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3:56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1:29
一、炒停售,产品升级
“限时限量”、“特价甩卖”、“亏本清仓”是常见的销售套路,保险也不例外。虽然是烂大街的套路,但架不住有人信,且百试百灵。
相信大家都在朋友圈看到过这样的话术:
言外之意,这是一款好产品,马上要下架,过了这村没这店,不买绝对后悔。在这种话术的*下,很多小伙伴怕日后再买不到,便乖乖地下单了。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代理人配合保险公司“演戏”,搞产品停售倒计时,营造出“产品太好了,保险公司亏本售卖”的假象,鼓励客户抢购。尴尬的是,没过几个月,这款停售的产品又复活了。
实际上,监管机构是明确禁止保险公司、保险从业人员以“保险产品停售”进行宣传误导,怂恿消费者仓促投保的。因此当你在朋友圈再看到有人传播保险产品停售,一定要擦亮双眼,这很可能是个炒作。
二、产品升级
除了炒停售,产品升级也是常见的营销手段。产品升级的背后有很多因素,但总结下来不外乎两点:竞争需要和刺激销售。
竞争需要:目前国内有近200家保险公司,再加上互联网保险的强势介入,竞争尤为激烈。为了抢占市场,很多保险产品不得不进行升级换代,以应对挑战。以重疾险为例,A公司推出款保50种疾病的重疾险,B公司马上推出保60种疾病的,C公司紧随其后...
刺激销售:产品升级,还能更好地增加曝光量,维持代理人在客户面前的活跃度,从而刺激客户重复购买。
但实际上,升级的可能是不痛不痒的保障,一点小小的改进,就大肆宣传产品升级。
不管怎么说,不断的产品升级是好事,会让保险市场得到充分竞争,但大家也要谨慎对待,毕竟保险公司的便宜没那么好占。
三、偷换概念,保障不全
保险其实是一种高度标准化的产品,最核心的的保障其实都一样,纯保费也差不多,有些产品贵就贵在品牌、销售渠道或附加保障上面。但有些产品,定价过低,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可能是在这几方面做文章:
1、按天收费。有些代理人在宣传产品时,将保费日化;比如200元/年的百万医疗险,平均每天保费只有几毛钱,却能换取几百万的保障。对数字不敏感的朋友,有可能就上当了。
2、保障缺失。再比如说,有的重疾险虽然保障轻症,但是高发的轻症却不在保障范围内。还有一些意外险,将意外公共交通身故的保额做到百万,普通意外身故的保额却没有那么高,这就极大地降低了理赔。
3、薄利多销。还有一些新兴保险公司为了开拓市场,会推出爆款产品,让利消费者,如果碰到这种产品,是可以购买的。
总的来说,价格惊艳的产品,保障不一定真的惊艳。所以判断一款产品的好坏不能只看价格,还要结合保障。
四、贵的产品不一定真的好
一般来说,大保险公司的产品价格较高,保险代理人会跟你说“贵自然有贵的道理”。象菌也不反对这一点,毕竟客户体验更好,有一定的品牌溢价,但是,有些产品价格虚高。一般来说,贵的产品有如下特点:
1、看似保障多,实则共享保额:比如有些重疾险,增加身故、疾病终末期等保障责任,实际上这些保障是和重疾共用保额的,如果先患重疾,其他的保障就没有了。
2、增加保障。比如有些百万医疗险增加海外就医、质子重离子保障;重疾险在疾病数量和赔付方式上做文章等等。实际上,这些保障基本用不上,白白增加了保费。
3、理赔更轻松?有些人认为保费贵,理赔自然就轻松,实际上根据2019上半年的保险理赔数据显示,无论大小公司,获赔率都超过95%,有些公司甚至接近100%。从理赔时效上来看,从保险公司收齐理赔资料起,到实际支付赔款的时间,平均下来大概在2天左右。也就是说,理赔与保费、公司规模、品牌几乎没有关系,能否顺利理赔取决于合同本身。
写在最后:
买错保险,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人对保险一知半解,又容易被代理人所干扰,最后买不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象菌最后再说一下,买保险一定要多做功课,多找专业人士交流,要思考、认真看条款,不贪便宜,不被*。还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2:47
长沙晚报讯 (记者 肖娟)自本报公开征集金融消费维权线索以来,不少市民来电。记者总结了市民保险消费遇到的情况,主要集中于保单分红低于预期;分不清保险的交费期限,几年后可以“取”出来居然是保单质押贷款等。
期交和趸交,买前要看清
[案例一]去年,唐爹爹在银行存钱的时候买了一份保险,保费1万元。近日,他接到保险公司的电话,他才得知保险每年需交1万元,总共要交5年。“我原本就是去存钱的,以为交完1万元就没事了,结果是每年都要交1万元。我已经退休了,每年交1万元我难以承受。”
[解读]如果你需要买保险,除了要看清保险责任和免赔责任外,保险交费方式也是你需要考虑的防范。一般而言,不同于银行储蓄,保险分趸交和期交。趸交类似买房中的一次性付款,期交类似于分期付款。如果你混淆了两种交费方式,很可能买到跟自己缴费能力不匹配的保险,最终有可能难以为继,只能退保,承受退保损失。
此外,保险的交费年限和保障年限也是不同的。如有的保险交费3年,并不意味着保险3年后就到期了,只是3年后不需要交费,保险的保障期可能为终身。消费者如果中途有资金需求,而保险仍未到期,中途退出极易产生损失。
保险有分红,分红难保证
[案例二]近日,本报报道了67岁的黄先生被银行工作人员推荐买一款分红型的保险产品,约定的期限是5年,预计年化收益率在6%左右。今年3月初,黄先生去支取才发现,1万元分红保险产品5年下来的收益仅670.48元,折成年化收益率仅1.34%,保险分红甚至还比不上银行定期。
[解读]不少消费者在购买银行保险时,多是被保险分红所打动。需注意的是,一般而言,在利益演示表或宣传资料上,都会写上“保险利益演示表只是基于公司的预计,不代表本公司的真实经营业务,也不能理解为对未来的预期。红利金额是不确定的,实际红利金额根据分红保险业务实际经营情况决定。”
保险业人士表示,区别于储蓄、银行理财等,保险最大的功能就是提供保障。因此,消费者在投保时不要仅比较分红,应集中于保险的保障功能。
退保有损失,贷款要付息
[案例三]4年前,市民周女士购买了一款保险,年交保费15万元,当时业务员表示3年后保险即可取出一部分钱。近日,周女士跟保险公司申请“取”钱,却发现“取”自己的钱要付5%的利息。原来,业务员说的“取”钱其实是保单质押贷款。
[解读]保单质押贷款是投保人将保单质押给保险公司来获取资金,保单质押贷款金额一般为保单现金价值的80%左右,通常每次贷款期限不超过半年。但消费者需付利息给保险公司。如果频繁进行保单质押贷款,凸显出部分家庭在安排保险时决策失当。为避免因投保给家庭带来财务负担,年保费不宜超过家庭年收入的10%。
小贴士
投保前留意四个方面
1.保险责任和免除责任。前者是说哪些是保的,后者是哪些不能赔的。
2.交费期限、交费方式、保障期限。是一年一交还是一次*,保费要交多久,买的保险可保多久。
3.现金价值。现金价值即退保金。如果退保消费者能拿到多少钱。
4.犹豫期。如果不想买了,在10天或15天内可免费退保,只需出工本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