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无锡市公安局通报了 “三岁女童指认蛋糕店男老板猥亵”一案,引发关注。
这份通报详细地介绍了警方的调查工作,最终得出结论:未发现女孩被人猥亵,涉事蛋糕店男老板汤某无违法犯罪嫌疑,对该起报警不予立案。
从通报来看,当地警方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走访警情周边52人,逐帧分析620个小时的监控视频,证据扎实,时间线清楚,同时得到了法医、妇儿科专家、儿童心理学家等专业人士的支持,因此一经发布,就得到了舆论的信服,也给这起纷扰一时的猥亵女童案,暂时画上了一个句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通报之前,这个案件在一些社交媒体发酵已久。从5月份开始,女童妈妈就在某短视频平台,以@受害人无锡3岁半为名多次发帖称,今年3月份,她在无锡市惠山区万达广场盘了一个店铺,3月29日,她发现女儿下身红肿,孩子说被人脱了裤子,对方还用手和小棒子弄了她的肛门,同时伴有扇巴掌、脚踢等行为。
她报警后,女儿指认猥亵她的是隔壁蛋糕店的男老板。不过,当地警方经过调查,认为蛋糕店老板没有犯罪事实。但是女童妈妈不满意这个结论,申请复议无果后,决定上网曝光此事,并向网友求助。
女童妈妈很快就赢得了大量网友的同情和支持。除了女童口述,女童妈妈出示的一份4月6日的医院化验单也显示,女童患有肛裂、外阴红肿、充血,这些“证据”更是让网友一边倒地支持女童妈妈,谴责蛋糕店男老板,指责当地警方不作为。
在此期间,涉事蛋糕店男老板也在社交平台发表视频解释,女童出事当天自己在外地,没有作案时间,还出示了车票自证清白,尽管警方也认为他没有犯罪事实,网友仍不接受他的说辞。
从事后他妻子的采访来看,这段时间,他们一家承受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和网络暴力。
如今,一纸通报不光让他在法律上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同时也赢得了舆论的支持。案情查清了,网友的愤怒平息了,舆论反转了,随之而来的几个问题是:女童的妈妈有没有恶意诬告的嫌疑,蛋糕店老板被损害的名誉谁来负责,网络断案何时休?
蛋糕店老板已经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女童妈妈潘女士公开道歉恢复名誉,同时表示如果“能追究刑事责任的话,我们绝对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因为这起事件,他们蛋糕店的生意大受影响不说,一家人承受的压力和骂名,恐怕是外人难以想象的。他们是否能讨回公道,女童妈妈是否会因此前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终究还是要在法律上见真章。
女童妈妈最后一次更新社交账号,是在7月11日晚上19点40分,只有一张黑色图片上面写着“假作真时真亦假”,看起来似乎仍然不接受警方的调查结果。不过,再次愤怒的网友已经掉转了矛头,纷纷“围攻”她。同时,有些网友还反映此前女童妈妈发起了几个微信粉丝群募捐,不少人出于同情,给他们捐了不少钱。
如今,蛋糕店老板已经被证明了清白,捐钱的粉丝们就想要回捐款。同时还有一些网友通过女童妈妈疑似也要开蛋糕店这一线索,猜测女童妈妈就是在故意诬陷涉事男老板,并借此骗粉丝的钱谋利。
网友的这些猜测和分析,站不站得住脚,也需要警方介入调查,看看整件事是一场误会,还是有人编故事冤枉好人。女童妈妈网上晒出的“证据”,是不是伪造。任何人都有在网络上曝光不法行为、维护自身权利的自由。但上网反映问题和操纵舆论、混淆真相之间,还是有条明显的界限。警方要厘清事情的真相,判断女童妈妈举报行为的性质,应该不难。
不然,别人随便一句话,就能轻易毁掉一个人的名誉、让人社会性死亡。
几乎任何一起还在调查的案件,一旦被曝光在网络,后续就在网友的论战和传言断案中走向失控。真相和事实往往是舆论场上的稀缺品。越来越多的反转事件提醒公众,在真相水落石出前,保持冷静,不轻易看传言断案,拒绝网络暴力,既是保护别人,也是在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