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1:35
共10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7-18 10:09
西曹掾,七品官,汉朝开始设立的官职。
汉制,丞相、太尉属吏分曹治事,有西曹。吏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初主领百官奏事,后改为主府内官吏署用。东汉秩比四百石。魏时丞相、大将军及司徒、司空等府内置西曹掾,秩比四百石,第七品。晋沿置。南北朝及隋时诸州、郡、县多置,亦掌署用府中官吏。北齐司州、诸县亦置,置于司州者位在西曹书佐下,非西曹长官。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07:17
*官职:
丞相(相国):
太师
太傅:
大司马:
太尉:为三公之首,掌管军政。属官有长史、东曹、西曹 、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主簿。
司徒: 属官有长史、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 、仓曹、主簿。
司空: 属官有长史、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
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主簿。
御史大夫
太常(奉常)
光禄勋(郎中令)
下属官职有: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 、羽林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 夫、议郎、谒者仆射等。
卫尉:
太仆:
廷尉(大理):
大鸿胪(典客):
宗正:
大司农(治粟内史):
少腐;
下属*有太医令、太官令、守宫令、侍中、中常侍(宦 官)、黄门侍郎、小黄门(宦官)、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御史中丞、兰台令史等。
执金吾(中尉):
太子太傅:
位同九卿,辅导太子。
大长秋
中常侍:
高级太监,汉朝末年掀起腥风血雨的“十常侍”即此官职。
小黄门:
中级太监。
中黄门:
低级太监。
侍中:
内朝官之一,位略低于九卿,
尚书令:
中书令(秘书令):
尚书:
黄门侍郎:
级别不高,却是距离皇帝最近的*。
散骑常侍
散骑侍郎
御史中丞:
将作大匠:
位在九卿之下、侍中之上。
博士:
专管经学传授。
城门校尉
中书舍人
五兵尚书:
度支尚书(户部):
左民尚书:
吏部尚书(大尚书)
祠部尚书
屯田都尉
水衡都尉:
典曹都尉
西园八校尉
东观令
武将官职:
大将军
骠骑将军
车骑将军
卫将军
中郎将
八校尉:
分别是长水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 、步兵校尉、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东汉时,省中垒校尉、胡骑校 尉、虎贲校尉。到三国时期,八校尉的职权越来越小,最后沦为低级*。
四军将军:
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
四征将军(四征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
四镇将军(四镇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
四安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
四平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
大都督:
不常置,属加官。
都督
上大将军:
杂号将军:
军师将军(军师):
杂号将军之一。魏以荀攸为军师,凡军国选举及刑狱法制皆使决之。吴也曾以朱然为右军师,蜀国也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
领军将军(领军、中领军):
杂号将军之一。曹操任丞相时,置领军一职,由史涣担任,与护军一起并掌禁兵,后更名
为中领军。曹丕更名为领军将军,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蜀、吴亦置,为高级将军名
号。
护军将军(护军、中护军):
杂号将军之一。与领军同时置,由韩浩担任护军,掌禁兵。曹丕更名为护军将军。蜀、吴
亦置,为高级将军名号。
监军(中监军)
奋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担任此官职者,相当于各路军队中的总监军。东汉末年,
各路诸侯打董卓时,以曹操担任奋武将军;沮授也曾在袁绍军中任奋武将军之职。
都护将军(都护):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乃统率诸将之官。
骁骑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秦朗曾任此职。
越骑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曹彰曾行此职。
伏波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夏侯敦曾任此职。
厉锋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曹洪曾任此职。
中坚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武卫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荡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辽曾任此职。
讨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王平曾任此职。
灭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
游击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
折冲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
虎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于禁曾任此职。
平狄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合曾任此职。
横野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徐晃曾任此职。
捕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典曾任此职。
破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坚曾任此职。
威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征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飞曾任此职。
讨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黄忠曾任此职。
平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周泰曾任此职。
扬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振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定曾任此职。
奋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行此职。
建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郭淮曾任此职。
宣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步睿曾任此职。
讨逆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策曾任此职。
立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庞德曾任此职。
中卫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庞会曾任此职。
振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礼曾任此职。
扬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任此职。
建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刘封曾任此职。
绥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蒋斌曾任此职。
昭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
冠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
翊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
镇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
副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刘封曾任此职。
绥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杨仪曾任此职。
抚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步协曾任此职。
建信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申仪曾任此职。
安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麋竺曾任此职。
秉忠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乾曾任此职。
昭德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简雍曾任此职。
昭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伊籍曾任此职。
怀集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申耽曾任此职。
兴业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严曾任此职。
辅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严曾任此职。
镇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魏延曾任此职。
绥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瑜曾任此职。
忠节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杨洪曾任此职。
安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恢曾任此职。
抚戎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嶷曾任此职。
奉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姜维曾任此职。
安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邓方曾任此职。
威烈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
扶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
安国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
抚边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
辅国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
绥南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全琮曾任此职。
横江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鲁肃曾任此职。
别部司马:
牙门将军(牙门将):
偏将军:
裨将军:
门下督、帐下督:
地方(兼幕府)官职:
刺史
州牧
司隶校尉
太守
国相
都尉(郡尉)
京兆尹
令 长 长史 留府长史 东曹 西曹 别驾从事(别驾) 都官从事 功曹从事 簿曹从事 兵曹从事 治中从事 典学从事 劝学从事 郡丞 主簿 主记 记室 参军 从事祭酒 军祭酒 师友祭酒 椽 从事 书佐 从事中郎
爵位:
列侯、县侯、乡侯、亭侯、都乡侯、都亭侯、关内侯、名号侯、 关中侯
有关知识:
开府(开府仪同三司):
汉代仅太傅、大将军、三公(三司)可以开幕府。三国时期由于开府的*逐渐增多,故
有“开府仪同三司”的名号,即可以按照三公的官制,开府招揽自己的幕府属官。
假节钺(假节):
节(就是苏武牧羊时手里拿的那个东西)、钺(类似于斧子一样的东西)都是皇帝的信物
。“假黄钺”代表了皇帝出征,比如“帝征孙权,以(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
“使持节”则可以在地方上自行诛杀二千石以下的*。“持节”可以自行诛杀无官职之
人,若在军事中,则可以诛杀*。“假节”可以杀犯军令之人。
使君:
州郡长官之尊称,比如曹操称呼刘备为“使君”。
品秩:
以俸禄作为*品级的标准。依次为上公、公、中二千石(九卿一级,月俸一百八十斛谷
)、二千石(月俸一百二十斛谷)、比二千石(月俸一百二十斛谷)、千石(月俸八十斛
谷)、比千石、六百石、比六百石等。
录尚书事:
录为总领之意,录尚书事就是总管全国一切事务,无所不管,往往是公卿权重者任之,比
如诸葛亮。
方正(贤良方正):
汉代的选举科目之一,被举方正即意味着可以做官了。有时候方正和贤良并在一起,称为
贤良方正。
茂才:
汉代选拔*的科目之一,原为“秀才”,意为才之秀者也。后避刘秀讳,更为“茂才”
。
孝廉:
汉代选官科目之一,各郡国举孝子、廉吏各一人,为“举孝廉”。
高第:
汉代选举科目之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08:35
三国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夏侯敦、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鸿胪:秦时称典客,汉初称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卫 尉:秦时始置,汉景帝(刘启)初更名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复原名,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太 尉:同大司马。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
太 傅: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睿即位后人钟繇为太傅。
太 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 仆:秦和两汉均设太仆,王莽一度更名为太御,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九卿之一。
太 守:秦时设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少 府:秦和两汉均设少府,王莽称共工,与大司农一同掌管财货。不过大司农掌管国家财货,而少府则管供养皇帝。其属官有掌管御用纸、墨、笔等物的守宫令、掌管刀剑弩机等物的尚方令、掌管衣物的御府令、为宫廷治病的太医令。九卿之一。
中常侍:秦时始置,东汉时由宦官担任,掌管文书和传达诏令,权力极大。
中书监令:曹操为魏王时,设置秘书令以处理尚书章奏。曹丕于黄初初年改秘书令为中书令并特置中书监,使之排在中书令之前。
中领军:曹操为丞相后置领军,不久改为中领军,掌管禁卫军。
中护军:曹操为丞相后置护军,不久改为中护军,掌管禁卫军,地位略低于中领军。
长 史:秦时始置,西汉时丞相下有两长史,其职务相当于秘书长,即最高国务机关中事务主管。将军幕府中亦有长史,为幕僚之长;可分令部队出战的称为将兵长史。东汉的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府亦设长史,职任颇重。三国沿置不改。
从 事:刺史的佐官如别驾、治中、主簿、功曹等都称为从事。
仓曹掾属:主管仓谷之事的*,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司 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 空: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
司隶校尉:汉武帝始置,负责督率京城徒隶,从事查捕奸邪和罪犯,简称司隶。刘备在蜀称帝时以张飞为司隶校尉。
司金中郎将:曹操于建安十年(205)置,掌管冶铁、钱币和农具的铸造的*。
主 簿:汉始置,掌管文书簿笈,司空、丞相府及刺史的佐官中都设有主簿。
功 曹:刺史的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
东西曹掾属:曹操为丞相后下设东、西曹掌管人事工作,东曹主管二千石*的任免,西曹主观丞相府*的任免。其负责人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丞 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
光禄勋:秦时称郎中令,汉武帝更名为光禄勋。王莽称司中,东汉又称光禄勋。曹操为魏公后设郎中令,黄初元年(220年)又称光禄勋,掌管宿卫宫殿门户。其属官有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掌管御乘舆车的奉车都尉、掌管副车马匹的附马都尉、掌管羽林骑的骑都尉,而大夫、中郎将等官是否是光禄勋的属官尚有争议。九卿之一。
执金吾:秦时称中尉,汉武帝更名为执金吾。王莽称奋武,东汉复称执金吾。曹魏先称中尉,黄初元年更名为执金吾,掌管宫外巡卫。卫尉巡行宫中,执金吾则徼偱京师。天子出行,执金吾为先导。“吾”当御讲。
别 驾: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视察为职,别驾则另乘传车,辅助刺史出巡,故称别驾。
廷 尉:秦时始置,汉景帝更名为大理,自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狱讼,是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机关。“廷”字系直、平之义,治狱贵直而平,故以为号。廷尉的属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监,成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县令长:春秋战国时始置,一县的行政长官,人口在万户以下的县的长官称为令,万户以上的称为长。县令长的佐官有掌管军事、治安的县尉和掌管文书、仓狱的县丞,一般每县有丞、尉各一人,大县有尉两人或更多。
尚 书:“尚”就是执掌的意思。秦汉时,尚书只是少府的属官,掌管殿内文书,地位很低。汉武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治事,因在皇帝周围办事,地位逐渐重要。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书。吏部又称选部,掌管选用官吏;左民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掌管军国支计。其中以吏部尚书最为重要。
尚书令:秦时始置,为尚书台首长,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脑。尚书令的副手为尚书仆射,曹魏置尚书仆射一或二人,二人并置时称左右仆射。若尚书令缺,由左仆射代行令事。曹魏时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尚书郎:尚书台内负责起草文书的*。东汉选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侍 中:秦时始置,为丞相的属官,掌管拾遗补缺、赞导、陪乘、出而负玺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
宗 正:秦时始置,王莽称宗伯,东汉复称宗正,掌管皇族与外戚事务。两汉皆以刘姓宗室充任。九卿之一。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刺 史:秦时始置,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
治 中:刺史的佐吏。古代簿籍文书之类称为“中”,“治中”即为管理文书档案之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固定的官职。
参 军: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
河南尹:东汉建都于河南郡洛阳县,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
典农中郎将:汉末曹操置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均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仅有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城门校尉:西汉始置,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
相 国:即丞相。
将作大臣:秦时称将作少府,汉景帝更名为将作大臣,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地土木营建。
给事中:秦时始置,西汉沿置,东汉省,魏复置。为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
都 督:三国始置都督和大都督,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校 事:曹操临时设置的小吏,负责伺察群臣的微过小罪。
监冶谒者:三国时魏置,掌管冶铁的专官
御史大夫:掌管*、纠察的*,其位仅次于丞相。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黄门侍郎:秦汉时,宫门皆*,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
散骑常侍:三国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督 军:高级统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督 邮:汉代各郡置督邮官,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兼管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安南将军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安远将军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兵曹掾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步兵校尉汉武帝时,置八校尉领北军,其中有步兵校尉,秩二千石,掌上林苑门屯兵。东汉因之,秩比二千石。三国均置,为天子禁军首领之一。
骠骑将军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别驾从事即别驾从事史,汉制,刺史属吏之长,因跟随刺史出巡时要另乘专车,故称别驾,三国因置。
别部司马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从事中郎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从事祭酒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车骑将军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
大都督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大理秦以廷尉为最高司法长官。汉时改为大理。魏时为第三品,中二千石。黄初元年改为廷尉。吴亦如之。
大尚书吏部尚书的别称。魏晋尚书分曹治事,吏部尚书为首曹,故称大尚书。
大长秋秦置将行,为皇后宫官。汉改为大长秋,秩二千石,职掌奉宣皇后命和引见给赐宗室外戚及充当皇后出行随行,常为宦者任。三国因之。
东中郎将秦郎中令属官有左中郎将,汉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主轮番执戟宿卫天子。魏因置。亦作东中郎将。比二千石,第四品。吴蜀亦置。
东观令东观原为东汉宫名,为宫中藏书之处。三国吴置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东曹属汉制,丞相、太尉掾吏其正职称掾,副职称属,皆比二百石。东曹副职吏员称东曹属。三国因之。
东曹掾汉制,丞相、太尉自辟掾吏分曹治事,有东曹掾,秩比四百石,初出督为刺史,后主二千石长吏及军吏的迁除。三国因之。
荡寇中郎将中郎将秦汉时即设有是官,为皇帝的宿卫侍从官。秩位次于将军。东汉三国事名号渐多,各国自相署置。荡寇之名仅吴有置,魏蜀未见。
荡寇将军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秩为第五品。
督军校尉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督军从事刺史、州牧之属官,多称从事史,分主各事。东汉末临时设置属军事之从事史颇多。
都督领兵将领或地方军政长官之称。蜀于边缘诸郡皆置都督领兵屯守。
邸阁督邸阁为囤积粮谷之所,其督为守备屯所士卒之长。
典学从事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典曹都尉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都尉都尉名官甚多,多为主兵武官。地方郡国都尉,主兵。
都护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魏沿置。蜀有中都护、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奋威校尉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奋武校尉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奋武将军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三国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西汉始置。三国均置,第四品。
符节令秦汉时置此官,属少府,掌府节。魏置符节令,别为一台,位次御史中丞。令一人,六百石,第五品。掌授节、铜虎符、竹使符。吴蜀亦置。
奉尚“尚”他本均作“常”,即奉常(太常)。
奉车都尉汉武帝时设奉车、驸马、骑三都尉,皆比二千石。奉车都尉掌御乘舆马。魏时为第六品,秩比二千石。
辅国大将军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辅国将军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关内侯秦置。爵第十九级,位次于列侯。有其号,无国邑。
光禄大夫秦郎中令属官有中大夫,汉更名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魏时为第三品,位次三公。无固定职守,相当于顾问。诸公告老及在朝重臣加拜此官以示优重。
横江将军三国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
黄门丞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黄门令之佐吏有丞、从丞各一人。
黄门令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秩六百石,宦者充任,主省中诸宦者。
护军秦置护军都尉。汉初又称护军中尉。武帝时设护军将军。护军之号,有时即指竣军将军或中护军之简称。
护军将军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侯相即列侯封国的相,主治民,如县令、长。
后典军三国时蜀于监军之下置典军,分前、后、中三典军。吴亦置,但分左、右、中。
后将军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虎威将军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虎贲中郎将《周礼·夏官》记有虎贲氏,掌王出入仪卫。汉平帝元始元年更名为虎贲郎,置中郎将统领。秩比二千石。
建武中郎将三国吴置,胡综任之。
金曹从事三国吴置。魏置金曹掾,主管货币盐铁事。吴置金曹从事,胡综任之。
建武将军曹魏置,第五品。
建威将军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监农御史为御史中丞的属官。秦置御史大夫,汉因之。有两丞,一曰中丞。及御史大夫转为司空,御史中丞遂成御史台的长官。御史台属下有名目不同的御史,分掌各事。监农御史为其中之一。三国吴有置,魏蜀未见。
监军春秋有载,三国均置。无定员,随事而设。诸州不置都督时置此官。将军领兵出征时,多置监军。
记室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文檄。
家令太子属官。秦置,魏时为第五品,秩千石,主仓谷饮食,职似司农、少府。
军师三国时各国均设军师官,皆参与主持军事谋议等事。
军祭酒即军师祭酒,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军议校尉参议军事的官位。
谏议大夫秦时,郎中令属官有大夫,掌议论、顾问、应对。汉武帝置谏大夫,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秩比六百石。魏蜀有置,吴无考。
立武中郎将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立节中郎将三国吴置。陆抗任是职。
领军是中领军或领军将军的简称。曹操为丞相时置,掌禁兵。
领军将军领军中资重者之称。资轻者为中领军。掌禁兵。
列侯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金印紫绶,有封邑,得食租税。魏初如汉制。咸熙元年改行五等爵制。
令史汉代少府属官有尚书令史,兰台令史。诸公府亦设令史,地位低于掾史。曹魏公府及诸将军府设令史。蜀相府有令史。
令秦汉时县官管辖区万户以上者称令,万户以下者称长。
秘书掌管禁中图书秘记。汉桓帝始置。
秘府郎三国吴置,掌校秘书。
门下循行汉制,郡守三吏有门下循行,类似门下客,不主实事。
门下督将帅府属官。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属有门下录事、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南中郎将光禄勋属官。魏时秩二千石,蜀亦置,吴无。
破虏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五品。李典、孙坚曾任。
平戎将军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平东将军汉置,魏时为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
平南将军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北将军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西将军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偏将军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
前护军魏及蜀皆置护军,唯蜀护军分为前、后、左、右、中五护军。
前将军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前军师东汉始有军师之名。分前后左右中之名,第五品。
骑都尉两汉均置,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掌监羽林骑,无定员。
劝学从事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儒林校尉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上大将军吴孙权黄龙元年置。位在三公之上。陆逊任是职。
绥南中郎将三国魏蜀二国置有此官。士燮、张翼曾任是职。
射声校尉汉武帝置八校尉中有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即善射箭者。秩二千石。魏时为第四品,比二千石,掌宿卫兵,吴蜀亦置。
司马《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汉宫门及将军、校尉属官有司马。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军事。曹魏公府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司盐校尉又称盐府校尉。刘备定蜀时置,主较盐铁之利。吴亦置,主管海盐生产诸务。
师友从事汉制,刺史州牧的属官有从事史,分为别驾、治中、簿曹、兵曹从事等。汉末或置师友从事,仅为荣誉职位,无固定职守。
师友祭酒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庶子太子府属官,第五品,秩四百石,职如三署郎。
舍人秦始置,轮番当班宿卫太子。魏时为第七品,秩二百石。
尚书选曹郎三国吴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曹郎。
尚书右选郎三国蜀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部,分左右,有右选郎。杨戏曾任。
尚书吏部郎曹魏置尚书郎中二十五人,分部、曹治事,有吏部郎。
尚书仆射尚书台副长官。秦置,属少府,主文书启封,尚书令缺,代其事。魏时置尚书仆射二人,分左右,秩六百石,第三品。吴、蜀置一人不分左右。
都尉尚书秦为少府属官。掌殿内文书,地位很低。西汉以后职权渐重,置尚书,员五人,一人为仆射,四人分曹治事。东汉时尚书台正式成为总理国家政务的中枢。魏置尚书,有令一人,仆射二人,尚书五(分为五曹)称八座,五曹尚书中除吏部尚书外,其他但称尚书。吴蜀亦置。
尚书令史西汉尚书郎下有令史,东汉增至十八人,秩二百石,分属六曹,主书写文书。魏时为第八品。
书部书部从事之省称。孙权置,胡综任之,典军国密事。
书佐主办文书的佐官『制,州郡门下及诸曹皆有书佐,在外由州郡长官自行辟除。书佐除诸曹外,因属州郡长官亲近属吏,故又称门下书佐。
屯骑校尉汉武帝时始置,掌骑士,东汉改骁骑,后复置,掌宿卫兵。魏沿置,秩比二千石,第四品,隶属中领军。
太子太傅商、周两代已有太子太傅及少傅,作为太子的师傅。汉沿置,秩三千石,位次太常。东汉秩中二千石。太子对其执弟子之礼。三国因置。
太中大夫秦始置,职掌言议,顾问应对,为天子高级参谋。魏时为第七品,秩千石,吴蜀置同。
亭侯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列侯中食禄于乡、亭者称为乡侯、亭侯。
讨逆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曹魏沿置,第五品。
讨虏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蜀置此官,吴因孙坚曾任此职,后不复置。
讨寇将军魏置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蜀亦置。
武卫都尉三国吴置,孙桓、孙峻曾任。
武卫将军魏置,第四品。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为武卫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卫禁兵。吴亦置,典宿卫。
无难右部督三国吴置。禁军无难营分左右两部,均设督统之。故有是称。
五官掾汉代郡太守自署属吏之一,掌春秋祭祀,若功曹史缺,或其他各曹员缺,则署理或代行其事。为太守的左右手,地位与功曹史相上下。
王秦汉以后帝王改称皇帝,王成为封爵的最高一级。
尉古代武官多以尉为名。春秋时有军尉。秦汉时有太尉,掌武事;廷尉掌刑狱。郡有都尉,县有县尉,均为地方掌武事之官,简称尉。
卫将军汉文帝始置,位亚三司,第二品。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选曹尚书列曹尚书之一,掌选拔官吏事。汉承秦制,设尚书,属少府。汉成帝时,设四尚书,分四曹办事。汉光武帝时,改常侍曹为吏曹,掌选举祠祭事。此即选曹尚书之由来。魏改选部为吏部。
先登校尉三国时统兵校尉名目甚多,先登校尉唯吴置。
乡侯汉制,列侯,所食县为侯国。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东汉后期,增设县侯、乡侯、亭侯等爵位。
相国参军曹操为汉丞相时置参军,第七品。
校事曹操初置,至嘉平中罢。吴亦置。职充皇帝耳目,刺探臣民言行,上察宗庙,下摄众官。或做典校、校曹。
校尉秦置。汉置八校尉,掌管特种军队。汉制,一般军队中将军以下的武官有校尉。三国因之。
洗马即太子洗马。太子属官。秦始置,职掌如谒者,太子出行为前导。魏时为第七品,秩六百石。
相职如郡太守。魏诸王国各置相一人,秩二千石,第五品。
西曹掾汉制,丞相、太尉属吏分曹治事,有西曹。吏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初主领百官奏事,后改为主府内官吏署用。魏时丞相、大将军及司徒、司空等府内置西曹掾,秩比四百石,第七品。
西部都尉秦有郡尉,汉景帝时更名为都尉,秩比二千石,掌佐助太守分管军事,维持境内治安。三国因之。每郡置都尉一人,大郡或置二人,分管境内东西,或南北。
翼正都尉三国吴东宫属官。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张休为右弼都尉,顾谭为辅正都尉,陈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以佐太子。
羽林中郎将汉宣帝始以中郎将监羽林,东汉置羽林中郎将,秩比二千石,掌宿卫侍从。魏时为第五品,秩比二千石,主羽林郎。
越骑校尉汉武帝始置,掌越骑。东汉沿置,设越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掌宿卫兵。三国均置。
掾古代属官的通称。如掾属、掾佐、掾吏、掾史等,简称掾。
牙门将军魏文帝黄初年间始置,第五品,无定员。蜀吴亦置。
扬武将军东汉年间有此职,三国均置。
右部督全称为帐下右部督。三国时将军开府者,其属官有帐下督一人,第七品。陆逊曾为孙权帐下右部督。
右中郎将西汉始置,秩比二千石、主右署郎,职隶光禄勋。魏时为第四品,秩比二千石。
右国史三国吴置,与左国史并掌修国史。
右大将军三国蜀于建兴十三年初置大将军。景耀初分置右大将军。
右护军三国皆置护军,分左右。
右将军汉有此职,金印紫绶,地位如上卿,但不常置。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议、决定军国大事,再领尚书事则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有官属。
议郎郎中令的属官,为郎官中地位较高者,秩六百石,掌顾问应对,无常员,三国沿置。
议曹从事两汉的州刺史或州牧的属官,有从事史或从事若干人,分司州政。
佐军司马汉中郎将属官有佐军司马。孙坚曾任。
奏曹掾汉制,三公府设奏曹,主奏议事。曹魏丞相府置奏曹掾,比三百石。吴亦置。
赞军校尉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赞军校尉为吴置,鲁肃任之,助周瑜参赞军务,故以赞军名之。
折冲将军魏所设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吴亦置,蜀无。
折冲校尉汉末,曹操任奋武将军,任夏侯敦为折冲校尉,后不置,蜀无。
左执法三国吴置,为御史台属官,与中执法、右执法共同平决诸官事。
左典军三国吴置左、右、中三典军,领营兵。
左节度吴始置,典掌军粮。分左右。
左司马汉制,将军府多置司马,职位仅次于军师、长史。汉末曹操表孙权为讨虏将军,权任顾雍为左司马,当为讨虏将军之属官。
左军师曹操为丞相时置左军师一人,第五品。三国吴置,但不属丞相,而以三公领之。
左丞相秦置丞相,分左右,秦人尚左,以左丞相为正,右丞相为副。汉人以右为尊,故右丞相为上。三国吴置丞相,分左右,后仅置一人。
左右都护三国吴置,黄龙元年,拜陆逊为大将军、右都护,诸葛谨为大将军、左都护。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10:10
【三国时期官职从高到低排名】
[太傅]不常置
一般为每帝初即位时置,称太傅录尚书事,等该名太傅死后,辄不再置。
[太尉]三公之一
太尉府下置官吏有:
1、长史:千石
2、掾史属:东西曹掾为比四百石,余掾为比三百石,属为比二百石。
3、令史:百石
4、御属
[司徒]三公之一
下置官吏与太尉同
[司空]三公之一
下置官吏与太尉同
[将军]视同三公,以大将军为第一,次为骠骑将军,次为车骑将军,次为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将军,均不常置。
将军府下置官吏有:
1、长史:千石
2、司马:千石
3、从事中郎:六百石
4、掾属、令史、御属等则与太尉同
将军领军皆有部、曲、屯(均为建制单位)。
5、校尉:比二千石,设于部
6、军司马:比千石
7、军候:比六百石,设于曲
8、屯长:比二百石,设于屯
[太常卿]中二千石、[太常丞]比千石
[太史令]六百石、[太史丞]二百石、[明堂丞]二百石、[灵台丞]二百石
[博士祭酒]六百石、[博士]比六百石
[太祝令]六百石、[太祝丞]
[太宰令]六百石、[太宰丞]
[大予乐令]六百石、[大予乐丞]
[高庙令]六百石、[世祖庙令]六百石、[陵园令]六百石、[陵园丞]、[陵园校长]
[光禄勋]中二千石、[光禄丞]比千石
[五官中郎将]比二千石、[五官中郎]比六百石、[五官侍郎]比四百石、[五官郎中]比三百石
[左、右中郎将]比二千石、中郎[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
[虎贲中郎将]比二千石、[左、右仆射]比六百石、[左、右陛长]比六百石、[虎贲中郎]比六百石、[虎贲侍郎]比四百石、[虎贲郎中]比三百石、[节从虎贲]比二百石
[羽林中郎将]比二千石、[羽林左、右监]六百石、[羽林郎]比三百石、[羽林左、右丞]
[奉车都尉]比二千石、[驸马都尉]比二千石、[骑都尉]比二千石]
[光禄大夫]比二千石
[太中大夫]比二千石
[中散大夫]六百石
[谏议大夫]六百石
[议郎]六百石
[谒者仆射]比千石、[常侍谒者]比六百石、[给事谒者]四百石、[灌谒者郎中]比三百石
[卫尉]中二千石、[卫尉丞]比千石
[公车司马令]六百石、[公车司马丞]三百石、[公车司马尉]三百石
[南宫卫士令]六百石、[南宫卫士丞]三百石
[北宫卫士令]六百石、[北宫卫士丞]三百石
[左、右都候]六百石、[左、右都候丞]三百石
[宫掖门司马]比千石,掌守卫宫门,具体为设七人,为:南宫南屯司马,守平城门;宫门苍龙司马,守东门;玄武司马,守玄武门;北屯司马,守北门;北宫朱爵司马,守南掖门;东明司马,守东门;朔平司马,守北门
[太仆]中二千石、[太仆丞]比千石
[考工令]六百石、[考工左、右丞]三百石
[车府令]六百石、[车府丞]三百石
[未央厩令]六百石、[长乐厩丞]三百石
[廷尉]中二千石、[廷尉正]六百石、[廷尉左监]六百石、[廷尉左平]六百石
[大鸿胪]中二千石、[大鸿胪丞]比千石
[大行令]六百石、[大行丞]三百石、[治礼郎]
[宗正]中二千石、[宗正丞]比千石
[公主家令]六百石、[公主家丞]三百石
[大司农]中二千石、[大司农丞]比千石、[部丞]六百石
[太仓令]六百石、[太仓丞]三百石
[平准令]六百石、[平准丞]三百石
[导官令]六百石、[导官丞]三百石
[少府]中二千石、[少府丞]比千石
[太医令]六百石、[药丞]三百石、[方丞]三百石
[太官令]六百石、[太官左丞]三百石、[甘丞]、[汤官丞]、[果丞]
[守宫令]六百石、[守宫丞]三百石
[上林苑令]六百石、[上林苑丞、尉]三百石
[侍中]比二千石、[中常侍]千石、[黄门侍郎]六百石、[小黄门]六百石、[黄门令]六百石、[黄门署长]四百石、[画室署长]四百石、[玉堂署长]四百石、[丙署长]四百石、[中黄门冗从仆射]六百石、[中黄门]比三百石、[掖庭令]六百石、[左、右丞]三百石、[暴室丞]三百石、[永巷令]六百石、[永巷丞]三百石、[御府令]六百石、[御府丞]三百石、[钩盾令]六百石、[钩盾丞]三百石、[永安丞]三百石、[苑中丞、果丞、鸿池丞、南园丞]二百石、[濯龙监、直里监]四百石、[大长秋]二千石、[大长秋丞]六百石、[中宫仆]千石、[中宫谒者令]六百石、[中宫谒者]四百石、[中宫尚书]六百石、[中宫私府令]六百石、[中宫私府丞]三百石、[中宫永巷令]六百石、[中宫永巷丞]三百石、[中宫黄门冗从仆射]六百石、[中宫署令]六百石]、[中宫署丞]三百石、[复道丞]三百石、[中宫药长]四百石。——这些职务均由宦官担任
[中藏令]六百石、[中藏丞]
[内者令]六百石、[内者左、右丞]
[尚书仆射]六百石、[尚书左、右丞]四百石、[侍郎]四百石、[令史]二百石
[符节令]六百石
[御史大夫]万石、[御史中丞]千石、[治书侍御史]六百石、[侍御史]六百石
[兰台令史]六百石
[执金吾]中二千石、[执金吾丞]比千石
[武库令]六百石、[武库丞]
[太子太傅]中二千石、[太子少傅]千石、[太子庶子]四百石、[太子舍人]二百石、[太子家令]千石、[太子仓令]六百石、[太子食官令]六百石、[太子仆]千石、[太子厩长]四百石、[太子门大夫]六百石、[太子洗马]比六百石、[太子中盾]四百石、[太子卫率]四百石
[将作大匠]二千石、[将作丞]六百石、[左、右校令]六百石、[左、右校丞]三百石
[城门校尉]比二千石、[城门司马]千石、[城门候]六百石
[北军中候]六百石
[屯骑、越骑、长水、步兵、射声校尉]比二千石、[司马]千石
[司隶校尉]比二千石
[河南尹]比二千石
[刺史]六百石
[京辅都尉、左辅都尉、右辅都尉]二千石
[太守]二千石、[郡太守丞]六百石、[有秩]百石
[郡都尉]比二千石、[郡都尉丞]六百石
[县令]千石、、[县丞]四百石、[县尉]四百石
[*]四百石、[次县*]三百石、[县啬夫]
[使匈奴中郎将]比二千石
[护乌桓校尉]比二千石、[护羌校尉]比二千石
[王国傅、相]二千石、[王国中尉]比二千石、[王国郎中令]千石、[王国仆]千石、[王国长史]六百石、[王国大夫]比六百石、[王国治书]比六百石、[王国谒者]比四百石、[王国礼乐长、卫士长、医工长、永巷长、祠祀长]比四百石、[王国郎中]二百石
[侯国相]千石、[侯国家丞、庶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12:01
三国官职表
三国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夏侯敦、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鸿胪:秦时称典客,汉初称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卫 尉:秦时始置,汉景帝(刘启)初更名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复原名,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太 尉:同大司马。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
太 傅: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睿即位后人钟繇为太傅。
太 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 仆:秦和两汉均设太仆,王莽一度更名为太御,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九卿之一。
太 守:秦时设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少 府:秦和两汉均设少府,王莽称共工,与大司农一同掌管财货。不过大司农掌管国家财货,而少府则管供养皇帝。其属官有掌管御用纸、墨、笔等物的守宫令、掌管刀剑弩机等物的尚方令、掌管衣物的御府令、为宫廷治病的太医令。九卿之一。
中常侍:秦时始置,东汉时由宦官担任,掌管文书和传达诏令,权力极大。
中书监令:曹操为魏王时,设置秘书令以处理尚书章奏。曹丕于黄初初年改秘书令为中书令并特置中书监,使之排在中书令之前。
中领军:曹操为丞相后置领军,不久改为中领军,掌管禁卫军。
中护军:曹操为丞相后置护军,不久改为中护军,掌管禁卫军,地位略低于中领军。
长 史:秦时始置,西汉时丞相下有两长史,其职务相当于秘书长,即最高国务机关中事务主管。将军幕府中亦有长史,为幕僚之长;可分令部队出战的称为将兵长史。东汉的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府亦设长史,职任颇重。三国沿置不改。
从 事:刺史的佐官如别驾、治中、主簿、功曹等都称为从事。
仓曹掾属:主管仓谷之事的*,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司 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 空: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
司隶校尉:汉武帝始置,负责督率京城徒隶,从事查捕奸邪和罪犯,简称司隶。刘备在蜀称帝时以张飞为司隶校尉。
司金中郎将:曹操于建安十年(205)置,掌管冶铁、钱币和农具的铸造的*。
主 簿:汉始置,掌管文书簿笈,司空、丞相府及刺史的佐官中都设有主簿。
功 曹:刺史的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
东西曹掾属:曹操为丞相后下设东、西曹掌管人事工作,东曹主管二千石*的任免,西曹主观丞相府*的任免。其负责人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丞 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
光禄勋:秦时称郎中令,汉武帝更名为光禄勋。王莽称司中,东汉又称光禄勋。曹操为魏公后设郎中令,黄初元年(220年)又称光禄勋,掌管宿卫宫殿门户。其属官有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掌管御乘舆车的奉车都尉、掌管副车马匹的附马都尉、掌管羽林骑的骑都尉,而大夫、中郎将等官是否是光禄勋的属官尚有争议。九卿之一。
执金吾:秦时称中尉,汉武帝更名为执金吾。王莽称奋武,东汉复称执金吾。曹魏先称中尉,黄初元年更名为执金吾,掌管宫外巡卫。卫尉巡行宫中,执金吾则徼偱京师。天子出行,执金吾为先导。“吾”当御讲。
别 驾: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视察为职,别驾则另乘传车,辅助刺史出巡,故称别驾。
廷 尉:秦时始置,汉景帝更名为大理,自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狱讼,是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机关。“廷”字系直、平之义,治狱贵直而平,故以为号。廷尉的属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监,成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县令长:春秋战国时始置,一县的行政长官,人口在万户以下的县的长官称为令,万户以上的称为长。县令长的佐官有掌管军事、治安的县尉和掌管文书、仓狱的县丞,一般每县有丞、尉各一人,大县有尉两人或更多。
尚 书:“尚”就是执掌的意思。秦汉时,尚书只是少府的属官,掌管殿内文书,地位很低。汉武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治事,因在皇帝周围办事,地位逐渐重要。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书。吏部又称选部,掌管选用官吏;左民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掌管军国支计。其中以吏部尚书最为重要。
尚书令:秦时始置,为尚书台首长,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脑。尚书令的副手为尚书仆射,曹魏置尚书仆射一或二人,二人并置时称左右仆射。若尚书令缺,由左仆射代行令事。曹魏时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尚书郎:尚书台内负责起草文书的*。东汉选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侍 中:秦时始置,为丞相的属官,掌管拾遗补缺、赞导、陪乘、出而负玺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
宗 正:秦时始置,王莽称宗伯,东汉复称宗正,掌管皇族与外戚事务。两汉皆以刘姓宗室充任。九卿之一。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刺 史:秦时始置,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
治 中:刺史的佐吏。古代簿籍文书之类称为“中”,“治中”即为管理文书档案之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固定的官职。
参 军: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
河南尹:东汉建都于河南郡洛阳县,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
典农中郎将:汉末曹操置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均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仅有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城门校尉:西汉始置,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
相 国:即丞相。
将作大臣:秦时称将作少府,汉景帝更名为将作大臣,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地土木营建。
给事中:秦时始置,西汉沿置,东汉省,魏复置。为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
都 督:三国始置都督和大都督,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校 事:曹操临时设置的小吏,负责伺察群臣的微过小罪。
监冶谒者:三国时魏置,掌管冶铁的专官
御史大夫:掌管*、纠察的*,其位仅次于丞相。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黄门侍郎:秦汉时,宫门皆*,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
散骑常侍:三国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督 军:高级统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督 邮:汉代各郡置督邮官,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兼管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安南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安远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兵曹掾 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步兵校尉 汉武帝时,置八校尉领北军,其中有步兵校尉,秩二千石,掌上林苑门屯兵。东汉因之,秩比二千石。三国均置,为天子禁军首领之一。
骠骑将军 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别驾从事 即别驾从事史,汉制,刺史属吏之长,因跟随刺史出巡时要另乘专车,故称别驾,三国因置。
别部司马 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从事祭酒 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车骑将军 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大理 秦以廷尉为最高司法长官。汉时改为大理。魏时为第三品,中二千石。黄初元年改为廷尉。吴亦如之。
大尚书 吏部尚书的别称。魏晋尚书分曹治事,吏部尚书为首曹,故称大尚书。
大长秋 秦置将行,为皇后宫官。汉改为大长秋,秩二千石,职掌奉宣皇后命和引见给赐宗室外戚及充当皇后出行随行,常为宦者任。三国因之。
东中郎将 秦郎中令属官有左中郎将,汉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主轮番执戟宿卫天子。魏因置。亦作东中郎将。比二千石,第四品。吴蜀亦置。
东观令 东观原为东汉宫名,为宫中藏书之处。三国吴置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东曹属 汉制,丞相、太尉掾吏其正职称掾,副职称属,皆比二百石。东曹副职吏员称东曹属。三国因之。
东曹掾 汉制,丞相、太尉自辟掾吏分曹治事,有东曹掾,秩比四百石,初出督为刺史,后主二千石长吏及军吏的迁除。三国因之。
荡寇中郎将 中郎将秦汉时即设有是官,为皇帝的宿卫侍从官。秩位次于将军。东汉三国事名号渐多,各国自相署置。荡寇之名仅吴有置,魏蜀未见。
荡寇将军 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秩为第五品。
督军校尉 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督军从事 刺史、州牧之属官,多称从事史,分主各事。东汉末临时设置属军事之从事史颇多。
都督 领兵将领或地方军政长官之称。蜀于边缘诸郡皆置都督领兵屯守。
邸阁督 邸阁为囤积粮谷之所,其督为守备屯所士卒之长。
典学从事 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典曹都尉 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都尉 都尉名官甚多,多为主兵武官。地方郡国都尉,主兵。
都护 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魏沿置。蜀有中都护、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奋威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奋武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奋武将军 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三国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 西汉始置。三国均置,第四品。
符节令 秦汉时置此官,属少府,掌府节。魏置符节令,别为一台,位次御史中丞。令一人,六百石,第五品。掌授节、铜虎符、竹使符。吴蜀亦置。
奉尚 “尚”他本均作“常”,即奉常(太常)。
奉车都尉 汉武帝时设奉车、驸马、骑三都尉,皆比二千石。奉车都尉掌御乘舆马。魏时为第六品,秩比二千石。
辅国大将军 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辅国将军 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关内侯 秦置。爵第十九级,位次于列侯。有其号,无国邑。
光禄大夫 秦郎中令属官有中大夫,汉更名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魏时为第三品,位次三公。无固定职守,相当于顾问。诸公告老及在朝重臣加拜此官以示优重。
横江将军 三国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
黄门丞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黄门令之佐吏有丞、从丞各一人。
黄门令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秩六百石,宦者充任,主省中诸宦者。
护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初又称护军中尉。武帝时设护军将军。护军之号,有时即指竣军将军或中护军之简称。
护军将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侯相 即列侯封国的相,主治民,如县令、长。
后典军 三国时蜀于监军之下置典军,分前、后、中三典军。吴亦置,但分左、右、中。
后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虎威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虎贲中郎将 《周礼·夏官》记有虎贲氏,掌王出入仪卫。汉平帝元始元年更名为虎贲郎,置中郎将统领。秩比二千石。
建武中郎将 三国吴置,胡综任之。
金曹从事 三国吴置。魏置金曹掾,主管货币盐铁事。吴置金曹从事,胡综任之。
建武将军 曹魏置,第五品。
建威将军 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监农御史 为御史中丞的属官。秦置御史大夫,汉因之。有两丞,一曰中丞。及御史大夫转为司空,御史中丞遂成御史台的长官。御史台属下有名目不同的御史,分掌各事。监农御史为其中之一。三国吴有置,魏蜀未见。
监军 春秋有载,三国均置。无定员,随事而设。诸州不置都督时置此官。将军领兵出征时,多置监军。
记室 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文檄。
家令 太子属官。秦置,魏时为第五品,秩千石,主仓谷饮食,职似司农、少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14:09
这是游戏三国群英传中的官职,我认为有一定得可信度,如果楼主是要写小说之类得完全可以用
类型 官位 等级 武将技 军师技 附加属性
武: 大将军 14 三日月斩 五岳华斩 分身斩 军魂 策反之计 尸兵 木人
武: 车骑将军 13 炎兽杀阵 莲华轰天 旋灯火 符兵引 借尸还魄 气疗* 投石车
武: 骠骑将军 13 雷光燋狱 天剑神威 神鸢空袭 莲华轰天 魂归西天 破阵* 轻骑兵
武: 前将军 12 龙卷旋风 土遁隐杀 驷冲车 增我军攻 地钉迎敌 轻骑兵
武: 后将军 12 剑轮斩 炎兽杀阵 符兵 增我将攻 稳定军心 轻骑兵
武: 左将军 12 驷冲车 莲华轰天 鼓舞士气 地雷星火 轻骑兵
武: 右将军 12 罗刹之盾 八卦斩 鹿角截击 鹿角拦路 轻骑兵
武: 翊军将军 11 八卦六角阵 日月轮斩 噬血魔刃 铁轮血斩阵 噬血魔刃 发在意先 借尸还命
武: 征东将军 11 水龙涛 冲射龙炮 冲车 探查援军 增加经验
武: 征南将军 11 风龙旋 神鸢空袭 增我军防 探查埋伏
武: 征西将军 11 莲华爆 火龙焰 增我军攻 探查地雷
武: 征北将军 11 鬼面盾 地龙震 鼓舞士气 探查拒鹿
武: 龙骧将军 10 八卦四方阵 月轮烈光斩 天剑神威 龙牙车队 万法自然 加速集气 弩车
武: 镇东将军 10 剑轮斩 水龙 噬血刃 减缓集气 援军连阵 轻骑兵
武: 镇南将军 10 神鸢弹 风龙 天剑开光 减敌军防 埋伏连阵 匈奴兵
武: 镇西将军 10 莲华 火龙 减敌军攻 地雷星火 猛兽军
武: 镇北将军 10 妖盾 地龙 降敌士气 鹿角十重 浪人
武: 奋威将军 10 月轮烈光斩 天剑开光
武: 破虏将军 9 冲射龙炮 三圣华斩 神剑闪 破阵* 轻骑兵
武: 安东将军 9 心剑齐发 剑轮舞 援军排阵
武: 安南将军 9 神鸢 天剑斩 埋伏排阵
武: 安西将军 9 半月斩 神剑闪 地雷火
武: 安北将军 9 突剑四方 驱豹冲 拒鹿包围
武: 奋武将军 9 炬石炼狱 天剑斩
武: 讨逆将军 8 半月斩 土遁杀 噬血刃 解除封计 黄巾兵
武: 征虏将军 8 八卦二象阵 神剑 预留退路
武: 平东将军 8 炬石炼狱 心剑 援军班阵 忍者
武: 平南将军 8 御飞刀 月刃烈斩 埋伏班阵 蛮兵
武: 平西将军 8 落日弓 神剑 地雷 弩兵
武: 平北将军 8 突石剑 落月弓 拒鹿角 短弓兵
武: 镇军将军 8 炬石轰 铁骑突击 短*兵
武: 荡寇将军 7 强火柱 冲射龙炮 探查地钉 轻骑兵
武: 平虏将军 7 炬石炼狱 土遁 地钉迎敌
武: 威远将军 7 迫击龙炮 无法退兵
武: 绥远将军 7 炬石轰 霜雪覆地
武: 牙门将军 7 水月斩 风云变色
武: 武威将军 7 长*突击 天狗吞日
武: 武卫将军 7 炬石 拨云见日
武: 平狄将军 6 炬石轰 集火柱 飞鬼戟 地钉断路 轻骑兵
武: 威虏将军 6 火箭天袭 长*突击 御飞刀 暗箭伤人
武: 扬威将军 6 火牛烈崩 落月弓
武: 振威将军 6 滚石怒冲 落日弓
武: 振武将军 6 火轮涛杀
武: 鹰扬将军 5 连弩狂涛 炬石 铁骑突击 噬血 钢地钉阵 短弓兵
武: 偏将军 5 火箭强袭 炬石 火牛烈崩
武: 扬武将军 5 火箭天袭 滚石剧压 火牛群舞
武: 折冲将军 5 火轮冲 地泉
武: 虎翼将军 4 连弩激射 龙炮 长*突击 地铁钉
武: 裨将军 4 赤焰 火箭强袭 火年群舞
武: 横野将军 4 连弩狂涛 火轮
武: 横江将军 4 滚石 火牛阵
武: 建武将军 3 连弩激射
武: 伏波将军 3 火箭烈
武: 虎威将军 2 赤焰 连弩 地钉
武: 虎烈将军 2 连弩
文: 丞相 14 三日月斩 八卦阵斩 天剑神威 回春仙术 通天之眼 蔽天之幕 前锋尽灭
文: 卫将军 13 日月轮斩 八卦阵斩 旋灯怒张 封武将计 封必杀计 施技减半
文: 司徒 13 驷喷轀车 旋灯怒张 地狱之门 军魂 封必杀计 破阵* 逆乾坤
文: 太尉 12 活疗术 井阑冲阵 参喷轀车 八卦突斩 ?#123;咒 魂归西天 破阵* 逆乾坤
文: 太傅 12 旋灯火 生死门 炎兽杀阵 意发皆止 策反之计 气疗*
文: 军师将军 11 剑轮斩 飞鬼戟 八卦斩 水龙涛 意发皆止 逆转人和 探查地钉 借尸还魄 气疗*
文: 大司马 11 旋灯 驷冲车 炎兽 井阑冲阵 逆转地利 气疗诀 箭楼大阵
文: 司空 11 炎墙烈烧 旋灯 食尸鬼阵 喷轀车 逆转天时 借尸还魄
文: 辅国将军 10 心剑齐发 御飞刀 罗刹之盾 意发并进 发在意先 顺应人和 铜*阵
文: 大司农 10 炎墙 食尸鬼 神鸢空袭 顺应地利 破阵* 气疗 箭楼杀阵
文: 尚书令 10 冲车 井阑立 顺应天时 借尸还命 回春术
文: 散骑常侍 9 剑轮舞 落日弓 水龙 援军连阵 铁兽大阵 拆除铁兽
文: 安国将军 9 八卦六角阵 活天术 落月弓 地钉迎敌 破阵* 铜人杀阵
文: 抚军将军 9 心剑 符兵连引 龙牙车队 后发先至 地钉断路 拆除铜人
文: 侍中 9 尸鬼 神鸢弹 杀气腾腾 压制杀气 拆除箭楼
文: 护军将军 8 活天术 浮雷阵 符兵引 龙牙车阵 减缓集气 加速集气 减敌军防
文: 御使中丞 8 八卦四方 雷光燋狱 神鸢 龙牙车 减敌军攻 水镜之术 女兵
文: 散骑侍郎 7 莲华轰天 月刃烈斩 龙牙车阵 减敌军防 增我军防 援军排阵 破阵* 铁兽杀阵
文: 安远将军 7 返天术 浮雷 符兵 无法退兵 杀气腾腾 前锋铜人
文: 黄门郎 7 雷击闪 狂雷天牢 活天术 增加经验 前锋箭楼
文: 中常侍 7 八卦二象阵 龙卷旋风 杀气骤升 暗箭伤人
文: 治书执法 6 莲华爆 水月斩 龙牙车队 后发先至 无法退兵 援军班阵 水镜之术 前锋铁兽
文: 建威将军 6 突剑四方 后伏连阵 驱豹突击 减敌军攻 增我军攻 杀气骤升 铁盾阵地
文: 建文将军 6 地茅遍地 伏兵连阵 回天术 探查地雷 探查地钉 气疗
文: 太使令 6 雷击 五雷轰顶 返天术 鼓舞士气 解除封计 拒马阵地
文: 符节令 6 龙旋风 活疗术 罗刹之盾 降敌士气 杀气 石墙阵地
文: 羽林监 6 强火柱 鬼面盾 风云变色 霜雪覆地 探查地雷
文: 侍御史 5 莲华 龙旋风 龙牙车 减敌将攻 增我将攻 地雷阻敌 地雷伏击 解除封计
文: 秉中将军 5 地泉鲸浪 后伏排阵 鬼面盾 地雷星火 钢地钉阵 埋伏连阵
文: 文远将军 5 伏兵排阵 驱豹冲 体疗术 鹿角十重 杀气
文: 太使大夫 5 太极华阵 旋风 命疗术 减敌军速 增我军速 鹿角截击 鹿角拦路
文: 博士 5 击火柱 妖盾 拨云见日 天狗吞日 鹿角十重
文: 昭德将军 4 地泉冲 突石剑 后伏班阵 地雷火 地铁钉 埋伏排阵 探查埋伏
文: 昭文将军 4 赤焰火海 地茅乱刺 伏兵班阵 万法自然 预留退路 探查援军
文: 谏议大夫 4 五雷袭 驱豹 回天术 万法自然 鹿角十重 探查拒鹿
文: 太仓令 4 太极门 妖盾 风云变色 霜雪覆地
文: 郎中 4 赤焰火海 命疗术 万法自然 探查拒鹿
文: 昭武将军 3 地泉 突石 天狗吞日 地雷 地钉 埋伏班阵
文: 议郎 3 赤焰燃 拒鹿包围
文: 昭义将军 3 赤焰燃 地茅刺 拨云见日 减敌军速 增我军速
文: 黄门令 2 赤焰 拒鹿角
倭: 关白摄政 9 风龙天旋 火雷鬼玉破 意发并进 顺应人和 逆转人和 压制杀气 策反之计
倭: 太政大臣 8 土遁隐杀 风龙旋 隐忍镖阵 意发皆止 杀气腾腾 压制杀气 箭楼杀阵
倭: 内大臣 7 土遁杀 火雷鬼玉 隐忍镖 风龙 封必杀计 水镜之术 拆除铜人
倭: 大?#123;言 6 火雷玉 龙牙车队 地钉断路 稳定军心 前锋箭楼 短弓兵
倭: 中?#123;言 5 土遁 忍镖 龙牙车 地钉迎敌 铁盾阵地 破阵*
倭: 参议 4 连弩激射 铁轮血斩阵 钢地钉阵 探查地钉 忍者
倭: 国士 3 赤焰燃 铁轮血斩 铁地钉
倭: 藩士 2 铁轮斩 地钉
羌: 单于 9 剑轮斩 火龙怒焰 活疗术 顺应天时 逆转天时 借尸还魂 策反之计
羌: 北院大王 8 剑轮舞 食尸鬼阵 火龙焰 天剑神威 借尸还魄 魂归西天 杀气腾腾 铜人杀阵
羌: 南院大王 7 炬石炼狱 食尸鬼 火龙 天剑开光 封武将计 杀气骤升 拆除箭楼
羌: 谷蠡王 6 炬石轰 尸鬼 天剑斩 地雷伏击 借尸还命 杀气 前锋铜人
羌: 大都卫 5 炬石 铁骑突击 地雷阻敌 拒马阵地 破阵* 匈奴兵
羌: 大当户 4 冲射龙炮 长*突击 火牛烈崩 地雷星火 探查地雷 长*兵
羌: 骨都侯 3 迫击龙炮 火牛群舞 地雷火
羌: 族长 2 龙炮 火牛阵 地雷
蛮: 蛮王 9 地龙极震 心剑齐发 活疗术 顺应地利 逆转地利 策反之计 回春术
蛮: 国主 8 地龙震 噬血魔刃 罗刹之盾 心剑 意发并进 预留退路 解除封计 铁兽杀阵
蛮: 大洞主 7 地龙 火箭天袭 鬼面盾 噬血刃 加速集气 暗箭伤人 拆除铁兽
蛮: 二洞主 7 火箭强袭 妖盾 噬血 万法自然 鹿角截击 前锋铁兽
蛮: 三洞主 5 火箭烈 飞鬼戟 鹿角拦路 石墙阵地 破阵* 猛兽兵
蛮: 酋长 4 突剑四方 驱豹突击 御飞刀 鹿角十重 探查拒鹿 蛮兵
蛮: 头目 3 突石剑 驱豹冲 拒鹿包围
蛮: 勇士 2 突石 驱豹 拒鹿角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16:34
本人不想复制粘贴,就跟你说些主要的吧,写太多太累了。
* 置三公九卿
三公:丞相,太慰,御史
九卿:太常,太仆,少府,廷尉,卫尉,光禄勋,大司农,奉常,宗正。
因为汉朝实行的是州郡制,所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也延续了这种制度。
州:州牧,刺史
郡:太守
有的叫郡国:哪就是王的封地。比如曹植受封陈思王,封地陈留郡,就会把陈留郡改成陈留国.
县:县尉,县丞
亭:亭长(这个应该懂吧,刘邦就是靠亭长起家的。)
在这里提一下,都城的不设州牧,只设刺史,但为了与其他州区别,把都城的刺史称作尹,郡守就叫执金吾。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19:15
可笑,不知道从那粘贴的,没听过太仆还在丞相之上的。
首先分军事、政务、和公侯三个部分,所以有些官职大小平等
以下是政务官职:
相国:总理一切国事,军事、*。
大将军
大司马、司空、司徒:三公
侯:爵位名,乡侯、县侯、亭侯等爵位,如武乡侯诸葛亮、寿亭侯关羽。
御史
大夫
中丞
太傅
太尉
尚书令
长史
九卿
少傅
尚书
司隶
侍郎
中书令
长侍
侍中
禁军统领
御林军统领
州郡、府官:
牧
太守
刺史
都尉
都邮
祭酒
别驾
主薄
功曹
...
五品以下恕不多敷
注:三国时期公、侯等职是荣誉象征,有名无实。一个官职有可分种官职,如:尚书,有兵部、吏部、礼部等尚书。
以下是军事职务:
大都督
上将军
四征将军:征东、南、西、北
四镇将军:镇东、南、西、北
二品将军:镇远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荡寇将军、征虏将军
杂牌将军:扬武将军、奋威将军、安远将军、等
前、后、左、右将军
偏将军
军师祭酒
中郎将
行军司马
监军
护军
校尉
牙门将
注:地位比同上,如大都督等于大将军,上将军等于三公。
一般兴兵征战时任命职务如下:
主将
副将
军师、参军*某
先锋、后军、中军
监军
护军
行军司马
典军校尉
牙门将
裨将:
领军
主薄:专门做行军笔记
千夫长
百夫长
队长
押粮官
牙将、裨将、千夫长、百夫长、队长等于骑兵
步兵:刀兵、*兵、弓弩手
注:三国时期有兵权者才是王者。
基于临时匆忙编辑,难免有错误遗漏之处,望阅者谅解。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22:13
我比较信三国志11游戏里面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9 01:28
大司马: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负责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的保管工作。九卿之一。
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卫 尉: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太傅: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
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 仆: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九卿之一。
太守: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少府:管供养皇帝。其属官有掌管御用纸、墨、笔等物的守宫令、掌管刀剑弩机等物的尚方令、掌管衣物的御府令、为宫廷治病的太医令。九卿之一。
中常侍:由宦官担任,掌管文书和传达诏令,权力极大。
中书监令:处理尚书章奏。
中领军:掌管禁卫军。 中护军:掌管禁卫军,地位略低于中领军。
长史:最高国务机关中事务主管。将军幕府中亦有长史,为幕僚之长;可分令部队出战的称为将兵长史。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府亦设长史,职任颇重。
从事:刺史的佐官如别驾、治中、主簿、功曹等都称为从事。
仓曹掾属:主管仓谷之事的*,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司 徒: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 空: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
司隶校尉:负责督率京城徒隶,从事查捕奸邪和罪犯,简称司隶。
司金中郎将:掌管冶铁、钱币和农具的铸造的*。
主簿:掌管文书簿笈,司空、丞相府及刺史的佐官中都设有主簿。
功 曹:刺史的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
东西曹掾属:掌管人事工作,东曹主管二千石*的任免,西曹主观丞相府*的任免。其负责人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丞相:为百官之长。“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
光禄勋:掌管宿卫宫殿门户。其属官有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掌管御乘舆车的奉车都尉、掌管副车马匹的附马都尉、掌管羽林骑的骑都尉。九卿之一。
执金吾:掌管宫外巡卫。卫尉巡行宫中,执金吾则徼偱京师。天子出行,执金吾为先导。“吾”当御讲。
别驾: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视察为职,别驾则另乘传车,辅助刺史出巡,故称别驾。
廷尉:掌管刑法狱讼,是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机关。“廷”字系直、平之义,治狱贵直而平,故以为号。廷尉的属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监,成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县令长:一县的行政长官,人口在万户以下的县的长官称为令,万户以上的称为长。县令长的佐官有掌管军事、治安的县尉和掌管文书、仓狱的县丞,一般每县有丞、尉各一人,大县有尉两人或更多。
尚书:“尚”就是执掌的意思。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书。吏部又称选部,掌管选用官吏;左民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掌管军国支计。其中以吏部尚书最为重要。
尚书令:为尚书台首长,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脑。尚书令的副手为尚书仆射,曹魏置尚书仆射一或二人,二人并置时称左右仆射。若尚书令缺,由左仆射代行令事。曹魏时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尚书郎:尚书台内负责起草文书的*。选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侍中:为丞相的属官,掌管拾遗补缺、赞导、陪乘、出而负玺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
宗正:掌管皇族与外戚事务。两汉皆以刘姓宗室充任。九卿之一。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刺史: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
治中:刺史的佐吏。古代簿籍文书之类称为“中”,“治中”即为管理文书档案之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固定的官职。
参军: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
河南尹: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
典农中郎将,典农校尉:均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仅有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城门校尉: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
相 国:即丞相。
将作大臣: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地土木营建。
给事中:为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
都 督: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监冶谒者:掌管冶铁的专官
御史大夫:掌管*、纠察的*,其位仅次于丞相。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黄门侍郎:秦汉时,宫门皆*,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
散骑常侍: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督军:高级统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督邮: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兼管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安南将军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安远将军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兵曹掾: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步兵校尉:为天子禁军首领之一。
骠骑将军: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
别驾从事:刺史属吏之长,因跟随刺史出巡时要另乘专车,故称别驾。
别部司马: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从事中郎: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位在长史、司马下。
从事祭酒: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车骑将军: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
大都督: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
大尚书:吏部尚书的别称。魏晋尚书分曹治事,吏部尚书为首曹,故称大尚书。
大长秋:为皇后宫官。秩二千石,职掌奉宣皇后命和引见给赐宗室外戚及充当皇后出行随行,常为宦者任。
东中郎将:主轮番执戟宿卫天子。比二千石,第四品。
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东曹属:丞相、太尉掾吏其正职称掾,副职称属,皆比二百石。东曹副职吏员称东曹属。
东曹掾:丞相、太尉自辟掾吏分曹治事,有东曹掾,秩比四百石,初出督为刺史,后主二千石长吏及军吏的迁除。
荡寇中郎将:为皇帝的宿卫侍从官。秩位次于将军。东汉三国事名号渐多,各国自相署置。
荡寇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