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7:38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3:51
“茱萸”的拼音是:[zhū yú]
茱萸简介: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
与茱萸有关的风俗:
汉族民间风俗,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佩茱萸能祛邪辟恶。
茱萸三国 魏 曹植《浮萍篇》:"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
《西京杂记》卷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 吴伟业《丁亥之秋王烟客招予西田赏菊》诗:"秔稻将登农父喜,茱萸徧插故人怜。
茱萸用途:
园林用途:可植于庭园角隅、草坪、林缘。
药理用途:山茱萸之果实山萸肉,味酸涩,性微温,有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健胃壮阳等功能,中医常用以治疗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遗精、尿频、肝虚寒热、虚汗不止、心摇脉散、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等症。茱萸还是中成药知柏地黄丸、益明地黄丸、爱味地黄丸、十全大补丸、六味地黄丸的主药。
山茱萸含有生理活性较强的山茱萸甙、马草鞭甙、皂甙、鞣甙,以及丰富的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能抑制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葡萄球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利尿、降压、防癌作用。
茱萸传说
从重阳节的身插茱萸和饮菊花酒,联想到端午节的悬艾叶、饮雄黄酒的习俗。其实,端午节和重阳茱萸节,一是春夏交替,一是秋冬交替,都是疾病容易流行的时节。这也反映了我们祖先具有预防疾病的科学思想。茱萸是一味中药。《中国药学大辞典》解释,本品南北皆可,入药以"吴地"为佳,所以又称吴茱萸。所谓的"吴地",即历史上的吴国。这茱萸的名字也是来自于一个传说。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弱小的吴国每年都得按时向强邻楚国进贡。有一年,吴国的使者将本国的特产"吴萸"药材献给楚王。贪婪无知的楚王爱的是珍珠玛瑙金银财宝,根本看不起这土生土长的中药材,反认为是吴国在戏弄他,于是大发雷霆,不容吴国使者有半句解释,就令人将其赶出宫去。楚王身边有位姓朱的大夫,与吴国使者交往甚密,忙将其接回家中,加以劝慰。吴国使者说,吴萸乃我国上等药材,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吐之功,善治胃寒腹痛、吐泻不止等症,因素闻楚王胃寒腹痛的痼疾,故而献之,想不到楚王竟然不分青红皂白……听罢,朱大夫派人送吴国使者回国,并将他带来的吴萸精心保管起来。
次年,楚王受寒旧病复发,腹痛如刀绞,群医束手无策。朱大夫见时机已到,急忙将吴萸煎熬,献给楚王服下,片刻止痛,楚王大喜,重赏朱大夫,并询问这是什么药?朱大夫便将吴国使者献药之事叙述。楚王听后,非常懊悔,一面派人携带礼品向吴王道歉,一面命人广植吴萸。几年后,楚国瘟疫流行,腹痛的病人遍布各地,全靠吴萸挽救成千上万百姓的性命。楚国百姓为感谢朱大夫的救命之恩,便在吴萸的前面加上一个"朱"字,改称"吴朱萸"。后世的医学家又在朱字上加个草字头,正式取名为"吴茱萸",并一直沿用至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3:52
茱萸,读音:zhū yú 。
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
佩茱萸,中国岁时风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
相关诗句:
“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唐)
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重阳节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他自己不在内。
作品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3:52
茱萸,读音:zhū yú 。
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
佩茱萸,中国岁时风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3:53
舌尖子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