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国学大师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读后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1:28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8:56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大成就著作,它从文学的三种不同境界来探讨古典文学和美学问题.提出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三种境界提出的巧妙,总结的精湛,因而王国维的“境界说”无论对文学、美学还是人生及创作可谓解释的淋漓尽致,令人翘首称赞!

关键词:境界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自然、理想、顿悟、渐悟、入与出、隔与不隔

《人间词话》是集中过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大成的著作,它有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从问世以来就颇受众人的青睐,以及学者们的关注,研读其中,便深感其中的巧妙与精湛,便知王国维这位大师的文学底蕴的深厚与学识的渊博,最关乎古今之大成的事业,大学问莫过于“境界说”。

自古文学讲究境界,境指文学作品写出的境地,同时也指创作之境,某种文体境域,甚至某种艺术造诣。而“境界”一词最早盛行于佛教信仰者之口。清人丁福保在《佛学大辞典》中解释为“自家势力所及之境土,”或“我得知果报界域”佛教中称人的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即指人的六种感觉器官,其所对应的是六境,即色、声、香、味、触、法。意根指人的心里意识,法境是指这种意识所达到的一种状态。之所以称为境,丁福保说:“心之所游履攀缘者,谓之境。”[1]所以,境界既可以是外界具体景象的状态,也可以是人意识到的内在心灵世界之状态。研读有关王国维《人间词话》也有同样的感受于其中。也让人更深入地领会了王国维先生在品论古典文学词作中更突现于表现这种状态的外界具体的景象与内在心灵世界的紧密结合。因而可以看出王国维品论古典文学的宽泛与深钻。从而有了三种不同感受的境界之说:“昨日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第三境界。[3]此三种境界常被理解引用在古今写情之中居多,而王国维则观其不然。在其被寓为人生必经三种境界中,与众学者有与众不同的感触。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说到人生品味的三种感悟。王国维在1908年发表《人间词话》,只是作为一种文艺批评类著作出现的。他利用了传统的诗话形式,但论及的内容却达到了美学理论的高度,是“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的作品。”他在《人间词话》中标举了“境界说”?#65310;常�泄�糯�囊掌缆奂乙苍擞霉�庑┐视铮�缢纬�嫌鸬摹靶巳ぁ薄⑶宄�跏快醯摹吧裨稀痹�兜摹靶粤椤敝钏担��际蔷头绺瘛⒓记啥�裕�豕��蛱岬搅嗣姥У谋局事鄹叨取K�担骸叭徊桌怂�叫巳ぃ�铈盟�缴裨希�滩还�榔涿婺浚�蝗舯扇四槌觥�辰纭��郑��狡浔疽病!薄按室跃辰缥�钌稀S芯辰缭蜃杂懈吒瘢�杂忻�洹N宕�彼沃�手��远谰�咴谏稀!盵3]这是总论,对五代北宋的词评价很高,其标准即有境界。“境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都是人心中的一种境界。因为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就称为有境界,否则就称为无境界。”境不仅指景物,也是心里的感情,景与情构成文学的两个基本元素,而这两者又是互相联系的,这也是客观与主观对立统一的关系。因而所谓境界,是指某一文体的境域,不限于文学。也有人生种种境界,或种种境地。王国维在这一美学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四个关系。

第一是“自然”与“理想”的关系。有造境,有写境,这种理想与写实二派有区别,但二者又很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又邻于理想。诗与写实派和理想派,写实派是将客观事物真实的描写出来,理想派着重于虚构、主观想象,而虚构、主观的想象又以生活现实为基础。因此,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又邻于理想。合乎自然,是诗人对审美对象观照、反映的感受,将景物真实的描绘出来,有如诗中的“赋”直书其事。而邻于理想,是诗人总是用自己的理想去取舍生活、剪裁生活,引譬连类,因物喻志,有如诗中的“比”、“兴”,触物以起情,索物以托情,表达诗人的一种思想感情。在王国维看来,有真情实感者,其作品才有境界。清代不少词家填词,有卖弄文辞华丽者,有无病*者,有逢场作戏者。缺少的是自己的独特感受,真情实感。针对有人写虚伪矫饰的词作来媚上,王国维提出批评。王国维的意思是大诗人造境、写境,难以区分,最高的境界是能反映物景以及人生(感情)的本质,而且,景与物的互相融合,达到浑为一体,这是最高的境界。而诗人之所以是诗人,在于他能把常人习见身处之境地,转化为心中诗的境界,或者说诗的某种境地写出来,从而写出一种有意蕴的境地。从创作方面而言,他又提出了“造境”与“写境”之说。并划分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手法的差异与互相影响。他从审美的角度分析,又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类。“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潺潺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镜,以我观物,物皆着我色。无我之境,以物观物。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宋代严羽曾提出“兴趣”说,清代王士祯又提出“神韵”说,而王国维的境界说着实是一个创造。与此同时王国维先生还总结了“造境”与“写境”的区别:“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之所以有分,然二者又颇难区别。因大诗人有所造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之间。”谈境界就必然要论及情与景的关系问题。他还认为:“境非独谓景物也,感情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又说:“昔人论诗词有景物、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物皆情语也。”他举了元朝马致远的《天净沙》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评价为“纯是天籁,”又评为“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这首散曲前3句18个字综合了9种事物,勾画出秋天萧瑟凄凉的傍晚景象,烘托出一个远离家乡的旅行者来。马致远的写作技巧是极高明的,真正达到了“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的境界。另外,王国维对苏轼《水龙吟》咏杨花评价极高。这首词的起句是“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昔从教坠,”末尾几句是“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王国维评:“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诗人苏轼,对杨花描绘成似花非花,全神凝注,笔借“风”“雨”,一气流转,把杨花当作容器,装进去主观的想象,显露出对人生的理念,格调更为高雅。这里“我”融入了景物之中了,与景物处在有意无意之间,因此,读咏此词,有一唱三叹,寻味无穷的感觉和效果。王国维要求观照景物能体现某种景物内在的本性,即“神理”达到“真景物”,“理念”的真;在体现人生的感情时能反映人的内在本性的真,达到真感情,创造出独特的艺术画面,诗人“忧生”、“忧世”的理想与感情自然渗透在作品中。自然与理想,写景与造境,写实派与理想派,和而言之,都应当达到这种境界,便是美。

第二是“入”与“出”的关系。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诗人对于宇宙和人生,要观察、体会、了解、领悟,便要“入乎其内”,到生活中去第三是“渐悟”与“顿悟”的关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所为宴欧诸公所不许也。这是《人间词话》的一段名言,王国维用宴殊、柳永、辛弃疾三首词的断句,描绘了作词的艰苦历程。同时,他又引申到成大事业、大学问方面去。这三个境界是作为诗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修养和锻炼的问题。审美主体(作者)对人和物的把握,形成物化的意识客体,第二自然,第二人生以及第二之我,再将此用艺术形式表现为意识的客体(作品)其间有一个渐悟到顿悟的过程。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西风凋碧树”是一种烦躁的心情,诗人要观物,首先要摆脱现实的种种纷扰,破除一切我执,包括苦乐、毁誉、利害、得失、挣脱一切个人的私念,达到胸中洞然无物,才能达到观物之微。这是一种追求的境地,要*远瞩,望眼欲穿,设立崇高的追求目标。这是一个人在孤独之中寻找理想,寻找生命着落点的痛苦时刻。“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时,便入定,能去体会物之内在本质的美。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对审美客体的审美把握,审美主体(作者)有一种择一的、固执的、终身无悔的精神,在探索着事物的美。这种美必须将事物个别的、外在的、偶然的东西跨越过去,得出普遍性的、内在的、必然的一种理念,用审美的把握塑造出美的意象,诗人在此境界的心情是平静、纯净、自然的,寻求一种自然的乐趣。一方面,这种寻求是艰辛的,使人憔悴和消瘦,同时,另一方面,这种寻求又是使作者的感情得到升华,达到完美的意境,虽然“衣带渐宽”又是值得的,殉身无悔的。这是创造之境,必须要深思苦虑,孜孜以求,虽历尽千百失败,都不灰心丧气。这是一个人找到值得为之奋斗的目标,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而努力的过程。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成功之境,成功不期而遇,获人之来获,成为拥有创造成果的幸福的人。这也是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苦苦寻求和努力,发现自己想要的东西原来就在自己的身边或领悟后的心理;这时候,世俗目标是否达到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灵魂的和心灵的归属。这里说的就是顿悟?#65310;��谝唤锥危�诙�锥蔚目嗫嘌扒螅�髡吣苡米蠲骺斓挠镅裕��挛锪徵缣尥傅谋泶锍隼矗�肴缣斐伞U馐弊髡叩男那榇锏搅宋抻�⑽弈睢⑽尴病⑽抻堑木辰纾�竦昧酥腔邸!爸诶镅八�О俣取保�泶锪恕盎邸钡难扒蟮募栊粒�拜肴换厥祝�侨巳丛诘苹鹄簧捍Γ�北泶锪酥腔鄣亩傥颉J�嗽诩杩嗟难扒笾校�砣豢�剩�楦卸偕��钣锪�椋�辰缦缘霉饣哉杖耍�楸泶锏那呷诵钠ⅲ�馐羌�蝗菀谆竦玫囊恢志辰纭T诘谌�志辰纾��舜幼约捍醋鞯氖�械玫搅司�竦奈考��锏骄�裆系挠湓谩4尤松��跃褪撬狄桓鋈说纳������鼋锥尾拍芑畹猛暾��创蛹虻タ�迹��敫丛樱�缓笤倩毓榈礁�卟愦蔚募虻ァ?

第四,“隔”与“不隔”的问题。王国维对于“隔”与“不隔”问题说道:“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他认为陶渊明与谢灵运的词是不隔的。他指出: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与隋代诗人薛道衡的“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此亦如是,即一人一词论。又举出欧阳修的《少年游》咏春草的上半阕说:“栏杆十二独凭春,晴必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眼前,因此便是不隔。在王国维看来能照实写出自然美景的,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的就是“不隔”。这种自然之物或事不掺杂诗人的主观色彩,能以真实的具像展现出来它本身的面貌,让客体看后就能在脑海中产生具像的事物的,没有一种象纱的感觉的就是“不隔”。而对于欧阳修的“谢家池上,江掩浦畔”。则认为是隔。又说姜夔的《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拔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总的看来,王国维认为的“隔”就是指创作主体(作者)将所看到的事物透过自己的性灵感受,用语言文字表述,传达出来,使得审美客体(读者)与创作主体的作品之间产生某种能够联想的空间,从而使得作品有一定的内涵,因此有种隔纱看物的感觉。这一切恰恰也体现中国人所讲究的那种含蓄的美与直白的美。

在王国维这位有大家风范的评论家看来词与人生一样,都应当有一定的“意境”有较高的格调,那就需要诗人在意境上多下功夫,达到一种有“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的效果,否则也不能称得上是一流的作者。

无论怎样,在我看来王国维这位承前启后的作家,真的很让人佩服,尤其是对古代文论这方面评析的精辟、恰当。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不但全面,还具体、系统的举例,深感其对文学的认真,严谨的程度。与此同时,他还开辟了一条文学写作的路径。以及为中国美学开启大门,被誉为“中国的康德”。从而可以看出王国维的“意境说”确实也为后来的文学发展指明了道路。同时也为失意的人指明了人生的理想之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0:14

《人间词话》是近代极富盛名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使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历史上里程碑的重要作品。他继承了中国文艺批评的传统形式,乃是段章零语,灵机闪现处便是绝妙好辞成文。所以这本书极大程度的保存了这种写作的真实。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手稿原文;第二部分是附录。读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顿觉词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当你遨游其中使你会发觉自己的渺小与无知。最初接触王国维的那三句精辟的论断: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同叔《蝶恋花》此第一阶级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永叔《蝶恋花》此第二阶级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阶级也。并不知道是出自他的著作,但已对概括除此三境界的人敬佩不已,便生出急切阅读此书的念头,其时,学习中国古典文学,老师推荐必读的书目中就有这本。因为经验的浅薄,阅读时感到困难重重,比较晦涩难懂,匆匆读了一遍了事。但是经过了十几年的时间,人生的阅历积攒的比较丰富,阅读了较多的书之后,忽然又一次想读他一读。再读之后,对这位天才的敬佩由此剧增。他有关词的境界的论述确实极为精辟,极为精彩,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引领了一代文学批评的脉搏,引导人们如何去审美,如何在词中品味,感悟,获得美的熏陶。一首词从怎样的角度去鉴赏。例如,他提出了“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他提出了这两个重要的概念,引导作者和读者向更高的层次迈步。《人间词话》中还有一种观点正中了我的心扉,让我感受很深。那就是在《乐府诗集》《子夜歌》中提出的:“人用来排遣愁苦的东西不外三样东西:酒、诗和死亡。而人又来享受欢愉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哪里还有功夫来排比字句,搜索枯肠呢?”这话真是说到了点子上。感情就是人心中的境界,只有心中有丘壑,才能写出深刻的作品。文学作品的第一要义就是求真,任何技巧都无法掩饰对真实的敷衍。所以经历苦难才能写出好作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1:49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