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⑴① 15 135 ② 烧杯 砝码 ③ 搅拌 ④贴上标签 ⑵ ① ACDB ② 未用玻璃棒引流 滤纸高出漏斗边缘 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 漏斗尖嘴末端未紧贴烧杯B的内壁(答案无顺序要求,合理即可) |
分析:(1)①利用一定量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溶质、溶剂的量; ②氢氧化钠有很强的腐蚀性,称量时应放在玻璃容器中称量,因此应先称出烧杯的质量,再加砝码进行氢氧化钠的称量; ③为加快氢氧化钠的溶解,应使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④配制完毕的溶液应贴上标签存放; (2)①为计算粗盐提纯所得产率,在对粗盐溶解、过滤、蒸发后还需要称量所得盐的质量,然后由所得食盐质量与溶解粗盐的质量比,计算产率; ②根据过滤操作的要求,观察图示的操作,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错误. (1)①配置1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150g×10%=15g,需要水的质量=150g-15g=135g合135mL; ②为防止氢氧化钠腐蚀天平托盘,称量时应把氢氧化钠放入烧杯中进行称量,先称出烧杯的质量,然后增加砝码,称量所需氢氧化钠的质量; ③混合后需要使用玻璃搅拌,加快氢氧化钠的溶解,至全部溶解; ④为标识该溶液,配制完成后应贴上标签保存; (2)①粗盐的提纯操作顺序为溶解、过滤、蒸发,为计算产率还需要称出所溶解粗盐的质量、称出蒸发后所得食盐的质量,最后进行计算;因此顺序为ACDB; ②图示的过滤操作存在多处错误:未用玻璃棒引流,会在倒入液体时使滤纸破损;滤纸高出漏斗边缘,会导致液体流出漏斗;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液体从滤纸与漏斗之间流过,过滤不彻底;漏斗下端尖嘴未紧靠烧杯B的内壁,液体流速小且会溅起; 故答案为: (1)①15;135;②烧杯;砝码③搅拌④贴上标签; (2)①ACDB;②未用玻璃棒引流;滤纸高出漏斗边缘;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漏斗下端尖嘴未紧靠烧杯B的内壁(无顺序要求,合理均可). |
热心网友
⑴① 15 135 ② 烧杯 砝码 ③ 搅拌 ④贴上标签 ⑵ ① ACDB ② 未用玻璃棒引流 滤纸高出漏斗边缘 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 漏斗尖嘴末端未紧贴烧杯B的内壁(答案无顺序要求,合理即可) |
分析:(1)①利用一定量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溶质、溶剂的量; ②氢氧化钠有很强的腐蚀性,称量时应放在玻璃容器中称量,因此应先称出烧杯的质量,再加砝码进行氢氧化钠的称量; ③为加快氢氧化钠的溶解,应使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④配制完毕的溶液应贴上标签存放; (2)①为计算粗盐提纯所得产率,在对粗盐溶解、过滤、蒸发后还需要称量所得盐的质量,然后由所得食盐质量与溶解粗盐的质量比,计算产率; ②根据过滤操作的要求,观察图示的操作,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错误. (1)①配置1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150g×10%=15g,需要水的质量=150g-15g=135g合135mL; ②为防止氢氧化钠腐蚀天平托盘,称量时应把氢氧化钠放入烧杯中进行称量,先称出烧杯的质量,然后增加砝码,称量所需氢氧化钠的质量; ③混合后需要使用玻璃搅拌,加快氢氧化钠的溶解,至全部溶解; ④为标识该溶液,配制完成后应贴上标签保存; (2)①粗盐的提纯操作顺序为溶解、过滤、蒸发,为计算产率还需要称出所溶解粗盐的质量、称出蒸发后所得食盐的质量,最后进行计算;因此顺序为ACDB; ②图示的过滤操作存在多处错误:未用玻璃棒引流,会在倒入液体时使滤纸破损;滤纸高出漏斗边缘,会导致液体流出漏斗;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液体从滤纸与漏斗之间流过,过滤不彻底;漏斗下端尖嘴未紧靠烧杯B的内壁,液体流速小且会溅起; 故答案为: (1)①15;135;②烧杯;砝码③搅拌④贴上标签; (2)①ACDB;②未用玻璃棒引流;滤纸高出漏斗边缘;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漏斗下端尖嘴未紧靠烧杯B的内壁(无顺序要求,合理均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