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8:1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10:39
1.邹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稷下学士复盛,且数千百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至闵王时,学宫学士达数万之众,如淳于髡逝世时有“弟子三千人为縗致”其弟子与孔子一生教过的学生不相上下。其他学派弟子之多少不难想见。
2.学规:本派授徒讲学,定期参加学术集会。“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或宣扬本派学说,或论争某一现实或学术问题。
3.稷下先生可因工作性质和侧重点不同分为两大类:一、纯粹的学者,居住在学宫之内授徒著书。二、杰出人才、或独树一帜的学术领袖和学派大师、或是名闻天下的名士、或是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学者,被授予上大夫衔。享受“高门大屋”、“赀养千钟”的优厚待遇。
4.工作:一。著书立说二。维持日常教学活动,传到授业解惑三与其他学派论战,宣传和发展本派学术。四,善议政事,为当局者出谋划策。
5.“边缘人”一说是因为统治者因为要更替,对各种学术的支持度也就有了时间段,齐王对于王霸之术过于追求,这必然导致*的多变和缺乏连续性,他们对于任何一位稷下先生的学说都不会长久的保持信任,频频出现短期的行为,使这些先生的努力付诸东流。
以上观点见于《俳优人格》闵定庆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6年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10:40
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田齐桓公。稷下是齐国国都城门,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稷门附近。
齐宣王之时,在稷下扩置学宫,招致天下名士: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兵家、农家、阴阳家等百家之学,会集于此,自由讲学、著书论辩。
战国中后期各主要学派的重要人物,如:荀子、宋钘、尹文、鲁仲连、田巴、貌说、邹奭,几乎都来到过稷下,《史记》描述当时的盛况:“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邹衍、淳于髡、田骈、接舆、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
稷下学宫是中国官学的滥觞,在某种程度上又促进了私学的发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10:40
老子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