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1:3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02:30
华为在9月15号包机运回了最后一部分的芯片,因为9月16号开始所有的芯片要使用的话都要向美国的一个部门递交申请,同意了你才用他们的技术,不然这个芯片是不能给你的,所以9月15号应该算是最后一天了。
运回来的芯片有很多,低端的中端的高端的都有,据说高端的5纳米芯片有800万颗,中低端的那就可能就数不胜数了,高端的无纳米的芯片,现在差不多相当于苹果a14的芯片。相当于高通现在所正在研发的骁龙875的水平,800万枚,完全足以满足高端市场相当大的需求了。可能大家对于高端市场手机的需求量没有什么特别高的理解,比如说两年前或者三年前小米6不算是高端的,就算是中端的吧,市场销量很不错了,也就是在500万左右,还是从出现到统计数据的时候,不是一年的高端市场的手机销售不可能走数量的,肯定是走质量走价格的。
正常来说,华为就算是推出几款高端的手机,同时推出这800万枚芯片支撑个一年到两年应该都是没问题的,中低端的芯片数不胜数,中低端市场还是主要的消费力,所以说挺个1~2年是没问题的,华为本身就是做的是实体本身也有研发能力,差的就是生产能力,本身又不缺钱,加大业大舍得钱往里砸,中低端芯片的研发和制造是可以成行的,可能高端芯片是受到高端设备的影响的,但是中低端估计是没有问题的。
华为的实际运行者掌控人人家都不担心,我们担心那么多干嘛呢?华为本身那么大的一个企业,不可能因为一个芯片就突然被掐死了,华为有很多其他的产业,比如5G设备的制造,5G网络的铺设手机只是人家的业务之一而已,除了手机人家还有很多其他的业务,就算是用其他业务的利润弥补手机行业的亏损,人家也完全撑得下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02:31
华为的芯片快要用完了,准备包机运回所以麒麟芯片。我觉得不用太过担心,芯片面临断供的问题只是一时,我相信华为肯定能找到新的突破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02:31
华为将如何解决芯片困境还令人无法推测,而新机推出是否会受到影响也未可知。那么,大家不妨也继续耐心等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02:30
华为在9月15号包机运回了最后一部分的芯片,因为9月16号开始所有的芯片要使用的话都要向美国的一个部门递交申请,同意了你才用他们的技术,不然这个芯片是不能给你的,所以9月15号应该算是最后一天了。
运回来的芯片有很多,低端的中端的高端的都有,据说高端的5纳米芯片有800万颗,中低端的那就可能就数不胜数了,高端的无纳米的芯片,现在差不多相当于苹果a14的芯片。相当于高通现在所正在研发的骁龙875的水平,800万枚,完全足以满足高端市场相当大的需求了。可能大家对于高端市场手机的需求量没有什么特别高的理解,比如说两年前或者三年前小米6不算是高端的,就算是中端的吧,市场销量很不错了,也就是在500万左右,还是从出现到统计数据的时候,不是一年的高端市场的手机销售不可能走数量的,肯定是走质量走价格的。
正常来说,华为就算是推出几款高端的手机,同时推出这800万枚芯片支撑个一年到两年应该都是没问题的,中低端的芯片数不胜数,中低端市场还是主要的消费力,所以说挺个1~2年是没问题的,华为本身就是做的是实体本身也有研发能力,差的就是生产能力,本身又不缺钱,加大业大舍得钱往里砸,中低端芯片的研发和制造是可以成行的,可能高端芯片是受到高端设备的影响的,但是中低端估计是没有问题的。
华为的实际运行者掌控人人家都不担心,我们担心那么多干嘛呢?华为本身那么大的一个企业,不可能因为一个芯片就突然被掐死了,华为有很多其他的产业,比如5G设备的制造,5G网络的铺设手机只是人家的业务之一而已,除了手机人家还有很多其他的业务,就算是用其他业务的利润弥补手机行业的亏损,人家也完全撑得下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02:31
华为的芯片快要用完了,准备包机运回所以麒麟芯片。我觉得不用太过担心,芯片面临断供的问题只是一时,我相信华为肯定能找到新的突破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02:31
华为将如何解决芯片困境还令人无法推测,而新机推出是否会受到影响也未可知。那么,大家不妨也继续耐心等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02:32
目前我国的芯片行业相关企业都在积极进行研究,同时也与相关国家展开合作,共同突破芯片难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02:32
短期而言,还是寻找芯片替代商,比如中芯国际之类的,长期而言,要加大科研投入,培育芯片类人才,只有掌握了技术,才不怕卡脖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02:32
目前我国的芯片行业相关企业都在积极进行研究,同时也与相关国家展开合作,共同突破芯片难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02:32
短期而言,还是寻找芯片替代商,比如中芯国际之类的,长期而言,要加大科研投入,培育芯片类人才,只有掌握了技术,才不怕卡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