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宋璟如斗张氏兄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4:02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19:27

1、狄仁杰

狄仁杰(630~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唐朝武周时期*家。

出身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江南巡抚使、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升任宰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四个月后,为酷吏来俊臣诬以谋反,夺职下狱,贬为彭泽县令。营州之乱时,得到起复。

神功元年(697年),再度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迁纳言。用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培植举荐忠于唐朝的势力,成为大唐社稷得以延续的重要支柱。

久视元年(700年),拜内史令。同年九月,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中宗复位后,追赠司空、梁国公,累赠太师,配享中宗庙廷

2、娄师德

娄师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人,唐朝宰相、名将。

娄师德进士出身,由江都县尉累迁至监察御史。后以文官应募从军,西征吐蕃,立有战功,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主持屯田。又升任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

长寿元年(692年),娄师德回朝,任夏官侍郎,次年拜相,不久又任河源等军检校营田大使,内迁秋官尚书。后因征讨吐蕃兵败,被贬为原州员外司马。

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娄师德再次拜相,改任纳言,次年出任陇右诸军大使。699年(圣历二年),娄师德病逝,追赠凉州都督,谥号贞。

3、姚崇

姚崇(651年-721年9月28日),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唐朝名相、著名*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

姚崇初以挽郎入仕,迁兵部郎中。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侵扰河北,连陷数州,军务繁杂,檄书如雪。姚崇剖析若流,皆有条理,得到武则天赏识,擢兵部侍郎、同平章事,迁兵部尚书、名列宰相。

神龙元年(705年),协助张柬之发动神龙*,清除张易之兄弟及其党羽势力,迫使武则天还位于唐中宗,受封为梁县侯。

同情武则天遭遇,出任亳州刺史。入为中书令,革除弊政,颇有作为。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贬为申州刺史。唐玄宗亲政后,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迁中书令,封梁国公。

提出《十事要说》,力主实行新政,推行社会改革。兴利除弊,整顿吏治,淘汰冗职,选官得才;抑制权贵,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和经济基础。

执政三年,誉为“救时宰相”,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以开府仪同三司致仕。

开元九年(721年),去世,终年七十一, 追赠太保、扬州大都督,谥号文贞。

4、宋璟

宋璟(663年—737年),字广平,邢州南和(今河北邢台市南和县阎里乡宋台)人 。唐朝名相,北魏吏部尚书宋弁七世孙。

博学多才,擅长文学。考中进士,授上党县尉,迁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官至吏部尚书、刑部尚书。

开元十七年(729年),拜尚书右丞相、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公。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五,追赠太尉,谥号文贞。

先后历仕武后、唐中宗、唐睿宗、唐殇帝、唐玄宗五朝,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与姚崇同心协力,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与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并称唐朝四大贤相。

5、苏良嗣

苏良嗣(606年-690年),雍州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朝宰相,巴州刺史苏世长之子。

苏良嗣出身于武功苏氏,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周王府司马、洛州长史、冀州刺史、荆州长史、雍州长史、工部尚书等职。他在武后摄政时拜相,担任纳言,封温国公,后升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

载初元年(690年),苏良嗣进拜特进,后遭到宰相韦方质的攀诬。武则天虽未相信,但他年事已高,竟因此惊惧而死,追赠开府仪同三司,益州都督。中宗年间又赠司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狄仁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良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姚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娄师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19:27

狄仁杰、张柬之、宋璟、郭正一、武三思等。

1、狄仁杰

狄仁杰(630~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唐朝武周时期*家。

出身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江南巡抚使、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升任宰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四个月后,为酷吏来俊臣诬以谋反,夺职下狱,贬为彭泽县令。营州之乱时,得到起复。

神功元年(697年),再度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迁纳言。用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培植举荐忠于唐朝的势力,成为大唐社稷得以延续的重要支柱。

2、张柬之

张柬之(625~706年),字孟将,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市)人。唐朝名相、诗人。

涉猎经史,进士出身,授清源县丞。以贤良方正科入试,擢监察御史、中书舍人。论事得罪武则天,出任合州刺史、蜀州刺史、荆州长史。得到宰相狄仁杰举荐,迁洛州司马。狄仁杰再荐之,拜刑部侍郎。再得姚崇推荐,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联合桓彦范、敬晖等人,乘着武则天生病,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李显复位,复辟唐朝。拜吏部尚书,封汉阳郡公,累封汉阳王。除恶不尽,遭韦后和武三思排挤,再贬流放泷州,气愤致死,时年八十二。追赠司徒、中书令,谥号文贞,配享唐中宗庙庭。

3、宋璟

宋璟(663年—737年),字广平,邢州南和(今河北邢台市南和县阎里乡宋台)人 。唐朝名相,北魏吏部尚书宋弁七世孙。

博学多才,擅长文学。考中进士,授上党县尉,迁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官至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开元十七年(729年),拜尚书右丞相、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公。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五,追赠太尉,谥号文贞。

先后历仕武后、唐中宗、唐睿宗、唐殇帝、唐玄宗五朝,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与姚崇同心协力,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与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并称唐朝四大贤相。

4、娄师德

娄师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人,唐朝宰相、名将。

娄师德进士出身,由江都县尉累迁至监察御史。后以文官应募从军,西征吐蕃,立有战功,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主持屯田。又升任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

长寿元年(692年),娄师德回朝,任夏官侍郎,次年拜相,不久又任河源等军检校营田大使,内迁秋官尚书。后因征讨吐蕃兵败,被贬为原州员外司马。

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娄师德再次拜相,改任纳言,次年出任陇右诸军大使。699年(圣历二年),娄师德病逝,追赠凉州都督,谥号贞。

5、武三思

武三思因为是武则天的侄子而获武则天起用,由右卫将军累进至兵部、礼部尚书,并监修国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大封武姓宗族为王。武三思被封为梁王,赐实封一千户。

武三思性格跋扈,又善于阿谀奉承。早在光宅元年(684年),武三思就屡劝武则天先杀掉韩王李元嘉和鲁王李灵夔等。

垂拱四年(688年),武三思以韩王、鲁王等和起兵反武的越王李贞、琅邪王李冲等通谋,均赐死,并尽杀其党羽,为武则天称帝扫清道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三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娄师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柬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狄仁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19:28

1、索元礼

胡人,籍贯不详,为武则天时酷吏,武则天临朝后,拟废除异己,他承旨上书告密,擢为游击将军。派他在洛州设置机构,审理“谋反者”。

并对谋反者施行各种酷刑,还令受刑人广泛牵涉无辜,使被陷害而致死者多达数千人,而他则大受武则天之赏赐。

之后,来俊臣、周兴等纷纷相互与之仿效,制造极为严重的恐怖气氛。后武则天为平除这一*却又将他逮捕治罪。

2、娄师德

娄师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人,唐朝宰相、名将。娄师德进士出身,由江都县尉累迁至监察御史。后以文官应募从军,西征吐蕃,立有战功。

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主持屯田。又升任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长寿元年(692年),娄师德回朝,任夏官侍郎,次年拜相,不久又任河源等军检校营田大使。

内迁秋官尚书。后因征讨吐蕃兵败,被贬为原州员外司马。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娄师德再次拜相,改任纳言,次年出任陇右诸军大使。699年(圣历二年),娄师德病逝,追赠凉州都督,谥号贞。

3、狄仁杰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时期*家。狄仁杰出身于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经及第。

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升任宰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在相位仅四个月便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夺职下狱,平反后贬为彭泽县令。

他在营州之乱时被起复,并于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进拜纳言。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拜内史,于同年九月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朝复辟后,追赠司空、梁国公。

4、武三思

武三思(9年—707年8月7日),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武周宰相,荆州都督武士彟之孙,女皇武则天的侄子。

官右卫将军累进至兵部、礼部尚书,并监修国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大封武氏宗族为王。武三思为梁王,赐实封一千户。

神龙三年(707年),谋废太子李重俊,却在景龙政变时被李重俊所杀,唐中宗李显追赠他为太尉,谥曰宣,唐睿宗李旦废其谥号并开棺戮尸,毁其墓。 

5、魏元忠

魏元忠(?~707年),原名魏真宰,字元忠,宋州宋城县(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人。唐朝宰相。初为太学生,学习兵法,累拜殿中侍御史。

历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两度出任宰相,兼具*和军事才能,从定徐敬业的扬州叛乱,为贞观之治向开元盛世的顺利过渡起了积极作用,是唐代宰相之中颇有作为的一位。

武则天晚年时,受张昌宗、张易之陷害,贬为高要县尉。唐中宗复位,拜右仆射兼中书令、光禄大夫,封齐国公随波逐流,不再直言进谏。

牵涉太子李重俊起兵反对韦后及诛杀武三思事,贬思州郡务川县尉。景龙元年(707年),卒于涪陵,享年七十余。追赠尚书左仆射,齐国公、本州刺史,陪葬定陵,谥号为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索元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娄师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狄仁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三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元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19:28

1、武三思(9年—707年8月7日),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武周宰相,荆州都督武士彟之孙,女皇武则天的侄子。

官右卫将军累进至兵部、礼部尚书,并监修国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大封武氏宗族为王。武三思为梁王,赐实封一千户。神龙三年(707年),谋废太子李重俊,却在景龙政变时被李重俊所杀,唐中宗李显追赠他为太尉,谥曰宣,唐睿宗李旦废其谥号并开棺戮尸,毁其墓。

2、武承嗣(9年—698年9月19日 ),字奉先,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唐朝外戚大臣,武则天侄子。

起家尚书奉御,迁秘书监,袭封周国公。光宅元年(684),授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垂拱元年(685),加同平章事,成为宰相,月余罢免。

载初元年(6),授纳言。天授元年(690),进文昌左相。武周时期,大肆诛杀大唐皇室及大臣中不附者,建立武氏七庙,请求武则天立为太子,遭到狄仁杰等人反对。

3、狄仁杰(630~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唐朝武周时期*家。

出身太原狄氏 ,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江南巡抚使、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升任宰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四个月后,为酷吏来俊臣诬以谋反,夺职下狱,贬为彭泽县令。

营州之乱时,得到起复。神功元年(697年),再度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迁纳言。用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培植举荐忠于唐朝的势力,成为大唐社稷得以延续的重要支柱。

4、上官婉儿(6年—710年7月21日),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人,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

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

5、李义府(614~666年),字号不详,瀛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唐朝宰相。

早年以荐举入仕,历任门下省典仪,迁监察御史,拜中书舍人。李治为东宫太子时,以为太子舍人。积极迎合高宗,实施废王立武,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武后的心腹大臣,进爵广平县侯。

任相期间,广结朋党,卖官鬻爵,权势熏天,妄行不法之事。迁中书令,封河间郡公。出身微贱,虽官居右相,而不入士族。因此,奏请重修《氏族志》,主张“不论门第,凡得五品官以上者皆入士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三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承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狄仁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官婉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义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19:29

1、长孙无忌

永徽五年,唐高宗欲废黜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他担心大臣不从,便与武则天到长孙无忌家中饮宴,赏赐金宝缯锦十车,又任命无忌的三个庶子为朝散大夫,并以皇后无子来暗示无忌。

长孙无忌却假装不明白高宗的意思,顾左右而言他。高宗怏怏而归。后来,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多次到长孙无忌家中请求,礼部尚书许敬宗也加以劝说,但都被无忌正色拒绝。

2、姚崇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作乱,攻陷河北数州。当时,军机事务繁忙,姚崇处理得当,有条有理,深受武则天赏识,被擢升为夏官侍郎。圣历元年(698年),姚崇升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后改任凤阁侍郎,又兼任相王府长史。

长安四年(704年),姚崇因母亲年迈,请求辞去官职。武则天遂免去他的宰相之职,但保留其相王府长史一职,让他奉养老母。不久,武则天又让姚崇兼任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

3、裴炎

光宅元年(684年),裴炎支持武则天废黜唐中宗,改立唐睿宗,赐爵河东县侯,但不久便因反对立武氏七庙而得罪武则天。他在扬州叛乱期间,主张还政睿宗,被诬以谋反,斩于洛阳都亭。景云年间平反,追赠太尉,谥号忠。

后来,武承嗣又建议武则天诛杀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以绝宗室之望。武则天询问宰相的意见,刘祎之、韦思谦都一言不发,只有裴炎极力反对。武则天更不高兴。不久,裴炎进爵为河东县侯。他打算趁武则天出游龙门,以武力劫持,*她还政给唐睿宗。

4、上官仪

龙朔二年,上官仪拜相,授为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麟德元年十二月,因为唐高宗起草废后诏书,得罪了武则天,被诬陷谋反,下狱处死。中宗年间,因上官婉儿受中宗宠信,追赠上官仪为中书令、秦州都督,追封楚国公。

同年十二月(665年1月),武则天指使亲信许敬宗,诬陷上官仪、王伏胜勾结废太子李忠,图谋叛逆。上官仪曾在李忠的陈王府担任谘议参军,与王伏胜一同事奉过李忠,因此遭到诬陷。不久,上官仪下狱,与儿子上官庭芝、王伏胜一同被处死,家产抄没,李忠被赐死于贬所。

5、许敬宗

唐高宗永徽五年,支持“废王立武”,官运亨通,代于志宁为礼部尚书,兼任太子宾客。显庆元年,拜侍中、监修国史,封高阳郡公,代李义府为中书令。龙朔二年,拜尚书右仆射,加光禄大夫衔。三年,拜太子少师、同平章事,位极人臣。咸亨元,以特进的身份致仕。

公元656年(显庆元年),敬宗担任太子宾客,八月,许敬宗因主张立武后有功,迁侍中,并监修国史。次年,晋封高阳郡公,授中书令。公元658年(显庆三年),晋封为郡公,不久朝廷追赠他父亲许善心为冀州刺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孙无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姚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裴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官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许敬宗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