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20:0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1 10:19
体位应平卧。
切口选择应根据病变位置,通常选择最接近病变的部位。腹部损伤时,通常采用腹部正中切口或正中旁切口,便于向上或向下延伸或横向扩大切口,以适应不同手术需要。对于胸腹联合伤,应分别在*和腹部做切口,尽量避免使用同一个创口作为切口,以防术后感染或裂开。
急性腹膜炎时,常采用右中腹直肌切口,切口上1/3在脐上,下2/3在脐下,长度应能容手进入腹腔,根据需要适当延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常采用上腹部正中或正中旁切口,必要时可做横形或胸腹联合切口。腹部肿块的探查切口应根据肿块位置及可能涉及的脏器来决定,一般正中或正中旁切口更常用,对于涉及肝脏的右上腹肿块,还应准备胸腹联合切口。肠梗阻时,通常采用正中或右正中旁切口。
腹膜切开时,应注意观察腹腔情况。腹腔出血常呈现蓝色,弥漫性腹膜炎时,腹膜可能有充血、水肿。切开时应观察气体逸出情况、腹腔内有无积液,辨别积液气味、颜色、数量及性质。若流出血液,说明实质性脏器或血管破裂,尤其是女性病人,需考虑子宫外孕破裂可能。如气体或胃肠道内容物涌出,则表示空腔脏器穿孔。根据液体性质,可判断病变可能在结肠、阑尾、胆道等部位。此外,还应搜集部分液体进行涂片及培养,明确病原菌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
清除腹腔内血液和渗液后,首先用吸引器抽吸腹内液体。在有大出血时,应在抽吸血液的同时用手压迫出血处控制出血,如肝破裂时压迫肝门、脾破裂时压迫胰尾部。这有助于减少失血量,挽救病人生命,并便于术野显露,便于探查和操作。
探查腹腔内病变时,应先探查正常区域,再探查病区。探查应轻柔细致,特别注意易被忽视的区域,如胃后壁、胃小弯部、贲门附近以及十二指肠、结肠的腹膜后部位。一般腹腔探查次序包括:肝脏、食管裂孔、脾区、胃、十二指肠、胆道、胰、小肠、阑尾和升结肠、横结肠和大网膜、降结肠、乙结肠、直肠、膀胱、子宫及附件。
腹部外伤探查时,首先寻找出血来源并控制出血,然后按出血脏器开始逐步探查其它各脏器。急性腹膜炎探查时,应先探查正常区域,最后探查病区,注意大网膜在病变严重区域的粘附和脓苔的出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探查时,首先检查溃疡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可能,随后探查胆道、十二指肠、胃等部位。腹部肿块探查的目的是确定肿块性质、来源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便决定能否切除。对于肠梗阻,应寻找梗阻部位并解除梗阻,对于腹部损伤病人,需根据损伤情况给予相应处理。腹部肿块的处理实际上是在探查过程中进行,分离完毕后,即可取下肿块或明确病变并中止手术。对于与肿块相连的组织受损,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补救或切除。
对于肠梗阻病人,应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粘连松解、套迭返纳、扭转复位、内疝返纳和修补等。对于腹部损伤,应根据损伤程度给予缝合修补或切除手术。对于腹部肿块,应仔细分离并确定能否切除。若探查结果为阴性,则不宜盲目进行胃大部切除术。在处理过程中,还需注意肠管减压、腹腔清洁、腹腔引流等措施,以促进术后恢复。腹腔内应用抗生素的原则需根据腹腔污染程度及空腔脏器损伤情况确定,以避免感染扩散。
在腹部外伤或腹腔手术后,必须放置腹腔引流,以排除积血、肠液、粪便等。在腹膜炎病人手术后,需吸尽脓液,清洁腹腔。腹腔内冲洗及使用抗生素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以防止感染扩散。引流条的选择应根据损伤部位、腹腔流出液体性质和污染程度来定,以确保引流效果。切口缝合通常为一期缝合,但对于污染较重或估计术后愈合不良的病人,可采用腹膜外切口减张缝合,以防术后伤口裂开。
扩展资料
剖腹探查术是普外科医师用来寻找病因或确定病变程度并进而采取相应手术的一种检查和(或)治疗方法。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腹部损伤随之增多,加上急腹症、急性消化道出血和腹部肿块等,剖腹探查术已成为基层医院一种常见的手术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