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3: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7:55
美国将军巴顿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的功劳太大,那他一定是一把双刃剑。这句话用在诸葛亮身上非常契合。因为诸葛亮身上的闪光点实在太多,许多人很难带上滤镜,过滤他的亮度,看见他耀眼光芒周边的些许黑点。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功德盖世,这四个字和当年用在关羽身上的威震华夏一个量级。然而,当个人在国家的影响力达到了功德盖世的地步,我们既可以说诸葛亮千古一人,也可以说蜀汉无人。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事从来不是诸葛亮去世后才发生的,实际上,从一开始,蜀汉就非常缺乏人才。正是因为诸葛亮的性格和影响力,才让他在生前挑选继承者的时候,看中了蒋琬。
《三国志·蒋琬传》中记载说,诸葛亮每言:“蒋琬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蒋琬。
诸葛亮的意思是,蒋琬是真心协助我恢复中原之人,我百年之后,可以把后事托付给他。从史料记载看,蒋琬的确是被诸葛亮亲自看中了,不存在很多人所谓的蒋琬阴谋论。如果深入了解蒋琬性格,就会发现,诸葛亮选择他有一定的必然性。虽然诸葛亮是法家,在处理国家大事之时,用心以平为上,但毕竟诸葛亮是人,不可能没有情感因素参与进来。他对蒋琬的格外厚爱,与二人性格相似相合关系很大。不仅蒋琬,蒋琬之后的费祎甚至姜维,都是如此。
蒋琬被刘备发现的过程,颇像庞统。二位都是命世之才,却都被当作百里之才使用,心有不服。庞统不理事物,不见宾客,遇有诉讼,概不裁决,成天只是烂醉如泥,浑浑噩噩。被刘备发现后,周围人晓以道理,刘备才愿意接纳庞统。
蒋琬也是如此,他众事不理,时又沈醉,惹得刘备大怒,经过诸葛亮晓以道理,刘备才接纳了蒋琬。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蒋琬与诸葛亮类似的第一个特点:有一定权谋。与后世对诸葛亮的认识有很大不同的是,诸葛亮从来不仅仅是许多人以为的那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人,他当然鞠躬尽瘁,但他更多的是聪慧和权谋。这一点他甚至超过刘备,只是他没有刘备的雄才,所以才会甘心辅佐刘备。
同样,这一方面,蒋琬也是如此。蒋琬对自己的认知和定位非常精准,他知道自己是社稷之器,就绝不会在百里之才的位置上浪费时间。他也知道仅仅心里不满意是不足以让刘备发现自己的,于是他就刺激刘备,让刘备自投罗网。诸葛亮晚年北伐的时候曾经说,蒋琬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心。
蒋琬与诸葛亮相似的第二个特点,是他具备深刻的洞察力。诸葛亮曾经评价蒋琬的治理能力时说,蒋琬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重加察之。意思明白,蒋琬一眼就能看透治国理政的精髓,在于让老百姓真正安定,不在于任何面子工程。
蒋琬能看透这一点,说明他在百里之才的位置上,就能洞察到治国之本,所以诸葛亮钦佩他的洞察力,让刘备重视他。洞察力不仅对于治国理政尤为重要,对于外交和军事同样如此。外交方面,如果没有这种强大的洞察力,就很难*近其它对手的真实想法,容易被敌人操控。军事方面也不例外,如果没有很好的洞察力,就不可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蒋琬与诸葛亮相似的第三点,就是他们都具备深刻而彻底的法家性格和法家思想。法家性格,从出身社会中产这一点上就基本能够决定,蒋琬的性格不可能是贵族式的,这一点诸葛亮也是如此。
诸葛亮将法家思想彻底贯彻到了蜀汉,蒋琬又拥有法家性格,自然而然继承了诸葛亮的衣钵。陈寿评价诸葛亮时说他用心平,劝诫明,这就是法家精神的最佳体现。一切讲求公平、正义。诸葛亮去世后,史料记载蒋琬既无戚色,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这种不断正心,使心体不断纠偏,返回未发之中的状态的能力,就是和法家精神与法家性格一脉相承,紧密相连的。
诸葛亮离世后,蒋琬继任蜀汉丞相,从任何角度来看,蒋琬能够坐上丞相之位,都是必然事件。诸葛亮让法家精神贯彻在蜀国,他必定要起用一位在精神上继承自己衣钵,在能力上担当得起国家的栋梁之才,因此,蒋琬是不二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