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1:40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7:30
《命运交响曲》一开头的动机已经成为所有人耳边最著名的音乐警句。从未有人不在由这个动机喷涌而出的音乐洪流面前深受震撼,并且在以后阴霾的日子里,不断地从中获得激励。这是迄今为止,人类情感向一切艰难困厄所射出的最猛烈的炮火,我们在音乐的进行中,甚至可以感觉到自己正奔跑在这样的炮火之间,跟随着炮火的指引,奋勇向前。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认为这是“命运的敲门声”,其来源是据贝多芬的学生兼朋友安东·辛德勒的介绍,贝多芬曾对他说过这句话。不过后人对辛德勒的信用颇表怀疑:一则这样的比喻与音乐的力度相比太过笨拙而且稍嫌夸饰,再则辛德勒的记述已经在很多地方被证实并不确切,更何况销毁了贝多芬400册谈话记录中的约260册,并在剩余的不足150册中大肆篡改的也正是此人。我们不能因人废言,却也要知道为如此伟大的人类精神成就作“证词”的,不过是一个自称为“贝多芬的机要秘书”,虽然对贝多芬后期的生活很了解,但却因其极度的虚荣和卑怯无耻而对贝多芬的精神遗产造成了最大伤害的人。因此,对辛德勒的这一笔记录,我们也只能聊备一说,却完全不必受它拘束。并且我们可以在对音乐的感受里发现,没有这个过于拘谨的理解,音乐中斩钉截铁、勇敢决绝的力量也丝毫没有受到损失。除了精神内容以外,这部交响曲还在结构和发展形式上作出了典范,我们可以据此体会交响音乐的本质。《命运》是交响音乐最杰出的代表,被看作交响乐理想的结晶,是“交响思维”最集中、最有说服力的体现。它的第一乐章就建筑在用两个音写的四个音符构成的主题上,这是一个音乐主题所能达到的最小限度。这个主题高度集中,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向前冲锋。整个乐章发展的结果就是对这个主题作出完整的阐述,到那时我们才看到它的全部意义。在它短短的四个音符里,浓缩了整个乐章(乃至全曲)的能量和精髓。它本身无比简练,精悍锐利,充满内在的紧张度,为自己的发展准备了无穷的精力,在不断的扩展里发挥出令人震惊的能量和迷人的动感。后来的浪漫主义交响乐中,就再也见不到这样凝练的主题。浪漫派们的音乐主题着迷于悠长的抒情气息,真正地“目迷五色”了——主要是音色、和声以及情感想象力的色彩,音乐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但是它在古典主义——尤其是贝多芬那里达到的,因为主题在逻辑上的必然性显示出的不容置疑的力量也从此大打折扣。主题的发展由此也大不相同。古典主义以主题的动力为第一要素,全曲是对主题的不断充实的过程,而主题又是对全曲的总结。浪漫主义有很多美丽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旋律,但是把它们用作推动乐思发展的主题时,却有点尴尬。因为这样漫长的抒情主题在刚刚呈示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说出了自己的全部意义,不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这样就只好不断寻求新的旋律来扩展,终于导致色彩愈加丰富而强有力的主题推进难得一见。旋律太多,处理起来难免会显得散漫,有些浪漫派的音乐作品虽然是在抒情,但是听起来却让人抓不住比较明确的方向,觉得还没有古典主义的作品好懂,就是这个道理。没有人觉得自己听不懂《命运交响曲》——虽然实际上它的音乐语言异常精练而又丰富。第一主题跌打滚爬,跨越九九八十一难,一直在音乐的中心位置猛烈撞击。与其说它是一支短小的旋律,不如说这是暴怒的节奏,两者不可分,但是节奏发挥了更大的作用。鉴于这个主题的冲击力显而易见,而且它实在是太著名了,不那么知名的第二主题就尤其需要我们多加注意,由此丰富自己对于第一主题的理解。开始的四个音符一出现就展开凌厉的攻势,夹着让人为之动容的惊悸、愤激和壮烈之情,成为每一个音符的主宰。所有的音符都被卷入战场,参与这场战斗,“命运”的意识有目共睹。一番硝烟弥漫之后,圆号一齐吹响,在战火里迎来含泪的第二主题:51`|71`|2`6|65|这支旋律流畅甘美,带着温存和慰藉走进“战士”的胸怀。整个乐章在开始动机的领导之下,组织严密,高度统一,第二主题的位置无法与之相比,可是我们真该仔细品味这支旋律,看看在那勇猛的第一主题心中,还蕴蓄着多少爱意。第二乐章,流畅的行板。低音提琴在背后不易察觉地悄声拨弹,中提琴和大提琴引出厚朴宽广的第一主题,以宁静和悲怆,定下了这个乐章的底色。然后有一支管乐吹奏的哀歌,以后又一再以同样的面貌出现,其中刻骨的忧郁令人难忘。第二主题是一支威武的战歌,如进行曲的节奏,发出仍然要去战斗的呼声。这一乐章,是战士的歇脚,英勇的情怀在暮色苍茫里陷入深思。第三乐章与第四乐章之间没有间断,两个乐章接连演奏,更突出了音乐中的戏剧性力量。前面是机警的心灵在不安地观察、等待,作出各种力量的比较。抑制的喘息、潜伏的火力随着第四乐章到来的军号响起,排山倒海般倾泻而出。这是人与“命运”的大战,是令人窒息的白热化的拼搏。贝多芬胜利了吗?我没有答案,但我们之中谁还能以旁观者自居,而不去加入这场战斗?!贝多芬的九首交响曲在音乐史上立下了难以逾越的丰碑,其中以附有标题的《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最为风行。比较起来,还是朴素清新而又词韵丰美的《田园》最容易让人感到亲近,处身于这样的音乐,那真是“十万八千个毛孔都舒服”!这是大自然的气息,秀美的旋律浃着清风纷飞,处处是咂之不尽的甘甜。贝多芬亲笔为它们写下标题:“第一乐章,初睹田园景色时的喜悦心情;第二乐章,溪畔景色;第三乐章,村人欢聚;第四乐章,电闪雷鸣,暴风雨;第五乐章,牧歌,暴风雨后的欣喜与谢天之歌。”他在自己的笔记中原打算还要对音乐场景作更多的解释,可是后来又认为“任何对乡村生活有所了解的人都会自己去体会作者的意图,无须写上一大堆标题”。在这部交响曲首次演出时,节目单上的标题为“田园生活的回忆,F大调”,并特别在第一小提琴声部的乐谱上注明“着重于感情的表现,较少绘画似的描写”。所以,面对这部音乐史上最出名的标题音乐,我们在音乐里作出与每个乐章的标题相似的联想固然是合情合理,但是听不出相应的画面也并非就是“听不懂”,因为贝多芬本人就坚持要“由听众各自体会乐曲的感想”。甚至就连全曲最著名的“仿真”段落,第二乐章末尾用长笛模仿夜莺、双簧管模仿鹌鹑、单簧管模仿杜鹃,我们就是没有把它们听成小鸟鸣叫,那一份飞扬灵动的风趣活泼又何尝不能让我们陶然其中?听《田园》,只需要你的胸怀向大自然开放,音乐里流淌的田野气息就会把你的身心都托起来,与之一起荡漾。《英雄》的名头虽也十分响亮,但是因为《命运》《田园》《合唱》在爱好者中更加流行,所以实际上还是受到一些冷落。我们无法在这几部交响曲里排出高低上下,只能再一次指出实际上有不少论述认为《英雄》是贝多芬九大交响曲里最杰出的一部,贝多芬本人(在写作《合唱》之前)也把《英雄》看作自己最得意的交响乐作品。美国音乐学者朗格的名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与《英雄》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十分凝练的巨著。他说“第三交响曲是新思想的缩影,是文艺中不可思议的伟迹之一,是一个作曲家在交响乐的历史和一般音乐史上迈出的最伟大的一步。……贝多芬自己也没有再创造出像这样如火如荼般的想象力的伟迹。他写的其他作品可能更伟大,但从来没有再像这样气贯长虹。每一个成分都是不平凡的、新颖的,但都奇妙地为他的目的服务:不是歌颂一个人,而是歌颂一个理想、歌颂英雄主义。”如果要我们为人类的音乐文化推举一部作品作为代表,怎么办?这个令人恼怒的问题,通过美国人在1979年的一次壮举向我们提了出来:他们把《合唱》送上了宇宙飞船,发射到太空,用它来作地球人类给外星生命的介绍信。我们从未听到有人对这个选择发表不同意见!“贝九”享有至高无上的声誉,是公认的宏伟庄严的巨作。它具有最强大而又最直接的表现力,就是第一次听,也很容易受到感染。需要提醒初听者的是,宁可把人声看作一种乐器,而不要只把器乐部分当*声的引子和伴奏。更不必为第四乐章“欢乐颂”的盛名所累,而忽视了前面三个乐章。在这四部交响曲之外,没有标题的“第一”、“第二”、“第四”、“第七”、“第八”几乎都不容半点忽视。尤其是“第七”,被称为“酒神的舞蹈”。它的末乐章“写酒神狂怒的胜利,无人能望其项背”。以上九大交响曲全部是贝多芬的胜利,“无人能望其项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7:30
梁祝-古筝 梅花三弄 美丽多世界 太湖春 夕阳情怀 我有一段情 三月里的小雨 我们的田野 - 古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7:30
《命运交响曲》一开头的动机已经成为所有人耳边最著名的音乐警句。从未有人不在由这个动机喷涌而出的音乐洪流面前深受震撼,并且在以后阴霾的日子里,不断地从中获得激励。这是迄今为止,人类情感向一切艰难困厄所射出的最猛烈的炮火,我们在音乐的进行中,甚至可以感觉到自己正奔跑在这样的炮火之间,跟随着炮火的指引,奋勇向前。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认为这是“命运的敲门声”,其来源是据贝多芬的学生兼朋友安东·辛德勒的介绍,贝多芬曾对他说过这句话。不过后人对辛德勒的信用颇表怀疑:一则这样的比喻与音乐的力度相比太过笨拙而且稍嫌夸饰,再则辛德勒的记述已经在很多地方被证实并不确切,更何况销毁了贝多芬400册谈话记录中的约260册,并在剩余的不足150册中大肆篡改的也正是此人。我们不能因人废言,却也要知道为如此伟大的人类精神成就作“证词”的,不过是一个自称为“贝多芬的机要秘书”,虽然对贝多芬后期的生活很了解,但却因其极度的虚荣和卑怯无耻而对贝多芬的精神遗产造成了最大伤害的人。因此,对辛德勒的这一笔记录,我们也只能聊备一说,却完全不必受它拘束。并且我们可以在对音乐的感受里发现,没有这个过于拘谨的理解,音乐中斩钉截铁、勇敢决绝的力量也丝毫没有受到损失。除了精神内容以外,这部交响曲还在结构和发展形式上作出了典范,我们可以据此体会交响音乐的本质。《命运》是交响音乐最杰出的代表,被看作交响乐理想的结晶,是“交响思维”最集中、最有说服力的体现。它的第一乐章就建筑在用两个音写的四个音符构成的主题上,这是一个音乐主题所能达到的最小限度。这个主题高度集中,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向前冲锋。整个乐章发展的结果就是对这个主题作出完整的阐述,到那时我们才看到它的全部意义。在它短短的四个音符里,浓缩了整个乐章(乃至全曲)的能量和精髓。它本身无比简练,精悍锐利,充满内在的紧张度,为自己的发展准备了无穷的精力,在不断的扩展里发挥出令人震惊的能量和迷人的动感。后来的浪漫主义交响乐中,就再也见不到这样凝练的主题。浪漫派们的音乐主题着迷于悠长的抒情气息,真正地“目迷五色”了——主要是音色、和声以及情感想象力的色彩,音乐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但是它在古典主义——尤其是贝多芬那里达到的,因为主题在逻辑上的必然性显示出的不容置疑的力量也从此大打折扣。主题的发展由此也大不相同。古典主义以主题的动力为第一要素,全曲是对主题的不断充实的过程,而主题又是对全曲的总结。浪漫主义有很多美丽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旋律,但是把它们用作推动乐思发展的主题时,却有点尴尬。因为这样漫长的抒情主题在刚刚呈示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说出了自己的全部意义,不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这样就只好不断寻求新的旋律来扩展,终于导致色彩愈加丰富而强有力的主题推进难得一见。旋律太多,处理起来难免会显得散漫,有些浪漫派的音乐作品虽然是在抒情,但是听起来却让人抓不住比较明确的方向,觉得还没有古典主义的作品好懂,就是这个道理。没有人觉得自己听不懂《命运交响曲》——虽然实际上它的音乐语言异常精练而又丰富。第一主题跌打滚爬,跨越九九八十一难,一直在音乐的中心位置猛烈撞击。与其说它是一支短小的旋律,不如说这是暴怒的节奏,两者不可分,但是节奏发挥了更大的作用。鉴于这个主题的冲击力显而易见,而且它实在是太著名了,不那么知名的第二主题就尤其需要我们多加注意,由此丰富自己对于第一主题的理解。开始的四个音符一出现就展开凌厉的攻势,夹着让人为之动容的惊悸、愤激和壮烈之情,成为每一个音符的主宰。所有的音符都被卷入战场,参与这场战斗,“命运”的意识有目共睹。一番硝烟弥漫之后,圆号一齐吹响,在战火里迎来含泪的第二主题:51`|71`|2`6|65|这支旋律流畅甘美,带着温存和慰藉走进“战士”的胸怀。整个乐章在开始动机的领导之下,组织严密,高度统一,第二主题的位置无法与之相比,可是我们真该仔细品味这支旋律,看看在那勇猛的第一主题心中,还蕴蓄着多少爱意。第二乐章,流畅的行板。低音提琴在背后不易察觉地悄声拨弹,中提琴和大提琴引出厚朴宽广的第一主题,以宁静和悲怆,定下了这个乐章的底色。然后有一支管乐吹奏的哀歌,以后又一再以同样的面貌出现,其中刻骨的忧郁令人难忘。第二主题是一支威武的战歌,如进行曲的节奏,发出仍然要去战斗的呼声。这一乐章,是战士的歇脚,英勇的情怀在暮色苍茫里陷入深思。第三乐章与第四乐章之间没有间断,两个乐章接连演奏,更突出了音乐中的戏剧性力量。前面是机警的心灵在不安地观察、等待,作出各种力量的比较。抑制的喘息、潜伏的火力随着第四乐章到来的军号响起,排山倒海般倾泻而出。这是人与“命运”的大战,是令人窒息的白热化的拼搏。贝多芬胜利了吗?我没有答案,但我们之中谁还能以旁观者自居,而不去加入这场战斗?!贝多芬的九首交响曲在音乐史上立下了难以逾越的丰碑,其中以附有标题的《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最为风行。比较起来,还是朴素清新而又词韵丰美的《田园》最容易让人感到亲近,处身于这样的音乐,那真是“十万八千个毛孔都舒服”!这是大自然的气息,秀美的旋律浃着清风纷飞,处处是咂之不尽的甘甜。贝多芬亲笔为它们写下标题:“第一乐章,初睹田园景色时的喜悦心情;第二乐章,溪畔景色;第三乐章,村人欢聚;第四乐章,电闪雷鸣,暴风雨;第五乐章,牧歌,暴风雨后的欣喜与谢天之歌。”他在自己的笔记中原打算还要对音乐场景作更多的解释,可是后来又认为“任何对乡村生活有所了解的人都会自己去体会作者的意图,无须写上一大堆标题”。在这部交响曲首次演出时,节目单上的标题为“田园生活的回忆,F大调”,并特别在第一小提琴声部的乐谱上注明“着重于感情的表现,较少绘画似的描写”。所以,面对这部音乐史上最出名的标题音乐,我们在音乐里作出与每个乐章的标题相似的联想固然是合情合理,但是听不出相应的画面也并非就是“听不懂”,因为贝多芬本人就坚持要“由听众各自体会乐曲的感想”。甚至就连全曲最著名的“仿真”段落,第二乐章末尾用长笛模仿夜莺、双簧管模仿鹌鹑、单簧管模仿杜鹃,我们就是没有把它们听成小鸟鸣叫,那一份飞扬灵动的风趣活泼又何尝不能让我们陶然其中?听《田园》,只需要你的胸怀向大自然开放,音乐里流淌的田野气息就会把你的身心都托起来,与之一起荡漾。《英雄》的名头虽也十分响亮,但是因为《命运》《田园》《合唱》在爱好者中更加流行,所以实际上还是受到一些冷落。我们无法在这几部交响曲里排出高低上下,只能再一次指出实际上有不少论述认为《英雄》是贝多芬九大交响曲里最杰出的一部,贝多芬本人(在写作《合唱》之前)也把《英雄》看作自己最得意的交响乐作品。美国音乐学者朗格的名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与《英雄》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十分凝练的巨著。他说“第三交响曲是新思想的缩影,是文艺中不可思议的伟迹之一,是一个作曲家在交响乐的历史和一般音乐史上迈出的最伟大的一步。……贝多芬自己也没有再创造出像这样如火如荼般的想象力的伟迹。他写的其他作品可能更伟大,但从来没有再像这样气贯长虹。每一个成分都是不平凡的、新颖的,但都奇妙地为他的目的服务:不是歌颂一个人,而是歌颂一个理想、歌颂英雄主义。”如果要我们为人类的音乐文化推举一部作品作为代表,怎么办?这个令人恼怒的问题,通过美国人在1979年的一次壮举向我们提了出来:他们把《合唱》送上了宇宙飞船,发射到太空,用它来作地球人类给外星生命的介绍信。我们从未听到有人对这个选择发表不同意见!“贝九”享有至高无上的声誉,是公认的宏伟庄严的巨作。它具有最强大而又最直接的表现力,就是第一次听,也很容易受到感染。需要提醒初听者的是,宁可把人声看作一种乐器,而不要只把器乐部分当*声的引子和伴奏。更不必为第四乐章“欢乐颂”的盛名所累,而忽视了前面三个乐章。在这四部交响曲之外,没有标题的“第一”、“第二”、“第四”、“第七”、“第八”几乎都不容半点忽视。尤其是“第七”,被称为“酒神的舞蹈”。它的末乐章“写酒神狂怒的胜利,无人能望其项背”。以上九大交响曲全部是贝多芬的胜利,“无人能望其项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7:30
梁祝-古筝 梅花三弄 美丽多世界 太湖春 夕阳情怀 我有一段情 三月里的小雨 我们的田野 - 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