教学名师”要求,还相差很远。这样一个称谓,既不代表过去的辉煌,也不代表现在的成就,她将会成为我今后奋斗目标,也是对我教师生涯永远的鞭策和激励。
虽然如此,我依然愿意和大家谈谈一下作为一名教师的几点经验和想法。
第一我要谈的是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即“教学相长”
20xx年,我从师范大学毕业,获得文学硕士的学位。当时的我,对专业知之甚少、对教学从未涉猎。当我第一次站到讲台上,感到了莫大的压力。当一个教师面对学生充满知识渴求的目光的时候,多么希望自己能够侃侃而谈、挥洒自如。然而,讲台上的潇洒和自信,需要学养作为支撑。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从那个时候起,我不断地努力提升。十几年来,备课占去了我工作和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上,我从未拿过讲义,所有教给学生的知识,都烂熟于胸。也因此,从第一批进入民办学校的硕士研究生,成为了第一批获得博士学位的民办大学的教师,第一批评上副教授,和即将第一批评上教授的民办教师。这些都是“教学相长”的产物。我希望我的这份经验,能为在座的各位正在积极努力的老师增添一份信心。
我第二要分享是“乐教”和“敬业”。
教学十几年,最开心和满足的事情是与毕业多年的学生聊天。看着他们步入社会,成为教师、职员,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看着他们每个人心里都还存有牵挂和留恋,牵挂学校、留恋曾经的课堂;看着他们人生的每一步,每一个脚印中,都铭刻有大学教育的印记。这个时候,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和责任。
孟子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人生乐事,于我亦是如此。许多人看不起民办学校,认为这里的学生基础差,学习不够主动,教学没有成就感。作为一名在民办大学成长起来的教师,我的感受恰恰相反。应试化的基础教育,抹杀了许多孩子的兴趣和天赋。因此,大学教育显得更有意义。重新点燃他们眼中的火花,见证他们的成长和成材,人生之乐莫大于此。
人文学科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自己的职业,我的心中充满了敬畏。陶行之所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说明做教师只需做好两件事:“为人”与“为学”。圣人亦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人生而并不完美,但我选择不断完善,每一天都做最好的自己,然后孜孜以求,在学海中徜徉和体悟其中的精妙,如此便能“传道、授业、解惑”了。
于此,我要告诉在座的各位老师,“敬业乐教”是做好一名教师的基础。我和在座的各位老师一样,将教师作为人生最敬重的职业,将教育也是人生最热爱的事业。能够从事最敬重的职业,做自己最热爱的事业,并从中体会到欢乐和成就感,是我们人生最大的幸福,所以希望我们一起努力。
最后,我想说说“开拓”和“创新”的精神。
我们的这个时代,学术腐败、专家遭受质疑,知识沦落为商品。教师的社会地位岌岌可危。相信大家都曾听到学者魏忠所言“教师是社会发展的最大阻碍”。这样的论断非全无道理。想想我们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知识陈旧、学生厌学,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论是从人文素养还是专业能力,大多不能满足社会和行业的要求。同时,教育的沦落,造成社会风气的沦落。这一切,都与我们教师息息相关。《学记》中说“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教师本应是社会风气的开创者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却沦落成为发展的最大阻碍,教师的存在价值何在?当然,任何社会,都离不开教育,任何社会,都离不开教师。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必然遭到淘汰,所以,教师的自我转变势在必行。从阻碍者而成为开创者,将是教师当下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我们生活在新的科技文明和人文精神与传承了几千年的教育模式矛盾而无法调和的时代,承载着变革中国教育的重大历史使命。然而我们每个人,接受旧的教育的培养,一些旧的理念,在头脑中根深蒂固,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还有待探索。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超越自己、去学习、去提升、去创新。最近看到一个朋友微信里分享的一段话:“世界正在翻页,如果我们不够好奇和好学,会像一只蚂蚁被压在过去的一页里,而真的世界和你无关。”所以,我想给在座的教师和我自己说,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勇敢面对挑战,做全新的自己,开创全新的未来。
最后,预祝各位老师教师节快乐!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