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6:13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4:10
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年夜饭
拜年
习俗及习俗变迁
腊月二十三
朱仙镇木板年画《聚宝盆灶》
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 祭灶 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 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的坐骑备料。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此说法流传的比较广泛。
送灶时,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人们就用各种办法对付他。有的用胶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使它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酒糟涂抹灶门,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软”,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这实际上是民间一种伦理道德的自律。 7天之后,也就是在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因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按一般地方的风俗,接送灶王爷都由男主人主持,女眷不参加,古时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民间称“挂影”。天津市民俗专家林希介绍说,小年这天要把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北京;“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走一走。” 山东:腊八粥,熬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锅粘,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推煤鼠,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姐姐拉着弟弟扭一扭 陕西: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大年三十儿捏饺儿,初一撅着*乱作揖儿! 东北;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贴窗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包饺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4:10
1:办年货:在过春节的前几个礼拜里要把准备好的年货全部置办好,以备不时之需,而且你越是拖到后面可能就越来不及。
2:放鞭炮:在过春节的前一个礼拜就是过小年了,一般放鞭炮从过小年开始就需要做了。意味在新的一年里你注定非同凡响与众不同。
3:吃年夜饭:过春节的前一天需要大家一起开开心心吃团圆饭,远在外方的游子也要提前赶回来吃年夜饭。
4:守岁:这是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一般在过除夕的晚上家族的年轻人需要一直守到凌晨12点直到春节的到来。
5:拜年:在大年初一的时候流行挨家挨户摆放过年,亲戚好友也是在这一天需要通过拜年来传递感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4:1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的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厚重的春节历史和文化。而今,春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是否还在延续?我们选取了部分传统项目进行调查。
烟花爆竹
燃放爆竹是春节的一个传统。在本次调查中,41.7%的被访者及其家庭有燃放爆竹的习俗,29.1%的被访者偶尔燃放烟花爆竹。
在问及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原因时,被访者作了如下回答:增添节日喜庆气氛,占83%;孩童玩耍方式,占26.5%;迎接财神,占24.8%;能够驱除晦气、发泄郁闷,占8.5%;能去魔除怪,占5.5%。爆竹用来吓跑年兽的原意,似乎已经为人们淡忘了。同时也有12%的人,在春节期间最担心的就是燃放爆竹不安全。
年夜饭:饺子、八宝饭和春卷
调查显示,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食品和菜肴的内容日趋丰富,年夜饭的品种增加了,但是,传统的春节“主食”,却依然在人们年夜饭的食谱上。
由于饮食传统习惯的不同,北方过年以吃饺子为主,其中北京地区95.5%居民过年的传统食物中包括饺子;而上海和苏浙地区则比较偏爱春卷和八宝饭,分别达到68.8%和60.7%。
祭灶、秧歌、春联、守岁和烧香祈福
祭灶、秧歌的传统习俗在北方比较普遍。而春联和守岁的习俗是各地认同相对比较高的传统。尤其是守岁,因为有了春节晚会,生命力更加旺盛。
美好祝福是永恒主题拜年用语:“身体健康”成为首选
春节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拜年。拜年寄托着人们对亲友深深的祝福。前几年“恭喜发财”流行大江南北,也是拜年用语的首选。今天,城市中,对于恭喜发财的说法,从北京到广州,依次递增,分别是北京及周边地区35.1%,上海及周边地区43.8%,广州及周边地区53.5%。这可能与“恭喜发财”最初在南方地区流行有关。而在本次调查中,老百姓最推崇的拜年用语首选是“身体健康”,为.5%;其次是:万事如意45.4%,恭喜发财45.2%,全家幸福32.7%,事业有成16.8%,吉祥如意16.1%,年年有余9.5%……拜年用语的变化,折射出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和生活的快乐。
拜年方式:短信拜年高速增长
本次调查问卷中有一道多项选择题:今年春节您主要以何种方式给他人拜年?有72.7%的人选择“登门拜访”这种传统方式;选“打电话”列第二,占62.3%;“发手机短信”也有近一半的人选择。
如果说以上选择是预想之中的话,那么“请你写出10年前、5年前和今年的不同拜年方式”这道题,就反映了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中国人的拜年方式注入了时代新元素。统计数据显示,传统的拜年形式,如“登门拜访”、“打电话”、“邮寄信件”正在下降,而“发手机短信”、“发电子邮件”等一些现代通信方式正不断升温。(范冰 张蔚)
休闲方式不同人群各不同
春节长假如何安排?调查数据显示,除选择传统的“走亲访友”、“看电视节目”之外,老年人群中有21.7%选择“娱乐打牌”;54.8%的中年人选择居家休息,以缓释平日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而青少年群体则体现出紧追流行的态势和活力,有38.4%的青少年选择了“上网冲浪”。可见,中老年、青壮年人群的春节观念始终不离传统和实在,而青少年群体正将诸多高新科技的流行元素融于春节之中,新意多多。
春节长假中选择旅游的达14.3%。而其中选择境外游的为37.3%,比中国社会调查所报道的2004年中国人春节赴境外旅游的25.7%,上升了11.6个百分点。今年春节欧洲游14.1%,东南亚游5.9%,美洲游1.6%,澳洲游4.6%,其他9.5%。被访者说,外出旅游一是可以放松一下心情,二是体验一下大自然的气息,更多的人则是将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时尚。(岑华 蒋储俊)
春节花费逐年增加
花钱是春节的一个重要话题。小李是在上海务工的农民,拿到了一年的工资,首先盘算的是给在安徽家乡的妻子买一件羽绒外衣。26岁的小包拿到了年终奖金,打算添置一台音响。而中年的陈女士则想着给侄女和外甥留好压岁钱。调查结果显示,购物、给压岁钱、送礼是春节花费的前三项开支,都超过了45%,远远领先其他的消费方式。而在2004年的全国春节调查中,送礼排在首选,其次是压岁钱和文化娱乐。
相比早些年,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压岁钱的数目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受访的城市居民统计显示,“个人春节收到的压岁钱”平均数前年就已突破千元大关,为1096.37元,去年上升到1290.70元,今年预计将达到1483.70元。同时,“本人给出的压岁钱”数目也逐年上升,前年、去年和今年预计给出的平均数分别为566.84元、625.84元和688.99元。(周爱娜 蒋储俊)
民众期待完善保障
“春节,您希望有关部门给予什么样的保障?”面对这个问题,上海的周女士回忆起去年春节的一件事,由于除夕日开了好几个空调,突然保险丝断了。于是,一个报修电话,叫来了维修师傅。想起那些在年三十还在值班的师傅,周女士油然而生敬意。同时,她希望春节这个喜庆的时候,有完善的生活保障措施。有62%的受访者同周女士一样,希望春节期间水、电、气的供应有保障。
另外,有62.2%的受访者希望交通安全通畅;有57.8%的受访者希望物价稳定;47.9%的受访者希望能及时供应新鲜水果、蔬菜;43.1%的受访者希望能保证食品卫生;35.6%的受访者希望社区安全得到保障;还有25.9%的受访者希望能及时预报各种灾害性天气;22.8%的受访者希望遇重特大事故时,有关部门能及时防范,并做好应急处理。(陈敏子)
本次全国性调查由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和调查方法课程的部分师生、华东师*政学院研究生、上海大学高等技术学院学生等全程参与。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4:11
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年夜饭
拜年
习俗及习俗变迁
腊月二十三
朱仙镇木板年画《聚宝盆灶》
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 祭灶 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 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的坐骑备料。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此说法流传的比较广泛。
送灶时,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人们就用各种办法对付他。有的用胶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使它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酒糟涂抹灶门,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软”,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这实际上是民间一种伦理道德的自律。 7天之后,也就是在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因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按一般地方的风俗,接送灶王爷都由男主人主持,女眷不参加,古时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民间称“挂影”。天津市民俗专家林希介绍说,小年这天要把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北京;“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走一走。” 山东:腊八粥,熬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锅粘,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推煤鼠,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姐姐拉着弟弟扭一扭 陕西: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大年三十儿捏饺儿,初一撅着*乱作揖儿! 东北;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贴窗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包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