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如何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4:59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23:59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上帝为什么会笑?是嘲笑人类的无知么?也许各位已经接触过了一些思维方法的书:《思维导图》、《全脑思维》,又或者是《麦肯锡方法》、《金字塔原理》咨询顾问丛书,再深一点的就是哲学类的方*。这些书销量都不低,甚至同时看过这两类书的人也不少,那么他们是否已经建立了超乎常人的思维方法?不尽然。拥有一个好的思维方法的头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还和好几个关键因素有关:
方法/步骤
1/4 分步阅读
“知识面”

  企图通过看一本书,几本书速成学到思维方法是很天真的,因为需要我们看很多书,完全不同的、观点对立的书。

  一个人要建立适合自己的思维模式,先得知道有哪些思考问题的方法,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行业,这些方法都有不同,我们不能一一体验,唯有通过读书去了解。

  太多人读书爱读感性的书,而不愿意读那些拗口艰涩,充满思辨的书,那些让人激动的书,感觉能快速上手的书,只怕你杂七杂八读了很多,你的大脑依然是一团浆糊。

  大部分人读书不过是想通过阅读找到和自己思维模式接近的那个作者,寻求认同,抱团取暖。他们何曾能耐心看看和自己立场不同的文章?

  比如在微博上观点不同立即破口大骂的人少了么?哪里有什么左派右派,都是不讲理派。

  可假如你真想学理性思维,就得广泛阅读,了解各种看世界的视野,无论你是否认同他们的立场和观点,你得耐心分析立场观点背后的论证和事实,这并非是什么了不起的方法。

  但是我们中国太多人都喜欢遇事情感第一,理性靠后,不说别的,就说一个*,没几个人说得清楚历史来龙去脉,却不惜消费爱国热情。

2/4
“经历面”

  即使是固化在一个方向,要学到一套专业操作流程(流程还不是思维,思维是知道为什么流程该如此设计),光阅读也不够,得反复训练。

  比方说你学到一个分析问题的方法,比如麦肯锡的“现象–问题–原因–对策–反馈”循环,看起来容易,但真成为你的思维武器库中的一种,你至少得找不同场合不同的事情用同样的方法反复练习。

  记住是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事情用同样的方法反复练习,把一件事情反复做一百遍和用一个方法反复做一百件事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常常见很多人的工作经历其实不过是工作年限,Ta有什么工作经历?没有经历,你又如何能让一种思维深化成你的职业本能?

3/4
“思考面”

  读书学习能让你知道世界如何运行,经历能让你验证你学到的知识是否真的和世界合拍,但是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你还是依赖经验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思维。

  所谓经验:“你可以提出一个对策,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这样做就可以解决,一一覆盖,谁覆盖得多谁厉害。”

  但如果你有思维,就可以解决没有经验覆盖的事情,你至少可以提出一个假设,假如这个事情从哪里开始,下一步会出现什么?那么大家的对策又是什么,然后我们该如何反应,思维有多深,你的思想就能走多远。

  所以越是有了经验,越要主动总结自己的经验,把他抽象成一种分析问题的框架,当你能够提炼出某种分析解决问题的框架时,你就开始有了思维。

  很多人有了经历,却少了总结,长期下去,他越来越依赖本能或者经验做事,对于他熟悉的工作,他做得很好,也就以为自己有了思维,其实不过是有了对待某类事情的条件反射。

  假如遇到环境的改变,他就会手足无措,突然发现自己其实很*。

  要总结思想的方法我觉得很简单,就是写长文,一个连一万字原创文章都写不出来的人,就别谈什么思维理性了吧,那是个笑话。

4/4
“换位面”

  可一个人有了结构化思维,未必就是好事,因为世界之大,思维种种,未必大道相通,也可以南辕北撤。

  遇到你不能接纳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你怎么办?

  比如我现在就比较反感大道至简,玄而又玄,幻而又幻的说法,但我心里其实明白这些之所以流行,是有道理的,也是有社会和现实事实做支撑的。

  那么我在遇到我不认可不喜欢的思维方式,我该如何包容化解?这是更高的命题,也更难。

  如果你只能理解用你的思维来理解世界,那么你一定无法得到世界的回声,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为你而设计的。

  可在宽容和理解之间,往往站着我们不肯妥协的内心。

  假如你真的理解这些,你就知道,如何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没有速成的路,也没有一劳永逸的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23:59

有一句经典台词:花半秒钟看透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还是后天形成?这就是系统动力学!也叫洞察力。洞察力到底有什么用?举几个例子:1,消费者希望酒店房间便宜,酒店却想卖得更贵,交易就一直无法达成。一遍消费者没地方住,另一方面酒店空着房间卖不出去。用逆向出价来改变交易模型:一,消费者出价;二,酒店用临近午夜的房价竞标。这就是Priceline。2,员工想轻松工作,老板却希望你加班卖命。于是老板做经理的事,经理做员工的事,员工在谈天下大事。用运营合伙人改变管理模型:一,基本利润归公司;2,超额利润60%归员工。于是员工收入超14%,公司收入超15%。这就是永辉超市。3,孩子一些作文就头疼,家长恩威并施都没用。给孩子设计一条写作的增强回路:一,帮他开通公众号;二,帮他开启高阅读量,高留言数,和大赏正反馈。正反馈让他更有兴趣写好作文,更好的写好作文得到更多正反馈。所谓的洞察力,就是透过现象,看到事物本质的能力。看到事物本质还不够,洞察力还可以进一步找出复杂问题的简单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有1000种,但是最有效的那一个,一定是洞察力改变模型。什么是系统动力?再来个例子:一块手表,你从表面上看,只能看到指针透过表改在有规律的转,但是它里面,却又无数咬合的精密齿轮,这就是系统。所谓动力,就是发条,电池,太阳能,温差,人体动能等等一切驱动。一般的人只能看到表面呈现的东西,而专业的人,他就能够清晰了解整个内部的构造,知道如何通过改变内构从而引起外面的变化。这就是系统动力。同理,所以,把这一套模型运用到现实生活,商业生活,就是洞察力。再细一点,什么是系统呢?再来一个比较血腥的实验:1971年,有个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找来24名心理,生理都很健康的志愿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囚犯,一组扮演狱卒,在地下室,体验监狱生活。一开始,囚犯们感觉良好,觉得是一种少有的体验,狱卒也感觉挺好,觉得自己一定是个通情达理的狱卒,他们都觉得,自己是不一样的人。但第二天,事情就开始失控了。囚犯开始对环境有抱怨,撕掉了囚服编号,拒绝服从命令,取消狱卒。狱卒觉得是可忍孰不可忍,为了控制局面,*了这次*,强迫囚犯做俯卧撑,*他们衣服,强迫他们洗马桶。第三,第四,第五天,场面完全失控,狱卒拼命*囚犯,有些囚犯失声痛哭,并出现心理疾病症状。第六条,实验被叫停。你看,明明是随机的两组人,但只要把其中一组放在狱卒的位置上,不管他们之前是谁,受过什么教育,信仰是什么,他们就会去*囚犯。这些人是谁似乎不重要,因为有一股你看不见的远大于这些人的力量,在牢牢握住他们的双手,左右他们的行为。这种远大于人的力量,就是:系统!这个定义中,有两个关键词:1,要素;2,连接关系。24名志愿者就是要素;狱卒和囚犯,就是他们之间的连接关系。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要素其实无法完全决定自己的行为。但是,把要素和连接关系放在一起,也就构成了一整个系统。是系统决定了个体要素的行为。所有你无法解决的问题,都是因为你看不清。因为要解决真正的问题,通常不是改变要素,而是改变他们之间的连接关系。洞察力就是帮你找出连接关系,然后改变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0:00

每一个人的思维模型,实际上都是建立在一种对世界的偏见之上的,虽然说这些思维模型在人们的心中世界里是绝对正确的,但是由于人们的思想无法处理那些真实世界存在,而不存在于自己心中的事物,所以这些思维模型的正确性并不存在于真实的世界之中,所以,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真理。

人类诞生在这个世界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不断的观察和学习,逐渐认识了这个世界,而当我们去处理和思考一些问题的时候,就需要建立自己心中思维模型。但是,人们并不了解人类自身的认知缺陷,也不知道任何理论都难以摆脱自身对世界的偏见,所以在建立自己心中思维模型的时候,就采取了全盘接受的态度,并将其奉为真理,这就形成了门派之争,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门派理论是绝对正确的。

但是,人类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处理现实世界之中的问题,而成功处理现实世界之中的问题,就必须克服人类自身的认知缺陷,努力去纠正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偏见。人们观点的所有正确性,都来自自己心中的世界,但是检验这种正确性的,并不是人们所谓的证据,而是外界真实世界运行变化的规律,只有时间,才是检验所有思维模型和理论的试金石。所以,我们在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型时,不要沉浸在别人编织的世界之中,而是需要将别人的观点拿到真实的世界之中进行证伪,证伪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批判和指责别人,而且我们也不需要发表任何观点,所有的一切只是为了筛选外界繁杂的信息,帮助自己构建正确的思维模型,摆脱自身的认知缺陷和对世界的偏见。

世界是唯一的,但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中的人,只是生活在自己心中的世界里。人们误以为自己心中的世界就是外界真实的世界,但这两个世界并不相同,人类不断进行的哲学思辨,其实就是为了走出自己心中的世界,去发现外部真实世界的样子。人们活在自己的心中世界里,努力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但名为世界的洪流只是一味的突兀奔流而,与人类的意志无关,两个世界的相互碰撞,人们在命运的洪流之中随波沉浮,而这所有的一切,都会慢慢消失在茫茫历史长河之中,人生只有一次,且行且珍惜,不要糊糊涂涂的走完这一遭。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