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9: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18:02
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中国的筷子独具风采,被誉为中华文明的精华。
远古时,人们吃饭是用手抓的,但在吃热的食物时,因烫手便用木棍来佐助。这样便不自觉地练出使用棍条夹取食物的本领。久之,从不自觉到自觉,练就了使用筷子的技术。大约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人们便用树枝、竹子或动物骨角制成筷子来使用。夏商有了经过琢磨的牙筷和玉筷问世,春秋战国,出现了庄重古朴的铜筷和铁筷,汉魏六朝,各种规格的漆筷也生产出来了。稍后,又有了精致名贵的银筷和金筷。近代,美观大方质料各异的筷子就很多了。而在各种筷子中,最珍贵的要数象牙筷、犀角筷、乌木镶金筷和各种玉筷。
筷子的名称,各个时代叫法不同。先秦时期筷子叫“挟”,有时作“筴”,秦汉时期筷子叫“箸”,隋唐时筷子被叫做“筋”。李白《行路难》中有“停杯投筋不能食”的诗句。宋代才有“筷”的称呼。
筷子使用轻巧方便,早在1000多年前就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明清以后传入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及爪哇等地。有人曾做专门研究和测定,证明小小筷子使用起来可以牵动人体的30多个关节和几十条肌肉,而这些关节和肌肉中的神经,又和脑神经相通,所以,用筷子可以使人心灵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