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不配合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足球场上,如果每个队员都各行其是,互不配合,那怎么行呢?
2、但有些地方的房地产开发商仍然没有接受新国标,不配合运营商进行规范的光纤到户建设,造成小区居民在装宽带时除此一家别无选择,更别想选择低资费的。
3、一拨拨的采过去,自然还是有配合的,有不配合的,但毕竟人多。
4、到达中队后,面对民警的询问,该驾驶员拒不回答任何问题,当民警要求其进行酒精测试时,他却极不配合。
5、这种队伍内部乱七八糟,人员完全是泥沙俱下,死在队伍内部问题如内讧、不配合的队员一般要大于被主神真正弄死的。
6、“仲间”说,该判决引起了一些网友的不满,就有网友炮制了“不配合强奸”,希望以讽刺吸引媒体关注。
7、杨悠在一旁笑的前俯后仰的,“二蛋,这不怪我不配合你吧?”。
8、国家栋梁被激怒了“警告你一次,再不配合我们就开枪。
9、他怎么不怪自己刚愎自用,却怪别人不配合呢?
10、表情淡漠、呆板,情感活动与内心体验以及周围环境不配合,曾有违拗的现象。
11、郑州铁路局对中央巡视组查账拒不配合。
12、“你站都站不稳,走路直打晃儿,还说没喝酒!”当交警按规定准备对无牌摩托车进行扣留时,男子一把将钥匙拔下握在手中,就是不配合。
13、我曾试过要和他好好沟通、好好交流,但他不配合,要么借口溜开,要么就是听了也白听,不往心里去。
14、黑车司机都精得很,乘客往往也不配合,即使被逮到,取证是个大难题。
15、起初,该男子拒不配合,或者东拉西扯或者闭口不答。
16、歌手李圣杰指“孩子他妈”蔡小姐不配合亲子鉴定。
17、但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李翔每次去入户核实信息,见到居民都会先问好,不管对方如何不配合,他都会和颜悦色且耐心地将一些政策告诉居民。
18、其中,企业不配合,甚至拆墙脚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19、经销商习惯赊销合作方式,一下子改为现金交易,经销商不配合,改销其他品牌,会丢失市场份额。
20、剪头发不应该看别人怎么剪就发神经跟流行,要配合啊!你看你的发型,完全不配合你的脸型脸型又不配合身型,身型又和发型完全不搭,而且极度不配合啊!欢哥!你究竟要怎么样啊?
21、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并在事发后百般抵赖,拒不悔改,不配合学校的工作。
22、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民警初步确认,王某与他的二妹联系密切,民警找到了王某的二妹夫李某做工作,但李某很不配合。
23、朝核这张牌,被中国用老,六方会谈作废,中国失去了两边讨好的中间人的身份,源于朝美都不认同,二胖时就不配合自己与美单独谈,就是证明。
24、生在地上的这些,太重,无论是硬件、观念,还有利益,更重要的是,毕竟只是个交易环节,如果上游商品厂商不配合,仅靠自己做,谈何容易。
25、因为如果不配合,意味着是给改革打横炮。
26、可男子满嘴酒气,被送到医院后仍在耍酒疯,一点都不配合治疗。
27、王闵生转述苏贞昌的谈话,强调“本人决定不配合作秀,若因此有所得罪,要纠举、要弹劾,悉听尊便”。
28、听说在这次普查中,有些人故意不配合,与普查员玩起“躲猫猫”的游戏。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