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6:15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11:00
1、背景:
1.日军侵占了东北三省后又准备侵占华北,中国*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的主张,停止进攻红军,并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3.蒋介石到西安督促张学良和杨虎城进攻红军。
2、时间、地点和经过:
为了*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的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3、各方态度:
(1)西安事变后,*内亲日派头子何应钦积极部署讨伐张杨,企图夺取蒋介石的统治地位。
(2)*亲英美派的宋美龄和宋子文等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积极奔走。
(3)中国*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派周恩来等去西安谈判。
4、结果
经过中国*党等多方力量的努力,西安事变遂告和平解决。
5、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巴黎《救国时报》认为“发生这样重大的内争,对于目前中国民族生死所系之一致团结,御侮的运动上,实为深可痛惜的事件。” [30] 1936年12月14日美国《民声讲坛报》评论道:“张学良此次行动,适足以肇害中国,而西方各国在远东保有利益者,亦为之感觉不安矣。 [31] 美国《纽约时报》,“蒋介石将军,虽已失去自由,但中国政局仍为彼所操持,全世界闻讯之余,皆为之震惊。足见全世界均认蒋氏,为中国最大领袖,而自动推崇之。”英国《泰晤士报》评论:“张学良之叛变,或已救助日本*,盖日本之对华*,乃与德缔结*协定,已引起多数*家之抨击也。”苏联《真理报》1936年12月14日的社论写到:“张学良将军曾有充分可能抵抗日本侵略,其军队亦曾有热烈之战态,然张将军本人乃一贯采取不抵抗*。他乃以抗日运动从事投机,俨然高揭抗日旗帜,实际上则助日本使中国*,使中国更加*乱,成为外国侵略之侵略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11:00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为了*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的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11:00
1、背景:
1.日军侵占了东北三省后又准备侵占华北,中国*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的主张,停止进攻红军,并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3.蒋介石到西安督促张学良和杨虎城进攻红军。
2、时间、地点和经过:
为了*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的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3、各方态度:
(1)西安事变后,*内亲日派头子何应钦积极部署讨伐张杨,企图夺取蒋介石的统治地位。
(2)*亲英美派的宋美龄和宋子文等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积极奔走。
(3)中国*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派周恩来等去西安谈判。
4、结果
经过中国*党等多方力量的努力,西安事变遂告和平解决。
5、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巴黎《救国时报》认为“发生这样重大的内争,对于目前中国民族生死所系之一致团结,御侮的运动上,实为深可痛惜的事件。” [30] 1936年12月14日美国《民声讲坛报》评论道:“张学良此次行动,适足以肇害中国,而西方各国在远东保有利益者,亦为之感觉不安矣。 [31] 美国《纽约时报》,“蒋介石将军,虽已失去自由,但中国政局仍为彼所操持,全世界闻讯之余,皆为之震惊。足见全世界均认蒋氏,为中国最大领袖,而自动推崇之。”英国《泰晤士报》评论:“张学良之叛变,或已救助日本*,盖日本之对华*,乃与德缔结*协定,已引起多数*家之抨击也。”苏联《真理报》1936年12月14日的社论写到:“张学良将军曾有充分可能抵抗日本侵略,其军队亦曾有热烈之战态,然张将军本人乃一贯采取不抵抗*。他乃以抗日运动从事投机,俨然高揭抗日旗帜,实际上则助日本使中国*,使中国更加*乱,成为外国侵略之侵略品。”