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1:26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09:53
南丁格尔(1820~1910)
Nightingale,Florence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是英国人,1820年5月12日生于意大利的弗洛伦斯城,她父母以此城为名为她取名。她生于一个名门富有之家,自幼便在家庭里受教育。她父亲是一个博学、有文化教养的人,为她提供了古典书籍、数学、哲学和语言等方面的教育。她母亲对她很不满意,因为她无意于婚姻。她在当主妇、当文学家、当*三者之中选择了当*。她从小便经常照看附近村庄的病、残人,并护理她的亲属,以解除病者的痛苦。她的父母反对她做*,认为有损家庭荣誉。但封建意识、社会影响从未使她失去做护理工作的信心。
在她的时代,没有一个有身份的人做*。做*的,往往都是一些无知、粗鲁、酗酒、没有受过训练的女人。她利用到欧洲旅游的机会,了解各地护理工作。最后她选定了的过的凯瑟沃兹医院,并于1851年在该院参加了4个月的短期训练班,使她学*的理想终于实现。在学习期间,她亲身体验到护理工作要为病人解除痛苦、给予精神安慰,必须付出多方面的辛勤劳动。
1853年,她在伦敦担任了妇女医院院长。次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她受*的邀请,带了38名合适的妇女,于1854年10月21日离开伦敦,启程前往克里米亚。
在克里米亚,南丁格尔发现工作很困难:军队领导对她的工作怀疑,医院的给养也短缺,*的纪律很差。面对种种困难,她重点整顿了规章和纪律。由于各方面支援,医院供应好转;精心的护理挽救了很多士兵的生命。士兵为了表示对她们的感谢,不再骂人,不再表示粗鲁。夜静时,南丁格尔手持油灯巡视病房,士兵竟躺在床上亲吻落在墙壁的她的身影。她还要注意士兵的伤口是否换药了,是否得到了适当的饮食。她安慰重病者,并督促士兵往家里写信并把剩余的钱给家里寄去,以补助家庭生活。她自己还寄了几百封信给死亡士兵的家属。在很短的时间内,她便在士兵中成了传奇式的人物,同时,全英国也知道了"持灯女士"。她在克里米亚短短半年时间,士兵的死亡率由原来的50%下降到22%。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患了克里米*,健康还为完全恢复,就又继续工作。1856年11月她作为最后的撤离人员,返回英国。回到英国后,她已极度疲惫,但很快,她又继续忙于英国皇家专门调查委员回的军队卫生工作。所以,虽然在1855年已得到各方面资助的办*学校的基金,却使她未能够马上开展办*学校的工作。她认为,护校必须与医院结合。最后,她选中了伦敦的圣·托马斯医院作为她的办学基地,1869年,南丁格尔*训练学校开学。
南丁格尔*学校开学时有15名女子,年龄在25至35岁之间,训练时间为一年。学生的食、宿、*、学费全部免费,每年并给10英镑助学金。学校委托给圣·托马斯医院护理主任管理,南丁格尔只去过学校两次。但她一直密切关注学校的发展情况。医院护理主任不断向她请示、汇报学校的每一件事。*和*长常常在南丁格尔家中进行面谈。
南丁格尔虽然健康状况不好,但仍活到90岁。直到她80高龄时,她仍为护理事业持续工作着。她不停地读书、写报告,对医院建设 提建议,接见那些想与她讨论工作的人,并会见*们,询问她们的工作。从南丁格尔护校毕业的*们曾到世界各国帮助改进医院护理工作。南丁格尔最高兴的就是听到护理工作所取得的进步。
南丁格尔最大的成就就是创建了护理专业,然而其影响却远不止于此。在维多利亚时代早期,女子在管家之外所学的很少,有极少数的女子的成就是成为贵妇人。南丁格尔的建树是妇女有能力做更多的事。她并不强调男女平等,她为妇女做了很多的,是赢得了今天所享受的自由。
南丁格尔女士以最高贵的奉献精神把一生献给了护理事业,为护理事业奋斗终生。英国人把她看作是英国的骄傲,为她在伦敦树立了铜像,并把她的大半身像印在英国10英镑纸币的背面(正面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半身像)。美国大诗人Longfellow(1807-1882)为她作诗,赞美她的精神是高贵的,是女界的英雄。如今全世界都以5月12日为*节纪念她。南丁格尔被列入世界伟人之一,受到人们的尊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09:53
弗罗伦萨·南丁格尔是英国的一位著名的*,她诞生于一八二○年,去世于一九
一○年。她那极为可贵的波澜壮阔的一生长达九○年。她生活的时代,相当于我国江户
末期的文政三年到明治四十三年这段时间。
她生长在英国的一个富裕的上流家庭。英国当时是威克托利亚王朝时代,经济上已
称霸世界,可以说是英国的“黄金时代”。她父母结婚后经常去欧洲旅行,她是父母住
在意大利的弗罗伦萨时作为次女而降生的。那儿曾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中心,她因此取名
为弗罗伦萨。
父母疼爱南丁格尔,让她接受最高水平的教育,竭尽全力培养她。她从幼年起,接
受文法、作文教育自不待说,她还学习了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拉丁语以及希腊语等
多种语言。而且,对数学、哲学、历史、音乐、绘画及手工艺等进行了广泛的学习钻研。
当时的勤奋和努力为她打下良好基础,使她在后来留下大量著作。由此可知,年轻时代
的辛劳、用功,必定在日后起作用。绝对不要忽视这一点。
总之,从优越的环境、教养来看,可以说她的未来人生必定获得幸福。按当时的社
会常识来看,她的前途只有过那种高雅华贵的社交生活,做一个人人羡慕的窃窕淑女。
然而,她没有选择这条道路。她非常聪明,一定意识到在那华贵之中总是夹杂着凄凉和
空虚吧。
南丁格尔年轻时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我想就职、经商,只要是需要的事,什么都可以,那种值得我全力以赴去干的工
作,对我来说无论如何是必须的,我一直在寻求它。”(《南丁格尔评传》,李顿·斯
特雷奇著,岩崎民平译,实业之日本社版)
于是她下定决心为解除人们的病痛而当一名*。她二十五岁那年,把这一迫切想
法告诉了家里,结果遭到强烈反对。这毫不足怪。当时人们对医院的印象非常坏,认为
那是个既不干净,风气又很糟的地方。她曾在书中写道:“人们把*看成已经丧失品
格的女人,因而认为最好由那些甚至已经有了孩子的妇女去干。”当时伦敦医院的医生
还说道:“*们都是些酒鬼,以*长为首,所有人都一个样!”(《弗罗伦萨·南
丁格尔的生涯》,赛西尔·乌兹塔姆著,武山满智子等译,现代社版)
在这样的时代,她毅然决定“要当一名*”。因而,我深感作为一个人来说,南
丁格尔具有坚强、伟大的信念,很多人从常情出发,多把是否体面看得最为重要。她却
不在乎这些。她当时写道:“在我的字典中没有失望、退缩这样的词汇。”(同前书)
那些留下大大小小业绩的先驱们,都是怀着纯真而又牢固的“信念”进入生活,并
且始终不渝,贯彻终生。他们把那些由喜悦、痛苦以及悲哀等光明和阴影交织而成的人
的感情的绫缎,不断搓捻在一起,形*生之纲。如果这条命脉之纲粗大牢固,那么人
们就能怀着自豪和感谢的心情,回首自己那包括所有苦难经历在内的一生。我认为在一
直沿着自己坚信的道路前进的过程中,存在着人生价值和真正的幸福。
“女性”的先驱
南丁格尔三十一岁时,在家庭和周围人不理解和反对之中,进入德国凯撒斯劳滕的
*学校,迈出了当*的第一步。她的真正的*生涯,实际是从三十三岁开始的。
如同世上众多伟人一样,对她来说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也是个充满暴风雨的时期,
是为她以后飞跃前进作准备,并对她进行考验的年代。她自三十岁以后,开始向自己的
人生课题挑战。
构筑具有自己特色的人生是与年龄无关的。而且伟大的人生没有男女之别。一旦发
现并认识到深藏于自己内心的伟大使命,即便是三十岁开始新的挑战也决不为迟。南丁
格尔就是最好的例证。
她在日记中说:“我脑海中充满有关人间痛苦的思索……。”她的心没有停留于自
己的事,而是深入到广大的人类爱的世界中。
结果,她把一生奉献给*这一天职,一直过着独身生活。我并不是规劝女性过独
身生活。但是任意将他人与自己作比,或者陷进所谓“华丽婚姻”这种表面幸福观中,
失去正确的人生前途,则不能不说是很可悲的事。
社会上有些人年轻时就举行豪华的结婚仪式,开始新的生活,不久步入家庭,生儿
育女,到三十岁以后,便疲于现实生活劳累,失去希望和进取心。这种类型在社会上大
有人在。当我目睹有的女性没有发挥自己原有的力量,而虚度年华时,不胜遗憾。
无论是男性或者女性,最重要的是毫无遗恨地发挥出自己的力量,为自己负有的使
命而奋斗终生。并且不应依靠别人来生活,而是在自食其力过程中,去开辟真正的欢快
和永存的幸福之路。
南丁格尔曾在一封信中说:“人生就是斗争,是一场同歪风邪气的搏斗。”(《另
一个南丁格尔》,吉冈修郎著,医学书院版)
她一生中通过激烈“斗争”,改善医院条件,把*从“丧失品格的女人”升华为
“天使”。这是人类精神上的一个大变革。这一变革竟是一名女性完成的。这一事实最
清楚地表明“一个人”的力量该有多么巨大!推动一桩伟大事业前进,最终关联到“一
个人”的成长。男性也好,女性也好,就看你是否能成为这“一个人”。
况且,南丁格尔所生活的十九世纪,全社会都想把女性的生活方式限定在一个方向,
这种势力,当时依然十分顽强。
而她作为一个女性,在那种时代却完成了如此伟大的事业。她的气魄和热情确实值
得敬佩。她在初期著作《致凯撒斯劳滕学园》一书的开场白中这样写道:
“有一句老话说:十九世纪一定会成为‘女性的世纪。’然而(中略),它并未成
为女性世纪,这怨谁呢?不是男人的责任。因为没有哪个时代像这个世纪那样,女性不
仅拥有充分开发自己能力的自由,而且还获得了这种机会,我觉得对女性来说,这是最
好的一个时代。”(《南丁格尔著作集第1卷》,汤槙麻斯监修,薄井坦子等编译,现
代社版)
我觉得在这篇文章中看到了一个决不受环境左右、随波逐流的女性,她在端庄文静
之中,有着凛然无畏的勇气,敢于向周围作工作,具有的近代女性先驱者的精神。
应该说她的生活超越了世纪,在人生方面给予今天的众多妇女以宝贵启示。
克里米亚的天使
一八五三年,*和土耳其之间发生战争,是由于宗教对立而引起的。当时,力图
阻止*南下*的英国和法国,为支援土耳其而参战。主战场是突出在黑海中的克里
米亚半岛,所以叫“克里米亚战争”。战争爆发的第二年,即一八五四年,南丁格尔根
据当时陆军总司令的要求,组织一支三十八人的*队,开赴战场。她当时三十四岁。
在此后的两年中,她开展了英勇奋进的救护活动。因此而被称为“克里米亚的天使”,
她的名字载于世界史册。
当时年轻的托尔斯泰作为*军官,在克里米亚服役,他曾写道:“所谓战争,并
不是那种军乐齐奏,锣鼓咚咚,旌旗飘扬,以及风姿飒爽的骑马将军等整然有序、光辉
美丽的情景,它的真实情况是流血、痛苦以及死亡。”(《托尔斯泰全集第二卷》,中
村白叶译,河出书房新社版)。正如托尔斯泰所描写的,当时的战场已分不出敌人和朋
友,呈现出一片极为悲惨的景象。
南丁格尔所在的英军野战医院内的情景,同样是惨不忍睹的。伤兵源源不断被送来,
霍乱患者也急剧增加,可是医疗用品、粮食物资等却极不齐备。而且据说野战医院的建
筑物也极不卫生,运来的士兵因而染上鼠疫并且丧命的也相当多。
南丁格尔由于自幼在极为优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体格并不那么强健,所以也差一
点死于疾病。但是她度过了这一切难关,她在信中写道:
“克里米*、痢疾、麻疹等,如今这儿的水土所带来的疾病,我全都得过。因此,
我相信自己的身体已完全能适应这里的水土气候,我已作好同士兵们一起经受这场战争
考验的准备。”(《弗罗伦萨·南丁格尔的生涯》,赛西尔·乌兹达姆、史密斯著,武
山满智子等译,现代社版)
而且,还有来自医师团的非常明显的歧视。那些以权威自居的医生,根本不把南丁
格尔等*们放在眼里,甚至不让她们走进病房。
优秀的*观察患者非常细致,有时甚至比医生判断的还准确。因此,必须尊敬护
士,决不应轻视她们。
但当时的社会,到处对*工作表现出无知和不理解。据说她就是在这种环境下,
担负扫除、洗涤、膳食,乃至所有物资供应,她整天忙于杂务。可是她对此并不介意,
仍旧坚持说:“我们有我们的使命。”
要是一般人,对如此不佳的境遇和残酷的工作条件,恐怕定会义愤填胸,改变志向
的吧。而她却不改初衷,沿着自己确定的使命道路,一走到底。
南丁格尔在*工作上作出了巨大牺牲。为护理士兵,有时整天不休息,一直站着。
有时相反,为捆扎绷带,要连续数小时跪在那儿工作。
由于战斗极其残酷,士兵相继死亡。南丁格尔对很多在凄冷孤独之中断气的士兵,
怀着深深的同情。她非常希望“不再出现在失意中孤独死去的士兵”,为此她在那些行
将死亡的士兵眼前,竭尽全力进行护理、鼓励。看到她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在那儿,
频繁地跑来跑去,士兵们甚至以为医院里有好几个南丁格尔呢!
而且她还担负一件和*工作不相干的事,即必须书写大量信件。每天有大量士兵
死亡。因为联系中断,故乡亲人非常挂念。他们即使给军事机关写信,在当时情况下,
也很难指望那些以权威和官僚自居的军官们给予亲切的回答。因此,士兵的亲眷们有时
很自然地给南丁格尔写信。而她在极端繁忙之中,一一过目,并真心实意给予回信。
她给一个士兵的妻子写的回信,至今还保存着。那是一封告诉妻子当兵的丈夫不幸
死亡的信,她那充满着同情心和无微不至关怀的文字,即便非亲非故,也要流着泪水才
能读下去的。她还在信中装入了补助申请单,并详尽说明如何办理手续,帮助对方出各
种主意。
她一生所写书信的数量极大,据《南丁格尔作品集》的监修者汤槙麻斯先生说:
“一种说法是一万封,还有一种说法是一万数千封。”她写信既不为获取报酬,也不为
扬名于世。
她只是一心想完成自己所确定的使命。这充分表现出她那崇高的形象。然而,尽管
她不间断地做出如此巨大而真诚的献身和努力,却遭到很多的反对和干扰。当然那些直
接受到亲切护理的大批士兵,是由衷感激和信任她的。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对于士兵给
予她的信赖,充满卑劣下流的中伤和嫉妒。
由此可见,百年前和现在,人的心胸没有取得什么进步。而她却超越了这一点,获
得了进步,她才是真正的勇者,是把自己所确立的使命能够贯彻始终的人。
她在《护理备忘录》中作了这样的记载:
“所谓凡事均有‘使命感’是怎么回事呢?我以为是这样的:即为达到你自己认为
‘最正确’、‘最完善’的崇高理想而去完成工作,而不是由于不主动,被人‘提醒’
才去干。”
(《南丁格尔著作集第一卷》,汤槙麻斯监修,薄井坦子等编译,现代社版)
“别人说后才去做”,这不是基于使命感的行为,而是一种尽义务的行动。“别人
不说也去做”,这才是可贵精神。
她继续写道:“这就是‘一心一意地工作’,为完成自己的‘使命’,……任何人
都必须具有这种精神。……一个*如果不是为追求理想的*实现而看护病人,那么
别人再做什么‘指示’,她也不可能以极大的热情去进行护理。”
她所强调的是为*完成自己的使命,用不着别人指示,也能主动去工作,这才称
得上“一心一意”。
我认为人的一生是由做了哪些工作,为现在的社会和家庭带来多大幸福而决定。其
关键恐怕在于是否尽最大努力去完成使命,是否让自己的生命得到充分燃烧,并通过这
火焰给时代和社会带来利益。人们常说女性和男性相比,热情、易动感情,为此而有动
辄失去理智的不足。然而一旦树立起高大正确的目标,具有使命感,就能发挥出男性所
不具备的特有的巨大力量。南丁格尔的伟大生涯充分说明了这点。
以辛勤的汗水开创近代护理工作
后来,南丁格尔被称为“克里米亚天使”,她在战场上的勇敢无畏的形象是尽人皆
知的。
但是她所以能以“伟大人物”而著称于后世,是因为她是现代医护工作的创始人。
她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各种佳话,不过是她漫长的一生中所从事的伟大事业的起点而已。
而且由于战场上的过度劳累,使她终生未能摆脱病痛。
南丁格尔一方面和折磨自己的疾病作斗争,同时她没有仅仅局限于*工作,而是
积极从事医院改革和印度卫生状况改善等全国性的更为重要的工作。如今,她被称作世
界*界开创近代护理工作的起点,被尊为*的楷模。
她的事迹告诉我们:当确定了起点,并为自己的信念而生活时,即使病魔缠身,对
其本人来说也丝毫不会成为障碍,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没着自己的路走到底。
另外,使我惊叹不已的是南丁格尔活动范围的广泛,以及她那开创这种局面的聪明
的构想能力。
一个确立了人生目标,并为此而行动的人,其真正价值在于他既可成为教育家,又
可成为实践家,可以适应多层次的社会活动。
她最初是一个普通*,逐步扩展活动内容的领域,终于确立了近代护理体系的基
础。她爱惜生命,所以她的视野逐渐从对一个人,扩大到对一个家庭,一个地区,进而
扩展到国家乃至全世界。她并非单纯作为一个慈善家而生存,而是以慈爱为基础,为救
护更多的人民,常常进行极为冷静透彻的分析考虑,不断向英国*和陆军部毫不客气
地提出改进建议。为此,得罪不少人。但她始终不懈地同社会上那种把弱者置于不必要
的死地的懒惰和无知进行了斗争。
总之,她不是作为一个普通*而结束自己的一生。应该说在彻底完成*工作过
程中,她给自己的使命开辟了大片的良田沃野。
关于护理工作的所有方面,她都有一个明确的理想。可能是为一生的使命而生存的
坚强信念,使她的头脑具有不随波逐流、强韧不倦的思考能力。她把耳闻目睹的一切,
通过自己的思考,加以整理、综合,形成新的设想。并且为实现这新的设想而勇往直前,
把世人的批评、赞誉全不放在心上。
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时写的一封信中说道:“如今我担负的工作中,护理仅仅占一
小部分。”(《弗罗伦萨·南丁格尔的生涯》,赛西尔·乌兹达姆、史密斯著,武山满
智子等译,现代社版)从那时起,管理和经营医院的一切工作,均由她负责。
她必定深深体会到:为进行充分护理,不仅需要医生和*的协力,而且必须得到
所有人的合作。她已认识到为实现福利和卫生方面的目标,需要大批人团结起来,组织
起来。
可以说她从这时起,走上完成更大使命的人生道路。
她的有关近代护理体系的设想,是在当时的实践中孕育产生的。另外,她虽为上流
社会出身,但通过护理工作,得以和各阶层的人积极接触交往,这也是促使她形成多元
性思考能力的一个可贵经验。
我认为这里有一个极为宝贵的教训:
胸怀理想,构思蓝图,固然是人生的重要价值之所在,但我还深切感到它究竟是否
是在和现实生活的搏斗中建立起来的,这一点是一切的关键。纸面上的空想易于破灭,
通过辛勤劳动建立的理想才是牢固的。
我们应学习她这样一点,即牢固掌握同现实较量中所完成的蓝图设想,并由此使自
己的人生前景得到无限扩展。
真正的英雄是谦虚的人
一八五六年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南丁格尔回到英国,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由于先
期回国的士兵们的传颂,她被群众尊为英雄,名声大震。但是她没有因为人民的赞扬而
沾沾自喜,克里米亚战争的惨状和对下一步改革的愿望,占据了她整个身心。
南丁格尔关于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有过一段话,开头是这样说的:“如果所谓英
雄是指那种为他人进行了崇高事业的人,那么,”她接着说道:“这种人一定是不骄傲
自大,谦虚谨慎的人。”(《南丁格尔作品集第三卷》,汤槙麻斯监修,薄井坦子等编
译,现代社版)
一提到英雄,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一种轰轰烈烈、傲气十足、得意洋洋的形象。但她
却说“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的人”才是英雄。尽管有人自以为了不起,但从大千世界来
看,只不过是个小小娃娃般的人。只有缺乏真正力量的人才骄傲自大。谦虚则是冷静地
正视自己,主动致力于自我成长、壮大的内心世界反映。谦虚的人总是雍容大度,能正
确地认识事物。高傲的人总是焦躁不安,动辄屈服于虚荣心。如果说英雄是“为他人进
行事业的人”,那么可以说他的必备条件自然是要有高洁的人格,深厚的仁慈心,以及
由此而采取的行动。
南丁格尔还说道:“如果说妇女在日常生活的‘琐碎工作’中,也和在发生重大事
件时,处理重要工作一样,或者干得更出色,因而人人能成为英雄的话,那么每天为他
人做奉献的*们正是个个皆可谓英雄。”(同前书)
英雄不只是出现在轰轰烈烈的舞台、伟大壮丽的工作中,在那每天每日“为他人”
呕心沥血、默默献身的人们中间才有真正的英雄。“为他人”而真心实意地做奉献,会
使你真正感到喜悦和充实。“没有报酬的行为”带来的充实感,能使你最宝贵的生命充
满丰富多彩的活力。
承担责任的真正意义
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千真万确地献身于救护工作,并为此到处奔波。当时
她这样说过:“要说在这儿遇到的真正耻辱、真正辛苦是什么,就是不得不设法同那些
既非绅士,又非有教养者,也非实业家,而且缺乏同情心,一心只想逃避责任、保全自
己的人一起进行工作。”(《弗罗伦萨·南丁格尔的生涯》,赛西尔·乌兹达姆、史密
斯著,武山智满子等编译,现代版)
她既不为繁重的工作感到痛苦,又不为恶劣的环境感到难过,而是为不能志同心齐
而感到极大的痛苦悲伤。
她在四十岁时撰写的《护理工作备忘录》中说道:“我觉得很多人似乎真的以为自
己在出门或者吃饭当中,或者因病卧床期间,世界是静止不动的。能说在这段时间内,
万一病人出了什么事,那是病人的责任,而与自己无关吗?!(中略)那种不管对大小
事,懂得‘承担责任’的意义的人——
这意味着他们是知道如何履行自己责任的人——男性也好,甚至女性也好,何其少
啊!上自最大规模的灾难,下至小小的事故,究其原因(或者根本用不着追究),往往
不是因为‘负有责任’的人不在,就是那个人不知道如何尽自己的责任。”(《南丁格
尔著作集第一卷》,汤槙麻斯监修,薄井坦子等编译,现代社版)
她所强调的责任,应该说和尽心尽力完成赋与自己的义务,根本不是一码事。
现代,一般被称作“不负责任的时代”,对这种风气,我非常担心。一个人,尤其
领导者们,不论在什么问题上要主动承担责任,这是理所当然的。绝不能忘记:在不负
责任这种风气的对面等待着的是无法挽回的巨大破坏。
能够发现别人注意不到的问题,这才证明你具有真正的责任感。
南丁格尔的伟大处之一正在于此。她善于从那些在别人眼里根本不是问题的事物中,
敏锐地提出问题。关于护理工作必须具备的知识,她列举出很多项目,有关病理知识自
不待说,诸如通风、暖气、消毒、住房、用水、采光、感染、噪声、环境变化、伙食、
卧具等等,涉及面很广。如今,人们也许认为这些项目理所当然应该有,然而当时根本
没人去想这些问题。
人们对空气、水和阳光等已司空见惯,越是这样,越容易忽略。
南丁格尔发现的正是这样一些问题。而且她能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极为准确地提
出来。例如她把“通风和暖气”作为患者必不可缺的设施加以强调说:“这是‘保持患
者呼吸的空气和室外空气一样新鲜,保持他们身体不发冷’的问题。可是这个问题却被
彻底忽视了。”(同前书)她不仅提出问题,还从空气流通途径直到最后的换气方法,
均给予极为具体的指点。她还说道:“他们只能看到摆在眼前的问题,而观察不出一般
情况中隐伏的问题。”(同前书)由于她的极其认真的态度和对人无限热情,以及由此
而来的责任心,给她带来不厌其烦地追究疾病原因,并完成伟大事业的力量。
促使她能从各个不同角度深刻观察、思考问题的根源不是别的,正是深刻牢固地埋
藏于她心中的永远保护所有人的责任心。
自觉承担使命,不断向上、前进的人生
促使她从不动摇的根源在何处?在于克里米亚战争中,由于没有得到精心护理,而
在痛苦与孤独中死去的那些士兵的形象,还有病死的人远远多于战死者这一可悲的事实。
当时已查明,发生这一悲剧主要是由于军队卫生组织不完备,然而却置之一旁,不采取
任何措施。由此可知,克里米亚战争的终结,对她来说正是战斗的开始,大规模改革和
前进的起点。她的胸中搏动着这一不可动摇的信念。
反映当时南丁格尔心情的日记中有这样一节话:“我伫立在被杀者们的祭坛前边。
只要我活着,我就要为追究其原因而斗争。”(《南丁格尔的一生》,埃尔斯佩·哈克
斯勒著,新治弟三、嶋胜次合译)
她振作起已疲惫不堪的身心,勇敢地开始了新的战斗。
她以自己的经验和调查结果为依据,开展了大规模的工作。如:改革陆军卫生状况,
确立近代护理法,建立医院,改善管理,等等。据说在她推进这番事业的背后,得到了
威克托利亚女王的理解,取得了同她那优秀的献身精神有共鸣的人们的支援。她已不知
不觉在实际行动中加强了自己的地位,甚至养成一种人们不能不同她齐心合作的风格。
为改变环境,自己首先要进步。堪称“人生智者”的南丁格尔,很自然地运用了这
一重要原理。她五十三岁时写的“书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我们妇女当中,想要认
真按照《每日生活》的要求,来改造自己心胸和性格的人,只有极少数。”(《南丁格
尔作品集第三卷》,汤槙麻斯监修,薄井坦子等编译,现代社版)她接着写道:“而为
了改善自己的护理工作,这样做是绝对需要的。”
不论哪个时代,总有很多人毫无意义地把时间浪费在讲别人的闲话上,或者追求虚
荣。而能够真诚地正视自己的人却很少。
但是一切均要从变革自己开始。无论生活、事业、教育、*以及经济、科学等,
一切的出发点在于人,因此自身生命的变革正是一切的起点。我们之所以强调“人的革
命”必须作为一切的基础,其道理正在于此。
百年前的一位女性竟能透视这一点,我深感惊讶和敬佩。
她在书信中写道:“对我们这些从事护理的人来说,只要护理工作不能每年、每月、
每周取得‘进步’,那就可以说是‘倒退’,事情就是这样。”(同前书)
她还大声疾呼道:“(我决‘不想成为’满腹牢*、充满傲慢、私心的、不可救药
的‘那种’人。)我们决不应当成为像演剧时的合唱队那样,每二分钟高唱一次‘前进!
前进!’却一步也没有移动。”(同前书)
她是一位遵照上述誓言,实现了不断向上前进的女性。
她于一八六○年创立了“南丁格尔*学校”。由于身体多病,她终于一次也没能
登台执教,但是她的热情深深打动着教师和学生的心,据说找她征求意见,登门求教者
络绎不绝。
学生们追随、敬仰她的心情,即便在毕业之后也一如往昔,每当遇到困难、陷入苦
恼时,她们不论在世界什么地方,都要来到她的身边。她不顾身体有病,在百忙中抽空
同她们会面,极力鼓励她们。当毕业生重新振作起精神,恢复信心之后,便又离开她走
向世界各地。
她在七十三岁时撰写的一篇论文中说:“我希望在‘我们’这些人死去的时候,能
涌现出这样的领导者,她们亲身通过严格实践,懂得有组织进行护理工作改革的辛苦和
喜悦,并能带领大家完成远远超过我们所作的工作!”(同前书第二卷),她对后来人,
倾吐了心中的万般感想。
弗罗伦萨·南丁格尔,如上所述留下了她的光辉业绩,九十岁时安祥地与世长辞。
南丁格尔开创的近代护理工作的传统,至今仍为人们所继承。她留下的伟大业绩,
在她死后,仍然不断地前进。我们要深刻铭记:真正伟大的事业,即便在开创者死后,
仍然能持续地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