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9: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7:38
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里对其进行祭祀时的称呼,庙号写在神主木牌上。
开国皇帝一般称为“祖”,例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继承者一般称为“宗”,例如著名的唐太宗,还有皇太极被称为清太宗。当然,也有称呼为“世祖”的,例如元世祖忽必烈。
庙号的历史渊源:
1、庙号起源于商朝,早在商朝就已设立,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2、商朝灭亡后,周朝没有延用商朝的庙号制度,再到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将庙号连同谥号一同废止,原因是庙号和谥号的定夺将会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
3、汉朝时期逐渐恢复庙号制度,从此庙号一直沿用了两千年之久。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
4、自三国起庙号开始泛滥,除了某些亡国之君和政变中被推翻的皇帝外一般都有庙号。
5、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