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5:47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0:49
最早的中国诗歌并没有格律的*,到了唐朝,由于以诗歌作为科举的手段,出现了对音韵句法的严格规定,称为格律。自此,中国古典诗词在形式上和艺术上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诗词格律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音调、用韵、章法。其中以音调最为重要。学习和了解诗词格律对我们的创作来说是很重要的。会用才能活用,不会用只能乱用。
下面将需要了解的诗词格律常识总结在下面,这些也是最基本的东西了。
以下所说的诗词格律,只是学写旧体诗的人应该了解的基本知识,但今天的学校教育已经基本没有这方面的课程了,只有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会涉及其中一小部分东西,因此,您看了下面的介绍一时不明白是绝对正常的,而且您也不必要去深究它。
重要说明:为了追求格律的严谨约束了您的灵感才是最不值得的。今天的人学写旧体诗,即不需要也没必要严格按照格律的约定的。即使在古代,优秀的*人墨客也大胆冲破格律的束缚创作出大量优秀的“变体”出来。
--------------------------------------------------------------------------------
〖 名词 〗
古体诗
就是我们所说后面要说的“古风”。它产生最早,形式多变,没有规则的*,比较自由。
旧体诗、近体诗、今体诗
都是指“格律诗”而言,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千万不能将“今体诗”跟现在所说的“新诗”混为一谈。
诗余
指“词”而言,有长调、小令、慢、引等不同格式,用“词牌”作为格式的标志。
--------------------------------------------------------------------------------
〖 平仄 〗
“平仄”是现代人写旧体诗的第一大障碍,但只要明白其规律,平仄也是不难掌握的。
“平仄”就是古人对声调的区分,以今天的普通话来说,“平”就是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仄”就是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以两句诗来做例子: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句)
这两句诗中“无边”、“萧萧”、“长江”、“来”是平声,“落木”、“下”、“不尽”、“滚滚”则属仄声,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其中一个标准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你可能会说,不对呀,“不尽”的“不”字读第二声(阳平),应该是平声啊?没错,今天普通话来读,“不”字确实是平声字,但古代读音与今天有所不同,古音的“不”是属于另外一种声调——“入声”,古人将入声”归入“仄声”里面,所以,杜甫的这两句是是完全合乎“格律”的要求的。只是今天“入声”字在普通话里已分别变成其他三种声调,那怎么区分呢?不用区分,就按今天的读音,将“不”归入平声就可以了。不过,在有些方言中,如广东方言,还保留着大量的入声字,象“月”“一”“十”等,如果你能去分清楚的话,作为仄声使用也是可以的。入声字的特点,是发音短促,如此而已,南方人应该很轻易的分辨出来,但北方人就可能有些糊涂了。
平声字例:西、风、天、无、弓、安
仄声字例:远、剑、信、总、电、客
入声字例:出、业、设、速、入、杰
再次强调,没法分辨入声字的朋友就按普通话中的发音来用好了,反正我们写近体诗又不是给古人看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0:49
诗的格律分4种:五绝、七绝、五律、七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0:50
五绝、七绝、五律、七律
最好找书 挺多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0:51
找找专门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