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古代有什么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5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9-09 07:00

1、羽檄:插有羽毛的书信多用于战事紧急。

2、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3、羽书:用于征调军队。

4、信鸽传书[所说的飞鸽传书] .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

5、快马传书: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

6、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

7、急脚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

8、烽火、狼烟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传递方式。

9、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

10、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

11、另外还有旗语、孔明灯等方式传递信息。

懂视网 时间:2022-09-15 04:57

1、烽火台。“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2、鱼传尺素。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相传古时用绢帛写信而装在鱼腹中传给对方,后来改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装书信,于是,就形成了“鱼传尺素”这句成语。“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

3、飞鸽传书。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

鸽子对地球磁场的感觉很灵敏,而且特别恋家,这是它们先天具备的优势。但要成为一只信鸽,主要还在于训练。饲养信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放翔、竞赛与使用。要想获取理想的信鸽,除了精心选育良种与科学饲养管理外,最重要的就是训练。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风筝。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的产物,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

风筝曾是被作为通讯求救的工具。梁武帝时,侯景围台城,简文尝作纸鸢,飞空告急于外,结果被射落而败,台城沦陷,梁武帝饿死,留下这一风筝求救的故事。

5、急脚递。急脚递,中国宋代创制的一种传送公文的驿传。由军兴所需而置。

这种通信方式的特点是:由御前直接发下,不经枢密院或门下省,减少了不必要的交接手续,又可保守机密,沿途接力传送,昼夜不停,而且不入递铺交接,减少了在递铺的停留时间。

懂视网 时间:2022-11-15 10:22

1、飞鸽传书

与“鸿雁传书”是一个意思,是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法,将信件系在鸽子的脚上,然后传递给要传递的人。古代通信不方便,所以聪明的人利用鸽子会飞且飞得比较快、会辨认方向等多方面优点,驯化了鸽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

2、烽火

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是表示国家战事的出现。古代在边境建造的烽火台,通常台上放置干柴,遇有敌情时则燃火以报警——通过山峰之间的烽火迅速传达讯息;古有周幽王为褒姒一笑,博烽火戏诸侯而失信于天下,导致周朝衰败的典故。

3、急脚递

中国宋代创制的一种传送公文的驿传。由军兴所需而置。这种通信方式的特点是:由御前直接发下,不经枢密院或门下省,减少了不必要的交接手续,又可保守机密,沿途接力传送,昼夜不停,而且不入递铺交接,减少了在递铺的停留时间。

懂视网 时间:2022-11-17 02:28

1、飞鸽传书:与“鸿雁传书”是一个意思,是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法,将信件系在鸽子的脚上,然后传递给要传递的人。古代通信不方便,所以聪明的人利用鸽子会飞且飞得比较快、会辨认方向等多方面优点,驯化了鸽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

2、烽火: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是表示国家战事的出现。古代在边境建造的烽火台,通常台上放置干柴,遇有敌情时则燃火以报警——通过山峰之间的烽火迅速传达讯息;古有周幽王为褒姒一笑,博烽火戏诸侯而失信于天下,导致周朝衰败的典故。

3、急脚递:中国宋代创制的一种传送公文的驿传。由军兴所需而置。这种通信方式的特点是:由御前直接发下,不经枢密院或门下省,减少了不必要的交接手续,又可保守机密,沿途接力传送,昼夜不停,而且不入递铺交接,减少了在递铺的停留时间。

4、羽檄:古代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檄”多在上下级、平级之间互相通用。而传递军情一般都写在“檄”上,如果在其上插雉羽,则表示万分危急,欲其急行如飞,称之为“羽书”或“羽檄”。

5、邮驿:驿传是从早期的声光通信和专人送信演变而来的。中国的邮驿源远流长。原始社会出现了以物示意的通信,奴隶社会发展为早期的声光通信和邮传,到封建社会时,中国的邮驿在世界上已居于前列。中国古代设立的以传递公文﹑接待过往为主的官方交通通信组织。有时也运输官府所需少量物品。

6、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竹简用的是皮薄而节长的竹子,先将圆竹锯成一定的长度,再破为一定的宽度,削光整平后,即成为简片。然后再用丝绳、麻绳、细皮条等分上下两道编连简片,即可用来刻写或书写文字。

懂视网 时间:2022-11-20 00:55

1、驿站

由邮差来发放,骑马到每个驿站,再换马,最后把信送到指定的地方。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后来逐渐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

2、飞鸽传书

用信鸽,将信绑在信鸽腿上,再放飞,信鸽就会回到原来的地方,往哪写信就用哪个地方带来的信鸽 。

3、狼烟

狼烟是古代边防兵发现敌情时在烽火台点燃的烟火信号,我们最熟悉的典故便是商州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他点这个烽火便是传递一种敌人入侵需要周边的诸侯前来救援的,这种也经常使用在战争的时候有外地入侵或者是求救的时候。

4、信件

古代有钱人的传递信函也是有专门的人传递的,他们会自己备车备马,然后由家丁带上书信往需要传递的地方去,而没有钱的普通百姓的书信传递主要通过商旅或者是远行的同乡的朋友一起带去,当然这种传递的方法就没有朝廷传递信息那么快。

5、口口相传

古代还有一些比较常见的是信息传递方式有传言、说书或者是诗歌等传递,这种传递的方式都是在人们聊天中传递出去。

懂视网 时间:2022-11-22 21:49

1、竹信是用竹篾制成雁的形状,中间夹着书信。

2、飞鸽传书就是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法,将信件系在鸽子的脚上,然后传递给要传递的人。

3、驿站传信是最早有组织的通信方式。

4、烽火是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是表示国家战事的出现等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0 07:27

      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有烽火台、鱼传尺素、飞鸽传书、风筝、急脚递等。
      1、烽火台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
      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
      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
      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https://im*n.idongde.com/qa/2020/05/20/11/15945444687006
      2、鱼传尺素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相传古时用绢帛写信而装在鱼腹中传给对方,后来改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装书信,于是,就形成了“鱼传尺素”这句成语。“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
      3、飞鸽传书
      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
      鸽子对地球磁场的感觉很灵敏,而且特别恋家,这是它们先天具备的优势。但要成为一只信鸽,主要还在于训练。
      饲养信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放翔、竞赛与使用。要想获取理想的信鸽,除了精心选育良种与科学饲养管理外,最重要的就是训练。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风筝
      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的产物,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
      风筝曾是被作为通讯求救的工具。梁武帝时,侯景围台城,简文尝作纸鸢,飞空告急于外,结果被射落而败,台城沦陷,梁武帝饿死,留下这一风筝求救的故事。
      5、急脚递
      急脚递,中国宋代创制的一种传送公文的驿传。由军兴所需而置。
      这种通信方式的特点是:由御前直接发下,不经枢密院或门下省,减少了不必要的交接手续,又可保守机密,沿途接力传送,昼夜不停,而且不入递铺交接,减少了在递铺的停留时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烽火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飞鸽传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急脚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鱼传尺素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