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9:48
每一位怀孕的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健健康康的来到这个世界,所以对于怀孕期间的各种检查,妈妈们一项都不会忽略,特别是宝宝在成型以后的双顶径,更是妈妈们最关心的项目,今天小编就和孕妈妈们一起分享一下宝宝早期的双顶径和孕周对照表。
双顶径和孕周对照表
双顶径,所有的孕妈妈们都不会陌生,主要是指胎儿头部一边到另一边最宽的地方的长度,医生们通过B超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宝宝的双顶径,从而判断宝宝的发育情况,那么胎儿早期双顶径和孕周对照表出现的规律有哪些呢?一起往下看。
1,孕妈妈们在怀孕12周以后就可以去医院做B超来查一下宝宝的双顶径值了,怀孕13周的时候宝宝的双顶径已经达到2.52厘米,当然这个数值不是绝对的,只要上下不超过0.25厘米,基本都是正常范围之内。
2,在孕妈妈怀孕14周的时候宝宝的双顶径平均值在2.83厘米左右,当然因为着床的时间不同,还有宝宝生长速度的不同,所以宝宝的双顶径的值数也不一样,有的宝宝可能会稍微高一点,有的则会低一点,上下的浮动不超过0.57厘米就可以。
3,接下来是怀孕15周的妈妈们,宝宝的双顶径是3.23厘米左右,以此类推,宝宝平均每周以0.4厘米左右的速度去生长,当然每个宝宝的个体差异使双顶径会出现不一样的数据,妈妈们还需要到医院做B超系统的检查,听从医生的建议来判断宝宝的发育情况。
双顶径怎么测量
孕妈妈们都知道双顶径是衡量宝宝发育的标准,当然因为每个宝宝的个体差异,双顶径的大小就会不一样,那么双顶径怎么测量呢?又有哪些方法也能了解到宝宝的双顶径呢?一起往下看。
首先,B超可以在胎宝宝12周左右的时候测量出双顶径的数据,具体的测量方法是从宝宝头部一侧的边缘到另一侧的边缘中间的宽度就是宝宝的双顶径了,宝宝生长的速度非常快,所以每个礼拜出现的双顶径数值都会不一样,一直到孕妈妈们足月生产的时候,宝宝的双顶径最大的可以达到10点多厘米,当然有的宝宝数据也许会偏小,这是因为宝宝的生长发育还有孕妈妈们的营养不同造成的差异。
另外,宝宝的双顶径又被叫做头部大横径,如果利用B超BPD来测量超过8.5厘米的话,就说明宝宝已经发育成熟了,如果在怀孕的一开始没办法用CRL推算预产期的话,可以用宝宝双顶径的数据来推算大约的预产期。
双顶径多少可以顺产
每一位孕妈妈其实都希望自己可以通过顺产的方式顺利的娩出宝宝,但是因为每个宝宝发育的不一样,尤其是双顶径有点偏大的宝宝,有时候顺产的难度就会增加很多,那么双顶径多少可以顺产呢?跟随小编一起往下看。
首先,有很多例子都显示胎宝宝的双顶径过大容易造成顺产的困难,但是也不是绝对的,顺产还需要很多条件的允许才能做到,也就说孕妈妈们的产道也是决定能不能顺产的原因,产道如果有畸形或是很狭窄,即使宝宝的双顶径数据正常也无法顺利生出宝宝。
其次,只要宝宝的双顶径不是过于偏大,比方足月的宝宝在9厘米左右,妈妈们的身体各方面都很符合顺产的标准,胎宝宝的胎位等也很好,那么完全可以尝试顺产。
最后,孕妈妈们在怀孕的阶段一定要定期的进行产检,不要看到双顶径数据偏小就猛吃,应该在补充身体足够的营养的情况下,也要控制脂肪的摄入量,不要使宝宝无*的生长,给生产带来困难。
双顶径数值多少胎儿健康
孕妈妈们时刻关注着胎宝宝的健康,一点风吹草动就会让妈妈们胆战心惊,因为在肚子里的宝宝看不见也摸不着,只能通过B超观察宝宝的双顶径数值来判断宝宝的发育情况,那么双顶径数据多少胎儿健康呢?跟随小编一起往下看。
首先,宝宝的双顶径数据可以判断出宝宝的发育标准,但是有的宝宝双顶径偏小是不是就不健康呢?回答是没有绝对性,因为如果女性朋友在怀孕以前月经就不规律,所以也有可能是孕周不准确造成的宝宝双顶径偏小,另外B超测量的时候也是会有误差的,只要宝宝没有出现发育的异常,孕妈妈们就不需要太担心。
另外,宝宝每个月甚至是每周的数据都是不一样的,比方39周的宝宝,双顶径只要在0.9厘米左右基本都是正常的,并且也是能辅助判断宝宝是健康的,只有和对照表相差很多的双顶径值,才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当然还要检查宝宝其他方面的发育情况,才能判断宝宝是不是健康。
双顶径大小与胎儿体重
胎宝宝的双顶径数据不但可以推算孕产期,辅助的衡量胎宝宝的发育状况,还能根据宝宝双顶径的大小推算出宝宝的体重,那么双顶径大小与胎儿体重怎么计算呢?具体的方法小编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孕妈妈们参考。
首先,有资料显示可以通过一个计算方法来大约推算出宝宝的体重,方法就是:用数字900和宝宝的双顶径数据相乘,然后结果再减去5200,基本就是宝宝的体重数据了,孕妈妈们可以去医院做B超查出宝宝的双顶径数据,在家中自己计算一下。
另外,如果想要稍微准确的推算出宝宝的体重,还需要胎宝宝的股骨长度,腹部的周长,还有手臂的长度,经过去医院的检查,医生会给出胎宝宝的体重数据,当然,不管哪种计算的方式,都只是一个参考的数据,只是用于宝宝出生时医生参考的数值,宝宝准确的体重当然是要等宝宝出生以后来测量才是最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