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1:4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5 03:22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Uy9jPFeihxkD6-994K2w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5 04:40
1、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和执行的能力(健康生活—常规习惯)
进 了幼儿园,孩子学会了把玩具放回原处,学会了离开教室的时候,听老师的口令,学会了自控,知道老师讲故事的时候,不能随便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不能随意打断 老师说话。常规教育对幼儿来说实在太重要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自我约束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在不同的环境里才知道该做什 么,不该做什么,养成的好习惯会受益终身。
2、培养孩子社交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
其实,许多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社交经验,幼儿园又为孩子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氛围,教他们怎样保持友谊,教他们在没有教师和爸爸妈妈帮忙的情况下自己怎样解决小伙伴之间的冲突。在幼儿园里孩子学会交朋友后,不仅会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于孩子长大融入社会均有好处。
3、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健康生活)
在 家里,爸爸妈妈看到自己的宝贝略微吃力地干一件事,总是会忍不住上去帮一把。但是在幼儿园里,老师不可能像爸爸妈妈一样对这么多小朋友做同样的关照,教师 会耐心的教孩子怎样做事、怎样照顾自己、怎样克服困难,这些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给了孩子相当的自信,这个观念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 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总有一天孩子会走出家庭,走向社会。
4、培养孩子的综合学习能力(多元智能)
幼 儿园的教育内容涉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过分注重 识字、算术等方面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开发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及创造力。其中语言领域的能力有语 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非文字阅读能力;自然领域的能力有感觉、观察能力;艺术领域的能力有音乐、美术等方面的表现与创造力。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及目的 就是为了让幼儿在各个领域中学习并有所掌握。在对孩子智力开发的同时还要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从整体上提高孩子自身素质。
5、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素质教育)
有 位*家曾说过:要想学习好,先要学习做人。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的原则是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因此不能忽视幼儿的社会属性。即他们的社会能力、品德行为方 式和对情感、情绪的把握。如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能解决活动中同伴间的纠纷,懂得爱周围的人,理解别人,培养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 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
6、培养孩子专注力
“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是幼儿的基本特征之一。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和专注力,对幼儿以后学习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帮助,能受益终身。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5 06:14
一、学龄前让孩子学些什么呢?
1、在幼儿园,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早晨,孩子来园,知道与老师同伴问声早。在饭前和手脏时会正确洗手,能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挑食。午睡时,能安静地就寝,能地穿脱并整理好自己的衣物。有良好的收拾整理的习惯,知道玩好玩具学会把玩具放回原处。
离开教室的时候,学会听着老师的口令排队。知道自己的座位在哪儿,什么时候午餐,什么时候午睡,什么时候吃点心。学会了自控,知道老师讲故事时不能随便在教师里走来走去,不能随意打断老师的话,眼睛要看着老师,懂得了遵守课堂纪律。离园时,知道要和老师同伴说声“再见”。
2、在幼儿园,培养孩子交往、合作能力
幼儿园为孩子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社交氛围,而伙伴关系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社会关系,它对于幼儿心理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幼儿在与同伴相处过程中,会认识到他人的优点和需要,学会了解别人,约束自己,学会了付出.接受.同情和友爱,从而培养了孩子的交往能力。
通过游戏活动,幼儿学会怎样与同伴之间合作交流,保持了友谊。
即使在没有*的指导下,自己也能解决小伙伴儿之间的冲突,学会了怎样参与别人的活动,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玩,他可以主动上前打招呼:你在干什么呀,我们一起玩好吗?看到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会了遇事请人帮助,“老师,请你帮帮我”这是在小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老师会鼓励孩子大声说话,有事告诉老师。

3、在幼儿园,培养孩子生活自理、做事及动手能力
在幼儿园,老师不可能像爸妈爷奶一样对这么多小朋友给予关照,老师给予幼儿的是一个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让他们自己动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任务,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鞋,自己上洗手间,自己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饭菜。这些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会了,孩子在幼儿园懂得了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种训练既养成孩子自我服务的好习惯,又促进独力能力的发展。
在幼儿园可别小看那些让孩子们剪剪贴贴的手工,这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及创造力的方式。当孩子用剪刀、胶水、橡皮泥制作手工的时候,他的想象力、创造力全都开动起来了。同时,手腕的力量也得到了锻炼发展,这样对于孩子将来写字会有很大帮助。
研究表明,搭积木对于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力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概念大有益处,并且在搭积木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排序和分类。这就在无形中为孩子将来学习除法、分数和几何打下了基础。

4、在幼儿园,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强,如果孩子能安静地倾听老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无形中也培养了孩子对书籍的爱好,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孩子们还常常会在老师的要求下,同小伙伴合作表演老师讲过的故事,扮演不同的角色。孩子渐渐学会了抓住故事的中心,知道说故事时怎样开头、发展、结尾,求知欲在这样的氛围里慢慢地萌芽了。
我们会将日常生活中经常做的亊,如洗脸,刷牙,梳头,编入活泼欢快的乐曲中,编成一首歌曲,教给幼儿,还会把这些事情编成儿歌、舞蹈教给幼儿。这样幼儿在唱唱、说说、跳跳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这些本领。
在幼儿园里孩子辨别了物体的颜色、形状,知道把两种颜色调和在一起变成另一种颜色。知道什么东西是三角形的、长方形的、正方形的。学会了唱歌、跳舞,懂得了节奏感,令孩子的朗读水平提高了,学习乐器对与孩子将来学习数学也会有帮助。在每一次的文娱汇演中,孩子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有的家长甚至怀疑,这么小的孩子能演出这么好的节目。

5、在幼儿园,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的孩子几乎每天都有户外活动,跑步、滑滑梯、攀登、走平衡木、球类等游戏。在这些活动中,我们教孩子掌握正确的玩法,孩子的身体机能和协调能力得到了最好的锻炼。走进幼儿园,你会看到孩子在活动区正玩得兴高采烈。另外,操场上的活动也锻炼了孩子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社交能力,幼儿园里操场上的活动完全由孩子自主的、他们学会了。
二、学龄前学习的四大危害
危害一:早学数学没用
孩子到5岁以后才能形成抽象的数字概念。
有许多家长从孩子三四岁开始就教孩子算数,有些孩子也能很快说出答数,但这不是孩子真正掌握了数学知识。一般来说,3岁前的幼儿对数已有笼统的感知,他们能区分明显的多和少;3—5岁的孩子在点数实物后能说出总数,并能按*说出的数取相应数量的物体;5岁以后的幼儿才能认识到数不因实物的变化而改变,形成了数的“守恒”。
心理学实验证明,只有到5岁之后,孩子才能脱离实物的支持,进行小数目的加减运算,并学会100以内的数数。一旦孩子发展到了这个阶段,孩子对数和理解与运算就会变得简单,并且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危害二:过早识字弊大于利
影响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影响他的学习兴趣。
有些家长让孩子过早识字,或者在幼儿阶段不是让孩子自然而然地识字,而是通过集中学习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孩子一下子都把字记住了、认识了。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孩子虽然表面上认识了许多字,但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会让孩子的认知过早符号化,会影响孩子想象力的发展,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危害三:过早学习知识导致孩子可塑性降低
孩子有很多发展方向,不要让他做一件事情而定性。
出生前,孩子大脑中神经元的数量远多于大脑实际需要的数量。出生后,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接受到的外部刺激越来越多,其神经元的联结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增长,这时孩子拥有的神经元和神经联结数量远多于*。在孩子生命的早期,大脑就像是一个大胆的剪裁师,只有被经常刺激的神经元和突触存活下来,而不经常被刺激的神经元细胞所连接的突触就会被修剪掉。
如果孩子过早或单纯地学习知识,孩子的可塑性就会大大降低。这也就是托马斯·苏德霍夫所说的“不要把孩子训练成机器”,认为“年轻的孩子有很多发展方向,不要让孩子做一件事情而定性。”
危害四:过早学知识,影响右脑发展
左右脑平衡发展才能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随着大脑的发展,左、右两半球的功能开始出现分化,分别控制不同的功能,并以不同的方式处理信息,所控制的身体区域也不同。大脑的左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右侧,包括语言、逻辑、细节、理性等功能。大脑的右半球则控制着身体的左侧,包括空间、音乐、艺术等功能。
过早与单纯的知识学习让孩子的左脑得到发展,右脑却不能很好地发展。左右脑平衡发展才能促进孩子均衡与全面的发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5 08:06
与其给孩子留下金山银山,不如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培养他以下这5种生活能力:
1、表达的能力
为什么我要把孩子的表达能力放在第一个讲呢?因为综合多年的成长经历,我发现,善于表达的人,会比别人多出很多机会:
我5岁的小侄子,由于词汇量丰富,被招进了我们当地的著名幼儿园,而这所幼儿园的录取率只有1/20;一个90后的同事,因为能言善辩,交际能力突出,年纪轻轻当上了部门领导,带领一帮80后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效益……
然而,在我国传统的教育里,一直存在着这样的观念:小孩子应该尊重长辈,多听从大人的教导,少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种以家长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
一方面,长期缺乏表达机会的孩子,会越来越懒于陈述自己的意见,语言能力得不到发展;另一方面,孩子会越来越疏远父母,有时候做错了事,也会不争辩、不解释,直接拒绝与父母交心。
建议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多鼓励、支持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倾听、尊重孩子的意见,让孩子越来越乐于同我们交流。
2、思考的能力
在教育上,从来都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方法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遇到问题时,我会经常鼓励和启发女儿果冻自己想办法解决。比如,她和好朋友西西因为抢玩具闹矛盾了,我不会指责她抢别人玩具,而是引导她去思考:如果是她心爱的玩具被西西抢了,她会怎么反应?
她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第二天就向西西道歉,两个小姑娘很快又和好如初了。
龙应台曾说过,所谓父*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其实,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母爱的第一个任务和是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
当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要做的,不是为他包办一切,而是引导他思考,帮助他成长,学会独自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
总有一天,我们会从孩子的生活中退场。从容面对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能力,是我们送给孩子一生的最好礼物。
3、自律的能力
经常有人问我,“我家孩子特别爱玩手机怎么办?”
“我的孩子喜欢吃零食,不爱吃饭怎么办?”
……
可是,作为家长,如果我们自己经常手机不离手,零食不住嘴,凭什么要求年幼的孩子具有多么强的自制力呢?很多父母管不好自己,却还要经常去干预孩子,这往往是亲子冲突的一个重要导火索。
自律,这是一种只能身教、难以言传的技能。想要培养一个自律的孩子,需要父母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首先,在吃喝玩乐上要有节制;其次,在说话做事上要懂分寸;最后,要成为情绪的主人,不要动不动冲着孩子大吼大叫。
能力,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快;而自律,则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远。
当父母们成为孩子自律的榜样,帮助孩子从小学会应该怎样去约束自己的言行,孩子的未来必然会出类拔萃、前程远大!
4、快乐的能力
睡前,在给孩子读《小猪佩奇》绘本时,我注意到这样一个情节:
佩奇在一次赛跑中成绩倒数,十分沮丧。猪爸爸安慰她说,“孩子,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参与了这个过程。”
猪爸爸的一番话,让佩奇又重新开心起来。
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决定了孩子是否快乐。如果父母一直不切实际地要求孩子,经常给予孩子负面评价,那么孩子就会总是感到压抑、不开心。
前段时间,四川有个男生高考后自杀了,他在遗书里写到:我的尸体要么烧了,要么扔了,别把我带回家!
他到底和父母有什么仇、什么怨,连死了都不愿意回家呢?
原来,他长期生活在一种压抑的家庭环境里。好不容易考了全校73名,他妈却说,“才73名啊”。哪怕考了98分,也会被父母骂……
其实,快乐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生活的质量!一个阳光快乐的人,具有更强的耐挫力,能够直面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也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平时,我们应该经常和孩子一起寻找、总结身边让我们感到快乐幸福的事情,让孩子更多地感受生活的美好。遇到不好的事情,也要积极乐观地应对。
此外,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多做些积极的心理暗示,经常告诉自己“我是多么幸运啊”“生活真美好呀”“没什么可难过的,反正已经过去了”等等。
5、选择的能力
人的一生,会面临着很多很多的选择:从小时候报兴趣爱好班,到中小学择校,到高考后选择学校和专业,再到寻找工作和配偶……
有人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对此,我深以为然。
选择,代表了一种方向。找对了方向,能够事半功倍,否则往往会事倍功半。生活中,有太多做错选择的人,余生都活在悔恨中。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选择的能力呢?
建立一种民主的家庭氛围很重要!小到孩子的衣物购买、房间布置,大到旅行、搬家、投资等事宜,都可以让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分子,参与民主讨论和决策。
长此以往,孩子能够飞速成长,他会越来越明白自己适合什么、需要什么,并懂得应该如何正确地去选择和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