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2:1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6 01:44
在《三国演义》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某将领带兵几十万、带甲百万等等,而这与史料严重不符。比我们耳熟能详的官渡之战,演义中描述是曹军七万,袁绍军七十万,但很多历史学者研究表明,官渡之战袁绍军队只有十万,曹操只有七万。赤壁之战更是夸张,演义中曹操声称自己八十三万大军,但史料分析,最多不过二十万而已。可见,在演义中以及正史中,对于军队数量的描述,第一是不够准确,第二是有一定的夸大。那么根据史料记载来分析,十万大军到底一个是什么概念呢?
首先,我们都知道打仗打的是后勤,打仗不只是打的是军队战斗力,还包括后勤以及在综合国力。在古代战争中,后勤成为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的内容。司马迁曾算过一笔账,如果从长安出发,运往九原前线一石粮食,在路上人吃马喂,需要消耗三十石粮食,可见后勤保障耗资巨大。而养兵,也是十分烧钱的工作,汉武帝时期,想要养一个骑兵,需要五户人家一年的赋税,即使在西汉全盛时期,养十万骑兵已经非常不易。
其次,是东汉末年的军队规模。大军每次出兵,都要有明确的分工,有战斗部队,也有相当数量的后勤保障部队,而在史料中,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都被算在整个军队中。而所谓的十万大军也是一样,分为战斗人员、辎重人员以及后勤人员,而真正能上战场的只有战斗人员,那这十万人当中战斗人员能占多少呢?按照史料和文献以及实际数据的计算,一般十万人规模的军队,战斗人员最多只占到六成,剩下的四成皆为后勤和辎重人员,也就是说一个十万人规模的军队,真正能上战场战斗的最多不会超过六万人。
那么,要是真有十万战斗部队,根据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各国,是否能动员得起这十万战斗部队呢?东汉鼎盛时期人口超过6000万人,经过群雄征伐,数十年战乱,人口凋敝,用曹操的话说就是“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人口已不足千万。而千万人口,除去妇孺老幼,减掉不能离开田地的必要劳动力,可战之人应该不足百万,但这百万之人能都披甲上阵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前面也说了,打仗打的是后勤,养军队是极费钱粮的,国家能维持的军队数量很有限,除了必要的守城部队,和必要的机动兵力,根本不会保有大规模军队。
因此,军队总数十万,和出动是十万大军是两个概念。想出动十万大军,需要提供多少粮草、多少民夫?曹魏末期,攻打蜀国,出动军队不过八万,差点拖垮了魏国,本来经过战乱损失极大,一下出动这么多军队,难免出现寅吃卯粮的局面。而且十万大军集结需要很长时间,三个月能把十万大军集结到一个地方就不错了,比如孙权和张辽的那一战,前面都败回来了,后面的部队还在开赴前线的路上。
而且军队还要布防,三国时期除了内斗,还有外患,乌桓、鲜卑、西羌,都是能征善战的民族,边境地区要派兵驻守。军事重镇要派兵驻守,行营也要派兵驻守,这样算下来全国的兵力能调动的就不多了。所以,在三国的战场上出现一支十万大军,足以打破三国的势力平衡,若指挥得力,足以毁城灭国,这也就不奇怪曹操横槊赋诗时的豪气干云了。要知道,官渡之战时袁绍倾其所有家当,才动员了十万大军,而作为三国政权之一的蜀国君主刘备,一辈子也没有拥有过十万精兵,诸葛亮六出祁山,最多一次也就五、六万人而已。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十万大军如何做到统一指挥?如何选择战场以展现自己的兵力优势?这都是非常难的,而冷兵器时期能指挥十万大军的将领很少见,一时间我能想到的只有“兵仙”韩信和“杀神”白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6 01:45
古代打仗所谓的十万大军并不是指这十万人都是上战场打仗的。其实军队里也有分工的,主要分为战斗人员、辎重人员和后勤人员。十万规模的军队一般战斗人员只占六成,也就是六万人上战场,其实4万是辎重和后勤。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6 01:45
我就举一个例子,一支10万人的部队一天的消耗,大概有300万斤粮食,需要4300人的劳动力。如果这场战争持续时间够长的话,这个粮草消耗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6 01:46
因为当时是汉末三国时期战乱不断,再加上瘟疫天灾不断,所以社会人口急剧减少,而且十万大军要出征的话,必须要有百姓作为后勤,以保证粮草的辎重,所以说真正意义上的10万大军是一个天文数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6 01:47
游牧民族可以。蒙古军队,匈奴军队,它们十万人,可能就是能做到10万人都是前线军事。因为它们打仗,不需要后勤,从敌人那里抢,而且它们人人皆兵,天生下来,个个都是战士,所以农耕文明很难打过,是农耕文明的大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