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报告称八成网络欺诈来自移动端,你怎么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2:52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06:04

我认为报告称八成网络欺诈来自移动端并非空穴来风。


腾讯守护者计划安全专家李新告诉记者,目前,八成的网络欺诈场景都来自移动端。

《报告》显示,2017年下半年,Android手机APP中有98.5%都在获取用户隐私权限,这相较于上半年增长2%。而获取用户手机隐私权限的iOS应用在2017年下半年比例有所上升,达到81.9%,较上半年提高了12.6%。

其中,虽然绝大多数软件获取用户隐私是出于用户正常使用产品的目的,但报告也指出,有9%的Android应用在2017年下半年存在越界获取用户隐私权限的现象。虽然这一比例较上半年的25.3%有所下降,但胡延平表示,“对于用户来说,原本不用给别人的数据,现在被别人拿走了,这实际上就增加了隐私泄露的风险。”

首先,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不断增高,网络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比如,在生活中的娱乐消费、通讯消费等都需要互联网的支撑。如果你要找资料,不必扎在图书馆里找资料书籍,只要在电脑上输入所查找的内容即可,方便又快捷。再加上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上网,不受时间地点的*。人们总乐意把自己的隐私放到手机里,随时查看。这就给网络诈骗提供了条件。

其次,一些“高端人才”投入网络诈骗当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智力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道德水平却相对缺失。这就形成了道德短板,追名逐利成为人们普遍的目标。以至于这些“高端人才”发现了自己的“目标”。例如,许多电脑黑客的诞生,不断地扰乱市场秩序已达到牟利的目的。

总之,八成网络欺诈来自移动端并非空穴来风。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07:22

八成网络诈骗来自移动端,时代的发展说明移动端开始越来越发达了。


国家网络安全法的实施对整个社会的网络信息安全保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可对于个人用户来说,该法案还是过于宏观,个人隐私安全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1月17日,腾讯社会研究中心与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联合发布了《2017年度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个人用户的隐私安全现状,目前更多的是需要依靠行业自律以及提升用户隐私安全意识。

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开始正式实施。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并对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用户信息的相关行为做出了规定,这也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平时我们在使用移动网络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安全。可以说,移动端的网络安全是我们时刻要注意的问题,防不胜防的安全问题,是我们要面对的。但是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好处肯定也会带来弊端,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自我防护。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这是我们很早以前就已经明白的道理了。

总结:八成网络诈骗来自移动端,骗子也开始与时俱进,在不是当年那么简简单单的行骗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08:57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法制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明认为,很多时候,消费者和商家之间也可能存在一种误会,消费者自己觉得收集这个数据没有用,但是从商家角度来说,确实是他提供服务的组成部分或必要部分,这时一个简单的告知就不够了,不止要告诉消费者收集了哪些信息,还要告知这些信息用于哪些服务。

在胡延平看来,可以将目前互联网上的个人数据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数据获取、数据市场、数据黑市以及数据黑产。其中,前两个部分可以理解为对数据的正常获取和使用,而后两个部分则涉及到数据的违法交易及使用。

《报告》显示,2017年下半年,有26.8%的骗子要求用户把钱转账到所谓的“安全账户”;有16.5%是冒充领导;另有13.1%冒充公检法部门,以用户违法犯罪等理由让用户缴纳各种名目的费用。此外还有15%的*扰电话涉及到索要验证码、11.1%会以网购订单有问题为借口、6.9%的电话提到包裹被扣押的虚假信息。

一位法律专家告诉记者,在现有的法律中,目前并没有对互联网产品能够获取哪些用户数据做出明确规定。这也导致很多用户并不知道手机软件获取了自己哪些信息,更不知道哪些信息是使用软件需要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10:48

1月17日,腾讯社会研究中心与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联合发布了《2017年度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分析报告》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个人用户的隐私安全现状,目前更多的是需要依靠行业自律以及提升用户隐私安全意识。

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开始正式实施。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并对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用户信息的相关行为做出了规定,这也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胡延平表示,国家网络安全法的实施对整个社会的网络信息安全保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可对于个人用户来说,该法案还是过于宏观,个人隐私安全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对此,胡延平还提出,不要轻易把生物信息给到任何一个APP或服务商。生物信息是指指纹、脸、头像、虹膜等。他认为这些信息是唯一的,一旦泄露出去,根本无法更改。“生物信息是这一波技术的创新,尤其是智能手机里流行的人脸识别,这是未来趋势,但现在的安全机制、安全保障、数据保护还没有完全跟上,一旦这样的信息泄露出去,比密码和身份证号泄露后果要可怕得多。

总之,网络犯罪从PC端转向移动端,这是符合互联网发展趋势,由于在移动端上面很多人都不习惯安安全软件,因此移动端网络犯罪高发成为趋势。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