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8:51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5:20
1、去银行存钱,利息变少了。
此次央行降息,1年期的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75%,意味我们以后去银行存款,利息会减少,比如:50万元存银行1年定期,利息就整整少了1250元(50万*0.25%)。
2、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利率均下降,房贷压力小了。
一般来说,公积金贷款和商业房产的贷款,还款利率是跟央行的基准利率挂钩的,因此,此番基准利率的降低对于一些想要买房的个人和家庭来说,房贷压力变小了,比如买房时商业贷款100万,贷款期限30年,利用等额本息还款法,降息后每月月供减少260元左右,总利息共减少了9万元左右。
3、生活消费更加活跃。
降息,意味着利息可能减少,使银行的存款流转到消费和投资方面。单从消费方面来看,国家统计局曾对中国消费者信息的调查显示,2014年10月城市和农村消费者信息指数分别为102和106.9。通过此次降息会促进消费,预计消费者信息指数在未来会有所上升,这也有利于经济总体向上发展。
4、民众理财会有更多选择。
央行降息直接影响到投资产品,利好较大的主要有房地产、水泥建材钢铁等资产负债率较高或资金流动性压力较大的行业;其次对股市和债券市场也利好,但要提醒大家,股市和债券风险仍不可忽视。在家庭资产配置方面,稳健的理财方面的投资也不可少,除了优选定存、国债,还可以选择固定收益类产品,风险低,投资收益也不错。
5、贷款环境宽松,创业投资更容易。
降息,银行放松了贷款要求,民众贷款更加容易,贷款的成本也降低了,获得了财务支持,会使得更多具有能力的人,更愿意去创业、去做投资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虽说降息后民众从银行贷款更容易,贷款的金额也放宽,但是银行的贷款审批流程一直很复杂,意味着民众也并非那么容易贷到款。
6、降息又降准
此次降低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主要目的是继续发挥好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和各类市场利率继续下行,巩固前期宏观*的*效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5:20
松紧适度更偏“松”
与往常一样,央行此次降息引发人们关于货币*是否转向的议论。央行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表示,近几个月,消费物价涨幅有所回落,工业品价格降幅扩大,对实际利率水平形成推升作用。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仍是保持实际利率水平适应经济增长、物价、就业等基本面变动趋势,并不代表稳健的货币*取向发生变化。
自2012年4月PPI进入同比负增长的通道,2015年年初降幅扩大,工业企业产品价格层面出现通缩已渐成共识。与此同时,CPI同比增幅持续收窄,1月份仅同比增长0.8%,而中金公司和海通证券(600837,股吧)预测2月份的CPI涨幅为0.9%。各界对“通缩”的担忧升温。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观察到,市场关注不多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1月份出现0.4%的负增长(去年12月份为增长0.36%),是次贷危机后首次进入负值区间。因此,即使退一步讲,也可以说通缩风险上升了。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向上证报记者表示,最近一段时间,由于油价下跌等因素,CPI的同比涨幅下降较快,PPI的降幅也继续扩大,通胀率下降的速度超过许多人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名义利率不变,实际利率(即名义利率减通胀率)就会上行,就会导致货币条件的紧缩。
马骏总结道,换句话说如果维持基准名义利率不变,货币*就可能自动紧缩。在通胀率下降和实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之下,适当降低基准利率,目的就是维护中性和稳健的货币*,不应将此举视为货币*取向的转变。
*经济工作会议将2015年的货币*基调定为“松紧适度”。尽管央行方面的口径是取向未变,但分析普遍指“松紧适度”的货币*已侧重于“松”。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认为,在弱经济低通胀的背景下,货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的方向和含义是“继续松”。
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
与去年11月下旬“寓改革于*”一样,央行此番在宣布降息的同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
时隔三个月,央行进一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原因何在?
分析人士认为,有两个因素促使央行认为要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首先,存款保险制度即将推出,相关配套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背景下,进一步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条件基本成熟。同时,随着理财等存款替代类金融产品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负债类产品已经自发实现了市场化定价。
还有一个背景是,在去年11月份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至1.2倍后,一些银行并没有用足上浮空间。马骏表示,通胀率继续下行,存款利率上行的压力减弱,表明均衡存款利率已经离上限不远了,因此加速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可控。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光大银行(601818,股吧)官网发布公告,自2月5日起,该行对存款利率进行调整,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此前的3 .3%下调至3 .16%,较央行基准利率的上浮幅度由此前的20%下调至14.9%。国金证券(600109,股吧)银行业分析师马鲲鹏统计后发现,截至2月28日16家上市银行3个月至1年期存款利率平均上浮14%,其余期限平均上浮不到10%。可见,在流动性宽松、贷存比不断扩容的大背景下,恶性存款竞争的可能性正在大幅下降,各家银行差异化的存款竞争策略越来越明显。
他认为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财产品、对接影子银行的同业业务等方式进行的隐性利率市场化早已推进多年,利率市场化是将隐性市场化定价负债变为显性的过程。1.3倍的存款利率上浮区间已与完全放开无实质差异。
降息还需降准配合
去年11月份央行下调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0.4个百分点后,一般性贷款加权利率到12月底降至6.92%,较9月底下降41个基点,与降息幅度基本一致。兴业银行(601166,股吧)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上次降息降低融资成本的效果,鼓舞了*当局本次继续降息。
尽管贷款利率有所下行,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货币市场利率反倒开始上升,目前为止仍然高于去年11月21日降息之前。鲁政委认为,价格和数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若单纯调低价格而不相应增加数量,“官价”的调低并不必然能带动“市场价”的相应下调。因此,降息需要降准配合,以增加流动性。
关于资金面的紧张,除货币市场利率不降反升,中金公司提供了另外的观察视角。地区的银行间人民币拆借利率从去年12月份开始大幅上升,3个月的拆借利率甚至超过5%,上升到记录新高。而基于3个月拆借利率的利率互换,其利率也持续走高。甚至某些期限的资金利率已经高于境内。这在历史上十分罕见。此外,在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下,资金正加速外流,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外汇占款由正转负。
因此,降息依然不够,仍需要更为坚决的降准来对冲贬值带来的资金外流,同时主动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行并带动整体利率下降。毕竟存款利率并没有明显的下降,而如果货币市场利率也没有明显的下降,银行在资金成本没有下降的情况下,不可能主动降低资产的收益率要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5:21
应该是在传递一下的信息:
周一(11月24日)外媒报道称,继中国央行降息之后,中国可能再度降息或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可能是担忧不断下滑的物价水平引发债务违约、企业破产和员工失业。
报道称,参与内部决策的一位智囊团经济专家表示,“高层领导已经转变观点。”
并称,中国央行已经转向全面刺激,可能再次降息并下调银行准备金率。
接触决策层的消息人士指出,上周五(11月21日)中国央行意外降息反映了**和中国央行的方向调整,为两年来首次大调整,之前一直坚持温和的刺激措施。
时隔两年后,上周五中国央行再次实施全面、非对称性降息,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0.4个百分点和0.25个百分点,同时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分析指出,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速下滑至7.3%,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和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均表现疲软,决策者担心经济增速跌破7%,而7%的经济增速是全球经济危机来未曾出现过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5:20
1、去银行存钱,利息变少了。
此次央行降息,1年期的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75%,意味我们以后去银行存款,利息会减少,比如:50万元存银行1年定期,利息就整整少了1250元(50万*0.25%)。
2、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利率均下降,房贷压力小了。
一般来说,公积金贷款和商业房产的贷款,还款利率是跟央行的基准利率挂钩的,因此,此番基准利率的降低对于一些想要买房的个人和家庭来说,房贷压力变小了,比如买房时商业贷款100万,贷款期限30年,利用等额本息还款法,降息后每月月供减少260元左右,总利息共减少了9万元左右。
3、生活消费更加活跃。
降息,意味着利息可能减少,使银行的存款流转到消费和投资方面。单从消费方面来看,国家统计局曾对中国消费者信息的调查显示,2014年10月城市和农村消费者信息指数分别为102和106.9。通过此次降息会促进消费,预计消费者信息指数在未来会有所上升,这也有利于经济总体向上发展。
4、民众理财会有更多选择。
央行降息直接影响到投资产品,利好较大的主要有房地产、水泥建材钢铁等资产负债率较高或资金流动性压力较大的行业;其次对股市和债券市场也利好,但要提醒大家,股市和债券风险仍不可忽视。在家庭资产配置方面,稳健的理财方面的投资也不可少,除了优选定存、国债,还可以选择固定收益类产品,风险低,投资收益也不错。
5、贷款环境宽松,创业投资更容易。
降息,银行放松了贷款要求,民众贷款更加容易,贷款的成本也降低了,获得了财务支持,会使得更多具有能力的人,更愿意去创业、去做投资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虽说降息后民众从银行贷款更容易,贷款的金额也放宽,但是银行的贷款审批流程一直很复杂,意味着民众也并非那么容易贷到款。
6、降息又降准
此次降低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主要目的是继续发挥好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和各类市场利率继续下行,巩固前期宏观*的*效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5:20
松紧适度更偏“松”
与往常一样,央行此次降息引发人们关于货币*是否转向的议论。央行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表示,近几个月,消费物价涨幅有所回落,工业品价格降幅扩大,对实际利率水平形成推升作用。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仍是保持实际利率水平适应经济增长、物价、就业等基本面变动趋势,并不代表稳健的货币*取向发生变化。
自2012年4月PPI进入同比负增长的通道,2015年年初降幅扩大,工业企业产品价格层面出现通缩已渐成共识。与此同时,CPI同比增幅持续收窄,1月份仅同比增长0.8%,而中金公司和海通证券(600837,股吧)预测2月份的CPI涨幅为0.9%。各界对“通缩”的担忧升温。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观察到,市场关注不多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1月份出现0.4%的负增长(去年12月份为增长0.36%),是次贷危机后首次进入负值区间。因此,即使退一步讲,也可以说通缩风险上升了。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向上证报记者表示,最近一段时间,由于油价下跌等因素,CPI的同比涨幅下降较快,PPI的降幅也继续扩大,通胀率下降的速度超过许多人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名义利率不变,实际利率(即名义利率减通胀率)就会上行,就会导致货币条件的紧缩。
马骏总结道,换句话说如果维持基准名义利率不变,货币*就可能自动紧缩。在通胀率下降和实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之下,适当降低基准利率,目的就是维护中性和稳健的货币*,不应将此举视为货币*取向的转变。
*经济工作会议将2015年的货币*基调定为“松紧适度”。尽管央行方面的口径是取向未变,但分析普遍指“松紧适度”的货币*已侧重于“松”。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认为,在弱经济低通胀的背景下,货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的方向和含义是“继续松”。
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
与去年11月下旬“寓改革于*”一样,央行此番在宣布降息的同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
时隔三个月,央行进一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原因何在?
分析人士认为,有两个因素促使央行认为要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首先,存款保险制度即将推出,相关配套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背景下,进一步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条件基本成熟。同时,随着理财等存款替代类金融产品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负债类产品已经自发实现了市场化定价。
还有一个背景是,在去年11月份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至1.2倍后,一些银行并没有用足上浮空间。马骏表示,通胀率继续下行,存款利率上行的压力减弱,表明均衡存款利率已经离上限不远了,因此加速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可控。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光大银行(601818,股吧)官网发布公告,自2月5日起,该行对存款利率进行调整,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此前的3 .3%下调至3 .16%,较央行基准利率的上浮幅度由此前的20%下调至14.9%。国金证券(600109,股吧)银行业分析师马鲲鹏统计后发现,截至2月28日16家上市银行3个月至1年期存款利率平均上浮14%,其余期限平均上浮不到10%。可见,在流动性宽松、贷存比不断扩容的大背景下,恶性存款竞争的可能性正在大幅下降,各家银行差异化的存款竞争策略越来越明显。
他认为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财产品、对接影子银行的同业业务等方式进行的隐性利率市场化早已推进多年,利率市场化是将隐性市场化定价负债变为显性的过程。1.3倍的存款利率上浮区间已与完全放开无实质差异。
降息还需降准配合
去年11月份央行下调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0.4个百分点后,一般性贷款加权利率到12月底降至6.92%,较9月底下降41个基点,与降息幅度基本一致。兴业银行(601166,股吧)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上次降息降低融资成本的效果,鼓舞了*当局本次继续降息。
尽管贷款利率有所下行,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货币市场利率反倒开始上升,目前为止仍然高于去年11月21日降息之前。鲁政委认为,价格和数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若单纯调低价格而不相应增加数量,“官价”的调低并不必然能带动“市场价”的相应下调。因此,降息需要降准配合,以增加流动性。
关于资金面的紧张,除货币市场利率不降反升,中金公司提供了另外的观察视角。地区的银行间人民币拆借利率从去年12月份开始大幅上升,3个月的拆借利率甚至超过5%,上升到记录新高。而基于3个月拆借利率的利率互换,其利率也持续走高。甚至某些期限的资金利率已经高于境内。这在历史上十分罕见。此外,在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下,资金正加速外流,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外汇占款由正转负。
因此,降息依然不够,仍需要更为坚决的降准来对冲贬值带来的资金外流,同时主动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行并带动整体利率下降。毕竟存款利率并没有明显的下降,而如果货币市场利率也没有明显的下降,银行在资金成本没有下降的情况下,不可能主动降低资产的收益率要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5:21
应该是在传递一下的信息:
周一(11月24日)外媒报道称,继中国央行降息之后,中国可能再度降息或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可能是担忧不断下滑的物价水平引发债务违约、企业破产和员工失业。
报道称,参与内部决策的一位智囊团经济专家表示,“高层领导已经转变观点。”
并称,中国央行已经转向全面刺激,可能再次降息并下调银行准备金率。
接触决策层的消息人士指出,上周五(11月21日)中国央行意外降息反映了**和中国央行的方向调整,为两年来首次大调整,之前一直坚持温和的刺激措施。
时隔两年后,上周五中国央行再次实施全面、非对称性降息,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0.4个百分点和0.25个百分点,同时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分析指出,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速下滑至7.3%,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和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均表现疲软,决策者担心经济增速跌破7%,而7%的经济增速是全球经济危机来未曾出现过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5:20
1、去银行存钱,利息变少了。
此次央行降息,1年期的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75%,意味我们以后去银行存款,利息会减少,比如:50万元存银行1年定期,利息就整整少了1250元(50万*0.25%)。
2、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利率均下降,房贷压力小了。
一般来说,公积金贷款和商业房产的贷款,还款利率是跟央行的基准利率挂钩的,因此,此番基准利率的降低对于一些想要买房的个人和家庭来说,房贷压力变小了,比如买房时商业贷款100万,贷款期限30年,利用等额本息还款法,降息后每月月供减少260元左右,总利息共减少了9万元左右。
3、生活消费更加活跃。
降息,意味着利息可能减少,使银行的存款流转到消费和投资方面。单从消费方面来看,国家统计局曾对中国消费者信息的调查显示,2014年10月城市和农村消费者信息指数分别为102和106.9。通过此次降息会促进消费,预计消费者信息指数在未来会有所上升,这也有利于经济总体向上发展。
4、民众理财会有更多选择。
央行降息直接影响到投资产品,利好较大的主要有房地产、水泥建材钢铁等资产负债率较高或资金流动性压力较大的行业;其次对股市和债券市场也利好,但要提醒大家,股市和债券风险仍不可忽视。在家庭资产配置方面,稳健的理财方面的投资也不可少,除了优选定存、国债,还可以选择固定收益类产品,风险低,投资收益也不错。
5、贷款环境宽松,创业投资更容易。
降息,银行放松了贷款要求,民众贷款更加容易,贷款的成本也降低了,获得了财务支持,会使得更多具有能力的人,更愿意去创业、去做投资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虽说降息后民众从银行贷款更容易,贷款的金额也放宽,但是银行的贷款审批流程一直很复杂,意味着民众也并非那么容易贷到款。
6、降息又降准
此次降低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主要目的是继续发挥好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和各类市场利率继续下行,巩固前期宏观*的*效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5:20
松紧适度更偏“松”
与往常一样,央行此次降息引发人们关于货币*是否转向的议论。央行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表示,近几个月,消费物价涨幅有所回落,工业品价格降幅扩大,对实际利率水平形成推升作用。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仍是保持实际利率水平适应经济增长、物价、就业等基本面变动趋势,并不代表稳健的货币*取向发生变化。
自2012年4月PPI进入同比负增长的通道,2015年年初降幅扩大,工业企业产品价格层面出现通缩已渐成共识。与此同时,CPI同比增幅持续收窄,1月份仅同比增长0.8%,而中金公司和海通证券(600837,股吧)预测2月份的CPI涨幅为0.9%。各界对“通缩”的担忧升温。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观察到,市场关注不多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1月份出现0.4%的负增长(去年12月份为增长0.36%),是次贷危机后首次进入负值区间。因此,即使退一步讲,也可以说通缩风险上升了。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向上证报记者表示,最近一段时间,由于油价下跌等因素,CPI的同比涨幅下降较快,PPI的降幅也继续扩大,通胀率下降的速度超过许多人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名义利率不变,实际利率(即名义利率减通胀率)就会上行,就会导致货币条件的紧缩。
马骏总结道,换句话说如果维持基准名义利率不变,货币*就可能自动紧缩。在通胀率下降和实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之下,适当降低基准利率,目的就是维护中性和稳健的货币*,不应将此举视为货币*取向的转变。
*经济工作会议将2015年的货币*基调定为“松紧适度”。尽管央行方面的口径是取向未变,但分析普遍指“松紧适度”的货币*已侧重于“松”。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认为,在弱经济低通胀的背景下,货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的方向和含义是“继续松”。
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
与去年11月下旬“寓改革于*”一样,央行此番在宣布降息的同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
时隔三个月,央行进一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原因何在?
分析人士认为,有两个因素促使央行认为要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首先,存款保险制度即将推出,相关配套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背景下,进一步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条件基本成熟。同时,随着理财等存款替代类金融产品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负债类产品已经自发实现了市场化定价。
还有一个背景是,在去年11月份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至1.2倍后,一些银行并没有用足上浮空间。马骏表示,通胀率继续下行,存款利率上行的压力减弱,表明均衡存款利率已经离上限不远了,因此加速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可控。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光大银行(601818,股吧)官网发布公告,自2月5日起,该行对存款利率进行调整,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此前的3 .3%下调至3 .16%,较央行基准利率的上浮幅度由此前的20%下调至14.9%。国金证券(600109,股吧)银行业分析师马鲲鹏统计后发现,截至2月28日16家上市银行3个月至1年期存款利率平均上浮14%,其余期限平均上浮不到10%。可见,在流动性宽松、贷存比不断扩容的大背景下,恶性存款竞争的可能性正在大幅下降,各家银行差异化的存款竞争策略越来越明显。
他认为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财产品、对接影子银行的同业业务等方式进行的隐性利率市场化早已推进多年,利率市场化是将隐性市场化定价负债变为显性的过程。1.3倍的存款利率上浮区间已与完全放开无实质差异。
降息还需降准配合
去年11月份央行下调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0.4个百分点后,一般性贷款加权利率到12月底降至6.92%,较9月底下降41个基点,与降息幅度基本一致。兴业银行(601166,股吧)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上次降息降低融资成本的效果,鼓舞了*当局本次继续降息。
尽管贷款利率有所下行,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货币市场利率反倒开始上升,目前为止仍然高于去年11月21日降息之前。鲁政委认为,价格和数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若单纯调低价格而不相应增加数量,“官价”的调低并不必然能带动“市场价”的相应下调。因此,降息需要降准配合,以增加流动性。
关于资金面的紧张,除货币市场利率不降反升,中金公司提供了另外的观察视角。地区的银行间人民币拆借利率从去年12月份开始大幅上升,3个月的拆借利率甚至超过5%,上升到记录新高。而基于3个月拆借利率的利率互换,其利率也持续走高。甚至某些期限的资金利率已经高于境内。这在历史上十分罕见。此外,在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下,资金正加速外流,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外汇占款由正转负。
因此,降息依然不够,仍需要更为坚决的降准来对冲贬值带来的资金外流,同时主动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行并带动整体利率下降。毕竟存款利率并没有明显的下降,而如果货币市场利率也没有明显的下降,银行在资金成本没有下降的情况下,不可能主动降低资产的收益率要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5:21
应该是在传递一下的信息:
周一(11月24日)外媒报道称,继中国央行降息之后,中国可能再度降息或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可能是担忧不断下滑的物价水平引发债务违约、企业破产和员工失业。
报道称,参与内部决策的一位智囊团经济专家表示,“高层领导已经转变观点。”
并称,中国央行已经转向全面刺激,可能再次降息并下调银行准备金率。
接触决策层的消息人士指出,上周五(11月21日)中国央行意外降息反映了**和中国央行的方向调整,为两年来首次大调整,之前一直坚持温和的刺激措施。
时隔两年后,上周五中国央行再次实施全面、非对称性降息,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0.4个百分点和0.25个百分点,同时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分析指出,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速下滑至7.3%,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和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均表现疲软,决策者担心经济增速跌破7%,而7%的经济增速是全球经济危机来未曾出现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