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56
共1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6 17:23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
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周有光先生称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法”。这两种注音方法,用起来都不方便。
扩展资料:
拼音入英
总部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全球语言监督机构" 发布报告称,自1994年以来加入英语的新词汇中,"中文借用词"数量独占鳌头,以5%-20%的比例超过任何其他语言来源。该机构*帕亚克表示:"令人惊讶的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文对国际英语的冲击比英语国家还大。"
由汉语拼音而来的新词纷纷进入英语词汇系统。例如:“tuhao(土豪)”有望携手“dama(大妈)”以单词形式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这则消息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牛津英语词典》中有二百余个包含中文渊源的词汇。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汉语借词已经在英语词汇系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姚双云教授认为,产生这一现象主要有3个原因。第一,英语开放度高,包容性强,借词庞杂;第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必然推动各种语言间的词语借用;第三,汉语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对英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归根到底,汉语词汇的大量"出口",其深层原因是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提升和关注度的提高。
中山大学周海中教授认为,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语是汉英两种语言接触的必然产物,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华民族与英语民族的交流交往日益频繁,来自汉语的英语词语及表达方式必然会越来越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语拼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6 18:41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周有光先生称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法”。这两种注音方法,用起来都不方便。
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为了学习汉字,他们开始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汉语。
1605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应用他和另外几位传教士拟订的用罗马字给汉字注音的一套方案写了4篇文章,送给当时的制墨专家程君房, 由程君房编入所著墨谱《程氏墨苑》中。4篇文章的前3篇都宣传天主教教义,由教会单独合成一卷,取名《西字奇迹》,复制本现存罗马梵蒂冈教皇图书馆(在中国,习惯上把上述 4篇文章称作是《西字奇迹》
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出版物,比“小经”用阿拉伯字母给汉字拼音稍晚,“小经”(又名“小儿经”、“小儿锦”)大概是最早用字母文字给汉字拼音的尝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语拼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6 20:16
汉语拼音的来历与起源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目前大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和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书》,还有1926年的国语罗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国字。所有这些汉字拉丁化方案都为汉语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1949年,吴玉章给*写信,提出为了有效的扫除文盲,需要迅速进行文字改革。*把信批复给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于1949年10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研究汉语拼音方案。
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为*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其间收到各种汉语拼音方案1600多个。大致有这样几种形式:
汉字笔画式
拉丁字母式
斯拉夫字母式
几种字母的混合形式
速记式
图案式
数字形式
而最后决定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的符号系统,以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所以,您知道了吧?汉语拼音的出现,是为了将汉字“拉丁”化。孰先孰后,泾渭分明嘛。
再加上一点简明的汉语拼音发展史作补充。
汉语拼音?
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
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所以这是中国最早的拼音。
元朝,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的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字。虽然不是专门拼写汉语的,但是,也算汉语拼音的一种吧。
明朝,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拼音。
清末明初,出现了用简单的古字表现汉语语音的拼音方式。*年间,*制定了“注音字母”,就是这个系统的集中表现。现在依然使用。但是,同时也出现了拉丁字的拼音运动,而且,跟左翼人士的*运动结合很密切。
共和国成立后,立即由*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就是现在使用的这一套方案。联合国也承认的。
而我国古代用的是特殊的切音法
中国韵书。隋代陆法言著。书成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共5卷,收1.15万字。分193韵: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增订本甚多。《切韵》原书已失传,其所反映的语音系统因《广韵》等增订本而得以完整地流传下来。现存最完整的增订本有两个,一为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一为北宋陈彭年等编的《大宋重修广韵》。
《切韵》是现今可考的最早的韵书,是在隋文帝开皇(公元581—600年)年间,陆法言的父亲陆爽在朝廷作官时,由陆法言执笔把刘臻、颜之推、卢思道、李若、萧该、辛德源、薛道衡、魏彦渊这八个当时的著名学者到陆法言家聚会时讨论商定的审音原则记下来,於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编写完成的。
《切韵》原书久佚,现在可以看到的只是敦煌出土的唐人抄本《切韵》原书(传写本)的片断和一些增订本。但其系统保留在其增订本《广韵》中流传至今。近世也陆续有该书的残本出土,得以与《广韵》相印证。全书以韵目为纲,共分193韵;韵又按声(参见四声)归入平、上、去、入四部分。同韵的字又以声类、等呼排序。于是同音字全被归在一起。每一音前标以圆圈(称为韵纽),头一字下以反切注音。每字均有释义。
学界普遍认同,《切韵》反映了当时汉语的语音。这一语音系统完整的保存在后来的《广韵》,甚而《集韵》等书中。因此将依据后两者复原出来的语音系统称为「切韵音」,作为中古汉语的代表。但这个「切韵音」应该如何理解呢?有学者认为,它就是当时某地,譬如洛阳的实际语音。但也有学者认为,陆法言是河北人,颜之推是山东人。陆法言《切韵序》又说:「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削疏缓,萧颜多所决定。」如果仅是记录实际语音,何须讨论决定呢?因推「切韵音」起码是折衷了南北的音系。
《切韵》开创了韵书修撰的体例,从隋唐至近代一直沿用不废。而其归纳的语音体系,经《唐韵》、《广韵》、《集韵》等等一脉相承的增补,一直是官方承认的正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6 22:07
1.公元1610年,法国有个传教士叫金尼格莱来到了中国,他是个中国通.他在1626年写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资》的书中,首次准确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记录了汉字的读音.------这应该是拼音在中国的最早出现.
2.现在的拼音源于近代
在中国古代,由于没有标准的汉语拼音方案,人们在教学生字时,常使用两个常见的字进行反切或直拼出这个生字的读音------大多采用“两字相切”的读音方法,如“东”(都笼切).
3.1958年2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四十多年来拼音方案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在教育事业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汉语拼音的作用:
周恩来总理在公布《汉语拼音方案》时指出:“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帮助学习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应该首先在师范、中小学校进行教学。”根据这一指示,人民教育出版社从1958年秋季开始,将汉语拼音编入小学语文课本中,作为小学一年级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多年来,汉语拼音教材经过多种试验,进行过多次改革,教学质量在不断探索中提高。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7 00:15
汉语拼音(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Chinese Piny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地区确定中文译音*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英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7 02:40
什么时候出现并不重要呀,重要的是怎样好学,怎么样快速学会?而且要完全和小学拼音同步。看视频就知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7 05:21
汉语拼音主要经历了以下过程:
一是反切,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就开始了。确定一个字的读音,用两个汉字来切,即用前一个字的声母部分,用后一个字的韵母部分。例如“风”,发东切。
二是直音。即用一个同音字来代替。例如“敞”,音厂。这一办法,现在《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表和韵母表还有。
三、注音字母。汉语拼音方案中仍保留。注音字母共40个:ㄅㄆㄇㄈ万、ㄉㄊㄋㄌ、ㄍㄎ兀ㄏ、ㄐㄑ广ㄒ、ㄓㄔㄕㄖ、ㄗㄘㄙ、ㄧ(直行作一)
ㄨㄩ
、ㄚㄛㄜ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ㄦ。
四、汉语拼音方案。从1958年秋季起,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小学汉语拼音教育。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7 08:19
我国古代汉字读音大多采用“两字相切”的读音方法,如“东”(都笼切)。这个方法显然太繁琐,不易读准。公元1610年,法国有个传教士叫金尼格莱来到了中国,他是个中国通。他在1626年写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资》的书中,首次准确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记录了汉字的读音。他在中国期间结识了韩云、王征等人,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在利玛窦等传教士汉语注音的西书《西字奇迹》基础上,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7 11:34
近代才出现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7 15:05
1958年2月11日一届全国*五次会议通过《汉语拼音方案》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7 18:53
汉语拼音
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
汉语
拉丁化方案,于
1955年
—
1957年
文字改革时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制定。该
拼音
方案,主要用于
汉字
的
注音
(即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音标。
1958年
2月11日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批准公布。
1982年
,成为世界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7 22:58
明朝末年就有了,清朝已经有多种方案。
最有影响的方案:
邮政式
威妥玛式
注音字母
国语罗马字
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
汉语拼音方案
“阿扁字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8 03:19
千古大囯,万古历年,国教之根,史学之数,外来变法,侵损有加,今人效仿,愚己愚人,国非国,国人非国人,悲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