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19: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3 19:24
1. 带有凭字的四字成语
不足为凭bù zú wéi píng
[释义] 不足:不值得;凭:凭据;根据。不能当作凭证或根据。也作“不足为据”。
[语出]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小道人一着饶天下》:“虽然如此;传言送语不足为凭;直待当面相见亲口许下了;方无番(翻)悔。”
[正音] 为;不能读作“wèi”。
[辨形] 凭;不能写作“屏”。
[近义] 道听途说 无案可稽 捕风捉影
[反义] 有案可稽 言之凿凿 铁证如山
[用法] 指事情或言论不能成为凭据;不可当真。与“不足为据”同义。
[结构] 动宾式。
2. 最后一个字是凭的四字成语1、不足为凭
bù zú wéi píng
【解释】不能当作凭证或根据。
【出处】宋·刘安世《论蔡确作诗讥讪事第六》:“诗板是明白已验之迹,便可为据;开具乃委曲苟免之词,不足为凭。”
2、恐后无凭
kǒng hòu wú píng
【解释】怕以后没有个凭证。旧时契约文书的套语,常与“立次存照”连用。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委是自行情愿,即非相逼。恐后无凭,立此文约为照。”
3、口说无凭
kǒu shuō wú píng
【解释】单凭口说,不足为据。
【出处】元·乔梦符《扬州梦》第四折:“你不合打凤牢龙,翻云覆雨,陷人坑井。咱两个口说无凭。”
4、空口无凭
kōng kǒu wú píng
【解释】单凭嘴说而没有什么作为凭据。只要用实物来证明。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空口无凭的话,门生也不敢朝着老师来说。”
3. 最后一个字是凭的四字成语1、不足为凭bù zú wéi píng【解释】不能当作凭证或根据。
【出处】宋·刘安世《论蔡确作诗讥讪事第六》:“诗板是明白已验之迹,便可为据;开具乃委曲苟免之词,不足为凭。”2、恐后无凭kǒng hòu wú píng【解释】怕以后没有个凭证。
旧时契约文书的套语,常与“立次存照”连用。【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委是自行情愿,即非相逼。
恐后无凭,立此文约为照。”3、口说无凭kǒu shuō wú píng【解释】单凭口说,不足为据。
【出处】元·乔梦符《扬州梦》第四折:“你不合打凤牢龙,翻云覆雨,陷人坑井。咱两个口说无凭。”
4、空口无凭kōng kǒu wú píng【解释】单凭嘴说而没有什么作为凭据。只要用实物来证明。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空口无凭的话,门生也不敢朝着老师来说。”。
4. 第四个字是四的成语有1,不三不四 [bù sān bù sì]
汉语成语
不三不四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sān bù sì,意思是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中文名
不三不四
外文名
1.dubious; indecent 2. nondescript; neither fish, flesh nor fowl
出处
《水浒传》
2,颠三倒四 [diān sān dǎo sì]
颠三倒四是一个成语,读音是diān sān dǎo sì,形容说话办事没有次序,没有条理。
中文名
颠三倒四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
拼音
diān sān dǎo sì
解释
形容说话做事错杂紊乱
解释
三、四:表示杂乱。形容说话做事错杂紊乱。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坐卧不安。”
5. 第四个字是出的成语有哪个水落石出、
脱颖而出、
深入浅出、
呼之欲出、
脱口而出、
入不敷出、
鱼贯而出、
量入为出、
深居简出、
和盘托出、
倾巢而出、
喷薄欲出、
祸从口出、
挺身而出、
人才辈出、
丑态百出、
冲口而出、
汗不敢出、
英雄辈出、
计无所出、
夺眶而出、
闭门不出、
层见叠出、
计将安出、
层见迭出、
悖入悖出、
杜门不出、
全盘托出、
破绽百出、
夺门而出
6. 第四个字是及的成语望尘莫及、
愚不可及、
始料不及、
力所能及、
噬脐莫及、
措手不及、
过犹不及、
触手可及、
迅雷不及掩耳、
不可企及、
悔之莫及、
管见所及、
始愿不及此、
疾雷不及塞耳、
始料未及、
懊悔莫及、
追驷不及、
诈奸不及、
兄死弟及、
鞭长不及马腹、
追悔无及、
剑及履及、
隐志相及、
使料所及、
无所不及、
后悔莫及、
鞭长莫及、
无暇顾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