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5: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7:19
7月31日,在“钱江论道——首届长三角动漫游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上,上海奥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荣指出, 他的企业成立三年至今,人才流失率达30%,人才培养的巨额成本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困扰。 有调查显示,企业中由业务专家提升至中层管理者的员工,有近40%~50%的人第一年的表现差强人意,甚至会失败,而有针对性地对这些人进行一线培训,失败率会大大降低。 赛迪顾问5月21日消息,半导体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技术人才的流失率非常大。2007年中国半导体企业的平均人才流失率超过15%,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的流失率甚至达到25%以上。 在半导体行业员工主动离职率中位值为15.2%,最高超过了28%,最低的仅为2.7%。分解到各个层级的员工,工程师、主管/高级工程师的离职率最高,接近20%。 追问: 中小企业呢 回答: 2007年7月10日,阿里软件运营中心首次对外公布《2007上半年中小企业调查报告》,首次揭开中小企业面临的难题。根据企业注册登录信息分析,华南区(广州、深圳、东莞、福建、厦门)企业软件使用率最高达29.40%,华东区(上海、杭州、宁波、温州)占27.20%,华西区(成都、重庆、西安)占9.70%,华北区(河北、山东、北京)占5.30%。 此调查报告公布了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十种因素,困扰最多的是80%的中小企业不了解软件应用。另一方面,70%以上的企业希望通过电子商务开展生意,其中接近半数企业已采用阿里巴巴网上贸易。 报告显示,阿里软件运营中心根据对20万家样本注册用户分析,与去年同期相比,新增23%的企业开始关注企业信息化,对软件、电子商务有浓厚兴趣。同时,该报告还指出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十种因素,80%的企业不了解软件应用,如何通过科学化的管理来提高企业竞争力。40%以上的中小企业担心软件使用成本过高而拒绝使用,90%以上企业愿意先尝试免费软件产品再考虑购买。 另外,不知如何架构企业信息化、使用传统管理软件失败经历、感觉使用后更加麻烦等问题也是困扰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只有3%的企业表示没有需要,有16%的企业经历过传统软件使用失败的案例,25%的企业不知如何搭建信息化平台,而高达40%的企业担心硬件、软件投入成本过高。 通过阿里软件免费体验平台数据分析,在推出半年免费体验以来各地注册用户快速上升,其中以华南、江浙一带中小企业居多。企业对不需要硬件投入、成本控制合理的软件接受度高,其中90%以上的用户表示接受先免费体验的方式。 补充: 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优秀经理”每15个月就换一份工作。外企员工平均流失率为16.5%,超过了CEO们理想的5%-15%的范围。更为严重的是,中高层管理人才比基层员工更容易跳槽,管理人才的流动率比全球平均水平高25%,跳槽频率是1-2年。中国本土企业的股权和发展空间也正在不断显示出对优秀人才的巨大吸引力。2000年时,中国经理人只有20%-30%的人被中国本土公司招聘,而目前这一比例已高达60%-70%。) 当前中小企业人才流动存在不合理性,一是流失率过高,如其中一家企业已高达25%,二是流失人才中有较大比例是中基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具有特有的专长,有管理经验,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以河南民生金融设备有限公司为例来讲,该企业2004至2005年度员工流动情况如下表所示: 企 业 员 工 总 量 50 人 管理层次 上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人员 其他人员 2/1人次 5/2人次 43/47人次 文化程度 本科及以上 专科 中专 其余 12/3人次 10/16人次 16/8人次 12/23人次 性别 男 女 40人 10人 年龄结构 50岁以上 50至45岁 45至35岁 35至25岁 25岁以下 无 7/1人次 15/3人次 20/3人次 7/2人次 工资收入(元) 800元以下 800至1200 1200至1600 1600至2000 2000元以上 5/6人次 25/1人次 10/2人次 4/1人次 6/2人次 在上表中,共流入7人次,共流出10人次。已成家的员工流动量为8人次,未成家的员工流动量为11人次。诚然,劳动力作为物质生产方式的一个基本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与其他生产要素一样,能自由流动,而且只有其自由流动,才能实现自身的优化配置,才会不断地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小企业的员工流动是一种必然,是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内在要求。但是,这种流动必须在一定的幅度之内,否则会造成企业人才不稳定,形成一种恶性流动。这种人才恶性流动,不仅会带走中小企业的商业、技术秘密,带走了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增加了企业的人力重置成本,影响企业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也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效忠心。如不能有效控制,最终将影响到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